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重讀《青春之歌》

2013-04-29 04:28買琳芳
名作欣賞·評論版 2013年2期
關鍵詞:青春之歌

買琳芳

摘 要:《青春之歌》是一部經(jīng)典的“成長小說”文本,然而伴隨著主人公林道靜的逐步成長,人類生命的一些相似體驗與共通情感也相應地被表現(xiàn)出來,同時,林道靜的成長之路也清晰地體現(xiàn)為她對童年“缺席父親”的尋找之路。在大時代的革命洪流之中,她先后與三位代表不同政治寓意的青年發(fā)生了情感上的糾葛,最終,她收獲“真愛”,也即是意味著她完成了對“精神之父”的尋找之路,從而由一個小資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蛻變?yōu)橐幻麅?yōu)秀堅定的“黨的女兒”的全部過程。而我們在對文本的重新閱讀過程中,也逐漸建構起了新的理解與意義。

關鍵詞:生命情感 尋找父親 青春記憶 成長之路

《青春之歌》是一部經(jīng)典的紅色小說,它的故事內(nèi)涵常常被概括為一個小資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的成長歷程,即一個出身于封建地主家庭的女青年林道靜,為了尋找個人出路而反抗家庭、離家出走,在社會和時代的洪流中,經(jīng)受一系列的鍛煉而終于成長為一名堅定的革命者的全部過程。在她成長的歷程中,先后遇到了頗具政治寓意色彩的三位男性:小資產(chǎn)階級的代表,大地主家庭出身的北大學生余永澤;革命的知識分子盧嘉川;和工農(nóng)相結合的共產(chǎn)黨員江華。因而林道靜的故事甚至可以簡化為:“一個女人和三個男人的愛恨情仇,悲歡離合。”

這三位男性的出現(xiàn),不僅意味著個人情愛敘事與革命政治敘事的雙重結合,也意味著主人公林道靜的女性主體身份是由男性賦予的,她的成長史就是對男性角色“父親”的尋找和認同之路。

一、重讀《青春之歌》——淺析林道靜的“尋父之路”

《青春之歌》的主人公林道靜,出身于封建官僚地主家庭,其生父林伯唐是個貪婪又自私的地主形象,在林道靜的童年記憶中,林伯唐沒有資格成為女兒在生活與精神層面都可以依賴的父親,因此,為了對“父親缺席”這一遺憾的彌補,她開始了不斷的“尋父之路”。這一過程在小說中主要體現(xiàn)為她的“兩次出走”。

第一次出走,是為了逃離封建父權給自己的婚姻規(guī)劃,她抗婚出走,到北戴河去尋找表哥,然而卻落入了“假道學”的鄉(xiāng)紳官僚余敬唐等人手中,在走投無路之時,北大學生余永澤從身體和精神兩方面完成了對她的雙重救贖,先是跳入海中把她救回岸上,完成對她身體的拯救,再與她進行西方人文經(jīng)典名著的交流和對話,在精神上鼓勵支持她。

可以說,這時的主人公已經(jīng)認可了這位精神導師,“短短的一天時間,她簡直把他看做理想的英雄人物了?!雹僭谶@個浪漫多情頗具騎士風度的青年面前,林道靜依戀并且“信仰”他,“當這就要分別的一霎間,他們的心里都感到了難言的依戀,尤其道靜的心里在依戀中還有一種好像嬰兒失掉母親的沉重和慌悚?!雹诳梢哉f,此時的余永澤儼然已經(jīng)成功俘獲林道靜的芳心,已然成為她新的可依靠的“精神之父”。

主人公由此完成了對舊有“父親”的背叛和對新的“精神之父”的尋找,然而,由于余永澤小資產(chǎn)階級本身所處的弱勢地位,以及他自身不愿進步的“性格缺陷”,使得他作為林道靜“精神之父”的身份必然具有暫時性。而此時,代表先進力量的共產(chǎn)黨員盧嘉川適時出現(xiàn)了。

