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明
〔關(guān)鍵詞〕 語文教學;課堂教學;教
學設(shè)計;入手點;落腳點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3)
06—0057—01
教學是一段旅程,有它的入手點和落腳點。每一個清醒的教育工作者,都應該經(jīng)常向自己發(fā)問:我們的課堂教學從哪里開始,到哪里止?也就是說從何處入手,到何處落腳?我認為,語文教學要解決的根本問題,是確定起點和終點的問題,因為我們的教學誤區(qū)就是因為不明確如何起步,走向哪里,而使教學無法找準合適的“落腳點”。我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工作多年,這個方面感受頗深,現(xiàn)略談一二。
一、“請跟我來”,“我跟你去”
我們的教學如何起步?答案有兩個:“請跟我來”或“我跟你去”。這是兩個迥然不同的教學行為。也許是長期受注入式教學的影響,我們的教學行為總習慣于指向“請跟我來”,嚴格按照預設(shè)執(zhí)行。教學的起點也是整齊劃一,一刀切,齊步走。學生開始上課,必然裝作一無所知,從零起點開始,在教師的指揮與導演下,一步一步“漸入佳境”。教師習慣了這樣的教學,學生習慣了接受這樣的教學,我們也習慣了欣賞這樣的教學,于是,不知不覺,這樣的教學似乎變成了亙古不變的模式了。在觀摩教師的公開課中,我發(fā)現(xiàn)90%左右的課例都是從零起點開始:揭題——審題——初讀課文,即使關(guān)注了學生的課前預習,安排了課前檢查,也基本是以檢查字詞為主,流于形式,趨于模式化。這說明我們對預習的價值認識不夠,檢查的力度不夠,形式不夠豐富。
既然“請跟我來”的教學模式貽害無窮,我們是否可以嘗試“我跟你去”的模式呢?“我跟你去”的教學是尊重學生、尊重學情的教學,教師甘愿成為學生學習的協(xié)助者、促進者?!拔腋闳ァ钡慕虒W,教師必須清晰地了解學生的已知和未知,指向?qū)W生真實的學習需求。故而,這樣的教學,可以從學生的已知起步,也可以從學生的未知入手。
1.從學生的已知起步。在上課時,先預設(shè)一下學生的學習起點,經(jīng)過課前預習,他們已經(jīng)達到了怎樣的水準,有了哪些積累,根據(jù)學生個性化的預習情況,根據(jù)真實的學情,再開始我們的教學。找準了教學起點,就找準了學生的興奮點,這等于在最短的時間里把學生的思維激活,讓學生在興奮、渴望的心態(tài)下學習,效率可想而知。請看《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片段:
師:讀得太棒了!看來同學們課前已經(jīng)充分預習了,告訴老師課文你們都讀了幾遍?
生: 3遍 、5遍、8遍……
師:既然大家都讀得這樣充分,請同學們將自己喜歡的那一節(jié)背誦。
指明背誦,5名同學分別背了自己喜歡的片段。
師:剛才大家背的太好了,你們再試著仿寫一節(jié)好不好?學生仿寫后,指名朗讀自己寫的作品。
以上教學片段,通過呈現(xiàn)不同難度的問題,讓學生選擇完成,可謂把準了學生的“學脈”,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使不同的學生在不同點上入手,興奮地奔向自己的學習目標,課堂呈現(xiàn)個性化的生命態(tài)勢。因為從學生真實的學習起點起步,教學是“跟著學生走”,教學才取得了成功。
2.從學生的未知入手?!拔腋闳ァ钡慕虒W,還可以從學生的未知入手,即從學生的疑問開始教學。這樣的教學直接指向?qū)W生的學習需求,教學落腳在學生的憤悱點上。這一點,《窮人》一課堪稱典范。在初讀課文后,教師可引導學生讀書、質(zhì)疑,學生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問題。如,漁夫的妻子桑娜的內(nèi)心世界是怎么樣的?漁夫回來后會怎樣看待鄰居們的孩子?教師及時引導學生從不同的方面理解孩子們上學的艱難。更加可貴的是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有效梳理。如一個學生提出:桑娜明明知道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jīng)夠丈夫受的了,為什么還要抱回鄰居家的孩子?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始終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忠實學伴,根據(jù)學情時而旁敲側(cè)擊、時而撥云見日。
二、關(guān)注眼前,放眼未來
我們要追問的第二個問題是:教學的落腳點在哪里?答案也有兩個:關(guān)注眼前或放眼未來。我想,一個有責任感的老師,都會把他教學的落腳點定位在學生終身發(fā)展上。所以,我們的教學就要著力培養(yǎng)學生具有全面的語文素養(yǎng)。
1.內(nèi)隱知識外顯化?!顿u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教學設(shè)計理念有突破,很多做法可圈可點,特別是對讀法、寫法等內(nèi)隱知識的揭示給人留下較深的印象。在引導學生朗讀中體會情感,進而將喜歡的小節(jié)背誦,圖像演示讓學生仿寫。這些重要的讀法、寫法的揭示,不是生硬的標簽,而是教學過程的自然總結(jié)。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設(shè)計就是圍繞“手”引導學生讀懂內(nèi)容,領(lǐng)悟?qū)懛ǎ形蜃x法、學法的過程,內(nèi)隱知識和外顯知識在整堂課中巧妙融合,學生得言、得意、得法。
2.聽說訓練常規(guī)化。在閱讀教學中,聽說讀寫四種能力的培養(yǎng),不可偏廢。然而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存在輕聽說能力重讀寫能力的傾向。我們的教學很少涉及訓練學生的聽說能力。因而,教師在平日的教學中,可利用課本劇表演、朗誦比賽等形式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
??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