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綠山墻的安妮》是加拿大女作家露西·莫德·蒙哥馬利“安妮系列”的開篇之作。小說成功地展示了不同人物各異的生存狀況。那個紅頭發(fā)的小女孩,成為愛麗絲之后最令人喜愛、帶給人們最多感動的兒童文學形象。本文試從女性視角解讀《綠山墻的安妮》。
關鍵詞:《綠山墻的安妮》 女性視角 解讀
中圖分類號:I106.4 文獻標識碼:A
《綠山墻的安妮》的主人公是一個紅頭發(fā)的小女孩——安妮。故事講的是孤兒安妮被陰差陽錯地送到了一對住在綠山墻的兄妹家里。本來,這對兄妹——馬里拉和馬修打算收養(yǎng)的是一個小男孩,為的是幫他們做農活??吹竭@個長著一臉雀斑的紅發(fā)女孩,兄妹倆大失所望,想要將她退回孤兒院。但是,經過一天的相處,兄妹倆決定將其留下。安妮在兄妹倆的照顧下快樂地長大。她不僅有著樂觀活潑的性格,更是以自己陽光的心態(tài)感染了每一個人。讀者分享著她的成長歷程,安妮身上聰明勤奮、知恩圖報的美德也感染了讀者。從一定的意義上說,安妮展現了女性的樂觀、堅強與獨立精神,所以,下文對《綠山墻的安妮》從女性視角進行了新的解讀。
一 《綠山墻的安妮》的女性解放內涵
獨立的生存能力是實現女性解放的重要條件。在《綠山墻的安妮》中,女主人公安妮憑借著自己的堅強和勇敢為生存而奮斗。正是這種對生存的追求,成就了這部作品的女性解放特征。安妮的生活中無時無刻不在尋求著更好的生存。無論是在家庭生活、友情生活、社會生活還是在個人生活上,《綠山墻的安妮》都體現著生存主題。
1 個人的生存
在對安妮的生活情景進行描述時,作者的敘述基調是對個人身份的認同。安妮尚在襁褓中,父母便死于熱病。在被馬修兄妹收養(yǎng)之前,她也曾先后被兩戶人家收養(yǎng)。在那兩戶人家中,安妮的角色不是孩子,而是看孩子的保姆。之后,她來到了位于霍普頓的一家孤兒院。安妮是被陰差陽錯送到馬修兄妹的家中的。因為安妮是女孩,不能幫助他們干農活,所以,兩兄妹一開始就有將她退回孤兒院的想法。雖然當時的安妮只是一個小女孩,她的話對這個大人世界幾乎不會產生一點影響,但是她還是大膽地對馬修兄妹吼叫,為自己受到的性別歧視鳴不平。在故事的背景時代,社會對女性的束縛相當沉重。女孩子不僅要學習淑女禮儀,還被禁止進入社會交際,更別說參與經濟活動。這種情況下,女性是沒有可能謀生的。在經濟上不獨立,女性就會一直被男權社會壓制。這一系列的陳腐觀念,使女性備受壓迫。在《綠山墻的安妮》中,作者借助安妮的口講出了那個時代的弊病,在想象世界中賦予女性以話語權。安妮從出生開始就遭遇重重的磨難,年紀小小的她,卻在短短的人生歷程中經歷了失去雙親、被收養(yǎng)家庭奴役和被送進孤兒院的悲劇。安妮沒有被磨難摧毀,而是頑強地生活著。雖然在當時的社會中,女性被置于男性之下,但是安妮沒有放棄對命運的掌控權。她做出了很多不為人們所認同的決定,包括最終放棄上大學。但最終,安妮得到了大家的認同和歡迎。安妮站在殘缺的生活中,卻始終保持對未來的追求,在個人生活層面上,安妮的女性獨立精神振奮著讀者的心靈。
2 社會環(huán)境下的生存
曾經很長一段時期中,加拿大經歷了幾個國家的殖民統治。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加拿大人最大的特點是對生存的追求和對生活的努力。在加拿大的文學作品中,加拿大這個國家的角色通常是殖民主義的受害者,長久以來受強權國家壓迫。《綠山墻的安妮》將民族追求生存的情緒表現得淋漓盡致。安妮,本是一個連自己的命運都無法掌控的“邊緣人”,但是,經過不斷的拼搏與努力,她最終找回了自我。安妮身份所發(fā)生的轉變,其實體現了當時殖民主義統治背景之下加拿大人的生活愿望。安妮,就成了加拿大民族精神的代表。加拿大的民族精神,就是在飽受磨難之后變得堅強。在《綠山墻的安妮》中,作者描述了一種單純、淳樸的生活場景,但同時將小鎮(zhèn)居民的自卑感和狹隘表現了出來。故事中,小鎮(zhèn)居民對美國歸來的喬瑟琳表現出無比的敬畏,這表現了當時的加拿大人對美國大都會的無限仰慕與崇拜。相對于日益強大的美國,加拿大是一個沒有自己文化與傳統的國家。就當時的真實情況而言,加拿大總是在不由自主地向英美國家靠攏。由于加拿大長期受到殖民統治,所以漸漸接受了殖民國家的生活模式,并且將這種生活模式作為自己的生活理想。但是,在小說中,安妮沒有聽天由命,而是表現出一種反抗精神,站在女人角度,呼吁女性的解放。