盧嘉川在林道靜迷茫與困惑的時候站了出來,他向林道靜宣傳革命的進步思想,借給她革命的書籍資料,從而徹底改變了余永澤的“父親”身份以及林、余二人的婚姻關系,“道靜立刻被他那爽朗的談吐和瀟灑不羈的風姿吸引得一改平日的矜持和沉默”,“她真不愿意和盧嘉川分別,和這樣的人在一起,她就覺得心安,覺得有勇氣,有力量?!雹?“我總盼望見到你,盼望黨來救我這快要沉溺的人?!雹芙K于,在經(jīng)過內(nèi)心“交錯著許多復雜的情緒,既愛著將來,又不能忘記過去”的掙扎后,“林道靜終于提起自己的行李,走出了那間給了她幸福又使她無限痛苦的公寓房間?!雹?/p>

這是她生命歷程中的第二次離家出走,不同于第一次從父親家中盲目的逃離,這次的離開是經(jīng)過思索后而作出的慎重選擇,她已經(jīng)找到了精神歸宿的方向,走上共產(chǎn)主義的道路,因而這次的離開是決絕的。然而,由于盧嘉川的犧牲,使得這段戀情無疾而終,也使得林道靜更加堅定地尋找類似盧嘉川的、具有共產(chǎn)主義信仰的“父親”形象。

終于,工人與農(nóng)民身份雙重結合的、具有理論又善于實踐的共產(chǎn)黨員江華再次恰當?shù)爻霈F(xiàn)在林道靜的生活之中,他不僅是林道靜忠實而可靠的戰(zhàn)友,還是她精神上的引路人,他不同于盧嘉川對林道靜理論上的“布道”與宣傳,他在實際戰(zhàn)斗中與她并肩作戰(zhàn),并且指引她加入共產(chǎn)黨,使得林道靜的成長軌跡出現(xiàn)了質(zhì)的飛躍。

而在林道靜眼中,江華與盧嘉川有著許多相似的地方,“她默默地送他,盧嘉川—林紅—他,都是多么相似的人??!”⑥ “盧嘉川、江華等共產(chǎn)黨員嚴厲、寬厚,對林道靜有如父兄導師般諄諄教導,循循善誘,于是,林道靜精神父親認同的心里基礎就生成了?!雹咭虼耍值漓o接受了江華的愛,并且認同了他作為精神導師和“信仰之父”的角色,“像江華這樣的布爾塞維克同志是值得她深深熱愛的,她有什么理由拒絕這個早已深愛自己的人呢?”⑧

可以說,林道靜的兩次出走都伴隨著三段頗具政治意蘊的情愛糾葛。第一次出走,從專制的“父家”出走到“夫家”,背棄封建父權給自己的婚姻規(guī)劃,而毅然逃離,在余永澤那里找到了個人的自由與個性的解放。然而,余永澤這個“父親”是不完整且缺陷重重的,他的落后已經(jīng)無法在精神領域領導林道靜走向更光明的道路,因此,她再一次從“夫家”出走到“社會”。

盡管她在革命與家庭的兩難困境中,掙扎猶疑過,但她還是堅定地離開個人的幸福安樂窩,而選擇投入廣闊的社會實踐,參加革命斗爭,為大眾謀求更長久的幸福。終于,她在時代的大潮中,在盧嘉川、江華等代表的“共產(chǎn)主義之父”的引導下,克服自身的各種弱點,成長為“黨的女兒”,從而最終完成對“父親”的尋找之路。

這里的“父親”便有了政治的隱喻,故事中的愛情都由政治表達,同樣的,父親也由政治代替,“父之缺席”與“父之認同”,都伴隨著林道靜對政治的理解以及革命心境的成熟與蛻變。因而,我們可以把《青春之歌》中主人公林道靜的成長史,概括為在政治規(guī)訓下的“尋父之路”。

二、重讀《青春之歌》——體味生命的共通情感

《青春之歌》中不僅有對三位男性“父親”角色賦予的政治隱喻,同時有作者對人類生命共通情感的體驗,以及對女性命運與情感的關注。

在《青春之歌》的重讀中,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種生命的常態(tài)——孤獨,一份從頭至尾貫穿全篇的孤獨。且不論林道靜是如何由一個“灰姑娘”過渡到一個“紅姑娘”,通讀整部小說,卻看到了她作為一個新時期的知識女性,在現(xiàn)實生活和精神世界里的孤獨狀態(tài)。

