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方學漸詩歌創(chuàng)作芻論

2013-04-29 06:04:21張家波
名作欣賞·學術版 2013年6期
關鍵詞:詩歌創(chuàng)作樂府詩

摘 要:方學漸(1540-1615),字達卿,號本庵。他是明清時期桐城方氏家學的開創(chuàng)者,著有《連理堂集》。時人稱其“詩歌獨宗盛唐”。從其現(xiàn)存的44首詩來看,主要有時論詩、樂府詩、寫景詠物詩三大類。其中時論詩體現(xiàn)了方學漸詩歌創(chuàng)作“獨宗盛唐”的特點;樂府詩體現(xiàn)了方學漸在宗唐基礎上的突破與創(chuàng)新;寫景詠物詩則體現(xiàn)了“理學”對其詩歌創(chuàng)作的影響。同時也說明,其詩并非“獨宗盛唐”,同時還受陶淵明詩歌的影響。

關鍵詞:方學漸 詩歌創(chuàng)作 時論詩 樂府詩 寫景詠物詩

明清桐城方氏家族以文、藝兼修傳家,是當時頗具特色的文化世家。根據(jù)方氏后人方顯允朱卷履歷的記載,統(tǒng)計出至光緒十五年(1889年),方氏家族有進士27人,舉人54人,生員多至數(shù)百人。方學漸(1540—1615),字達卿,號本庵,方氏十一世祖,方以智曾祖父。他是明清時期桐城方氏家學的開創(chuàng)者,也是一位于桐邑興教倡學、澤被后世的鄉(xiāng)里大師。方學漸詩文集有《連理堂集》,在桐城地方總集《龍眠風雅》中存詩有44首,《明詩紀事》錄詩一首,在《江南通志·卷十五·地志》中存賦一篇。在清代潘江所著的《龍眠風雅》方學漸小傳中稱其“詩歌獨宗盛唐”。

一、時論詩:情感濃郁深沉,富有盛唐遺韻

該類詩歌雖僅存幾首,但卻顯得格外耀眼,可謂上品??梢哉f“時論詩”是方學漸詩“獨宗盛唐”的典型代表。如:

朝鮮海外作東藩,長護遼城絕寇源。豈謂憑陵愁日本,至勤師旅出中原。

千艘鎧甲沖浪,萬里旌旗散蟻屯。聞說釜山新筑壘,控弦未許息轅門。(《東征》)

《桐舊集》中《東征》詩下附有:“朱竹曰:宛然空同華泉遺響?!笨胀?、華泉分別是李夢陽和邊貢的號。朱竹的這個評論是說《東征》詩具有前七子的風格。而前七子的文學主張是“文必秦漢,詩必盛唐”。據(jù)此而言,方學漸詩確實有“宗唐”的特點。此詩的歷史背景當是萬歷朝鮮戰(zhàn)爭。萬歷朝鮮戰(zhàn)爭前后有兩次,第一次是1592年至1593年,第二次是1597年至1598年,其中1593至1596年是和談階段。萬歷朝鮮戰(zhàn)爭,第一次戰(zhàn)爭的時候,日軍是先進攻釜山,很快就占領了幾乎整個朝鮮。后來朝鮮向明朝求援,第一次明朝派遣了五萬左右的部隊去援助。在明朝和朝鮮人民的共同奮戰(zhàn)下,日軍被趕出了漢城。之后豐臣秀吉便以和談為幌子,企圖贏取時間,為新的戰(zhàn)爭作準備。1597年初,日本重新開始進攻,但未得手。這時,明朝政府派出了14萬軍隊入朝援助朝鮮軍隊和人民義勇軍作戰(zhàn)。此時,朝鮮水軍也得到了加強。于是,日軍撤向釜山,后被封鎖在朝鮮南部一些港口。所以據(jù)此可知,日軍在1592年至1597年間就一直占據(jù)著釜山。方學漸作為一個生活在偏遠地區(qū)的知識分子,尚且能“聞說釜山新筑壘”,而且提醒當局“控弦未許息轅門”,甚至高呼“長護遼城絕寇源”。這說明談判已經(jīng)到了晚期,日本的狼子野心已經(jīng)暴露無遺,戰(zhàn)爭馬上就要打響了!所以據(jù)“聞說釜山新筑壘,控弦未許息轅門”推測,此詩應該作于萬歷朝鮮戰(zhàn)爭和談期間,并且應該是在第二次戰(zhàn)爭馬上就要開始之前不久,大概應該在1596年左右。同時,這也表明方學漸雖身處江湖之遠,卻能心系廟堂之高的思想境界。

