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予峰
【摘要】目的探討延長禁食時間在降低消化性潰瘍裸露血管再出血率方面的應用價值。方法以上年度在本院接受診治的25例消化性潰瘍裸露血管患者為研究對象,并依據(jù)禁食時間將其分為1天、2天、3天和3天以上三組。結(jié)果禁食在3天和3天以上組患者的再出血率明顯低于1天和2天兩組。結(jié)論應當加大延長禁食時間在臨床實踐中的應用。
【關(guān)鍵詞】消化性潰瘍;再出血;禁食時間;臨床研究
消化性潰瘍是一種常見的消化道疾病,給人類的身心健康帶來了嚴重的威脅。雖然大部分患者經(jīng)過藥物治療、內(nèi)鏡治療、補充血容量等方式可以得到痊愈,但是仍有部分患者出現(xiàn)了再出血的問題。依據(jù)Forrest分級[1],Ⅰ級患者的再出血率高,受重視程度也高,禁食時間相對延長。而Ⅱ級患者的裸露血管再出血問題卻引不起足夠重視,禁食時間受到嚴重影響?;诖?,本文以上年度在本院接受診治的消化性潰瘍裸露血管患者為研究對象,對其再出血情況以及與禁食時間的關(guān)系問題作了如下報道。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本文以上年度在本院接受診治的25例消化性潰瘍裸露血管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18例為男性,7例為女性;最低年齡為23歲,最高年齡為75歲,平均年齡為44.7歲。在接受治療以前,這些患者有伴有持續(xù)出血的癥狀。其中,有18例為黑便,而7例為黑便+嘔血。而且,他們大多表現(xiàn)為休克或者有效循環(huán)量的降低。以血容量補充以及生命體征穩(wěn)定為基礎,在24小時內(nèi)檢查確定為裸露血管。但是,在內(nèi)鏡下,他們并沒有明顯的活動性出血。
1.2內(nèi)鏡下潰瘍分級及出血征象分級標準以Forrest分級方法為標準,將內(nèi)鏡下潰瘍及出血征象共分為Ⅰ、Ⅱ、Ⅲ三級。而Ⅰ又分為Ⅰa和Ⅰb兩級,分別代表潰瘍底部動脈噴射性出血、潰瘍底部與周邊滲血。同時,Ⅱ也分為Ⅱa和Ⅱb兩級,分別表示無活動性出血的血管顯露、血凝塊形成而無活動性出血。此外,Ⅲ意味著有潰瘍而無出血現(xiàn)象。該分級標準,為本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3討論
現(xiàn)如今,上消化道出血儼然已經(jīng)成為人類健康的一大“殺手”。而消化性潰瘍并出血正是造成該類問題的常見病因[2]。如果病情嚴重,就不得不接受手術(shù)治療。在各類預測因素當中,與再出血聯(lián)系最為密切的因素是內(nèi)鏡下出血征象及血液動力學變化。相關(guān)研究及統(tǒng)計資料也表明,Ⅰa、Ⅰb、Ⅱa級潰瘍的再出血率最高。
無論是消化性潰瘍患者,還是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都有血管裸露的病變基礎。這里所說的裸露血管,就是指內(nèi)鏡下見消化性潰瘍基底部凸出的白色、紅色、紅紫等不同顏色的“小山丘”。在實際中,這些“小山丘”通常會處于潰瘍底部比較深的位置。有學者指出,潰瘍底部的裸露血管實質(zhì)上是假性動脈瘤。一般情況下,這種假性動脈瘤由受侵蝕的潛行動脈及動脈脈管炎擴張引起的。當消化性潰瘍處于愈合期或活動期時,一些食物或藥物,以及粗糙的飲食會形成強烈的刺激,使得受侵蝕裸露血管以及假性動脈瘤破裂出血。此外,在實際中,動脈血管壓力過大也是導致裸露血管反復或者持續(xù)出血的重要誘因[3]。因此,大多數(shù)學者都持這樣一種觀點,裸露血管是消化性潰瘍再出血的不良先兆。
在裸露血管再出血與禁食時間關(guān)系的問題上,研究結(jié)果顯示,禁食時間在3天以下的患者的再出血率明顯高于禁食時間在3天及3天以上的患者的再出血率。因此,本文認為,因為不重視Ⅱ級患者的健康飲食,使得禁食時間不足,進而導致再出血率的升高。
由此可見,消化性潰瘍裸露血管再出血率高,成為生命健康的重要威脅。加強相關(guān)問題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基于長期的臨床實踐,本文認為,要想改善患者預后,減少急診手術(shù),切實降低消化性潰瘍裸露血管再出血率,有必要適當延長禁食時間。也就是說,在臨床實踐中,延長禁食時間具有重要的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邵立華,李一祥,周西漢,韓菊平.消化性潰瘍裸露血管再出血與禁食時間的臨床研究[J].臨床消化病雜志,2012,12(01):25-26.
[2]嚴亦平,黃祖鳳,劉新波,劉山泉.內(nèi)鏡下鈦夾治療消化性潰瘍并出血35例報告[J].實用臨床醫(yī)學,2006,24(04):18-19.
[3]王偉.內(nèi)鏡下局部注射不同藥物治療消化性潰瘍并出血療效對比[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5,18(06):4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