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古稱云夢澤,為我國第三大淡水湖。歷代文人墨客都留有對洞庭湖的吟詠。如杜甫寫有《登岳陽樓》、孟浩然寫有《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仇兆鰲在《杜詩詳注》中談到杜甫的《登岳陽樓》說:“公此詩,同時惟孟浩然臨洞庭所賦,足以相敵?!比私贪姘四昙墶墩n外古詩詞背誦》選編了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贈張丞相》,粵教版選修教材《唐詩宋詞元散曲》中錄有杜甫的《登岳陽樓》。這兩首詩同是寫洞庭美景,從對比的方式入手,賞析這兩首詩作,有助于我們更加深入地理解詩歌的意蘊和內涵。
洞庭湖號稱“八百里洞庭”,納湘、資、沅、澧四水,在岳陽的城陵磯注入長江。洞庭湖據(jù)傳為“神仙洞府”,可見其風光之綺麗迷人。中國的行政區(qū)劃上有湖北、湖南之分,這里的“湖”即指洞庭湖。杜甫的《登岳陽樓》、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贈張丞相》都寫洞庭湖,但是,這兩首詩也存在許多不同之處,如寫作背景的差異、詩歌意境的區(qū)別、詩作情感內涵的不同。
首先,這兩首詩的寫作時代背景存在差異。孟詩寫于開元盛世,杜詩則寫于亂離之后。
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一詩中,張丞相系何人,各家看法不同。據(jù)《孟浩然詩箋注》,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贈張丞相》詩題為《岳陽樓》,寫于717年前后。詩題中的“張丞相應為張說”,張說于“開元四年至五年間任岳州刺史,考見郁賢浩《唐刺史考》岳州下”(《孟浩然詩集箋注》佟培基P107 ,上海古籍出版社)。據(jù)朱東潤所編《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張丞相,即張九齡?!敝鞏|潤認為,《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一詩寫于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即733年。這時,孟浩然西游長安,應舉落第,失意而歸。此時,張九齡鎮(zhèn)守荊州,孟浩然寫詩給當時在相位的張九齡,開元二十五年(737年),張九齡征孟浩然為幕府長史。學界對《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作于何時,寫給何人持不同看法,但是,這并不會影響我們確定這首詩的寫作背景。無論是在717年,還是在733年,唐代都處于全盛之時。唐王朝的狀況正如杜甫在《憶昔》一詩中寫道的,“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狼,遠行不勞吉日出。”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中寫到的正是這一“圣明”時代。
杜甫的《登岳陽樓》則作于唐代宗大歷三年(768)。這年正月,杜甫由夔州出峽,在江湘一帶漂泊。兩年后,他病死在湘江的一艘船上?!兜窃狸枠恰芬辉娬龑懗霭彩分畞y后動蕩不安的政治大局,寫出了杜甫流離漂泊孤苦艱辛的個人生活。
其次,這兩首詩歌表達的思想內涵、感情指向也迥然相異。孟詩表達了欲渡無舟的感嘆以及臨淵羨魚的心情,展現(xiàn)出詩人對圣明之世的認同,表達了作者渴望建功立業(yè)的情懷。杜甫的《登岳陽樓》則表現(xiàn)了詩人遭受安史之亂后痛苦的心境,傳達出作者面對國破家亡時的悲痛與哀傷。
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是一首干謁詩。作者先寫洞庭湖的浩瀚廣闊,接著,他筆鋒一轉,說到自己“欲濟無舟楫”。這句話一語雙關:表層義是說,自己想渡湖但是卻沒有船;在深層義上,詩人暗指自己報國無門。孟浩然進而直接地表達出“干謁”之旨。他說,“端居恥圣明”,如果沒有機會出來做官,沒有機會報效國家,實在是有愧于當今的圣明之世。孟浩然還引《淮南子·說林訓》“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wǎng)”的典故。他希望能得到張丞相的引薦,渴望能獲得“結網(wǎng)”的機會,在現(xiàn)實實踐中展現(xiàn)自己的才能,成就一番事業(yè)。干謁是唐代詩歌中的一個重要的主題。在盛唐時代,“詩人的精神風貌較其他時代的詩人顯得更富有自信心,他們大都懷有遠大的理想,自覺選擇了一種較崇高的社會角色”(傅紹良《盛唐氣象的誤讀與重讀》)。孟浩然寫《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一詩的目的是,希望得到張丞相的提拔和重用。作者坦然地表達了治國平天下的理想,不卑不亢,不露寒乞相。