如果《東征》篇準確地說應是方學漸憂國思想的表現(xiàn)的話,《饑民哀》則是其憂民、關心百姓疾苦的突出體現(xiàn):

馮夷頻作東南祟,旱魃今年復為厲。水田滅沒恃高田,高田焦涸空云煙。農(nóng)家作苦望新谷,播種不收況旨畜。磬懸四壁甑蒙塵……追逋悍吏猛于狼,鳴鑣連轆馳村鄉(xiāng)。小戶逃亡追大戶,不嗟仳離還索賂。帝閽萬里阻且遷,誰獻監(jiān)門鄭俠圖。君不見太倉紅粟化為土,嗇夫羊飼圈虎。(《饑民哀》)

此詩亦可視為方學漸“詩宗盛唐”的代表作。思想情感上,有杜甫的沉郁蒼涼。“追逋悍吏猛于狼,鳴鑣連轆馳村鄉(xiāng)。小戶逃亡追大戶,不嗟仳離還索賂”,這些極具批判性的詩句明顯脫胎于杜甫的“三吏”詩。詩中僵臥不能出的饑民形象,讓讀者馬上聯(lián)想到《石壕吏》中“出入無完裙”的婦人!又“君不見太倉紅粟化為土,嗇夫羊飼圈虎”,這和“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又何嘗不是異曲而同工?在語言上,又有白居易的通俗曉暢。此詩沒有深奧冷僻的典故,唯用平實真切的語言,采用白描手法,為我們描繪了一副大旱之后的饑民慘狀,將潮涌的感情隱藏在客觀的描寫和敘述中。該句運用對比的手法,抒發(fā)了詩人憤憤不平的情感,進一步增強了詩歌的批判性。根據(jù)《道光桐城續(xù)修縣志·卷第二十三·雜記》記載,桐城在明代總共有九次大旱災,分別是:正德二年(1507)、嘉靖二年(1523)、嘉靖十一年(1532)、嘉靖二十三年(1544)、嘉靖二十四年(1545)、萬歷十六年(1588)、萬歷十八年(1590)、萬歷二十年(1592)、崇禎十四年(1641)。再結合方學漸的生卒年(1540—1615),可以推知《育龍湫》中反映的只可能是1588年、1590年、1592年的旱災。又根據(jù)詩第一句“馮夷頻作東南祟,旱魃今年復為厲”中,一“復”字來推斷,可以排除1588年,因為“復”字說明前面還應有一次。再根據(jù)《道光桐城續(xù)修縣志·卷第二十三·雜記》中所記:“(萬歷)十八年(1590)庚寅大旱,民多饑死?!庇钟涊d有:“(萬歷)二十年(1592)壬辰夏秋不雨旱螽。”根據(jù)這兩處記載所反映的旱災的嚴重程度來看,方學漸的《饑民哀》應該反映的是1590年的旱災。所以此詩應寫于1590年。

二、樂府詩:清新別致,承中有變

方學漸現(xiàn)存的44首詩中除了其“時論詩”能體現(xiàn)其詩宗盛唐的特點外,還有現(xiàn)存的兩首樂府古題,不僅能反映出他詩歌創(chuàng)作宗盛唐的特點,還能看出他在模擬和效仿中尋求突破與創(chuàng)新的嘗試,不泥于古,和而不同。如《采蓮曲二首》:

若耶熏風花正飛,木蘭舟楫蕩晴暉。青春白面誰家子,夜夜放歌溪上歸。

采蓮兒女歌不休,幾年花發(fā)倍添愁。記得舊年花半蕊,為郎失卻玉搔頭。

《采蓮曲》是樂府古題。在方學漸之前,《采蓮曲》有不少名作,但是方學漸能在犯中求避,在模仿中亦有創(chuàng)新!首先,在形式上,方學漸的《采蓮曲二首》也是七言,詩中“若耶溪”的意象出自于李白的《采蓮曲》中“若耶溪傍采蓮女”一句?!坝裆︻^”的意象,又明顯脫胎于白居易的《采蓮曲》中的“碧玉搔頭落水中”。但是,該詩打破了傳統(tǒng)的《采蓮曲》多是描寫水國風光和采蓮女的勞動生活的限制,詩中增加了敘事成分,體現(xiàn)了《采蓮曲》由單一的景物描寫、借景抒情到敘事抒情的新變。該詩中不僅出現(xiàn)了采蓮女,還出現(xiàn)了“白面子”。用家??谖?,敘述了“采蓮女”對“白面子”的愛慕和思念。末句更為我們追述了“采蓮女”與“白面子”初識時的情景。其次,在內(nèi)容和詩境上,《采蓮曲二首》其二明顯得到了白居易的《采蓮曲》“菱葉縈波荷風,荷花深處小舟通。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的啟發(fā)。但又并不是拾白居易之牙慧。他能另辟蹊徑,營造別樣的詩境。白居易詩是“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而方學漸詩是“記得舊年花半蕊,為郎失卻玉搔頭”。從句意上來看,方詩似乎是在為我們敘說白居易《采蓮曲》中的那個少女逢郎后的心境。詩依然是用樂府舊題寫男女戀情,人依然是那個含羞帶笑的妙齡采蓮女,可事已由偶遇佳人心動而掉玉簪,變成了渴望與佳人再遇不得而憶掉簪舊事。因此,情也由之前的乍遇心上人而心動驚喜,到現(xiàn)在的未能與心上人傾訴衷腸而搔首踟躕。這首詩的內(nèi)容和情境是對白居易《采蓮曲》的續(xù)接,簡直可以看成是白居易《采蓮曲》的續(xù)寫。

三、寫景詠物詩:觸目山川風物,體悟道體文章

《桐舊集》卷一方學漸詩《水簾洞》下有按云:“按公詩所詠有《石馬潭》《滑石河》《云逕》《豸角峰》《雙木岑》《蓮華屋》《走馬崗》《楓香》《鵝公嶠》《黃白嶺》《蛇蜒溪》《水簾洞》《楮棚灣》《蜈蚣巒》《賽社壇》《幽元峽》《流壑》《育龍湫》《澤豹巖》《搏虎嵬》,皆桐之山水佳處也。”由此可見,方學漸幾乎游遍了桐城的名山佳水。

1.抒情摹景,效陶仿李

在《龍眠風雅》中方學漸所存的44首中,有31首是寫景狀物詩。此類詩歌大都為其記游之作。形式上多以五言為主;“內(nèi)容上多是記述山山水水,且多以桐地山水為主”;思想情調(diào)上都帶有幾分高蹈隱逸的情調(diào)。在此舉數(shù)首以觀其貌:

萬仞如雙筆,入上臺。清秋遙對汝,愧我謫仙才。(《雙木岑》)

