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唐代詩人王灣以一首《次北固山下》入選唐詩百首名篇經典,成為中國詩歌史上的著名詩人,然其生平行跡,歷代載籍語焉不詳,不利于對其人其詩作更深入的研究。筆者試勾稽史料,對其生卒、仕履、交往等略加考辨。
關鍵詞:王灣 生卒 仕履 交往
中圖分類號:I206.2 文獻標識碼:A
王灣,唐玄宗時詩人,其“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當時稱最。王灣有詩傳世,但兩《唐書》之《經籍》、《藝文》兩志及宋人書目皆未載王灣集,或其集早已亡佚?!度圃姟肪硪灰晃邃浧湓娛祝瑲埦涠?。《全唐文》卷四○二錄其文《對清白二渠判》。據(jù)業(yè)師兆鵬先生《唐代百首名篇定量分析》文,王灣詩《次北固山下》居第十。王灣其馀詩亦不俗,然其生平史書記載過略,不利后世研究。筆者試勾稽史料,對其生平行事略以考辯,以期拋磚引玉,推動相關研究。
一 生卒年臆測
王灣,洛陽人,字號不得知,生卒年亦難以詳考?!兜强朴浛佳a正》載其開元元年(713)登進士第。據(jù)知灣是時至遲已20歲。故可推測灣約生于694年前。聞一多先生《唐詩大系》王灣條謂生于693年,又其《全唐詩人小傳》謂灣生于689年,或不為無據(jù)。
灣仕終洛陽尉,后未見其行跡,故難考其卒年?!短撇抛觽餍9{》認為,灣詩《秋夜寓直即事懷贈蕭令公裴侍郎兼通簡南省諸友人》作于開元十七年秋,此后即未能見其行跡,或不久即下世。然由灣詩《奉和賀監(jiān)林月清酌》可知,灣于開元二十六年(738)至天寶三年(744)間尚未離世。故灣似卒于開元末。
二 仕履考
開元元年灣登進士第。
《唐才子傳校箋》謂灣為先天元年(712)登進士第,其據(jù)《登科記考》卷五所載。因《登科記考》據(jù)常袞《叔父故禮郡員外郎墓志銘》定常無名為先天元年進士及第,故亦定王灣為是年。此說誤,《登科記考補正》已詳考:
王灣,原列上年(712)進士科,徐氏考云:“《唐才子傳》:‘王灣,常無名榜進士?!短圃娂o事》云:‘王灣登先天進士第。孟按陳補:“按,就上列記載言,三人皆為本年進士。徐氏因誤訂無名元年舉制科,遂強連余二人皆提前一年,實未允。”
開元二年灣游江南,其詩《晚春詣蘇州敬贈武員外》即作于此時。武平一玄宗初貶蘇州,因灣嘗受知于武平一,故登第后第二年(714)即拜望武平一。因灣開元元年殿試,開元三年任滎陽主簿,尋受昭入京。故此詩當作于開元二年。
開元三四年,灣作《江南意》(又名《次北固山下》)。開元九年至十四年間,是詩為張說激賞。此最早見于《河岳英靈集》評:
(灣)游吳中,作《江南意》。詩云:“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痹娙艘褋?,少有此句。張燕公手題政事堂,每示能文,令為楷式。
因張說為相在開元九年至十四年間,故此詩應作于是時或前。然開元五年至九年,灣於宮中修書,后任洛陽尉職,無暇及江南。故此詩似作于開元三、四年。又,據(jù)詩中所言之“北固山”(治今江蘇鎮(zhèn)江市北),可推測是詩或可曰與《晚春詣蘇州敬贈武員外》同時。一作于開元四年晚夏,一作于是年暮冬。
