吳艷
摘 要:“以人為本、面向未來”是課程改革理念與實踐的主旨。把握聾生認知特點,運用多媒體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采用合理的教學方式,為聾生提供言語訓練的機會,建立新型的民主、平等、對話的教學關系,做到師生共同參與、有效溝通、情感共通,這是提高聾校初中語文教學效果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關鍵詞:聾校;初中語文;教學效果;方法
新一輪聾校教育課程改革十分強調人本化,關注聾生的終身發(fā)展,并把“以人為本、面向未來”作為課程改革理念與實踐的主旨。我們從事聾校語文教育的教師要靈活運用教學技能技巧,讓學生在語文教學中真正感悟到語文的無限魅力。下面結合本人的教學實踐,談幾點關于如何提高聾校初中語文教學效果的方法和策略。
一、運用多媒體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睂W習興趣是學習中一種自覺能動的心理狀態(tài),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維,探索知識的內在力??鬃釉唬骸爸卟蝗绾弥?,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泵@啞學生由于聽力與語言的障礙,喪失了很多學習的方法和樂趣。運用多媒體技術導入新課,不失為激發(fā)興趣的好方法。因為能通過情景畫面,以情激趣,全方位、多角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使他們產生學習的動機。運用多媒體情境導入的方法很多,如音樂引入、懸念引入、圖畫引入,情境引入、表演引入、設問引入等。如在教學作文《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時,先讓學生欣賞家鄉(xiāng)龍舟節(jié)開幕式上的一段剪輯視頻,再加之是學生自身地理范圍內的開幕式,學生心理距離接近了,滿足了學生認知事物的心理需求,學生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也就自然提高了,這就為寫這篇作文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情境,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自然就會增強。然后因勢利導,設問引入,引導聾生描述自己過端午節(jié)的情形,最后指導聾生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去描寫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這樣可以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把握聾生認知特點,運用合理的教學方式
初中聾生的認知特點與已知經驗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基礎,也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先決條件。學生認知特點與已有的知識經驗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學生學習的過程是在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自我建構、自我生成的。因此,在教學中要注意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1.注重教學方式的轉變
在教學中一方面要繼續(xù)發(fā)揚聾生的機械記憶能力,另一方面要著重發(fā)展他們的意義識記能力,指導聾生對記憶方法的選擇,如對古詩的理解記憶。
2.注重教學提問的使用
基于特殊教育教學班人數較少,教師提問要面向全體學生,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不能只局限于針對少數優(yōu)秀生。提出問題后,要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對回答錯誤或不會回答的學生,要耐心引導和啟發(fā),即使答錯了也不可嚴加批評和指責。對于積極回答的同學要給予鼓勵,使教師提問和學生回答在融洽友好的氣氛中進行。這樣,調動每個學生思考問題的積極性,讓全體學生參與教學過程,讓每一位學生都有回答問題的機會,體驗參與和成功帶來的愉悅。
3.注重分層教學的運用
秉著因材施教的原則,教師備課時應對課堂提問作出層次設計。到課堂上實施時,較難問題或安排給“優(yōu)生”答,或在合作學習時討論解決。容易的問題則安排給“差生”答,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啟發(fā)和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能力。同時,教師在提出問題后,還要隨機點撥,為聾生的思考“架橋”,降低問題的坡度,以利于逐步接近“目標”,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如在教學《魚兒游到了紙上》一文時,設計了幾個問題,分別讓知識積累程度不同的學生來回答,并適時作出點撥:
(1)“魚兒游到了紙上”這句話在文中什么地方出現?(讓學習較差的學生回答)
(2)“魚兒游到了紙上”這句話是什么意思?(讓學習較好的學生回答,教師點撥:“魚兒游到了紙上”是指魚兒畫得栩栩如生、活靈活現)
(3)為什么“魚兒游到了紙上”?文中哪句話指出了原因?(學生討論,教師點撥:“游到了心里”指出了原因。正因為了然于心,正因為細心地觀察,正因為青年人胸有成竹,正因為他讓魚游到了他的心里,才有了魚游到了紙上這種令人驚奇的事情的發(fā)生)
至此,聾生很好地解讀了文本。但聾生并不滿足于這種程度的學習,還要進行探究性學習,討論生活中還有哪些“游到了心里”的事例,達到了我預期的教學效果。
4.注重教學形式的改變
葉圣陶先生曾說:“書靠自己去讀,問題由自己去究索”;學習是“老師指方向,學生找路走”。教學《挑山工》這一課時,我將全班統一教學的組織形式改為師生、生生互動討論研究等形式。課上,聾生或把準備的資料當堂呈現,或當一回評點家,或當一回主持人,或做一回小老師……每一位聾生在合作學習中迸發(fā)出極高的學習熱情和欲望。在討論“(1)‘我們跟你們不一樣。挑山工和游人有什么不一樣?(2)挑山工肩背重物,走折尺形路線,可速度為什么不比游人慢?(3)課文最后一句里的‘它指什么?……”這些問題時,我讓聾生自由表達,互相交流,甚至爭辯,既滿足了聾生追求交流、尊重、成就感等多種需求,又使他們的思維在相互激發(fā)中始終處于主動狀態(tài),思辨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三、為聾生提供言語訓練的機會,發(fā)展聾生語言
聾校初中語文現行教材教學觀念陳舊,教材的信息容量明顯不足,這對于聾生語言能力的發(fā)展是不利的。語言的學習是聾校語文教學的生命,聾校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就是發(fā)展聾生語言。聾校初中語文教師應為聾生提供言語訓練的機會,拓寬語言學習的廣度,還應適當地將語文的學習由課內延伸到課外,實現語文課堂與社會環(huán)境的溝通。如教師要為聾生提供與教材有關的文本材料,拓展聾生的閱讀量,更要創(chuàng)設一定的語言表達環(huán)境,讓聾生動口說話,動筆表達,讓聾生在大量讀寫的過程中,語言閱讀能力與表達能力得到一定的加強。
四、建立新型的民主、平等、對話的教學關系
聾校初中語文課堂理想的、合適的模式應當是師生共同參與、有效溝通、情感共通的。聾校初中語文教師要打破“灌輸──訓練”的信息單向傳輸的教學方式,建立一種新型的民主、平等、對話的教學關系,運用良好的語言溝通能力,與聾生無障礙交流。聾校語文教師只有熟練掌握聾生的語言,采用多種語言形式,利用多種溝通渠道,與聾生無障礙交流,才能引領學生學習文本、解讀文本、探究文本;才能將學生引入語文學習的天地;才能在課堂上與學生平等地對話、有效地溝通,才能激活課堂的溫度。
總之,把握聾生認知特點,運用多媒體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采用合理的教學方式,為聾生提供言語訓練的機會,建立新型的民主、平等、對話的教學關系,做到師生共同參與、有效溝通、情感共通,能夠提高聾校初中語文的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 江西省萍鄉(xiāng)市湘東區(qū)特殊教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