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瑛
隨著新課程改革向縱深發(fā)展,一堂有效課堂教師的“教”已不再是單純的傳授、講析,而是引導、組織、參與、討論等綜合行為。創(chuàng)設有效課堂,新課程背景下的備課也發(fā)生了新的變化,備什么、怎樣備,這些都是教師們適應新課改亟待解決的問題。精心備課是上好一堂有效課的前提。
一是備教材?!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薄敖處熓墙虒W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盡管新課程理念主張教師應該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教材的作用不可忽視。首先,教材的系統(tǒng)性、典型性、普及性是其他資料所不可比擬的。其次,教材是聯系教師、學生、生活的橋梁,教材還是課程標準的載體,是學習的引入、擴大、深化的基礎。因此,教師必須全面深刻地把握好教材。我認為教師應從三個層次把握教材,首先是基礎層次,即全面準確地把握課文的作者、寫作背景、字詞、句段、內容、結構、體裁、作者的感情傾向、寫作特點等文本意思。其次是發(fā)展層次,即教師要充分調動自己的閱讀經驗和生活經歷,多角度多方位地分析教材,深挖教材特有的本質,形成自己獨特的理解和感悟。三是創(chuàng)新層次,即跳出文本看文本,從更大的范圍來閱讀理解運用課文,審視課文,以達到一個新的境界。
俗話說:“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須要有一桶水。”教師備課必須達到這三個層次,才能適應新課程背景下的語文課堂。
二是備學生。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只有全面掌握學生的特點,才能更好地實施有效課堂教學。備學生,既要長期對學生進行觀察、分析、綜合,更要結合具體的課堂進行分析和預測。首先要考慮的是教材的內容,學生是否熟悉,在學生的閱讀經歷和生活經歷中是否遇到過,能否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要考慮的是教材的寫作手法、謀篇布局等特點學生是否已掌握或熟悉。第三要考慮學生對教材內容的掌握程度。參照教師對教材把握的三個層次,學生對教材的掌握也有三個層次:優(yōu)秀學生可能達到創(chuàng)新層次,而后進生可能只達到基礎層次,甚至有些學生基礎層次都達不到,只理解個別的片段。當然這也不是截然分開的,有些優(yōu)秀生可能對某些基礎知識不理解,有些后進生在某些方面也有創(chuàng)新思維,但不管哪個層次我們都必須分析其達到這個層次的原因和發(fā)展的可能性以及解決的方法。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就基本上能掌握學生與教材的關系,為課堂的順利進行奠定基礎。
三是怎樣備。傳統(tǒng)的備課是寫教案,寫教案本無可厚非,但寫教案太注重形式化,比如說寫教案一定要字跡工整,一定要達到多少字數,一定要有教學目標、重點、難點、過程、反思等內容。這樣會造成教師很多不必要的負擔,比如很多內容在書上或參考資料上有,但為了應付檢查不得不抄寫下來;教師很多有創(chuàng)意的設想,在教科書上批注就可以了,但為了應付檢查,不得不一字不漏地寫下來,并且這樣的“寫教案”,其實是“抄教案”,這種純粹抄的教案,除了能應付檢查外,只能成為一張廢紙,幾乎沒人按這樣的教案上課。
備課是上課前的一種準備和設想,需要周密的思考、精心的設計。但備課不能太注重形式,應該不拘一格,備課可以寫成完整的教案,但也可以在教科書上批注,在資料上添加,甚至什么都不寫,做到心中有數就行了。打破形式上的枷鎖,是為了提高備課的質量,備課時一定要做到“教材在我心中”“學生在我心中”“教學目標和思路在我心中”“教學方法在我心中”。我們既要遵循規(guī)律,又要張揚個性;既要全面考慮,又要突出重點;既要依托教材,又要突破教材,深挖教學資源;既要充分考慮教學中會出現的各種情況,又要大膽嘗試,勇于創(chuàng)新。
備課,要把讓學生發(fā)現課文的美、體驗意境的美、感受思想的美放在首位,這樣就能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讓學生由被動學習變?yōu)橹鲃訉W習,從而使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得到較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