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鳴
摘 要:句子教學是小學語文語言文字訓練的重要內(nèi)容。提供句式學說句子、提煉句子深入文本、挖掘詞語遣詞造句、精心點撥把句子寫具體、以文為例學寫精彩句段等,在句子教學的環(huán)節(jié)中應發(fā)揮學生主體性。這樣,有助于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句子教學;實踐;運用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2013)05-0034-02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就是語文實踐?!本渥咏虒W在小學語文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的途徑之一。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著重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提供句式,學說完整句子
在低年級語文課上,引導學生說一句完整的話非常重要,因為在說完整句子的同時,既可以考察學生表達的意思是否清晰、明白,又可以檢驗學生是否對文本有一定的理解、感悟。在教學人教版一年級上冊《雪地里的小畫家》時,曾設計了這樣的環(huán)節(jié):
(1) 冬天來了,下起了一場大雪,雪地里來了一群小畫家,他們要來比賽畫畫呢,有哪些小畫家呢?咱們一起來看看吧!出示課件,動畫演示課文內(nèi)容。
(2)有哪些小畫家?他們畫了些什么?趕快讀一讀課文吧!不認識的字請拼音寶寶幫幫忙。
接下來,讓我們和小畫家一一見面,拼一拼,讀一讀它們的名字。(學生說一個動物,師板書一個詞語。)
(3)雪地里來的小畫家有哪些呢?誰能根據(jù)這個句式來說一說:
雪地里來的小畫家有( )、( )、( )和( )。
結合課文內(nèi)容,提供句式練習說話,一方面使學生了解課文講了什么,另一方面為學生說完整的句子搭建了合適的臺階。
二、提煉句子,加深文本理解
引導低年級孩子學會說完整的句子,要注重情境的創(chuàng)設和指導過程的落實。利用一些補白式句子進行提醒讓學生補白,有助于學生把句子說完整,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內(nèi)容?!缎”诨⒔栉舶汀芬徽n,為了讓學生了解不同動物的尾巴具有各自不同的特點和作用,我針對課文第二、三、四自然段段落結構類似,分別介紹了魚、牛、燕子尾巴功能的特點,教學重點放在第二自然段。第二自然段原文如下:
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小河邊。他看見小魚搖著尾巴,在河里游來游去。小壁虎說;“小魚姐姐,您把尾巴借給我行嗎?”小魚說;“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撥水呢?!?/p>
為了讓學生通過讀課文自主地了解魚尾巴的特點和作用,并能用完整的句子表達出來,在學生自由讀第二自然段后,我出示兩個句式啟發(fā)學生:
讀了課文,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誰能來說說?
小壁虎爬到(什么地方)看到(誰)在(干什么)。
小魚(有沒有)把尾巴借給小壁虎。因為,小魚要用尾巴(干什么)。
在這幾個句式的提示下,學生從閱讀材料中收集、處理信息就有了方向,也有了規(guī)范表達的依據(jù)。同時教師相機出示課文中有關句子,進行了課文內(nèi)容的再現(xiàn),使學生的文本學習和自我表達有機地整合在一起。課文第3、4自然段的學習就顯得簡單,學習效果事半功倍。
三、挖掘詞語,進行遣詞造句
造句不但是發(fā)展語言、培養(yǎng)表達能力的一種有效手段,而且對理解、鞏固所學詞語,對發(fā)展思維、培養(yǎng)認識能力都有很大作用。低年級教師要增強造句意識,創(chuàng)造各種條件,尋找各種途徑,讓學生多一些運用詞語的機會。對《日月潭》中的“隱隱約約”一詞,我是這樣進行造句訓練的:
(1)出示課文中帶“隱隱約約”的句子——“清晨,湖面上飄著薄薄的霧。天邊的晨星和山上的點點燈光,隱隱約約地倒映在湖水中?!?/p>
(2)師:作者在什么時候看到的晨星和點點燈光?
生:清晨,一大早。
師:想象一下,一大早,下著霧,看東西會有什么感受?
生1:有點看不清楚。
生2:很模糊。
生3:最多只能看見大概的樣子,不明顯。
(3)師:(板書:看起來模糊)這樣的感覺就叫——
生(齊):隱隱約約。
師:你們在什么時候,隱隱約約地看見過什么?