3 家庭環(huán)境下的生存
當時,加拿大人的生活受到外來力量的沖擊,并開始出現了變異。小說的背景時間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那個時期,加拿大經濟發(fā)展相當緩慢。安妮所在的村莊位于人口密度最大的愛德華王子島,在作者的筆下,愛德華王子島不僅海景壯麗,而且島民的生活靜謐和諧。但是,這樣的描述一方面展現出此處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另一方面卻將本地的落后與貧瘠展示出來。馬修兄妹兩個人終年在莊稼地里勞動,但是兩個人的生活卻非常清苦。馬修患有心臟病,馬里拉則有頭痛病和眼疾,卻都無錢醫(yī)治。而他們一生的積蓄卻在銀行破產后都分文無存了。當馬修聽說銀行倒閉的消息后,心臟病發(fā)去世了。另一戶人家——戴安娜家,生活條件似乎好一些,但是銀行倒閉后,他們也沒有足夠的財力去挽留孩子的音樂教師。這兩個家庭的遭遇都體現出了原始的生活模式受到的沖擊。這說明,即使在遠離殖民政權的邊遠地區(qū),加拿大人的生活也逃不出殖民國家的沖擊。自給自足的農業(yè)生產方式受到資本主義的洗禮,加拿大人的生活方式發(fā)生了變異。
4 友情中的生存
除了安妮的成長歷程,《綠山墻的安妮》也對安妮與阿倫太太、戴安娜以及吉爾伯特之間的友誼進行了描述。安妮與朋友之間感情的發(fā)展歷程是曲折而坎坷的。因為友誼的形成與自我主觀性的因素聯系密切,但是人生于社會,總會受到現實的政治環(huán)境、經濟環(huán)境和主流價值觀的影響。在作者筆下,友誼的形成過程有著多元性,體現出濃厚的自由選擇色彩。同時,故事展現了在不同的思想主導下友誼的復雜性。安妮和吉爾伯特的友誼發(fā)展過程是小說的一條主線。在“寫字板事件”之后,吉爾伯特多次對安妮表示道歉,安妮都沒有接受。即使在吉爾伯特將她在河中救起之后,她仍然不接受對方的道歉。在之后的學習中,安妮將吉爾伯特看做是競爭對手,她拒絕聽到一切與吉爾伯特有關的話題。這種情節(jié)的安排,使得吉爾伯特失去了話語權,而安妮獲得了反抗的話語權威。這使得安妮不僅能夠發(fā)出聲音,同時自身也成為了一種聲音。由此可以看出,有著高度自主權利的友誼世界對于安妮來說是一片凈土。從某種意義上說,故事的另一條主線是對“男女平等”的表現。安妮與吉爾伯特同樣有著出色的學習成績,同時考取了大學,都取得了最高獎學金,而畢業(yè)之后,兩個人都選擇了教書。兩個人歷經波折,最終收獲了深厚的友誼。在與吉爾伯特的交往中,安妮與吉爾伯特是平等的。
二 《綠山墻的安妮》的生態(tài)女性主義色彩
1 生態(tài)女性主義的內涵
生態(tài)女性主義所主張的是女性與自然之間的交融與聯系。生態(tài)女性主義者提倡從一種整體的、多元的視角出發(fā)對世界進行觀察,倡導建立起一種復雜的、多元的生態(tài)文化。他們主張把人放在大自然中,堅信人類社會的理想模式應該是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共生。生態(tài)女性主義重點對“二元論”進行了批判。二元論認為,相互分離的兩者之間是相互對抗的,是具有排他性的。這種觀點賦予其中一方更高的價值。在兩性關系中,二元論將更高的價值與社會地位賦予了男性群體,而不是女性群體。傳統觀念中,男性群體是優(yōu)于女性群體的。
2 《綠山墻的安妮》所體現出的生態(tài)女性主義
(1)傳統觀念影響下,人們普遍認為,無論是在體力上還是在腦力上,女性都不如男性。但是作者并不認為女性在智力上不如男性,所以,作者筆下的安妮學習成績十分優(yōu)秀。而且,傳統觀念認為,女性沒有必要接受教育,而應該將所有的精力傾注到對整個家庭的照料中。但是《綠山墻的安妮》中,安妮不僅堅持上學,而且積極捍衛(wèi)著自己受教育的權利。在學習上,安妮與吉爾伯特展開了競爭,這表現了女性渴望受教育的心態(tài)和對權利平等的追求。雖然安妮也時常犯錯,但是,她能夠在屢次的錯誤中不斷進行自我修正,形成了積極健康的人生觀,最終,安妮獲得了養(yǎng)父母深深的喜愛。種種細節(jié)顯示,作者在挑戰(zhàn)男權主義,力圖表現兩性之間的相互依存。兩性之間的相互依存是生態(tài)女性主義的觀點。
