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延亭
【摘要】課堂對話是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上進行互動的一種常見方式,它對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提高學生語言輸出能力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合作原則作為指導人們會話的語用學理論之一,對英語課堂對話的操控同樣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
【關鍵詞】合作原則 英語課堂 對話 操控
一、引言
作為教學活動的主要場所,課堂是“教師控制學生情感因素、協(xié)調(diào)學生學習行為、保證語言輸入質(zhì)量的地方,同時也是學生獲得主要的、可理解的目的語的輸入,如教材內(nèi)容、教師語、同伴語等的重要場所”。課堂對話作為教學互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一種發(fā)生在課堂上的交際行為,它依從于既定的教學目標和明確的教學內(nèi)容,在教師的操控下有序進行,因此,課堂對話的高效進行需要充分發(fā)揮交際理論的指導作用。
合作原則是一種實用性很強的語用學交際理論。筆者曾在新鄉(xiāng)市的幾所中學和英語培訓學校進行過教學實踐,本文將以此為依據(jù),嘗試運用合作原則分析中學英語課堂上的師生對話,以期對英語課堂互動環(huán)節(jié)的操控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二、合作原則及其研究現(xiàn)狀
1967年,美國語言哲學家格賴斯(Herbert Paul Grice)在一次哈佛演講中正式提出了他研究多年的“格賴斯理論”(Gricean Theory,也叫“會話含意理論”),并于1975年將演講的大部分內(nèi)容收入《邏輯與會話》發(fā)表。合作原則(cooperative Principle,or CP)作為會話含意推導機制的總規(guī)則,也是在這個時候正式問世的。格賴斯認為,在所有的語言交際活動中,人們正常的語言交流不是一系列毫無關聯(lián)的話語的組合,而是受到一定條件制約的。人們?yōu)榱诉_到共同的交際目標,說話人和聽話人之間存在著一種默契,一種雙方都遵守的原則,即合作原則。為了更詳盡地解釋合作原則,格賴斯將其描述為四條準則,即量的準則(Quantity Maxim)、質(zhì)的準則(QualityMaxim)、關聯(lián)準則(Relevant Maxim)和方式準則(MannerMaxim)。這四個準則是對合作原則的具體化,將合作原則由一個籠統(tǒng)抽象的概念描述為具體可行的標準,極大地方便了人們對此理論的研究和實踐。
合作原則的語用學研究在我國已有30余年的歷史,它“最早是由胡壯麟于1980年通過《語用學》一文介紹而來,后來在程雨民、沈家煊等學者的介紹與影響下,關于合作原則的討論便如雨后春筍般展開,成果頗豐,除了單篇的文章外,還有一些語用學方面的扛鼎之作”。合作原則的理論貢獻在學術界是無可非議的,西方的萊文森(Levinson)、利奇(Leech)和國內(nèi)的索振宇、周禮全等知名學者都對該理論做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如萊文森的會話“三原則”、利奇的“禮貌原則”和國內(nèi)索振宇的“得體原則”、周禮全的“隱涵理論”等,這些理論對格賴斯的合作原則是很好的補充和完善,共同指導著人們的“說話”這一基本的交際行為。
三、合作原則在中學英語課堂對話中的體現(xiàn)
合作原則是格賴斯在觀察人們的交際行為后總結(jié)出來的普遍特征,因此它潛移默化地體現(xiàn)在所有正常的交際行為中。下面以一節(jié)中學英語課堂上的幾組對話來示例。
1.遵守和違反量的準則。量的準則是合作原則的第一準則,它要求談話者給出的信息要充分,但不能太充分。也就是說說話者要給對方提供恰如所需的信息量。信息量少,不足以滿足對方的需求;信息量多,一則啰嗦累贅,二則浪費時間,做無用功。例1:
T:Good morning,boys and girls,Today we will have anew topic:Sport,Do you like sport?What sport do you like?
S1:Yes,I like football and basketball
S2:keeps silence……
S3:I like swimming,but I dont like basketball
這則對話中,老師接連問了兩個問題,其中第二個問題是對第一個問題的延伸。按照“量的準則”,學生應先對第一個問題給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再列舉出自己喜歡的運動項目即可。此處s1的答案一目了然,恰如其分地遵循了這一準則;s2未給出任何信息,不管是出于自身性格的原因,還是沒有聽明白老師的問題,他違反了這一“量的準則”;而s3的答案似乎很完美,展現(xiàn)了他較強的語言輸出能力,但是他對第二個問題的回答大于老師要求的信息量,因此單從這一準則要求來看,他的答案信息量“過于充分”。
2.遵守和違反質(zhì)的準則。質(zhì)的準則要求在交際過程中不要說自知虛假的話,也不要說缺乏足夠證據(jù)的話。換句話說,就是要對自己說的話負責,確保自己提供的信息的真實性。如接下來的一組對話(例2):
T:Who plays the basketball best in our class?
