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小仙
《世說新語》里記載了一件小事:東晉大臣王恭從會稽返回家中,族叔王忱去探望他,看見他坐的一領六尺長的竹席不錯,于是對他說:“你從東邊大都會回來,應該有不少這種東西吧,可以送一領給我?!蓖豕]有說話。王忱離開后,王恭就命人把自己坐的這領竹席拿去送給王忱,自己沒有多余的竹席,便坐在草墊上。后來,王忱無意間聽說了這件事,大吃一驚,跑來對王恭說:“我原本以為你有很多這種竹席,所以才開口問你要的,沒想到你竟把自己的給了我。”王恭淡然答道:“丈人不悉恭,恭作人無長物?!薄赡懿涣私馕?,我做人從沒有多余的東西。成語“身無長物”便從此處來。
這個小故事被收在《世說新語》的《德行》篇中。這件事情雖小,卻至少折射出王恭身上的三重美德——
第一重美德,自然是節(jié)儉。魏晉的門閥士族多崇尚奢侈,而王恭卻難得地保持清廉儉樸的作風,以至于連竹席都沒有多余的,這在當時無疑是一股清流。
第二重美德,是大方。王恭雖然沒有多余的竹席,但當別人問他要時,他毫不猶豫地把自己的竹席送給別人,可見他并不因沒有富余之物而吝嗇。
第三重美德,是體貼。王忱向王恭索要竹席,王恭明明可以直接說出實情,或者當場把竹席送給他,但他沒有這樣做,因為這樣做了,對方會感到不好意思。他選擇在別人離開后,悄悄地把竹席送去,既成全了別人的心愿,又不至于讓對方尷尬。
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卻折射出中國人圓融、智慧的處世美德,魏晉士人的風度、風采,也因為這樣的小事,而愈加閃耀光彩。
(本刊原創(chuàng)稿,小栗子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