生1:冬天的早上,我走在街上,看見汽車尾燈隱隱約約地閃爍著。
生2:一陣大風過來,透過玻璃,可以隱隱約約地看見樹葉在搖動。
接著,再講“隱隱約約”的另一個意思:聽起來模糊,不很清楚,感覺不很明顯。通過不斷拓展,一步步地引導學生選用生活事例來練習表達。
(4)師:在你們的生活中,有沒有聽起來模糊,不清楚的事情?
生:有一天,我在家看電視,媽媽叫我去干什么,由于電視聲音大,我就沒有聽清楚。
師:聽起來模糊,聽得不清楚,也可以用“隱隱約約”來表示。
學生在活學活用的造句過程中,很好地掌握了“隱隱約約”這個詞語的用法。一個十分簡單、平常的造句訓練,將學生從理解詞語引領到運用詞語,他們的思維火花在師生互動中不斷地得到激發(fā)和碰撞,語言表達能力明顯有質(zhì)的提高。
四、精心點撥,把句子寫具體
很多時候,句子只做到完整是不能準確表達意思的,還要做到具體。然而,把句子寫具體是低年級學生表達的難點。于永正老師說過:“因襲——人云亦云,干巴——有骨無肉,是低年級學生造句的兩大通病。”所以,學習把句子寫具體是低年級學生一項重要的訓練。
練習中,教師可引導學生給句子添枝加葉,讓學生從中領悟到把句子寫具體的方法,然后遷移運用,將知識轉化為操作技能,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教學《酸的和甜的》時,我利用課文,進行了這方面的教學。
出示兩個句子:
小猴子吃起葡萄來。
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來。
我先請同學們讀讀這兩個句子,找找不同點,然后再體會:“你從‘大口大口這個詞語感覺到了什么?”學生回答出“我感覺到小猴子吃葡萄吃得很多?!薄靶『镒映缘乃俣群芸??!薄拔腋杏X小猴子吃葡萄的樣子很可愛”等等。我順勢小結:大家體會得不錯,“大口大口”用得多好呀,把小猴子吃葡萄的樣子寫出來。通過比較句子學生體會到:在句子中加上某些恰當?shù)男稳菰~,會使表達的意思更加準確、明白。
五、以文為例,學寫精彩句段
葉圣陶先生早就說過:“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是否合乎法度,顯然與吸收有密切的關系?!睂W生從二年級開始練習連貫地寫句群,這與寫好一句話相比,難度有較大的提高。教師要善于根據(jù)學生的接受能力,尋找課文中的語言亮點,帶領學生在品析感悟的基礎上模仿運用,在練習過程中逐步掌握寫好幾句話的本領。
教學《黃山奇石》時,在學生了解到黃山“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四塊奇石的樣子、體會到黃山奇石的神奇后,我用課件出示了黃山另外幾塊奇石的圖片,指導學生模仿課文進行說與寫的訓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師:讀了課文,你知道哪些奇石的樣子?
生:我知道“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四塊奇石的樣子。
師:你們還想欣賞其他奇石的樣子嗎?
生:想。
教師展示收集的“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等奇石的圖片。
師:看著這些圖片,你怎樣介紹這些奇石的樣子呢?你可以模仿課文寫奇石的段落,先在小組里交流交流。
四人小組練習后,指名交流。
生1: 在遠處的一座山峰上,有一位美麗的“仙女”,她披著長發(fā),穿著紗衣,坐在石凳上,兩手撫摸著琴鍵,雙眼凝視著遠方的石崖。這就是奇妙的“仙女彈琴”。
生2:“獅子搶球”更有意思!兩只威武的獅子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一只前腳向前伸著,另一只伸長脖子,它們在干什么呢?原來它們在搶王母娘娘賜的仙球!
生3:每當天色漸黑的時候,你一定會看見一只“天狗”,它一動不動地蹲在山崖上,抬著頭,仰望著月宮。不要我多說,一看這就是“天狗望月”了。
……
師:你們真是一群小作家、小導游,相信聽了你們的介紹,會有更多的人喜歡黃山,喜歡黃山的奇石。如果能寫下來讓更多的人分享該多好呀!
并列的段落,相似的句式,很適合孩子模仿;課文的范例,為學生搭建了運用語言的平臺;直觀形象的圖畫,讓孩子的句子訓練有所依托。課文的語言在孩子的腦海里不再是機械的記憶和積累,學生在模仿的過程中,學以致用,發(fā)展了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句子教學是對小學各年級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也是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和語文知識教育的重要手段。在低年級語文句子教學中,要重視實踐運用,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