S1:Liu Ming,He is the captain
Liu Ming:I am the best,Everybody here is my fans
老師的問題很明確,s1和s2的回答似乎都很合乎要求,但是結(jié)合例1得知,s3是不喜歡籃球的,據(jù)此推理出他不一定是籃球隊長劉明的粉絲。因此,劉明的答案是自己的主觀判斷,缺乏足夠的證據(jù)。
3.遵守和違反關聯(lián)準則。關聯(lián)準則要求說話要與談話的目標相關并且貼切。即交際雙方的談話內(nèi)容應有一定的邏輯關系,不能文不對題,答非所問。例3:
T:Why dont you like basketball?
S2:I am a girl
S3:Because it makes me tired
老師的問題非常具體,也很簡單,回答不喜歡籃球運動的原因即可。s3用一個常見的句型“because……”道出了自己的原因,而s2則答非所問,“I am a girl”與“Idont like basketball”不構成必然的因果關系,因此違背了關聯(lián)準則的要求。
4.遵守和違反方式準則。方式準則要求說話要簡短有條理,避免晦澀和歧義。按照這一準則要求,師生在課堂上的對話應簡潔易懂,清晰流暢。例4:
T:Can you tell me some of your experiences about thebasketball?
S1:Once we won the basketball game against Class2
S2:One day,somebody in our class stole mybasketball
S3:I have a basketball,When 1 was 5,my father gaveme the basketball.He told me a story about the basketball……
這里,老師要求講一些關于籃球的個人經(jīng)歷。s1和s2分別用一句話敘述了一次相關事件,一目了然,而s3則羅列了一大串與“the basketball”有關的句子,沒有明顯的主題,因此容易造成聽話者的聽覺疲乏,結(jié)果不知所云。
四、合作原則對中學英語課堂對話的指導作用
1.量的準則要求教師在備課時要多下工夫,徹底吃透課本內(nèi)容,根據(jù)需要設計適量的情境對話和互動環(huán)節(jié)。教師在創(chuàng)設情境時要給予學生充足的背景信息和語境信息,并且用清晰的語言引導學生也遵守量的準則要求。如上述例1中,為避免學生像s3那樣提供過多的不必要信息而浪費課堂上的寶貴時間,教師可在問題設置中更加明晰地表達自己的問題要求,如“I onlywanttoknowthe sportsyoulike,And we are glad to share more after class”這樣就能有效引導學生將注意力集中于老師的問題本身,避免思維的過度發(fā)散。
2.質(zhì)的準則要求教師在課堂上的每一句話都要有據(jù)可循,不能妄自編纂。在中學英語課堂上,很多老師喜歡用講故事的方式來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這的確是一個備受青睞的教學方法。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使用自己新的創(chuàng)意時,應當向?qū)W生講明“This is one of my own storywithout scientific evidence”英語課程雖屬于人文社科范疇,但其對培養(yǎng)學生縝密的思維習慣和語言表達能力所具有的作用和影響是不可忽視的。除此之外,教師還應引導學生對自己說的話負責。針對上述例2中Liu Ming的回答,教師若明確指出他在吹噓是不妥的,這里不妨采用委婉的方式來提醒Liu Ming“三思而后說”。“Wow,soyou have been a Basketball Superstar!Would you like to teachthe girls to play basketball?”便是一個不錯的反饋方式,既讓Liu Ming意識到了自己言語的失真成分,又借助了他的個人魅力為本節(jié)課情感目標的實現(xiàn)做了很好的鋪墊。
3.關聯(lián)準則提醒教師課堂上的所有活動和言語都要以教學目標為核心,不能偏離太遠。現(xiàn)在推行的素質(zhì)教育提倡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但是在有限的45分鐘課堂時間內(nèi),遠離教學內(nèi)容的發(fā)散性思維必然導致課堂時間的浪費與教學目標的延誤。教師作為課堂的主要操控者,不僅應確保自己的教學設計完全圍繞教學目標和教學內(nèi)容展開,而且要注意及時將“跑遠”的學生的注意力拉回到課堂上。
4.方式準則不僅要求教師的課堂語言清晰準確、簡潔易懂,而且要求教師用同樣的標準引導學生參與課堂互動。師生交流的方式有多種,語言對話只是其中最基本的一項,體態(tài)語、手勢語也是師生間常用的對話方式。教師應充分使用這些鮮活而生動的符號使課堂氣氛更活躍,比起語言對話也能節(jié)省更多的時間。如上述例4中,當s3滔滔不絕地講述自己的故事時,教師為了避免直接打斷學生的尷尬局面,可以采用體態(tài)語“微笑,欣賞的面部表情,點頭的動作”和“OK”的手勢語,然后再說“I love yourstories,would you like to tell me more after class?”這樣,既維護了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也有效阻止了他冗長答案的無限發(fā)散。
五、結(jié)語
中學英語課堂對話是中學生語言輸入和輸出訓練的重要方式,教師對此環(huán)節(jié)的操控能力詮釋了其教學技能的高低。因此,教師應充分發(fā)揮合作原則的指導作用,嚴格按照上述四個準則來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同時要敢于在設置問題時打破以前從教學內(nèi)容出發(fā)自主設計問題的慣例,而采用逆向思維的方式,從預期的答案入手提出清晰準確的問題,引導學生作出符合這一原則的回答。實踐證明,教師若能按照合作原則的要求合理操控課堂對話,課堂目標的實現(xiàn)將會事半功倍,否則將導致事倍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