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家海
密碼破解
密碼解構
“借物抒情”散文深受中國古代詩歌寫作的影響,其中的“物”是個重要的“意象”,也即抒情的憑借?!敖栉锸闱椤币仓皇且环N大的寫作類型,其內(nèi)部還有多種樣式。通常而言,借物抒情散文有兩個方向,一是敘事性,一是感悟性?!皵⑹滦浴敝饕ㄟ^一兩件事來描述有關人與“物”的關系,從而抒發(fā)人對“物”的感情;“感悟性”則主要通過作者對“物”的觀察、感悟,抒發(fā)對“物”的感情。無論哪種,所借之物都要有文化意蘊,否則,抒情的深廣度就不足。
操作要領
我們以感悟性借物抒情散文寫作為例,將構思過程分為三個環(huán)節(jié):描寫“物”之情態(tài)——聯(lián)想“物”之內(nèi)涵——回到眼前之“物”。
(1)描寫“物”之情態(tài)。開篇呈現(xiàn)一個畫面,在畫面中展示所寫之“物”的美。
(2)聯(lián)想“物”之內(nèi)涵。通過聯(lián)想,揭示所寫之“物”的文化內(nèi)涵。
(3)回到眼前之“物”。首尾呼應,最后回到開篇所寫之“物”,將作者情感蘊含其中。
本方案成功運用的關鍵在三處:
(1)“物”有所“值”。既然是“借物抒情”,那么所借之“物”自然成為關鍵。具體“關鍵”在什么地方?就在一個“值”上。這里的“值”有兩種含義,一是有歷史文化的內(nèi)涵,二是有能寄予感情的價值。前者主要指這個“物”要有文化品位、文化品質、民族特性,后者主要指這個“物”要是作者確實能動“情”的“物”。
(2)聯(lián)想豐富。感悟式抒情散文的高手是徐志摩,徐志摩感悟式抒情散文最大的特色就是聯(lián)想。我們要寫好這樣的散文,聯(lián)想自然也就成了關鍵。如何成功運用聯(lián)想?第一,要有關于這個“物”豐富的素材,這要平時就作大量的積累,不是考場上大腦憑空想出來的;第二,要有一個合理的邏輯規(guī)劃,不是大量的素材堆砌到文章里就完事的,表達的時候需要一個順序邏輯。
(3)描寫逼真。有了“物”,有了“情”,也有了“知識”和表達的邏輯思路,還差什么?吸引讀者的“力”。吸引讀者的“力”有很多,逼真的描寫首選。尤其在開頭,先用逼真的描寫把讀者“卷”入文章是本方案成功運用的第三個關鍵。
操作要領
炎 涼
◇張曉風
我有一張竹席,每到五六月,天氣漸趨暖和,暑氣隱隱待作,我就把它找出來,用清茶的茶葉渣拭凈了,鋪在床上。
一年里面第一次使用竹席的感覺極好,人躺下去,如同躺在春水湖中的一葉小筏子上。清涼一波波來拍你入夢,竹席恍惚仍飽含著未褪盡的竹葉清香。
生命中的好東西往往如此,極便宜又極耐用。我可以因一張席而愛一張床,因一張床而愛一棟屋子,因一棟屋子愛上一個城……
整個初夏,肌膚因貼近那清涼的卷云而舒緩自如。觸覺之美有如聞商士說法,涼意淪肌峽髓而來。古人形容喻道之透辟,謂一時如天女散花。天女散花是由上而下,輕輕撒落──花瓣觸人,沒有重量,只有感覺。但人生某些體悟卻是由下而上,仿佛有仙云來輕輕相托,令人飄然升浮。涼涼的竹席便有此功。一領清簟可以把人沉淀下來,靜定下來,像空氣中熱騰騰的水霧忽然凝結在碧沁沁的一莖草尖而終于成為露珠。人在席上,也是如此。阿拉伯人牧羊,他們故事里的羊毛毯是可以飛的。中國人種地,對植物比較親切。中國人用植物編織席子不飛──中國人想,飛了干嗎呀?好好地躺在席子上不比飛還舒服嗎?中國圣賢叫人拯救人民,其過程也無非是由“出民水火”到“登民衽席”??傊?,世界上最好的事莫過于把自己或別人放在席子上了。初夏季節(jié)的我便如此心滿意足地躺在我的竹席上。
可惜好景不長,到了七八月盛夏,情形就不一樣了。剛躺下去還好,多躺一會兒,席子本身竟然也變熱了。涼席會變熱,天哪,這真是人間慘事。為了環(huán)保,我睡覺不用冷氣,于是只好靜靜地和熱浪僵持對抗。我反復對自己說:“不熱,不算太熱,我還可以忍受,這也沒什么大不了,哼,誰怕誰啊……”念著念著,也就睡著了。
然后,便到了九月,九月初席子又恢復了清涼。躺在席上,整個人攤開,霎時變成了片狀,像一塊金子捶成薄薄的金箔,我貪享那秋霜零落的錯覺。
九月中,每每在一場冷雨之后,半夜乍然驚醒,是被背上的沁涼叫醒的──唉,這涼席明天該收了。我在黑暗中揣想,竹席如果有知,也會厭苦不已吧?七月嫌它熱,九月又嫌它涼,人類也真難伺候。
想來一生或者也如此,曾經(jīng)嫌日程排得太緊,曾經(jīng)怨事情做個不完,曾經(jīng)煩稿約演講約不斷,曾經(jīng)大嘆小孩子纏磨人……可是,也許,有一天,一切熱過的都將乍然冷卻下來,令人不覺打起寒顫。
不過,也只好這樣吧!讓席子在該鋪開的時候鋪開,在該收卷的時候收卷。炎涼,本來就半點由不得人的。
