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不少老師存在這樣的誤區(qū):他們往往會精心設計試題,對學生進行測試。然而,在考試后,卻忽視對試題進行認真地講評。只是張貼答案或簡單的向學生說出答案。甚至有的老師認為試卷講評課無關緊要,課前不做準備,上課拿起習題就講,無的放矢,信口開河,想到哪兒講哪兒,講到哪兒算哪兒。學生在不經(jīng)思考、毫無積極性的情況下,只是充當了答案的速記員。這樣的試卷評講并沒有使學生吸取教訓,總結經(jīng)驗,揭示規(guī)律,加深對知識的了解,擴大知識面和提高能力,使考試達到應有的效果。本文著重闡述自己針對以上誤區(qū),嘗試利用“小組合作”的模式進行試卷評講,在打破常規(guī),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評卷效果方面的一些心得體會。
[關鍵詞] 小組合作;積極性;有效
試卷講評課是語文教學中一種重要且常見的課型,其主要作用在于:通過試卷講評幫助學生分析前一階段的學習情況,在此基礎上尋找產(chǎn)生錯誤的原因,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措施,最終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但長期以來,試卷講評課的模式單一,老師喜歡自己唱“獨角戲”, 學生缺乏參與,難以達到期待的效果。
因此,我嘗試利用“小組合作”的模式來進行試卷講評。通過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學習方式,給學生表述思維過程的機會。這樣,試卷講評課才真正起到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知識、熟練技能、查漏補缺、總結經(jīng)驗、拓寬思路、揭示規(guī)律,提高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作用。
一、引發(fā)焦慮、激發(fā)動力
大腦適度的緊張,促進大腦保持必要的興奮狀態(tài)。對答案是沒有過程的結果,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末”,這種學習方式,也只能是死記硬背和生搬硬套的機械的學習方式,無益于提高效益的核心——思維能力的提高。但我發(fā)現(xiàn)學生考完試,往往只是了解一下成績,就等著教師給答案了。而在試卷講評課上也不如考試時緊張和聚精會神,認為反正老師有正確答案,只要記住,多抄幾次就可以了。學生的這種“焦慮不足”,對知識的補救、能力的提高效果就可想而知。
針對以上情況,在試卷講評前,我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語文測試小組情況分析表》。讓學生通過填寫分析表,達到“引發(fā)焦慮、激發(fā)動力”的目的。在《語文測試小組情況分析表》中,要清楚地填寫:①每個不同層次的小組成員每一個考點的得分、得分率;②年級、班級、小組每一個知識板塊的平均分;③每一個小組成員完全過關的考點的數(shù)目等。以上學期期末試卷基礎題板塊為例:
在填表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討論、提示、對比,放大了每一個組員的優(yōu)劣、差距,真正對自己此次考試的情況有更全面、具體、清晰地了解。只有在認清自身不足,找到知識的“缺漏點”后,才能引起學生足夠的“焦慮意識”。而且組內那些名次靠前或成績提高幅度較大的學生,就會產(chǎn)生一種成就感,甚至是優(yōu)越感,從而產(chǎn)生更大的學習信心和動力;名次在后邊或學習成績有所下降的學生,也會因此而深切地感受到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從而產(chǎn)生奮起直追并趕超別人的愿望和情緒。這樣,通過小組合作,在試卷講評前已經(jīng)引起學生極大的的重視,再進行試卷講評就變得“水到渠成”了。讓學生有種“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愉悅感。
二、“標本”排序、理清思路
如果說上面的步驟是“把脈”,下面就要“開藥方”了。我決定這個“藥方”依然要學生在討論中自己來開。即那些得分率在50%左右的習題。我會預先將這類題從學生試卷中抽出三個答案作為“標本”。三個答案分別是滿分答案、及格分答案、低分或不得分答案(每個答案后面不標注得分),用PPT準備好。試卷講評時,先讓學生小組討論,按給分的高低,對三個“標本”進行排序并說明理由。然后,公布得分,讓滿分學生解說自己的答題思路,其他學生補充,從而達到理清這類題解題思路的目的。