開元五年灣任滎陽主簿。后不久,時昭馬懷素等綜治經史子集,灣在選?!缎绿茣ゑR懷素傳》言之甚詳:
是時文籍盈漫,皆炱朽蟫斷,簽幐紛舛。懷素建曰:“愿下紫微、黃門,召宿學巨儒,就校謬缺?!庇盅裕骸白札R以前舊籍,王儉《七志》已詳,請采近書篇目及前志遺著,續(xù)王儉《七志》以藏秘府?!闭芽伞<窗輵阉貫槊貢O(jiān),乃詔國子監(jiān)博士尹知章……滎陽主簿王灣、太常寺太祝鄭良金等分部撰次。
據(jù)《舊唐書·韋述傳》載:“開元五年,為櫟陽尉。秘書監(jiān)馬懷素受詔編次圖書,乃奏用左散常侍元行沖、左庶子齊漧、秘書監(jiān)察王珣……并述等二十六人,同于秘書閣詳錄四部書。懷素尋卒,行沖代掌其事。五年而成,其總目二百卷?!庇帧杜f唐書》卷八載:“(開元九年)冬十一月丙辰,左散騎常侍元行沖上陳書目錄二百卷,藏之內府?!笨芍?,修書一事始于開元五年,歷時五年,成于開元九年,言之鑿鑿。
然《新唐書·馬懷素傳》謂“八年,四錄成,上之。”《洛陽縣志》卷八《人物》亦謂八年錄成。此次修書,耗時五年并無異議,若以開元八年為終,則修書當始于開元四年。然是時灣尚游江南,并未進京修書。與史載相悖,故八年誤。又,《唐會要》之年月甚詳,當可信:
九年十一月十三日左散騎常侍元行沖上群書四部錄二百卷,藏之內府。凡二千六百五十五部,四萬八千一百六十九卷。分為經史子集四部。經庫是殷踐猷、王恢編。史庫韋述、余欽。子庫毋照、劉彥直。集庫王灣、劉仲。其序例韋述撰。
由上述可知,開元五年至九年,王灣參與群書四部錄修撰,并與劉仲同治集部。此事史載一致,然灣其后之去向,莫衷一是。
《洛陽縣志》卷八《人物》載:“時昭馬懷素等綜治經史子集,灣在選分部撰次,八年錄成。又召入校麗正院書,仕終洛陽尉。”《唐才子傳校箋》言:“灣自集部書之編撰事畢,似即離長安,任河南府洛陽尉。”今按二書述馬懷素昭修書和麗正院校書之事,所述過略,易混淆不明,茲重述。
秘書監(jiān)馬懷素續(xù)《七志》與麗正院校本為二事,約同時進行且分別為馬懷素和左散常侍禇無量負責。二人后卒,故命元行沖總代其職。行沖合二事,命修書四錄,分經史子集四部。事就,行沖知麗正院,又奏請王灣等入校麗正院書。見《舊唐書·禇無量傳》:
無量以內庫舊書,自高宗代即藏在宮中,漸致遠逸,奏請繕寫刊校,以弘經籍之道。玄宗令於東部乾元殿前施架排次,大加搜寫,廣采天下異本。數(shù)年間,四部充備,仍引公卿已下入殿前,令縱觀焉。開元六年架還,又欽無量於麗正殿以續(xù)前功。
又見《舊唐書·元行沖傳》:
先是,秘書監(jiān)馬懷素集學者續(xù)王儉今書七志,左散常侍禇無量於麗正殿校寫四部事故。事未就而懷素、無量卒,詔行沖總代其職。于是行沖表請通撰古今書目,名為《群書四錄》,命學士鄠縣尉毋煚、櫟陽縣尉韋述等分部修檢。歲余書成,奏上之。四書錄成,元行沖知麗正院,又奏入校麗正院書。
元行沖知麗正院不久即以衰老罷,后張說任此職。說任麗正殿修書使,撰《六典》等書,后因累年無功由張九齡替。撰《六典》等書一事,開元二十七年尚畢。其間雖未言灣,然灣自入麗正院修書后行蹤未明,其時灣似有參與修撰一事,亦無從考。因灣詩《麗正殿賜宴同勒天前煙年四韻應制》可推知灣是時尚未離京。