從故事開頭“穿著白洋布短旗袍”的女學生,“沒有同伴,只一個人坐在車廂一角的硬木位子上”,林道靜以這樣的孤獨狀態(tài)出現(xiàn)在讀者的視野中,到她離開家庭后感嘆“天地如此之大,難道竟連一個十八歲的女孩子的立錐之地都沒有?”再到愛情出現(xiàn)危機,“啊,命運!命運又把她推到怎樣一個絕路上?。 雹岜M管她和余永澤有過共同的生活經(jīng)歷,和盧嘉川有過高度默契的精神溝通,以及最后和江華的完美結合,同時她還有許多忠誠的戰(zhàn)友、師長和朋友,然而,在大時代的洪流中,她留給讀者的卻是一個孤獨游走的背影,呈現(xiàn)出了生命的寂寥狀態(tài)。

重讀《青春之歌》,感覺到其不僅體會到了孤獨的狀態(tài),同時展現(xiàn)出來的還有一個個體生命的渺小、個人生命力量在荒誕世界中的無力狀態(tài)。

故事中的人物,不論是英雄人物林紅、盧嘉川等,或者是反面人物戴愉、胡夢安等,他們的生命軌跡或交叉或平行抑或遠離,然而,在時代巨浪的裹挾下,每個人都不能“偏安”或者逃避,無論哪種選擇,都不可避免地被卷入到那個宏大而無序的荒誕世界里,不論哪一種形態(tài),都是他們自己所無法把握與掌控的,生命力量的無力感和渺小感由此被體現(xiàn)出來。

重讀《青春之歌》,感覺到其生命的共通情感被展現(xiàn)了出來,同樣還表達了知識女性的共同追求——即對被愛的渴望和對個人歸宿與安全感的不斷追尋。

小說帶有強烈的個人自傳色彩,“《青春之歌》敘事的起點明顯地延續(xù)了五四一代女作家所開創(chuàng)的女性本文的路徑,帶有女作家自身經(jīng)歷色彩的女主人公反叛、出走、自由戀愛?!雹庖苍S正是由于作者自己的女性身份,使得她的書寫總是在不經(jīng)意間流露出對女性命運和情感的思考。

在對女性形象的刻畫上,楊沫顯然不同于那些“高門巨族的精魂”們,然而,涉及女性在婚姻愛情中的選擇與體驗的時候,卻有許多共通之處。書中寫到林道靜和盧嘉川談話過后,“她那雙眼睛,閃爍著歡樂的光彩,明亮得像秋天的湖水,里面還仿佛蕩漾著迷人的幸福的光輝?!眥11}同樣的,在即將和江華見面時,“她走著,無意中竟對一個走過眼前的青年男子微微一笑,對一個陌生人笑,這是多么微妙而不可捉摸的情感??!”{12}書中多處對主人公情感細致入微的描寫,使得沉浸在愛情中的女性形象生動地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

不僅在女性情感刻畫上,楊沫與其他女作家存在共通之處,在對女性命運的思考上也有殊途同歸的地方。她們都著眼于女性在婚姻愛情中的真正渴望。

早在20世紀60年代初,遠在美國的夏濟安先生就曾指出,《青春之歌》存在著雙主題現(xiàn)象:“一是小資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尋找革命,二是一個羅曼蒂克的女人尋找英雄般的生活?!眥13}其實,這里面“英雄般的生活”就意味著一種可以被保障的生活,可以供主人公依靠的歸宿?!肚啻褐琛分辛值漓o先后與三個不同的男性接觸,可以說,她是在不斷地尋找一個自己心中的“英雄”,渴望和英雄一起守候一份安穩(wěn)的愛、一份永久的安全感。

