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是一塊打開兒童學習之門、激活兒童學習情趣的“敲門磚”,是一條引領兒童享受學習自信、獲得學習尊嚴的“紅地毯”,也是一方盡情演繹童真童趣、記錄童心童史的動感平臺。如果說最契合兒童天性的言語是“故事”,那么在小學階段,最適合兒童的語文課堂教學就是“故事性教學”。講故事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故事是一種很好的教育資源,那么,課堂教學故事從哪里來?
一、從教材中來
小學語文教材中已選編了一定的故事,許多課文蘊含了一個個動人的故事。教學時就教材中已有的故事要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將教學內(nèi)容融入故事中去。故事可以成為教學的線索,貫穿課堂教學的始終,也可以穿插在教學過程之中。例如教學《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文時,就可以把課文記敘的魯迅先生的生前四件事(談《水滸傳》,談“碰壁”,救助車夫,關心女傭)當做四個故事來教學,讓學生從故事中體會魯迅“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高貴品質(zhì)。故事教學源于教材、但也要超越教材。有些課文沒有明顯的故事情節(jié),需要教師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編故事。如教學《a o e》時根據(jù)插圖編故事:這是一個美麗的村莊,綠草如茵,小溪清澈。有一天,太陽公公還沒爬上山坡,一位小姑娘站在小溪邊唱起了ɑ字歌
二、從生活中來
故事是生活的一種形式。我們可以把生活中的許多故事篩選出來,選擇情趣高雅、富有教育意義的例子,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進行整合。因為這些故事源于生活,能夠讓學生產(chǎn)生心靈的共鳴,從而更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教學《媽媽的賬單》時,教師帶著濃厚的情感色彩將故事穿插進課堂,通過故事中營造的情景,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nèi)容,打開學生情感的窗戶,激起學生情感的火花,撥動學生心中的情弦。這些故事能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幸福及媽媽的偉大。三個故事是這樣的:(1)記得小時候吧,你在前面跑,媽媽端著碗在后面追,嘴里不停地說:“寶寶,來,吃一口?!眿寢尯貌蝗菀鬃飞狭四悖銖埓笞彀?,媽媽用勺子小心翼翼地喂你吃,你吃得津津有味,然后嬉皮笑臉地又走了。(2)每天,媽媽下班一回家,媽媽蹲下來,拍拍手,張開雙臂說:“來,過來,寶貝,讓媽媽抱抱?!蹦阈Σ[瞇地搖搖擺擺走過去,撲進媽媽的懷里。媽媽在你臉上親了又親,還給你撓癢癢,你笑得前俯后仰。(3)記得剛學走路,沒學會走就想跑,大人剛一松手,你就箭一樣地向前沖,“砰”地一聲,你趴下了,你嗷嗷直哭,媽媽急忙跑過去抱起你,摸摸鼻子,看看眼睛,瞅瞅腦袋,說:“哎喲,我的寶寶,哪兒疼?”
三、從積累中來
故事教學要求教師豐富自身的知識,擴充知識儲備量。教師們在平時應注意搜集和積累與所教學科內(nèi)容有關的故事,可以是有關作者的經(jīng)典故事,也可以是挖掘課文中人物和事件的故事,還可以鏈接到與課文主題相關的其他故事。其途徑是閱讀報刊書籍,觀看影視節(jié)目,聆聽學術(shù)報告,與人座談交流,瀏覽網(wǎng)頁等。只有平時多積累,才能在課堂教學中信手拈來,游刃有余。如教學《學弈》時,講述了孟子的故事《孟母三遷》,使學生熟悉了作者孟子。教學《地震中的父與子》后,教師拓展故事:“當汶川縣映秀鎮(zhèn)的群眾徒手搬開垮塌的鎮(zhèn)小學教學樓的一角時,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一名男子跪仆在廢墟上,雙臂緊緊摟著兩個孩子,兩個孩子還活著,而他已經(jīng)停止了呼吸。由于緊抱孩子的手臂已經(jīng)僵硬,救援人員只得含淚將之鋸掉才把孩子救出。這就是該校29歲的老師張米亞。”故事使學生體會地震中的偉大人格與深厚情感。
故事是兒童言語和精神的美麗棲居地。學生喜歡講故事的老師,喜歡上有故事的語文課,因為故事能將枯燥的知識趣味化,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深奧的知識通俗化,給學生以啟迪和智慧。故事教學還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豐富學生的文史知識,活躍語文課堂的氣氛,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打開故事大門,運用故事教學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