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彥芬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怎樣才能讓學生順利地闖過拼音關,讓學生對學漢語拼音感興趣、愛學、樂學?這需要提高拼音教學的有效性,即要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將拼音教學從課上推向課外。
關鍵詞:小學語文;拼音教學;興趣;自主學習;關愛學生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2013)11-0040-03
如果將語文教學比作一座高樓大廈,那么拼音教學就是這座大廈最基礎的建筑材料。打好拼音基礎對學生識字、閱讀以至寫作都將起重要作用。漢語拼音是一串抽象的符號,以往的拼音教學比識字教學更枯燥、更乏味。而一年級的學生天真、活潑、好動,自我約束力差。記住一個漢語拼音對它們來說并不容易,有時記下來了過一會就忘了,有時背誦拼音很熟練,但打亂順序卻又不會了。對于聲母、韻母更是混淆不清,以致有的學生到了三四年級甚至初中對拼音還不很熟練,影響了他們對漢字的學習。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順利闖過這一關,讓他們從一開始就對學漢語拼音感興趣、愛學、樂學呢?我認為應該通過多種途徑提高拼音教學的有效性,幫助學生學好拼音,從而為學好語文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激發(fā)學習拼音的興趣——提高教學有效性的前提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學生對學習漢語拼音有興趣,那學習就不是什么難事了。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興趣,在上漢語拼音的第一節(jié)課時,我?guī)Я撕脦妆緦W生愛看的童話書、故事書到課堂上,并從中挑選學生最愛聽的童話故事《小紅帽》講給大家聽。故事講完了,我問學生:“孩子們,故事好聽嗎?”“好聽!”學生齊聲回答?!澳悄銈兿胱x更多的故事嗎?”我又問?!跋?!”學生高聲回答?!澳菑慕裉炱鹞覀冮_始學拼音,學會了拼音我們就可以自己讀書看故事了,就不用纏著爸爸、媽媽給我們講故事了?!甭犃宋业脑?,孩子們學拼音的興趣一下就被調動起來了。
興趣是鼓舞和推動兒童學習的一種力量,是開發(fā)兒童智能的一把金鑰匙。特別是六七歲的孩子好動,自制力差,注意力難以持久。他們的無意注意占優(yōu)勢,所以,在教學中可以采用圖片、兒歌、念口訣、做游戲、猜謎語、競賽等方式保持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習興趣,將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優(yōu)化教學環(huán)境
一年級小學生剛踏入學校,對周圍的一切都感到新鮮、陌生。為了給學生創(chuàng)造濃烈的學習拼音的氛圍,可以把教室布置成“拼音的世界”,比如在墻壁的四周張貼學生喜愛的色彩鮮明、活潑可愛的動物圖,并附上相應的拼音符號名稱。在拼音教學中,如果不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那么拼音將可能成為學生學習上第一道無法逾越的鴻溝,這對于保護他們剛剛萌發(fā)的學習興趣與信心是極為不利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是推動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重要動力。因此,在拼音教學中,要從學生的興趣入手,想方設法調動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積極性。
(二)字母教學擬人化
在教單韻母 a、o、e時,設計了3個人物頭飾 a、o、e,讓學生任選一個頭飾戴上并表演,找任何一位同學打招呼。可以說:“你好e,我是o,我們交個朋友,好嗎?”也可以說:“我是o,你是誰?”或者說:“我是e,我的朋友o在哪里?”……擬人化的教學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表現(xiàn)欲,而且使他們在交流中牢牢記住了字母的音和形。這樣一來,學生的主動性被激發(fā),興趣盎然地在學習過程中體驗成功的樂趣,使單韻母的教學變得輕松有趣。
(三)拼音教學游戲化
陳鶴群先生曾說過這樣一段話:“游戲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活動,不管年齡性別,人們總是喜歡游戲的。假如在讀書時代,孩子們能化讀書的活動為游戲,那么,讀書不是會變得更有趣、更快樂、更有進步了嗎?”漢語拼音是剛入學兒童學習的主要內容,如何根據兒童的心理、生理特征,提高兒童學習漢語拼音的興趣,幫助學生掌握漢語拼音的讀音,區(qū)別字形,是一年級語文教師的責任。把游戲引入教學實踐,寓教于樂,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鞏固6個單韻母時,可帶著學生做“找寶寶”的游戲。我做單韻母媽媽,分別將6個單韻母發(fā)給6位同學,讓他們做單韻母寶寶。游戲時,單韻母媽媽說:“a寶寶在哪里?”手拿a卡片的同學就跑到講臺上出示自己的卡片并說:“小朋友,大家好!我是字母寶寶a”其他同學就跟著讀“a a a”。學生非常感興趣,學得很投入。在后面的教學中,每學完一課,我都要帶著學生做這樣的游戲,學生很喜歡。
