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畫箋》是明代屠隆雜文集《考槃余事》中的一篇隨意札錄,為明代畫論中的優(yōu)秀作品。本文主要研究其中的畫史評述方面,屠隆對各朝代繪畫做了簡短的點評,他以“趣”評史,大贊明代吳中地區(qū)的繪畫興盛,其記載在保留史料方面亦有很大貢獻。
關鍵詞:屠隆 《畫箋》 趣 文人畫
《畫箋》是《考余事》第二卷中的一篇,是對前人論畫以注釋方式集成的一篇札錄,其中有的是引用前人的畫論加以評述,有的是針對當時畫壇的種種弊端加以批評,還有的則是平日收藏經(jīng)驗的總結。內(nèi)含二十六小則,一千五百余字,雖較零散,卻闡述了異常豐富的畫學理論,為明代畫論中的優(yōu)秀作品。
屠隆是一個學識涵養(yǎng)非常豐富的人。錢大昕曾評價屠隆的《考余事》說:“今讀先生《考余事》,評書論畫,滌硯修琴,相鶴觀魚,焚香試茗,幾案之珍,巾舄之制,靡不曲盡其妙。具此勝情,宜其視軒冕如浮云矣?!眱H在《畫箋》中,就體現(xiàn)了屠隆對繪畫鑒賞理論、畫史評述、繪畫學習方法論、繪畫批評理論、繪畫收藏理論等諸多方面的研究,其中關于意趣與天趣的論述、巧與神的論述、畫品的論述、氣韻的論述、可宋可元的論述、偽不勝真的論述等都可圈可點,可以見出屠隆對士氣、學問、創(chuàng)作個性、畫家性情的重視。他從不同側面闡述了自己對文人畫的推崇。同時,《畫箋》對書畫收藏與裝裱也給予了不可小覷的貢獻,在當時及至今天都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在《畫箋》中,“古畫”“唐畫”“宋畫”“元畫”“國朝畫家”“邪學”幾則是對各朝代繪畫情況的一個簡評,其中屠隆將唐之前稱為上古,認為那時候的畫是真正的情意淡泊、旨趣自然,只是年歲久遠不可能得到了。唐朝畫家作畫“意趣備于筆前”,所以神韻充足,而后人學唐畫,都只學到了形似而缺乏唐畫的天然風趣。宋朝的院體畫太重技巧缺乏生氣,唯南宋四大家之畫,雖然只取山水一角或者半邊,不畫全景,卻是精致工巧至極的。屠隆認為元代的士大夫畫興盛,得到了世人的推崇,但其中的隸家畫并不值得流傳后世,只有那些在野的文人畫家的作品才是形神兼?zhèn)?,稱得上真正的文人畫。到了明朝,繪畫就更興盛了,可比宋元。而吳中又是明朝畫學最興旺的地區(qū)。
一、以“趣”評畫
上古之畫,跡簡意淡,真趣自然,《畫譜》《繪鑒》雖備而歷年遠,其箋素敗腐不可得矣。(《古畫》){1}
意趣具于筆前,故畫成神足,莊重嚴律,不求工巧,而自多妙處。后人刻意工巧,有物趣而乏天趣。(《唐畫》){2}
……蓋士氣畫者,乃士林中能作隸家。畫品全法氣韻生動,以得天趣為高。觀其曰寫,而不曰畫者,蓋欲脫盡畫工院氣故爾?!m宋人復起,亦甘心服其天趣,然亦得宋人之家法而一變者。(《元畫》){3}
雖極精工,先乏天趣,妙者亦板。(《臨畫》){4}
所謂“趣”,有的學者認為,“趣”的本意有“趨向”的意思,從而在審美活動中,就會產(chǎn)生一種主體的趨向性。{5}魏晉南北朝時期,“趣”開始進入繪畫美學家的視野,但當時它的旨趣是隱含在“道”“氣韻”之中的,直到唐代才開始有獨立的審美形態(tài)“逸趣”。具體的幾種論述如下表所示:
直到明代,“趣”的概念才被真正地強調(diào)?!叭ぁ痹诿鞔媽W中出鏡率非常高,用筆、用墨、構圖、意境、山水景物、提拔位置、繪畫風格都是“趣”的審美活動關注的因素,有所謂“意趣”“真趣”“勝趣”“趣致”“奇趣”“天趣”“物趣”“人趣”等等。明代是一個善于以“趣”論畫的時代。《畫箋》里出現(xiàn)最多的字眼就是“趣”,尤其是在評論畫史的幾則里,“真趣”“意趣”“物趣”“天趣”成為最主要的品評標準。
有學者將明清繪畫美學有關“趣”的論述概括為如下幾層含義:“第一層含義是指畫家主觀情意和情趣的抒寫。第二層含義是指繪畫藝術的筆墨情趣和趣味。第三層含義是指從意境中生發(fā)出來的情趣。第四層含義就是以‘趣的心靈、‘趣的眼光去觀察自然和表現(xiàn)自然?!眥6}屠隆的幾種“趣”正是符合了這幾種含義。
