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凱濤
“生本”即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是關注生命的教育?!吧净闭n堂比傳統(tǒng)課堂更能體現(xiàn)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和作用。
一、關注學生的興趣點
興趣永遠是打開“靈感”和“智慧”大門的金鑰匙。只要感興趣,學生們就熱情高漲?!奥牴适隆薄ⅰ安轮i語”、“玩游戲”、“變魔術”等,對于小學生而言,永遠是興趣盎然的。比如我在一年級《我心中的太陽》一課中,用謎語“有位老公公,一副圓面孔;有朝一日不見它, 不是下雨就刮風”順利引入課題,并激發(fā)學生對太陽的大膽想象;三年級《肚子里的故事》一課,我通過引述“孫悟空大鬧公主肚,智取芭蕉扇”的故事,讓孩子們的思維一下就被帶進“肚子里”了。
二、關注學生的生活體驗和認知水平
從學生熟悉的現(xiàn)象中發(fā)現(xiàn)并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觀察生活的習慣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如在一年級下冊《大魚與小魚》一課中,為了讓學生順利理解“大與小”是比較而言的,我問學生:“你和爸爸站在一起,誰大誰?。俊睂W生很快得出正確答案,我又問:“你和螞蟻站在一起,誰大?”學生開心地說:“當然是我大了,我都成巨人了!”為了檢驗學生對“大小”的比較認知并引出魚的認知,我在黑板上畫出一條大小適中的簡筆魚,請學生來變一變:在不修改老師所畫魚的基礎上,將老師的這條魚變成小魚。學生很快在魚的旁邊畫了一條更大的魚。由此可見,學生對“大小是相對比較的”這個知識點印象深刻了,而這個認知過程也是快速而實用的。
三、密切的聯(lián)系生活實際,注重前置性學習
“生本教育”理論指出:兒童是先行后知的行知律;他們對人類的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自己的活動去獲得;先做后學反映了兒童的合理的腦神經(jīng)活動過程,也反映了兒童的整體意義認識規(guī)律。所以,生本化高效美術課堂要特別重視“前置性學習”。郭思樂教授認為:生本教育是通過學生的力量來顯示教師的力量;教師要從組織教學轉向組織學生的學習;從設計教學轉到設計學習;教師更大的作用在于“幫學”。教師的“幫學”,很大程度體現(xiàn)在“前置性學習”的設計和規(guī)劃上。如在四年級《如意吉祥的民間美術》一課中,為了讓學生深刻了解民間美術、自主發(fā)掘身邊的美,我讓學生課前利用各種方式(咨詢、參觀、網(wǎng)上查找等)和各種方法(影像、文字記錄、實物收集等)來收集身邊的民間美術資料,再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整理、分析民間美術作品的含義及表現(xiàn)形式,最終在老師的幫助下策劃、形成小型民間美術調查報告展。在這項內容的學習過程中,老師更多的是協(xié)調者、被咨詢者和共同參與者。其實,最后的報告展開始并沒有預設,而是在學生收集、整理、分析過程中隨機而來的。這也正是生本教育所提倡的:教育者是學生生命的“牧者”,要“以學定教”,前置性作業(yè)不僅是解決課上45分鐘的問題,而且是給學生極大的學習空間。
四、關注全體發(fā)展, 注重分層學習與作業(yè)
孔子說:“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弊鳛槔蠋煟爸恕?,就是要認真分析學生個性,充分了解學生之“材”,只有這樣,才能因其“材”而施教,也才能真正關注全體學生的發(fā)展。關注全體,也提醒老師要注重分層教學與作業(yè)。這里的分層教學與作業(yè),包含兩重含義:一是針對不同“材質”之學生,學習要求和作業(yè)要求要區(qū)別對待。如一年級《大魚與小魚》一課中,對于基礎好的學生,引導他們嘗試用點、線、面組合的方式構成魚身上的圖案,作業(yè)時添加背景;而對于表現(xiàn)能力稍弱的同學,則只需在點、線、面中選擇一種方式構成圖案,作業(yè)只需完成大、小魚的造型即可。二是針對不同內容之教“材”,采取分步學習和操作的方法。還是《大魚與小魚》這課,我在講解歸納了魚的外形特點(如三角形、圓形、方形等)后,學生們就先依喜好在紙上畫出2-3條大小不同的魚的外形,初步形成構圖。然后,我再通過圖片展示,引領學生一起欣賞魚身上的紋樣特點,通過學生觀察,歸納出點、線、面的圖案構成方法。這時,學生再在前面所畫魚的身上添加圖案。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