在總復習時,我?guī)е鴮W生做“送字母寶寶回家”的游戲。我把所有字母卡片發(fā)給學生,每人一張,在黑板上畫四間大房子,分別標上:聲母、單韻母、復韻母、鼻韻母。讓有卡片的同學依次把卡片放到相應的房子里,送字母寶寶回家,然后大家共同校對。學生放的時候非常仔細,生怕把哪個字母寶寶送錯了家,復習效果很好。
此外,我們還可以開展開火車、摘蘋果、送信等游戲,讓學生在多種感官的體驗下,自覺的參與到學習活動中。通過游戲,讓學生主動參與,流連忘返,使他們在得到樂趣的同時鞏固了所學知識。
(四)拼音教學故事化
聽故事是一年級孩子最感興趣的事。在拼音教學中編故事必須去思考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圍繞知識點,把知識形象化、趣味化,使其便于記憶。如教學整體認讀音節(jié)yi時,老師給學生講大y和小i的故事:有一天,大y出去玩,碰到了愁眉苦臉的小i。大y問:“小弟弟,干嗎不高興啊?”小i含著眼淚說:“大哥哥,你不知道,a o e三個單韻母能單獨給字注音,多神氣呀!我是單韻母,今天,我也想給字注音??墒牵切h字說我前面沒聲母,不能給他們注音,你說我該怎么辦呢?”大y一聽,皺起眉頭想了想說:“唉,我倆的讀音相同,我是聲母,我們在一起,不就可以給漢字注音了嗎?”于是,他倆就組成了整體認讀音節(jié)yi。學生在有趣的故事中認識了整體認讀音節(jié)yi。同時,在學習整體認讀音節(jié)wu yu等其他整體認讀音節(jié)時,可啟發(fā)學生仿照樣子,也來編一個類似的故事,學生的學習興致一定很高。
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拼音——提高教學有效性的途徑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將“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作為具體目標。這與陶行知先生提出的“體驗、看書、求師、訪友、思考”為途徑的五路探討法和“迷、悟、愛”的育才方針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當年陶先生關于學習方法的論述及其成功實踐,對于今天如何貫徹新課改精神,如何指導學生學習、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同樣有著積極的借鑒和指導意義。
一年級學生不宜長時間靜聽教師講課,教師應讓學生在活動中發(fā)現(xiàn)問題、自主學習新知,在活動過程中掌握學習方法。例如:第9課ai ei ui的教學可以這樣設計:
(一)自我發(fā)現(xiàn)
首先讓學生觀察本課字母的特點,說一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學生的發(fā)現(xiàn)點真不少:本課字母ai ei ui比原來學習的a e u后面多了一個字母,變成了兩個字母組成的韻母;這三個韻母后面都有一個“i”; 這三個字母在標聲調時只有ui是標在后面的,寫在i的頭上,ai ei是標在a e的頭上等等。
(二)讀兒歌,練表演
學生在欣賞課本中一幅“小朋友在種樹,草地上小鳥跳、小兔樂”美麗的畫面之后,再朗讀“小白兔” 的兒歌,并可以組織同學進行表演,又從兒歌的學習中發(fā)現(xiàn)“白、嘴、尾、在”這幾個字中都帶有本課新學的韻母,在讀兒歌的過程中隨機認識本課要認識的生字。學生不僅學得輕松,而且從中體會到學習漢語拼音的樂趣。這個過程就是學生漸漸形成自主學習方法的過程。
(三)合作交流,互相學習
由于學生的智力發(fā)展、思維能力存在著個體差異,在學習漢語拼音的過程中,有些孩子接受能力強,學得快,有些孩子接受能力弱,學得慢,如何做到培優(yōu)又輔差呢?課堂上可采用學生相互學習的方式,有同桌互讀的,有四人小組互讀的,在互讀的過程中,優(yōu)生教差生,差生學優(yōu)生,既讓差生學到了知識,又鍛煉了優(yōu)生,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意識。課后,還可以讓優(yōu)生當小老師,帶著差生讀一些帶拼音的課外書籍,這樣既提高了優(yōu)生的拼讀能力,又帶動了差生,提高了他們拼讀的積極性。
三、將拼音教學推向課外——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一)把拼音教學從課上推向課下
40分鐘的課堂,時間有限,因此有必要發(fā)動學生利用課下時間進行拼音練習。教師可以根據拼音內容設計一些游戲,如發(fā)動學生把拼音寫在用過的撲克牌上,讓學生以玩撲克的形式練習拼音;又如“評選小播音員”讓學生在課下練習拼讀或直呼,看誰讀得準確、熟練;再如讓優(yōu)生與中差生自由結對子,幫助中差生鞏固或糾正拼音,這樣既給學生提供了提高的機會,也提升了合作意識。
(二)把拼音教學從課堂推向家庭
一年級學生年齡小,拼讀家庭作業(yè)必須在家長督促和指導下才能較好的完成。因此在開學初,學校要召開一年級學生家長會,讓家長明白學好拼音的重要性,還要教給家長正確的讀音和訓練方法,避免學生在學校讀一個音,在家讀另一個音的現(xiàn)象。這樣從課上到課下,從學校到家庭,領導、教師、家長、學生四股繩擰在一起,在素質教育的大環(huán)境中學習漢語拼音,教學效率一定會提高。
有效教學是“人本”思想的體現(xiàn),是課堂教學減負增效的關鍵,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陶行知先生教學思想的豐富內涵之一。作為我們一年級語文教師,面對那一張張?zhí)煺鏍€漫的笑臉,更要樹立“育人”為己任的意識,內化陶先生的思想精髓,努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使剛入學的孩子都能輕松地學好拼音,為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