《舊唐書·文苑傳》卷一九○《賀知章傳》云:
開元十年,兵部尚書張說為麗正殿修書使,奏請知章及秘書員外監(jiān)徐堅、太常博士會稽賀知章、監(jiān)察御史鼓城趙冬曦皆入書院,同撰《六典》及《文纂》等。
《新唐書·隱逸傳》卷一九六亦謂:
張說為麗正殿修書使,表知章及徐堅、趙冬曦入院,撰《六典》等書,累年無功。
按據(jù)《通鑒》卷二一二,是年五月載“上置麗正書院,聚文學之士秘書監(jiān)徐堅、太常博士會稽賀知章、監(jiān)察御史鼓城趙冬曦等,或修書,或侍講,以張說為修書使以總之。
《唐會要》卷三六《修撰》載:
二十七年二月,中書令張九齡等撰《六典》三十卷成。上之。百官稱賀。
如上所引,其接見雖未提及王灣,然灣自入麗正院校書后行跡難考,且是時灣未離京。若灣亦參與修撰《六典》等書,其開元中仍未離京似可說通。
開元十七年灣未離京於宮中。其詩《秋夜寓直即事懷贈蕭令公裴侍郎兼通簡南省諸友人》可證。據(jù)《唐才子傳校箋》所考,由詩中所言之蕭裴二人之仕途履,知開元十七年蕭嵩為中書令,裴光庭為中書侍郎。越明年,裴為侍中。故知此詩作于開元十七年秋,既言“寓居”,當在宮中。
灣于開元二十六年至天寶三年間,亦在宮中。其詩《奉和賀監(jiān)林月清酌》可證。賀知章以開元二十六年拜秘書監(jiān),《舊唐書·文苑傳》卷一九○《賀知章傳》云:“肅宗為太子,知章遷賓客,授秘書監(jiān)?!庇帧睹C宗紀》:“開元二十五年皇太子瑛廢死,明年立為皇太子。以天寶三載致仕還鄉(xiāng)?!睘吃娭蟹Q賀知章為賀監(jiān),又乃奉和,則此詩當作于開元二十六年至天寶三年(744)間。
三 與綦毋潛交往考辨
灣詩《哭補闕亡友綦毋學士》所言之綦毋學士,或曰即綦毋潛,或以為綦毋學士另有其人?!短撇抛觽餍9{》雖存疑,亦認為綦毋學士為綦毋潛。疑此詩《哭補闕亡友綦毋學士》非灣所作,故灣與綦毋潛交契甚誤。其據(jù)者三:
綦毋潛詩中未提及王灣,今所見文獻亦不曾見二人交游酬唱之資料,此其一也。潛似卒于天寶末年或安史起兵后,而該詩所述,則灣尚見其卒后子尚幼。此其二也。灣之卒年似當在開元中,此其三也。故《唐才子傳校箋》言:“據(jù)此,則哭綦毋學士詩當為他人所作,而誤入灣詩,《才子傳》又據(jù)以謂二人情分契切,甚誤?!?/p>
筆者愚見,《唐才子傳校箋》之說有待商榷。潛詩及后來所見文獻雖未有二人交游酬唱之資料,亦不足以言二人非相交,此其一也。綦毋潛《早發(fā)上東門》云:“十五能行西入秦,三十無家作路人”,可見,其三十余歲尚無家室,故潛卒后子尚幼亦有可能。此其二也。如前所述,灣開元中尚未辭世。其詩《秋夜寓直即事懷贈蕭令公裴侍郎兼通簡南省諸友人》、《奉和賀監(jiān)林月清酌》可佐證。故《唐才子傳校箋》所據(jù)之論點皆存質疑之處。此詩應為王灣所作,然與綦毋潛交契一事,傅璇琮先生質疑有理。熊飛先生《開元“綦毋學士”為誰》一文以為綦毋學士即與灣同官集賢院之毋焸,當可信。