技法解密
這是一篇比較典型的“借物抒情”散文,“物之情態(tài)”“物之內(nèi)涵”“眼前之物”條理清晰。本文借竹席七月嫌熱、九月嫌涼的特點,進行了深刻剖析,由此想到人生悲喜無常,順其自然即生活。“炎涼”二字得拆開看,“炎”即人生的匆忙與壓力,“涼”即生活的失意與蕭條,而其間的端正好,才是人生的稱心如意,然此終究短暫。文章在最后點題——“炎涼,本來就半點由不得人的”,將文章主題升華,警醒讀者在該忙碌時辛勤勞作,該休息時坦然面對,不留遺憾。
文章借物抒情,因此大部分內(nèi)容都著重于對涼席的描寫,以及涼席帶來的感覺。文章前一階段思路非常開闊,由涼席想到神話、中國農(nóng)業(yè)文化、思想文化等方面,極具發(fā)散性。然后筆鋒一轉,寫好景終短,天一涼席子就該收卷了,并由此與人生聯(lián)系起來。文章真正抒情的部分僅在最后兩段,但這兩段短小精悍,讓人頓悟人生哲理,一記即中心坎,十分精到。
技法解密
模擬試題
審視自然和社會,我們常常為一種叫堅守的美麗所打動。“嚴霜殄異類,卓然見高枝”,這是青松在嚴寒中的堅守;“非梧桐不止,非竹實不食,非醴泉不飲”,這是鳳凰在清貧中的堅守;棄官歸田,不為五斗米折腰,這是古圣先賢對高潔的堅守;“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威脅利誘不為所動,這是革命烈士對信仰的堅守……
請以“美麗的堅守”為話題寫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詩歌外,文體自選;③標題自擬;④不少于800字。
例文示范
美麗的堅守
◇江蘇省常州高級中學 馬亦欣
九月,蘆荻滿江堤。
剛入三月,運河邊的蘆葦想必還是一副無花的原生態(tài)。露之為物,隨風飄零,大片大片的若飄若止、似有似無,如浮動的流蘇拽著春風搖曳不定。
只是,蘆葦飄搖,卻止于根。
這高大的草木卻有著極纖細的莖干,遇風則披靡。只是它不凋零,不離根,不落花,不飄逝。
蘆之堅守,叫作本色。
蘆葦確實平凡,莖如麥秸,穗如稻草,即便開花也是千篇一律的素白。清少納言的《枕草子》中說:“蘆花實在沒有什么看頭?!逼压㈦S風而逝,轉眼便告辭了根系故土,而世人卻愛那風中的精靈;牡丹極妍盡態(tài)供人把玩,遷入溫房中,人工修飾便迸出各種色澤,而世人更愛這善變的嫵媚。
轉身背離塵囂中的濃妝艷抹、嘩眾取寵,還有誰能覓到蘆葦這千百年巋然不變的女子?日本平安時代一位詩人逆世而行地聲稱:“我就愛這沒有看頭的蘆花?!彼拿郑械赂惶J花。
總有人在堅守本色。
“笛聲依舊蘆花里,白鳥成行忽驚起。”潘閬的《酒泉子》中如是云。世間多紛擾,泥淖總臟不了我的衣袖。三十歲的潘閬獨行孤舟,采擷花間,心守白璧,不諳外世。詩人清凈的靈魂還是一塵不染的本色,白鳥蘆花,笛聲依舊。
蘆荻這風物總帶著野趣氣息,鄉(xiāng)土情味中是最本真的逸興。司空曙的《江村即事》中有言:“縱然一夜風吹起,江村日落正堪眠?!崩铐牭摹端蛣㈥拧分幸矅@:“八月寒葦花,秋江浪頭白?!敝靡饨?,只因厭了萬卷早已沉入宦海的圣賢書,不爭了,不怨了,守著一江蘆葦拂拭疲憊的心,濾出本真的情。山中何事,松花釀酒,春水煎茶。
蘆葦守的是本色,人守的本色即蘆葦。
人是有思想的葦草。一陣追名逐利的疾風呼嘯而過,心中一叢蘆葦深深扎根,護著根下一簇塵封的本色。彎腰而堅忍,低頭而思考,風過了,總會再直起來的。
我是否還堅守著這叢蘆葦?你是否還堅守著這叢本色?
抬起頭,從無邊沉默的緊張中抽身,嗅一株沁人的玉簪,捧一掬靈動無息的春水。告別昨日的庸碌,等待明日的云霞。抬起頭,忘了鋪面的浮躁,放下縹緲的浮華;抬起頭,凝視滿樹靜美的春花,凝視樹下更美的人;抬起頭,撣去滿心塵埃,拭去素織上的油彩,還了一身本色。抬起頭,還有六個月,去賞蘆花。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敝烂?,這堅守千年美麗的蒹葭,就是蘆葦。
【點評】這是一篇考場“借物抒情”散文。(1)描寫“物”之情態(tài):文章一開頭用一句“九月,蘆荻滿江堤”概括描寫“面”上的蘆葦情態(tài),第二段則開始細寫其“大片大片的若飄若止、似有似無”“搖曳不定”。(2)聯(lián)想“物”之內(nèi)涵:從第五段“蘆之堅守,叫作本色”開始謳歌蘆葦精神,突出其“堅守”內(nèi)涵,并進而聯(lián)想到一種人的堅守精神。(3)最后回到眼前之“物”:“抬起頭,撣去滿心塵埃,拭去素織上的油彩,還了一身本色”,抒發(fā)蘆葦對“我”的安撫,給“我”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