屠隆認為古畫“跡簡意淡,真趣自然”,這個“真趣”就是“畫家主觀情意和情趣的抒寫”?!白匀弧辈⒉皇侵疙樌沓烧碌囊环N狀態(tài),而是指一種高度的自由與不留一絲人為的、刻意造作的痕跡。“真”又有純真、天真、返璞歸真之義。所以“真趣自然”即是畫家抒寫自己的性情而使畫面呈現(xiàn)一種返璞歸真的無為之感?!罢嫒ぁ钡摹叭ぁ本哂兄饔^抒寫的審美特征。屠隆在評論唐畫時說“意趣具于筆前”,這個“意趣”很明顯就是指“繪畫藝術的筆墨情趣和趣味”,但它與畫家的主觀情意與情趣密切相關,主觀情意在畫中都是通過用筆和用墨表達出來的。明代的李日華也說過“不得勝趣,不輕下筆”{7},說的也是“意趣具于筆前”的意思?!坝形锶ざμ烊ぁ?里的“物趣”也是指畫家的筆墨情趣,通過筆墨達到一種形似。而這里的“天趣”和評元畫時所說的“以得天趣為高”則是指“從意境中生發(fā)出來的情趣”,所謂“刻意工巧”而乏天趣、“氣韻生動”而得天趣,即“天趣”是從氣韻與意境中生發(fā)而來,給人以似實而虛、似有而無的美妙感覺。屠隆的“天趣”也有另外一層意思,即“以‘趣的心靈、‘趣的眼光去觀察自然和表現(xiàn)自然”。在《臨畫》一節(jié)中他說:“雖極精工,先乏天趣,妙者亦板”,就是指在作畫下筆之前,若沒有帶著“趣”去觀察前人之畫,那么即使能臨摹得一模一樣,也難以給人以生動之感。
在這幾種“趣”里,屠隆最重視的是“天趣”。在《畫箋》一文中,他就四次提到“天趣”;而從“有物趣而乏天趣”,“畫品全法氣韻生動,以得天趣為高”,“先乏天趣,妙者亦板”中,可見屠隆將“天趣”作為作畫的最高旨趣。高濂《燕閑清賞箋》中“論畫”一篇,也提出了“論畫以天趣、人趣、物趣取之”:“天趣者,神是也;人趣者,生是也;物趣者,形似是也?!眥8}高濂也將“天趣”置于“神”的位置上。
各個朝代都有各自的繪畫風格,也不乏杰出的作品。但從屠隆提倡的“趣”來看,學唐畫的“刻意工巧”者、宋院畫、元之隸家畫則不及元之“真士氣畫”,只因“物趣”而少“天趣”。
二、文人畫與天趣之重
如趙松雪、黃子久、王叔明、吳仲圭之四大家,及錢舜舉、倪云林、趙仲穆輩,形神具備,絕無邪學,可垂久不磨,此真士氣畫也。雖宋人復起,亦甘心服其天趣,然亦得宋人之家法而一變者。(《元畫》){9}
明初“院體畫”興隆,文人畫尚未流行,吳寬等人在談論主體與客體、形與神的關系時十分贊賞文人山水花鳥畫的表現(xiàn)。到明中期以后,文人畫一躍而成為主流。沈周和文徵明在闡發(fā)文人畫思想時尚能比較客觀、公允地對待諸家各派,而何良俊、王世貞等則進一步宣揚了宋元以來的文人畫理論。
屠隆在《元畫》中提到的這幾位畫家就是文人畫家的代表,屠隆說他們“形神具備,絕無邪學,可垂久不磨,此真士氣畫也”,并且他認為宋人也“甘心服其天趣”,他說的宋人應是指宋代院體畫家,而得“天趣”的則是元代的文人畫家。可見屠隆是十分推崇文人畫的,這與他在文學方面的思想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
萬歷年間,屠隆的文學觀念開啟了晚明文學思潮的先河,提出了性情說、性靈說和自適說。屠隆是性靈說的先驅?!啊造`一詞,雖南北朝已有人運用,但明確地把其作為文學根本的人,卻是從屠隆開始的?!眥10}此后的“公安三袁”對性靈說的闡述都是受到屠隆的影響。屠隆在《白榆集》文卷二中有言:“夫詩,由性情生者也。”性情說主要是繼承和發(fā)展了前七子情真說,提倡文學表達要有真?zhèn)€性和真性情,關注的重點是創(chuàng)作主體。屠隆認為性靈是文之根本,是至善至美的,靈光、真我、性靈這一類詞是相近的概念,其所到之處無所不包。雖然屠隆沒有明說,但是繪畫與詩文是相通的,屠隆在品評繪畫作品時也常常滲透出他對“性情”與“性靈”的注重。他所推崇的諸位文人畫家,趙孟注重神韻,追求清雅樸素的畫風,反對宋代院畫過分追求形似的弊??;錢選亦多描繪古代高人隱士,表現(xiàn)隱居情趣的家鄉(xiāng)山水;倪瓚的畫更是和他漂泊流浪的生活一樣清幽深遠,給人以蕭索孤寒之感。他們皆具有重視自然、強調(diào)個性的特點,他們的作品更注重體現(xiàn)“性情”。
屠隆從“趣”的角度、以朝代為脈絡對繪畫的總體發(fā)展狀況進行了評述,他認為“天趣”為最高境界,也推崇以“天趣”為追求的宋元以來的文人畫風格。雖每則寥寥幾句,卻也反映了明朝獨特的審美旨趣與畫學狀況。
{1}{2}{3}{4}{9} 潘運告.明代畫論[M].屠隆.畫箋[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02:133,133,134,138,134.
{5} 胡建次.中國古代文論“趣”范疇研究[D].博士論文,2004.4.
{6}{7} 樊波.中國書畫美學史綱[M].長春:吉林美術出版社,2006:521,523.
{8} 彭萊.古代畫論[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9:254.
{10} 談蓓芳. 明代后期文學思想演變的一個側面——從屠隆到竟陵派[J].復旦學報,1989(1).
作 者:蔣榴,暨南大學文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