從寫作技巧上來看,此詩第一句“萬仞如雙筆,入上臺。”巧妙地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雙木岑形象生動地比喻為雙筆。雙筆二字不僅與詩題緊密相連,同時還與下一句中的“謫仙才”巧妙相關。從思想上來看,詩歌前一句寫景,下一句抒情。作者的思想感情集中表現(xiàn)在“遙對”“謫仙才”之中。仙才需有仙山養(yǎng),“遙對”意謂“不能近觀,更無法身居其中”。遙對如此好山,于是以“謫仙”自喻的他,向往之心頓生,而嘆息之情亦起。“謫仙人”是李白的字號,方學漸以“謫仙”自喻,這也足以看出詩人此時的自信與曠達。又如“《龍眠精舍》”亦可看出詩人的自信和抱負。該詩中詩人以龍自喻。

上欹千仞石,下臨百石。磴道千入,青云似可梯。(《云逕》)

本詩主要是圍繞一“高”字在寫。內(nèi)容無甚奇特之處,其妙就妙在“青云似可梯”一句。詩人不像李白那樣驚嘆直言:“噫吁兮,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而是通過巧妙地描寫似乎可沿此石階而登上青云,從側面說明石徑之高,不可不謂其匠心獨具。據(jù)此推測,這兩首詩應屬其早年作品,從氣勢上來看,確有盛唐氣象。

另外,從方學漸的此類寫景記游詩中我們還可以看出他對浮山有著特殊的感情。在44首詩歌中其中寫浮山的就有六首:《浮山二首》《再游浮山四首》。另外他僅存的一篇文也是寫浮山的:《浮山賦》。方學漸在這些詩歌中時常表露出隱逸浮山的思想感情。如:

萬壑流水,深源種碧桃。樹迷千古洞,山接大江潮。道來仙客,高峰采藥苗。衰年堪寄跡,寧羨十洲遙。(《浮山二首》其二)

何處堪逸,巖深地自偏。坐依石樹,飲對落花天。翠黛春添色,云霞晚更妍。寥寥方外榻,已覺凈塵緣。(重游浮山四首》其三)

這幾首《浮山》詩,反映出方學漸追求清凈、閑適的生活情趣。同時《浮山詩》也可以看出方學漸詩受陶淵明詩歌創(chuàng)作的影響。“何處堪逸,巖深地自偏”明顯有著模擬陶淵明詩“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飲酒》)的痕跡。而“樹迷千古洞,山接大江潮”一句又有著李白《渡荊門送別》中“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的神韻。足見盛唐詩歌,尤其是李白詩歌對方學漸詩歌的影響之大。但是說他“獨宗盛唐”就顯得有些絕對了。因為從上述詩歌中,我們可以看出,無論是在遣詞造句,還是在意境的營造、思想情趣的表達上,方學漸仿效陶淵明的痕跡都十分明顯。

2.比喻精準奇特,思辨色彩鮮明

方學漸作為當時的理學大家,他在文學上的成就遠不及其理學成就。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深受其理學的影響,使得他的詩歌明顯具有學人詩的色彩。這主要表現(xiàn)在其寫景詠物詩擅用新穎奇特的比喻,有著生動鮮明的思辨色彩。

不盡云山天際流,登臨如載木蘭舟。徐生大藥尋難見,浪指滄滇撼十洲。(《登洪濤山》)

“不盡云山天際流,登臨如載木蘭舟?!北扔鞣浅P蜗笊鷦?,把“登山”這一古已被無數(shù)詩人寫爛的題材,寫得個性十足。此詩還包含了“動靜相對的相對運動”的道理。將靜止的“山”比喻成流動的“舟”,出乎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屹立在皖江邊的洪濤山,在滾滾長江水的襯托之下,山真的就如一葉小小的木蘭舟。用如此新奇的比喻,不僅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出了登洪濤山的感受,也襯托出了長江奔騰浩蕩的氣勢。寥寥數(shù)字不僅表現(xiàn)了山,還表現(xiàn)了江,極大地擴展了詩句的情感內(nèi)涵,體現(xiàn)了詩歌豐富的表現(xiàn)性。這也正是方學漸詩歌帶有理學神韻的體現(xiàn)。