(2)生態(tài)女性主義,不僅評判婦女所受的壓迫和父權社會的專制色彩,還提倡女性積極參與理想社會的建設。在生態(tài)女性主義者眼中,“所有生物都從強大的源泉中獲得生命,并將永遠從自然中獲得生存的勇氣”。他們呼吁人們熱愛自然、保護自然,到大自然中尋找心靈慰藉?!毒G山墻的安妮》中,安妮遇到過各種各樣的挫折,而很多次,在遭遇挫折之后,安妮都向大自然尋求慰藉,在大自然中汲取力量。在安妮的心目中,大自然不僅是能夠為她帶來歡樂的場所,更是一個可以依靠、值得信賴的朋友。在住進綠山墻的第一天,安妮就安慰自己,如果害怕了、孤獨了,就爬到盛開的櫻桃樹上,這樣就不會感到孤獨了??荚嚻陂g,當安妮覺得壓力重重時,她就走入自然的懷抱,在自然中放松心態(tài),提醒自己真正重要的東西是什么。養(yǎng)父去世后,安妮十分傷痛,但是,大自然安慰了她的心靈,給了她生活的力量。生態(tài)女性主義者將大自然看做現實的組成部分。安妮融入到自然之中,不僅能夠收獲歡樂,更能暫時忘卻生活的困苦。大自然賦予了安妮溫煦的情懷,引導她堅強地面對人生。
(3)生態(tài)女性主義主張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和諧。在《綠山墻的安妮》中,安妮與身邊的人總能和睦相處,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在相互的關懷之中更加健康、和諧。馬修兄妹的關心和照顧使安妮感到了強烈的歸屬感。馬修病逝,馬里拉決定出售農舍,但是,安妮知道后不惜放棄夢寐以求的讀大學的機會,留在農舍照料養(yǎng)母。在安妮看來,承擔起作為人的責任遠遠要比追求個人前途來得重要。在她生活的環(huán)境中,人們之間是相互關懷的,在這種環(huán)境里,安妮逐漸走出了自我的小天地,進入到一個更寬廣的世界中。她以廣闊的胸襟融入社會,從而使人性得以升華。安妮遭受困境時,朋友熱心的幫助給了她勇氣與力量。安妮的成長,得到了男性的關心與幫助。馬修不僅是安妮的養(yǎng)父,更是安妮的朋友。馬修是一個沉默寡言的人,但心地善良,對安妮十分疼愛。馬修樂于傾聽安妮的想法,而且從不用傳統觀念約束安妮的行為與言論。馬修對安妮的態(tài)度體現了他對女性的欣賞、寬容與尊重。在這對父女的關系中,沒有性別的對立和沖突,而更多的是兩性之間的溝通與互補。另外,吉爾伯特是另一個對安妮關懷有加的男性,為了幫助安妮實現教書的愿望,吉爾伯主動請辭,把工作崗位讓給了安妮。吉爾伯特的舉動使安妮大受感動,兩個年輕人盡釋前嫌,最終成為知心的朋友。安妮與吉爾伯特之間的關系體現了男女之間的和平相處。
三 小結
《綠山墻的安妮》向我們講述了安妮的成長歷程。通過對整個故事的觀察,不難發(fā)現其中的女性主義思想。安妮獨立、堅強、樂觀,在困境中掙扎求生。安妮的成長之路是艱辛的,而正是這份艱辛使得安妮成長為一個有擔當、有能力的女性,在男權社會中堅強地生存下來?!毒G山墻的安妮》展示的是作者的一種理想。在作者創(chuàng)造的世界中,男女之間不是尊卑有別,而是有著等價的人格。兩性之間相互幫助,相互尊重,和諧相處。這一切,無不體現出作者的女性主義立場。
參考文獻:
[1] 陳秀君:《為女性解放吶喊的〈綠山墻的安妮〉》,《世界文化》,2008年第10期。
[2] 尹靜媛:《從生態(tài)女性主義視角解讀〈綠山墻的安妮〉》,《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3期。
[3] 陳磊:《從生態(tài)女性主義視角解讀〈綠山墻的安妮〉》,《劍南文學:經典閱讀》,2012年第1期。
[4] 陳秀君:《從女性主義解讀〈綠山墻的安妮〉中的生存主題》,《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1期。
作者簡介:閆麗穎,女,1981—,黑龍江望奎縣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工作單位:內蒙古農業(yè)大學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