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香
【摘要】 心理護理及康復訓練聯合針刺治療能顯著改善急性腦梗死患者的癥狀,心理干預、吞咽功能訓練、針刺療法等綜合干預措施,不但減少了腦梗死患者吞咽障礙的發(fā)生,同時有效預防了其他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增強患者自信,提高生活質量,促進患者全面康復;綜合干預效果顯著,體現了專業(yè)自主性,值得進一步臨床重視和推廣。
【關鍵詞】 康復訓練;急性腦梗死;臨床意義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腦梗塞患者的發(fā)生率呈上升趨勢,且發(fā)病年齡趨于年輕化,腦梗死患者造成的偏癱給患者及家屬、社會造成了沉重的負擔,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怎樣提高腦梗塞患者的康復質量,是臨床心血管醫(yī)生所面對的重要課題。根據患者所處疾病階段的不同,應采取不同的康復訓練方法,提高患者的康復質量。急性期患者康復訓練的目的是對異常原始反射活動進行抑制,使患者建立適宜的運動模式,其次是通過鍛煉恢復患者的肌肉力量[1]。筆者依據多年的護理經驗,談談康復訓練的方法。
1 肢體活動訓練
腦梗死患者發(fā)生偏癱及的機率較大,加強患者的肢體活動訓練,可有效預防患者發(fā)生偏癱或者防止偏癱的進一步加重[2]。對于已經發(fā)生偏癱的患者,可通過在患肢上舉位進行適當的運動以改善患肢的活動能力。手指握拳和松拳動作、抓木棒、擰毛巾等都是較易實施且運動量適宜的訓練項目。同時進行一定量的被動活動訓練項目,如:健肢帶動患肢活動,在無痛的前提下,做前臂前后旋轉活動等,通過這些活動,可使健肢的關節(jié)保持靈活[3]。在進行上述活動訓練時應采用循序漸進的方法,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態(tài)分階段進行。應盡量使患者堅持訓練,切忌一曝十寒,應反復進行維持功能的各種訓練要持之以恒,直到爭取最大。
2 體位訓練
急性腦梗死患者宜采用良姿位[4]。良姿位對于改善患者的靜脈回流,防止或者減輕手部腫脹等具有良好的效果;良姿位能為患者后續(xù)的站立與步行打下堅實的基礎。如:翻身,起坐,坐平衡三級訓練,髖、膝、肩、踝等關節(jié)抗痙攣訓練以及雙或單腿搭橋訓練,然后坐立位轉換到立位三級平衡訓練,重點是重心向患側移位的訓練;當患側負重良好后,進行邁步訓練及基本步行訓練和實用步行訓練,糾正患肢膝關節(jié)不屈曲而使小腿外擺拖地動作:雙上肢扶床邊或周圍固定物,雙擺放與肩同寬,下肢膝關節(jié)屈曲做下蹲和起立練習,繼而膝關節(jié)交替屈曲,髖關節(jié)交替斜上頂做腳尖不離地的踏步練習。
3 日常生活能力訓練
該項訓練應在知曉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水平的前提下選擇不同的訓練方法。日常生活能力相對低下的患者可采用“替代護理”法,即護理人員對患者的日常生活進行照料,如:給患者喂飯、協助患者漱口、幫助患者更衣、協助患者移動等,對于日常生活能力相對較好者,可采用自我護理的方式進行訓練,即護理人員耐心地引導、鼓勵、協助患者完成日常生活的各項活動,使患者主動參與日常生活訓練當中來。腦卒中患者會有肢體功能障礙,不同程度影響到日常生活能力,采用自我護理,使他們達到部分或全部自理,以利于回歸社會,適應新生活。
4 語言的康復訓練
首先教會患者及家屬運用數字(1-10)和簡單的字重復訓練[5]。采用口形法向患者示范口形,讓其仔細觀察每一個音的口形變化,糾正錯誤口形進行正確發(fā)音等訓練。
5 吞咽功能訓練
心理護理:腦梗死并吞咽障礙者往往合并不同程度的肢體功能障礙、言語不清、表達力差等,易出現煩躁、情緒抑郁甚至拒食,因此分析患者的心理特點,進行針對性心理疏導對預后尤為重要。增加患者治療和康復訓練的信心,主動配合治療。告知患者及家屬引起吞咽障礙的原因及預防誤吸的方法,并指導其選餐、進食等。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創(chuàng)造舒適安靜的進食環(huán)境。早期康復訓練在藥物治療基礎上,應針對性進行吞咽功能訓練。訓練方法:微笑或皺眉的面部運動,鼓腮后吐氣、吹氣球、吹蠟燭等;張口伸舌,舌體左右擺動,用舌尖舔舐上下唇;吸吮、咀嚼、左右點頭動作。該訓練循環(huán)反復,促進其功能的恢復;針刺治療祖國醫(yī)學針灸療法可刺激舌咽神經、舌下神經、面神經等,增加神經遞質釋放,促進肌肉的靈活協調性[6]。穴位選取舌三針、地倉、頰車、下關、人迎、風池、天突等;進食護理,選擇流食、半流食。先進糜爛食物,吞咽功能改善后改為碎狀食物,最后改為普通食物。食物要密度均勻、無刺激、溫度適宜;舒適安靜的環(huán)境使患者易于專心進食;進食前應休息,坐位或半坐位,在患側喂食。放在健側舌后部或頰部。每次入口量3-4ml,等第一口完全咽下后再喂第二口。進食后保持坐立位30-60min。
6 心理干預
急性腦梗死患者四肢活動不便,對患者的身心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在康復訓練過程中,應關注患者的情緒狀態(tài),對其采取針對性的心理干預措施,使患者正確面對自身疾病,確?;颊邩淞?zhàn)勝疾病的信心,使患者以輕松的心態(tài)面對治療過程所遇到的困難,才能更好地堅持治療和實施康復訓練。
綜上所述,對急性腦梗死患者予以早期康復訓練,能保持患者各關節(jié)的靈活性,改善患者患肢的活動能力,降低患者患肢進一步發(fā)展。但在過程中,持之以恒是康復訓練效果的關鍵。
參考文獻
[1] 甄君,羅世堅,賴家盈,等.早期康復訓練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BDNF及S100B蛋白表達的影響[J].中華物理醫(yī)學與康復雜志,2012,34(6):470-471.
[2] 曹學兵,秦開蓉,孫圣剛,等.康復訓練、溶栓和神經保護劑治療對急性腦梗死患者運動功能的影響[J].中華物理醫(yī)學與康復雜志,2002,24(12):723-725.
[3] 王淑敏.早期程序化康復訓練對急性腦梗死患者功能恢復的意義[J].中國臨床康復,2004,8(25):5253,5261.
[4] 宋成忠,崔愛慶,李義召,等.超早期康復訓練對急性腦梗死患者心身功能恢復的作用[J].中國臨床康復,2003,7(7):1165.
[5] 朱幼玲,黃治飛,蔡偉,等.不同干預措施對急性腦梗死患者吞咽障礙的影響[J].安徽醫(yī)學,2011,32(4):417-419.
[6] 方娟,張蕾.急性腦梗死偏癱患者豐富康復訓練的應用研究[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2,14(7):31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