方學漸很多寫景詩都喜用比喻修辭,而且比喻都十分別致準確。這與他長期講授理學的經(jīng)歷有著密切關系。理學思想的抽象性,使得他在講解理學的過程當中,為了能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必須要用形象的比喻來予以說明。而且在討論理學的問題當中,他也時常會運用比喻或夸張等修辭來增加說理的效果。因此深厚的理學修養(yǎng)和長期講學的雙重影響,使得他形成了敏銳的思維和獨特的眼光。

方學漸的寫景詩中另一可貴之處在于,他在游山玩水之間,還不忘民生疾苦。如《育龍湫》等。

在《邇訓》卷之十七中記載方學漸關于山水與文學的互動關系頗有見地。這可以視為方學漸在游歷山川的同時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的理論依據(jù)?!胺阶釉唬荷酱ㄅc人相為重者也。士登高望遠,心怡神曠。有不得則慷慨悲嘯,托以自鳴。山川若為賢士奇矣,一經(jīng)游覽,加之品題,巖壑生光,行且不朽。賢士又不為山川奇乎?昔司馬浮江渡淮,登會稽、探禹穴,其文章益雄深。李杜游秣陵,走錦江,詩更悲壯。人助山川乎?山川助人乎?噫!山川一也!有道者游之,觸目皆道體,文人游之,觸目皆文章。區(qū)區(qū)行樂,則一光景止耳。樞機在人,不在山川也。游者自鏡焉?!庇纱丝梢?,他游歷山川,意絕不止在行樂,而在體悟道體文章耳。

此外,在方學漸現(xiàn)存的44首詩中,除了上述三種題材的詩歌之外,還有懷古詩,如《左慈丹臺》;贈別詩,如《天雄別兒大鎮(zhèn)》;訪友詩,如《訪王元善》《訪張生》等。

參考文獻:

[1] 張杰.清代科舉家族[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

[2] (清)徐.桐舊集[M].影印本.

[3] (清)潘江輯.龍眠風雅[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

[4] (明)方學漸.邇訓.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第241冊.濟南:齊魯書社,1995:594

[5] 胡必選,王凝命.中國地方志集成.安徽府縣志集[G].康熙桐城縣志(卷之五)[G].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153.

[6] 馬其昶.桐城耆舊傳[M].安徽:黃山出版社,1990:78.

[7] 廖大聞,金鼎壽.道光續(xù)修桐城縣志[G].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

作 者:張家波,湛江師范學院人文學院助教,文學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古代文學及文藝理論。

編 輯:魏思思 E-mail:mzxswss@126.com

猜你喜歡
詩歌創(chuàng)作樂府詩
傳統(tǒng)文化素養(yǎng)提升下樂府詩歌吟唱研究
樂府詩中發(fā)展出早期敘事詩
中華詩詞(2022年5期)2022-12-31 06:32:56
樂府詩
《樂府詩集》與李白樂府的經(jīng)典確認分析
牡丹(2016年18期)2017-03-31 04:08:47
戴望舒詩歌創(chuàng)作的獨特性略析
青春歲月(2016年22期)2016-12-23 09:37:40
蘇軾詩歌創(chuàng)作對陶淵明理念的滲透
偏愛這不息的變幻
淺論龔自珍詩歌中的愛國主義
對蕭統(tǒng)《文選》樂府詩選錄的一些看法
卞之琳和穆旦受T.S.艾略特影響的比較分析
吉林市| 册亨县| 敖汉旗| 平山县| 五华县| 鹰潭市| 高邑县| 赣榆县| 敦煌市| 会同县| 洪雅县| 于田县| 铁力市| 海口市| 拉孜县| 闽清县| 临沂市| 宜州市| 安乡县| 会昌县| 大连市| 平乡县| 本溪市| 五寨县| 昆明市| 宜章县| 襄汾县| 疏附县| 江北区| 济源市| 泊头市| 年辖:市辖区| 柞水县| 黄浦区| 罗山县| 富顺县| 永寿县| 花莲市| 棋牌| 区。| 海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