一則灣詩《哭補闕亡友綦毋學士》中綦毋學士之終職為補闕,與綦毋潛不合。據(jù)《唐才子傳校箋》考,潛終職為著作郎。陶敏先生《唐才子傳·綦毋潛傳》補傳中亦言:“王灣所哭之綦毋學士,與張九齡詩中提及之綦毋學士,應為同一人。此人名待考,其任學士約在開元十五年或稍后,不久即逝世。而潛入集賢院,當為天寶中事。”二則與灣同官集賢院,又官終補闕者,亦有其人即毋焸。毋焸與灣同為修書學士,除兩《唐書》記載外,二人作品也可證明。《千唐》所錄《龐夷遠妻李氏志》,題“麗正殿修書學士右拾遺毋焸撰”。王灣亦有詩《麗正殿賜宴同勒天前煙年四韻應制》。三則書“綦毋”為“毋”,由來已久?!短接[》卷六、八、七引大唐新語,稱其為“右補闕綦毋景”,《大唐新語》原文稱其為“右補闕毋焸”。與《廣記》所引者基本相同,唯個別字稍有出入。文又見《續(xù)茶經》卷下之三,稍有出入?!短接[》和《續(xù)茶經》“毋”均為“綦毋”,當有據(jù)。四則綦毋潛是否為學士,史無明文。其本人作品中未涉及,與唱和者也無記錄。史載集賢學士張說徐堅以下十八人及玄肅兩朝翰林學士十三位,并無潛之名。另,張寧《張九齡詩中綦毋學士考證》也認為此綦毋學士非綦毋潛。顧建國《張九齡的年譜》定其詩《在洪州答綦毋學士》作于開元十六年,而是時綦毋潛登第后方二年,出任學士機率極小。陶敏先生認為,潛入集賢院當為天寶中事。綜上所述,灣詩《哭補闕亡友綦毋學士》所言之綦毋學士應為毋焸,非綦毋潛。
《洛陽縣志》卷九《職官》元宗名下列王灣,僅載:“王灣,洛陽尉,見《人物》?!薄霸凇碑敒椤靶凇薄R颉堵尻柨h志》清時編,避清圣祖玄燁諱改“玄”為“元”。灣仕終洛陽尉?!度莆摹肪硭摹鸲秾η灏锥小匪谱饔诖藭r。
此后灣之行跡不詳。
綜上所考,試作王灣小傳如下:
王灣,洛陽人。約生于694年前,卒于開元末。開元元年登進士第,登第后二、三年曾游江南并謁武平一,其時作“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由是知名。詩后為張說激賞。開元五年任滎陽主簿,尋受詔修撰群書部錄,與劉仲同治集部,開元九年錄成。復與陸紹伯等入校麗正院書。然校書事何年終,未詳。灣于開元中尚未離京。后返洛陽,仕終洛陽尉。與毋焸相善,有《哭補闕亡友綦毋學士》詩存世。
參考文獻:
[1] 歐陽修、宋祁等撰:《新唐書》,中華書局,1975年版。
[2] 劉昫等撰:《舊唐書》,中華書局,1957年版。
[3] 王溥撰:《唐會要》,中華書局,1955年版。
[4] 傅璇琮主編:《唐才子傳校箋》,中華書局,1987年版。
[5] 王仲鏞校箋:《唐詩紀事校箋》,巴蜀書社,1989年版。
[6] 孟二冬補正:《登科記考補正》,北京燕山出版社,2003年版。
[7] 傅璇琮:《唐代詩人叢考》,中華書局,1981年版。
[8] 傅璇琮等撰:《唐五代人物傳記資料綜合索引》,中華書局,1982年版。
[9] 彭定求等編:《全唐詩》(卷五),中華書局,1960年版。
[10] 聞一多:《聞一多全集》(卷七),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1] 聞一多:《聞一多全集》(卷八),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作者簡介:金蕊,工作單位:武漢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