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明
摘 要: 共青團是黨的助手和后備軍,在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和促進青年學生成長成才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高職院校學校共青團組織要繼承優(yōu)良傳統(tǒng),不斷創(chuàng)新,發(fā)揮自身在學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促進德育工作的開展。新時期高職院校學校共青團組織面臨一些問題,如何發(fā)揮共青團的優(yōu)勢,提升共青團在德育中的地位發(fā)揮其作用,發(fā)揮共青團組織的德育功能等是亟待研究的新課題。
關鍵詞: 高職院校 共青團 德育
一、新形勢下高職院校共青團工作提出的要求
(一)新形勢下市場經濟本身提出的要求。
新形勢下的市場經濟體制,作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它的提出、建立和發(fā)展,給高教的改革和發(fā)展帶來了新的機遇,提出了新挑戰(zhàn)。因此,在團工作中要讓市場機制發(fā)揮作用,而團組織也應主動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積極探索團的體制改革,建立一套適應開放改革的高校團工作的新機制。當然,在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過程中,不是要把高校共青團完全推入市場。但高校團工作作為思想上層建筑是取決于經濟基礎的,其工作方法、青年資源的開發(fā)利用、人力、物力、財力的配制方式、工作目標的確立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市場經濟的影響和調節(jié)。
(二)黨對共青團工作的要求。
黨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根本任務是團結和帶領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chuàng)業(yè),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黨的根本任務就是團的中心工作。因此,高校共青團的各項工作都要圍繞黨的基本路線,努力培養(yǎng)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各種規(guī)格的人才。
(三)青年自身的要求。
當代大學生,正處在改革開放深入發(fā)展的過程中,他們已經強烈地感受到市場經濟對自己的壓力和由此產生的動力。如不少學生在努力學好專業(yè)知識的基礎上,還努力地學習外語、計算機、汽車駕駛技術等,為的就是以后在工作中具有更強的工作能力、適應能力和競爭能力。這也對高校共青團的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即要按市場經濟的運行要求和運行法則,遵循市場經濟的規(guī)律,培養(yǎng)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合格人才。
(四)共青團工作自身的要求。
在新形勢下,高校共青團只有轉換機制,改進工作作風,以新的姿態(tài)吸引和團結廣大青年,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提高能力,才能適應黨的要求、時代的要求、廣大團員青年的要求。如在團的活動內容上要注意強化大學生的市場意識、競爭意識,力爭通過活動獲得經濟效益,在活動方式上要注意體現參與性和成果性,并力求實現團的工作社會化。
二、高職院校共青團在發(fā)揮德育功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高職院校學校共青團工作與德育協(xié)調不足。
在學校內部,學生品德的培養(yǎng)需要學校各個部門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形成合力,并在各個環(huán)節(jié)、各個方面滲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職院校學校共青團組織應該緊密圍繞學校的中心任務開展工作,并積極與各部門協(xié)調配合,擺正位置和心態(tài),爭取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爭取資源,營造更好的環(huán)境,爭取創(chuàng)造更好的工作業(yè)績。但一些高職院校學校的共青團組織習慣獨立作戰(zhàn),缺少與德育等部門的配合,個別學校將共青團組織并入學生管理機構,忽略其政治優(yōu)勢。而有些學校的共青團組織習慣以管理者的身份出現,將學生置于從屬地位,考慮上級指示多,尊重學生意見少,教育管理組織活動多,主動關心熱情服務少。在德育教學中,馬列主義理論講授起來比較枯燥,對于高職院校學生來說往往很難理解,如果老師一味的單向灌輸,學生就會失去學習興趣。
(二)高職院校學校共青團工作理念滯后,活動形式單一。
隨著我國經濟文化和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當代學生了解和接觸的信息越來越多,他們在成長中出現了一些新的特征,譬如:有自己的思想和主見,有獨立的個性,容易接受新鮮事物,有強烈的自尊心,追求物質上跟上潮流,精神上平等。中職學校學生有其自身的特點,如自卑心理,情緒波動大等。而高職院校學校團干部缺少對學生的思想狀況的了解和思考,不能及時更新工作理念,這樣開展的活動的質量和效果就會大打折扣,直接影響到共青團組織的形象和工作效率。
(三)高職院校學校團干部隊伍自身存在很多問題。
