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名芳
【摘 要】施行滿堂灌的教學模式的現象常見于識字、寫作或是閱讀中,然而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這種教育教學方法其實是一種落后,不太實際且效率不高的教學方法,大大束縛了學生的思想個性,導致學生對語文產生厭煩心理,甚至會阻礙學生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潛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訓練 學習興趣
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始終處于不放心、不放手的強化訓練,施行滿堂灌的教學模式的現象常見于識字、寫作或是閱讀中,認為似乎這樣才能達成預期的教學目標,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這是在長期的教學中,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而形成的一種誤區(qū)。殊不知,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這種教育教學方法其實是一種落后,不太實際且效率不高的教學方法,大大束縛了學生的思想個性,導致學生對語文產生厭煩心理,甚至會阻礙了學生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潛力。因此,在近幾年的教學活動中,筆者不斷從教學中獲取學生學習的反饋信息,總結前文中提到的教育教學方法所存在的弊端和解決方法,進而努力改變自己以前古老的作法,把學生們放在教育教學的“主體”地位,變以前的被動學為主動學;呆板學為靈活學;苦學為樂學,充分讓他們展示其自身的才能,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學目標和任務。筆者教學中,緊緊依托這種思想并以之作為前提,注重抓住一個項目做實驗為突破口,進而向其他項目延伸。近幾年來,經過反復實踐,筆者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方面小有成就。
一、激發(fā)興趣,精心設計課前導語
俗話說“鳳頭豬肚豹尾”,一篇好的文章,能激起讀者的閱讀興趣,愛不釋卷,就如看到了精美包裝的盒子,讓人看了會忍不住想打開瞧瞧里面到底裝的是什么。同理,一段好的課前導語,能吸引學生的注意,產生極大閱讀的興趣。對什么事物都懷有一種好奇心,這是小學生的一種奇妙心理,他們有一種不達目的,誓不休的求知欲望,抓住他們的這種心理,精心設計閱讀課文的導語,積極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能讓教師在課堂上順利教學,也能激發(fā)學生對那篇課文的閱讀興趣。如:在教學《雨》這篇課文,可以引導學生說:“你們都見過‘雨,‘雨對我們大家是再熟悉不過的事物,它與我們的生活時時相伴,就像我們的好朋友,誰也離不開誰,可你們知道下雨時天氣怎樣?風怎樣?雨水是怎樣的?莊稼又是怎樣等這些情景嗎?你們想了解嗎?”同學們個個精神抖擻地回答:“想。”這時教師就可以順勢說:“好,今天我們學習一篇關于寫‘雨的課文,課文詳細地介紹了這些方面的知識,請你們用自己的能力去閱讀課文,并尋求答案好嗎?現在請同學們一起來讀一讀這篇課文,雨,一二起!”話音剛落,學生就情緒高昂地朗讀起課文來。
二、循序漸進,充分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一觀點被廣為認同。對于小學生而言,學習興趣尤為重要,它是學習知識的內在動力和關鍵所在。合理的提出閱讀要求,引導學生閱讀課文,要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知識水平,過深會挫傷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打擊他們的自尊心;過淺則容易導致孩子浮躁,認為文本解讀不過爾爾。因此,在教學中遵循“循序漸進”的教育方針,是小學教師在教學中需要牢記及遵守的準則。筆者認為,一年級時上閱讀課文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讀懂一句話,能用自己的話大體說出一句話的意思便已足矣,這時候教師還應予以表揚、鼓勵。二年級時,便要求學生不僅能讀懂、讀通一句話,而且要準確地斷句,初步體會句中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話較準確地理解一句話的含義。三年級時則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學生把各句聯系起來讀懂一段話,甚至一篇短文。能夠理解句與句之間的聯系,能從句與句之中體會作者的感情。對于四、五、六年級的小學生也遵循他們年齡和接受能力提出相應的閱讀要求。正是這樣一步一個臺階,不同時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學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讀懂,以致理解全篇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以學生為本,教師起引領指導作用
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最反對的是教師無休止的教授、講授再講授,就像一個母親,反復嘮叨孩子,孩子必起逆反心理,一般達不到預期效果。因而閱讀訓練中,教師應只當配角,不當主角;只當導演,不當演員,以學生的自主閱讀為主線,以發(fā)展語文綜合閱讀能力為主旨,借助各種常用的閱讀技能來展開理解句段意、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等具有顯性標志的實踐環(huán)節(jié)。
在講課文時,盡量做到精講多讀,在整堂教學活動中,只傳授孩子理解課文之方法,不包辦代替孩子的主觀意識。引導孩子們理解難懂的重點句、重點段。通俗易懂的句段,則充分讓孩子們反復讀,反復念,讓其讀出情感,念出含義。具體要求是:①通過略讀、速讀的技能實踐,通讀課文,大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思路,提取和篩選信息。②美文美讀,要在朗讀中體驗抒情性作品的情感和美感,培養(yǎng)語感,積累語言材料。③通過精讀、默讀的技能實踐,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的含義和作用,學習從多角度深入解讀課文。同時,要在“三個維度”有效結合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開展閱讀活動,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展開個性化閱讀。
四、創(chuàng)設意境,讀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前文提到,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尤為重要,但在課堂中,僅由課前導語所激起的興趣是難以保持到下課鈴聲響起的,這就需要教師適當地給學生創(chuàng)設意境。再者,創(chuàng)設意境提供閱讀的背景,更有助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學生很好地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因此,課前筆者都要根據文章體裁、特點,配以圖影音等,創(chuàng)設與之相適應的意境。這樣一來學生在各種特定的環(huán)境中反復讀課文,既是一種欣賞,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了作者的情感,陶冶了情操。
總而言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閱讀訓練的方法遠不止筆者在所總結的這些。提高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徑是什么,需要我們在長期的教學活動中去發(fā)現、去積累、去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