例如:月考卷現(xiàn)代文閱讀《外婆和鞋》第13題:“說說你對‘那么遙遠,那么溫柔,而又那么肯定地一去不復返。這句意味深長的話的理解”。 此題的得分率為40%。要回答好這道題,必須在把握全文內容,明白作者感情的基礎上全面概括。而學生對文章不同范圍的理解,就造成了他們不同的得分。我選取的學生答案“標本”分別是:A外婆對我很溫柔,但已經(jīng)去世了,再也不會回來了。(得1分)B常幫我洗鞋,很愛我的外婆去世了。(得2分)C外婆很愛我,幫我洗鞋,但她已經(jīng)去世了,這些回憶都成為了美好的記憶。(得3分)答案看上去都大同小異,但通過學生地排序、質疑、討論,最后,大家理清了思路:只有C答案才是抓住了“遙遠”、“ 溫柔”、“ 一去不復返”三個重點詞來全面答題的。
因為語文學科是“重在運用、重在理解”的學科,所以,在試卷講評過程中,僅讓學生知道題目答案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讓學生了解所以然。通過討論讓學生真正明白自己的錯誤所在和原因,持續(xù)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才能靈活、深入地掌握知識和學習方法,從而提高試卷講評的效率。讓學生在“開藥方”的過程中有“藥到病除,妙手回春”的成就感。
三、對比參照、思考提升
全班出錯率較高、具有典型性、針對性和綜合性的題目,需重點講評。但這類題在講評時,不能以題評題,要站在較高的角度審視試卷,以點帶面,讓學生知識面得到拓寬、加深,能力得到提升。所以,我也不會直接將答案給學生,而是要他們通過理解—對比參照—思考,最終達到能力提升的效果。具體操作是:學生先理解、消化教師介紹的相關知識并以小組寫出這道題的討論答案。然后對比、參照教師展示的答案,思考、完善自己的“缺漏點”,進而提升這類題的解題能力。
以上學期期末試卷現(xiàn)代文閱讀《一滴眼淚》第13題為例:“文中畫線的句子是什么描寫?有什么作用?” 初一的學生大多不清楚環(huán)境描寫該從什么角度進行解題,以至很少有完整、簡潔又準確的答案。講評時,教師可以先列出以下題目讓學生思考:景物描寫告訴了我們這是怎樣的季節(jié)?景物描寫渲染了一種怎樣的氣氛?環(huán)境描寫在結構上有何作用?環(huán)境描寫與文章內容的關系?讓學生爭議、討論,然后對比參照教師展示的答案,讓學生思考、歸納與“環(huán)境描寫”有關考題的不同答題方法和角度,從而提升學生閱讀理解的能力。最后,學生共同得出“‘環(huán)境描寫”答題的幾個角度:即交代背景(深秋季節(jié));渲染氣氛(凄清氣氛);結構(為下文寫雛燕感受母愛做鋪墊);內容(暗示雛燕食物和蝸居)。這樣,根據(jù)題目特點和學生錯誤類型,改變以往單一的講授模式,多種評講方式靈活交替使用,不僅把握本題的正確答題思路,同時也觸類旁通,與之相關的問題也能明確答題方向,收到了良好的評講效果。
四、設計矯正、形成技能
評講試卷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牢固掌握正確知識和學習方法。為了讓學生在試卷訂正后不再出現(xiàn)類似錯誤,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設計一些矯正的練習,以達到鞏固的目的是一種不錯地嘗試。常用的方式有以下兩種:
1、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以課本為范圍,針對錯誤設計指定類型的矯正試題(并提供小組討論的答案),小組間交換互測、互改、互教。這種方式的好處在于:首先,學生必須在理解的基礎上才能夠出試題和答案,是對未掌握知識的一次復習。其次,在批改別人的答卷時,要進行內容地篩選、判斷。而互教則是促進學生“再學習”,思維活動“再深入”的方式。是對已掌握知識的多次強化。實踐證明,多次練習的確可以讓學生將掌握的知識轉化為技能。
2、以小組為單位,根據(jù)小組測驗實際情況,完成《語文測試小組情況分析表》的“目標”、“措施”板塊。根據(jù)“目標”內容設計相關練習,小組內互幫、互教、互測,讓每個組員過關。比如,A小組因為兩個組員“病句”不過關,將病句過關作為小組的目標,然后設計一些病句的矯正練習,通過互教、互測,最終實現(xiàn)每個組員都過關。
心理學研究表明:動機、興趣等非智力因素對學生接受和轉換知識信息產(chǎn)生重要影響。而《新課程標準》也指出:“有效的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小組合作的模式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識與技能。看來老師還是“懶”點好,少講精講,我們追求的是能像張僧繇畫龍的一點,又像西門吹雪的劍,準確,優(yōu)雅,效果好。
我堅信試卷講評不是結束,而恰恰是一個更好的開始。
作者簡介:莫楚嬰(1973—),女,學歷:本科,職稱:語文中學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