正如香港女作家張小嫻的愛情語錄:“女人到底想要什么?答案還不簡單嗎?無論她看起來想要什么,她想要的終歸只有兩樣東西:很多的愛和很多的安全感?!?/p>

三、重讀《青春之歌》——體會每代人不同的青春記憶

重新閱讀《青春之歌》,不僅看到了主人公不斷的“尋父”之路,同樣也體味到了人類生存狀態(tài)的共通體驗。然而,當我們把這部小說放置到更大的時空代際交叉點上,便又可以看出它帶給每代人不同的青春印記。

祖父一輩在乎的是生命精神的內(nèi)容,他們青春的記憶都熔鑄在那些經(jīng)典的作品之中,作品中所記錄的是他們那一輩人為革命為理想而奮斗的生命狀態(tài),正如楊沫在《青春之歌》新版后記中所寫到的那樣:“它的命運就是我的命運。”{14}可以說,祖父一輩的紅色青春是與生命相關的。

到了父輩的記憶里,八大樣板戲、毛主席語錄、各種紅色影視作品的臺詞和段子都可以隨口說出,可以說,紅色經(jīng)典是伴隨他們成長的重要內(nèi)容。

而到了我們這一代,或許不如前輩們有那樣直接和貼切的感受,不過我們依然可以在不同的作品中有所觸動,依然可以讀到屬于自己的東西。我們看到的已經(jīng)不僅僅是距離這一代有些遙遠的各種運動和斗爭,取而代之的是一些人類生命的情感表達和困境體驗,以及在這些困境之中如何掙扎、如何選擇、又如何成長的完整過程。

《青春之歌》是一個美麗的名字,它既象征著令人難忘的蹉跎歲月,又暗示著紅色革命的浪漫激情,正是由于它那史詩般的宏大敘事,故文壇才將其譽為是具有“教育意義的優(yōu)秀作品”。這也大概就是經(jīng)典所帶給人們的意義了,時間上的恒久流傳性,與內(nèi)容上的多樣解讀性,一部文學作品可以在不同代際的人群中,產(chǎn)生不同的情緒記憶,或許這本身就意味著另一種意義了。

今年是2013年,距離《青春之歌》1958年的最初問世,已經(jīng)走過了55個年頭,已然是半個多世紀了,也難怪作者會感嘆:“幾十年歲月,人世滄桑,世事更迭,亦喜亦憂,感慨良多。”{15}而我們讀者亦可以在對《青春之歌》的重新閱讀中,逐漸建構起新的理解和意義。

①②③④⑤⑥⑧⑨{11}{12}{14}{15} 楊沫:《青春之歌》,北京出版社1996年版,第46頁,第43頁,第135頁,第171頁,第200頁,第545頁,第544頁,第92頁,第165頁,第555頁,第605頁,第605頁。

⑦ 宋桂友:《〈青春之歌〉:政治規(guī)訓下的青春掙扎》,《名作欣賞》2011年第6期。

⑩ 王宇:《性別政治:〈青春之歌〉的敘事倫理》,《社會科學》2003年第4期。

{13} 孫先科:《〈青春之歌〉的版本、續(xù)集與江華形象的再評價》,《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研究》2005年第8期。

參考文獻:

[1] 楊沫.青春之歌[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

[2] 宋桂友.《青春之歌》:政治規(guī)訓下的青春掙扎[J].名作欣賞,2011(6).

[3] 王宇.性別政治:《青春之歌》的敘事倫理[J].南京:社會科學,2003(4).

[4] 孫先科.《青春之歌》的版本、續(xù)集與江華形象的再評價[J].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研究,2005(8).

猜你喜歡
青春之歌
60年前的《青春之歌》與80年前的“改造與成長”
《青春之歌》中革命話語對家庭話語的征用與重建
情愛敘事的被遮蔽與被閹割
“浙歌”創(chuàng)排民族歌劇《青春之歌》
舞劇《青春之歌》創(chuàng)作藝術特征探析
表演藝術家謝芳的后“青春之歌”
《青春之歌》在世界的傳播與影響力研究
《青春之歌》背后的故事
論楊沫《青春之歌》的接受歷程
我的青春誰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