杜甫的詩寫于國家動蕩不安,百姓流離失所之時。詩人說,“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袄稀?、“病”、“孤”三個字是杜甫對自己晚年生活的真實概括。此時,杜甫年邁衰病。一“無”一“有”,極寫杜甫在現(xiàn)實生活中面臨的煎熬,老年仍無安定居處安然生活的痛楚。親人都在戰(zhàn)亂中失去了聯(lián)系,漂泊流離,失去了音訊;年老多病杜甫,只有在一葉“孤舟”中,在動蕩不定中輾轉。全詩在“有孤舟”、“無一字”的對比中,展現(xiàn)了杜甫生活的困境。洞庭湖本是波光浩淼,詩人登上岳陽樓,望洞庭湖,本應該是有壯闊之感,豪放之思,但是,在現(xiàn)實的冷酷對照之下,在無限的時間長河中、在無垠的空間中,卻更見出個體的渺小與卑微。更讓人唏噓感嘆的是,“是年,郭子儀將兵五萬屯奉天,備吐蕃,白元光、李抱玉各出兵擊之”(《杜詩詳注》仇兆鰲)。國家搖搖欲墜,百姓居無定所,而詩人則年老多病,不能為國出力,只有“憑軒涕泗流”。
再次,這兩首詩歌營造的意境不同。孟浩然寫景的視角是平視,勝在氣勢激情;杜詩寫景視角為俯視,勝在包納萬有。
孟詩首聯(lián)“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展現(xiàn)的是洞庭湖水的浩渺無垠。八月秋水上漲,與岸齊平,涵容著天宇,水天相連,湖面倒映天光,分不清哪是天,哪是湖。頷聯(lián)“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展現(xiàn)的是湖泊的水汽蒸騰無比壯闊的情景。浩蕩的洞庭湖,水氣蒸騰,連云夢澤都在蒙蒙水氣籠罩之中,洞庭湖洶涌的波濤,仿佛岳陽城也為之搖動。孟浩然將自然景象寫得氣勢磅礴,這與他的內心激情是一致的;遼闊無垠的水天景象,也與他積極進取力爭入世的心境是統(tǒng)一的。孟詩寫洞庭湖岳陽樓,季節(jié)是蒸騰熱氣的農(nóng)歷八月,景物描摹的重心是激蕩不息的湖水和高遠清澈的天空,是蒸騰的水汽和壯闊的波瀾,像極了那樣一個激情勃發(fā)人人都自負不得了而渴望建功立業(yè)的盛唐氣象。
杜詩則是登上岳陽樓,俯瞰洞庭湖。他說,“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這里,不僅是時間上的對比,而且也有著空間的上對比;不僅是在空間中遠與近的比較,還包括上與下的對照?!拔簟比找呀?jīng)聽說此湖之闊大,向往已久,“今”日才得以登樓一觀洞庭之景。頷聯(lián)“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極言洞庭湖氣象的壯闊,它好像把東南大地從中裂開,使東西兩邊分屬吳國和楚國。湖水一望無際,岳陽樓和湖心的君山均影落水中,仿佛整個大地都被水浮了起來?!督鹩裨娫挕吩u道:“洞庭天下壯觀,自昔騷人墨客,斗麗搜奇者尤眾。如‘水涵天影闊,山拔地形高,‘四望疑無路,中流忽有山,‘鳥飛應畏墮,帆遠卻如閑,皆見稱于世。然莫若‘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則洞庭空曠無際,雄壯如在目前。至讀杜子美詩,則又不然?!畢浅|南坼,乾坤日夜浮,不知少陵胸中,吞幾云夢也?!倍鸥Φ摹兜窃狸枠恰吠ㄟ^現(xiàn)實的時間、空間的多重參照,營造了混廓的、具有多重意蘊的意境。浦起龍在《讀杜心解》中談到這一聯(lián)說:“愚按:不闊則狹處不苦,能狹則闊境愈空。然玩三、四,亦已暗逗遼遠漂流之象。”這一聯(lián)已經(jīng)暗暗透露出破碎分裂、動蕩不寧的訊息。頷聯(lián)之闊,展現(xiàn)出頸聯(lián)“從闊而狹”,更顯得痛楚之深,憂愁之重,思慮之廣,慨嘆之“富”。全詩寫景從歷史寫到地理,從空間寫到時間。今昔并列,遠近參照,上下對比,慨嘆系之,登臨的慨嘆油然而生。過去,自己是充滿抱負,希望“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今天,詩人卻看到自己一事無成,“老病有孤舟”。杜甫的《登岳陽樓》在遼遠闊大之中,不禁生出無限的唏噓感嘆。
詩歌是時代氣象與個人遭遇共同交織的聲音。面對著同一片風景,同一個對象,詩人的經(jīng)歷不同,生活體驗存在差異,詩作的內涵以及表達的情懷也迥然相異。孟詩為干謁詩,全詩既表達了詩人的建功立業(yè)之志,也展現(xiàn)出詩人不傲于物,也不為物所屈的氣節(jié);杜詩表達了作者處境之難、漂泊之苦,抒發(fā)了年老萬事無成、空有報國之心的慨嘆,以及展現(xiàn)了作者哀民之痛、憂國之衰的胸懷。內涵豐富境界深遠,情感內涵之充沛豐厚,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和杜甫的《登岳陽樓》二詩在思想內涵、詩歌意境等層面都各有所勝,難分伯仲。
羅清華,廣東東莞市第一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