高職院校學校團干部隊伍自身存在很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部分高職院校學校團干部業(yè)務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有些學校團干部不熟悉團務知識,對開展好高職院校學校共青團工作缺乏思考,缺少實踐,能力相對于團的工作目標和任務的需求差距較大,特別是從事團的工作時間較短的團干部表現更明顯。二是疲于應付各種臨時性的任務。高職院校學校團的干部很多都身兼數職,不能集中精力做好團的工作,工作中存在拖拉、應付的現象,表面文章多,調查研究少。三是工作作風不夠扎實。一些團干部服務意識較差,作風浮躁,怕受累,圖清凈,安于現狀,缺乏工作熱情,缺乏開拓進取精神,缺少做好高職院校學校團的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四是團干部隊伍不穩(wěn)定。有些高職院校學校團干部更換頻繁,甚至出現“斷層”,長期缺少專職團干部。這些都一定程度地制約了共青團工作的長效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影響共青團組織在高職院校學生道德成長方面作用的發(fā)揮。
三、新形勢下完善高職院校共青團德育建議
(一)加強高職院校共青團工作運行機制。
高校團工作新機制必須堅持團的性質的原則。團的性質是保持共青團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的保證。不論在計劃經濟下,還是在市場經濟下,團的性質都沒有變。因為不同的經濟體制只不過是社會經濟運行、資源配置的手段,不論采取何種機制,團的性質始終如一。
高校團工作新機制必然體現共青團工作的開展規(guī)律和全團工作的要求。中國共青團在七十多年的發(fā)展過程中,已經形成了具有共青團工作的特有規(guī)律性。這些規(guī)律,如團的工作必須適合青年特點的規(guī)律、團的工作要面向基層的規(guī)律、團的工作必須開展生動活潑的活動的規(guī)律、團的工作要維護青年合法權益的規(guī)律等,是市場經濟下高校團工作應該遵循的,從而促進團工作的科學化,規(guī)范化,體現高校團工作的特色。團十三大后,團中央提出了在我國實現“跨世紀文明工程”和“跨世紀人才工程”的奮斗目標。這兩個“跨世紀工程”的實施應體現在高校團工作的新機制中,而且,高校更具備實施的條件,因此,高校團組織應自覺地將兩個“跨世紀工程”的建設納入團工作的軌道中。
(二)制定“四有”人才目標機制。
以培養(yǎng)“四有”人才為中心,形成各項團工作都必須服從和服務于這個中心目標機制。高校的根本任務是培養(yǎng)“四有”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也是學校團組織的根本任務。因此,高校團組織應根據《團章》的要求,通過自己的相對獨立的工作體系,在廣大團干部的努力下形成學校培養(yǎng)人才的合力之一。這是高校團工作新機制的基本點和出發(fā)點。
(三)轉變共青團工作方式。
以團的思想政治教育為核心,實現團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轉變的教育機制。團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針,是通過疏通和引導,加強對團員青年的指導、幫助和關心。在具體的方式方法上,對以灌輸教育為主的傳統(tǒng)教育方法進行改革,賦予其新時代的內容和形式。在建立和發(fā)展市場經濟的今天,針對團員青年價值取向多元化的特點,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更多地采用預測的方法、寓教于樂的方法、實踐教育的方法等,才能使高校團的思想政治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南京大學團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灌輸知識、培養(yǎng)能力和提高素質的基礎上,形成了以團支部為核心,以業(yè)余黨校為龍頭,以黨課學習小組和學生社團為兩翼的團的思想教育體系,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值得借鑒。
(四)增強社會適應能力的實踐機制。
社會實踐,是通過組織團員青年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提高他們認識問題的能力,糾正錯誤的思想,樹立正確思想的一種教育方法。一般來說,社會實踐主要有社會調查和生產勞動實踐兩大類。對于大學生來說,主要是通過軍事訓練和勤工助學的途徑來加強實踐環(huán)節(jié)的教育。如新生入學后軍訓,做家庭教師,利用暑期開展志愿為民科技文化服務,從事力所能及的體力勞動等當前受學生歡迎的社會實踐活動形式。
四、結語
時代在發(fā)展,共青團的事業(yè)也在不斷進步和發(fā)展。通過研究本課題,希望能夠幫助中職學校共青團干部拓寬思路,改進方法,開辟新途徑,從而實現中職學校共青團組織的德育功能,使共青團組織更好地為青年學生服務。
參考文獻:
[1]趙長勝.大學生弱勢群體思想政治教育途徑探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9(24).
[2]左凱旋,趙飛.以人為本理念下的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yǎng)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9(08).
[3]劉新躍,周亞東.論思想政治教育客體的主體性[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9(08).
[4]張敏生.大學生對成才的認識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探索,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