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第三人利益合同制度并不完善,關于第三人利益合同中的仲裁條款的效力問題,直接關系到第三人法律救濟的途徑問題,因此圍繞第三人利益合同中的仲裁條款的效力問題,值得學界深入研究。在第三人利益合同中,討論仲裁條款的擴張問題,成為解決仲裁條款對第三人仲裁資格問題的關鍵。
關鍵詞:第三人利益合同 仲裁 仲裁條款的擴張
第三人利益合同作為合同相對性原則的例外,有著深刻的理論根源和實際價值。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第三人利益合同廣泛地應用于經(jīng)濟生活中,各國也紛紛在不同程度上對第三人利益合同進行規(guī)制。我國關于第三人利益合同的規(guī)定,缺乏立法的完整性,在涉及提單等法律關系中,仲裁條款效力的擴張顯得尤為明顯。各國立法和理論對第三人利益合同中第三人的權利義務在實踐中規(guī)定不同,附帶仲裁條款的第三人利益合同的效力的認定關系到合同爭端解決中當事人的程序正義的問題,但學界對此的研究并不多。因此本文圍繞第三人利益合同中的仲裁條款的效力問題從法理角度進行初步探索。
1 第三人救濟選擇之兩難:訴訟與仲裁
1.1 合同相對性的局限
杜摩蘭倡導的合同領域的意思自治原則是仲裁協(xié)議存在基礎的經(jīng)典理論。仲裁協(xié)議基于當事人意思表示,是指雙方當事人自愿達成的將他們之間已經(jīng)發(fā)生或將來可能發(fā)生的爭議,提交仲裁機構或者仲裁員仲裁解決的書面協(xié)議。在第三人利益合同中,仲裁協(xié)議目的在于確認仲裁庭管轄權,從而排除法院管轄權。學界通說認為,關于仲裁協(xié)議性質之法理依據(jù)有四種頗具代表性的學說,它們是:訴訟契約說、實體契約說、混合契約說和特殊契約說。由此可見,仲裁協(xié)議具有契約性,基于當事人合意而訂立的仲裁條款因此也具有了仲裁協(xié)議的構成要素,具有強制性,從而排除法院管轄而由仲裁機構就爭議事項進行居中裁判。第三人利益合同中,仲裁條款的訂立表明債權人和債務人愿意將由于合同內容引起的爭議提交仲裁。
1.2 兩大法系的觀點
大陸法系承認合同相對性的根據(jù)在于債權是相對權,合同具有相對性,合同條款僅對合同當事人發(fā)生效力。在英美法系中,合同相對性(privity of contract) 同樣是合同法的根基,在古老的判例Price v.Easton中,合同約定一方當事人的酬勞應由另一方支付給一個第三人,但第三人起訴來請求報酬時被法院駁回,因為他不是合同當事人。不論是大陸法系國家還是英美法系國家,合同相對性都是合同法的基本特征,而且第三人利益合同只能為第三人創(chuàng)造權利,但不能為第三人設定義務。按照嚴格合同相對性的要求,那么第三利益合同中的仲裁條款是不能對第三人生效的。
1.3 我國法律之規(guī)定
我國《合同法》第64條:“當事人約定由債務人向第三人履行債務的,債務人未向第三人履行債務或者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應當向債權人承擔責任?!痹摋l并沒有賦予第三人的直接履行請求權,因此不能當然地解釋為第三人有訴權。對此,學界有爭議。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56條規(guī)定:“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認為有獨立請求權的,有權提起訴訟。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雖然沒有獨立請求權,但案件處理結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的,可以申請參加訴訟,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參加訴訟。人民法院判決承擔民事責任的第三人,有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義務?!钡摋l并沒有明確賦予第三人在第三人利益合同糾紛中有訴權?!逗贤ā穼Φ谌说闹苯诱埱髾鄾]有規(guī)定,但即使第三人有履行請求權,亦不能當然地解釋為第三人有訴權。請求權可謂是權利作用的樞紐,所謂請求權,是指請求他人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權利。訴權為程序性權利,請求權為實體法權利。第三人基于第三人利益合同并不必然使得其有請求法院保護其權利的訴權。
第三人利益合同中如果沒有列明第三人也為合同的當事人,第三人請求仲裁機構成立仲裁庭進行仲裁也就缺乏法律基礎。我國《仲裁法》第21條明確規(guī)定只有存在仲裁協(xié)議的情況下,當事人才可以申請仲裁。
2 仲裁條款擴張效力的法理基礎
仲裁協(xié)議作為合同的一種,是否應當對第三人產(chǎn)生效力的問題歸根到底就是仲裁協(xié)議是否可以因當事人的合意和法律的運作對第三人產(chǎn)生效力的問題,反映的是在確定仲裁協(xié)議的效力時,是應當采取通常的合同法原則還是應當采取更加自由開放的態(tài)度。世界各國在不斷的實踐中,圍繞仲裁條款的擴張效力問題,學界主要有以下幾種理論:
2.1 “禁止反言”(estoppel)原則
該原則主要是普通法系的概念。該學說認為,如果當事人沒有在合理的時間內進行及時的抗辯或否定仲裁,那么仲裁應該對其生效;此外,如果第三人是合同的第三方受益人,那么合同中的仲裁條款也應該對其適用。仲裁領域所援引的“禁止反言”原則來自于衡平法上的“禁止反言”,它被認為是衡平法對普通法的干涉,也是兩者融合的自然結果。
2.2 “刺破公司面紗”(piercing the corporation's veil)理論
刺破公司面紗理論最初由美國法院審理公司債務糾紛時所創(chuàng)造。它旨在保護公司之債權人,否定股東與公司分別獨立的法律人格,令股東直接負責清償公司債務。刺破公司面紗理論在仲裁中的運用是法院根據(jù)該理論解釋仲裁協(xié)議對未簽名人同意具有效力。
2.3 “公平合理的期待”(fair and reasonable expectation)原則
“公平合理的期待”原則是在“期待利益”制度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的。該原則要求以合同當事人的合理的利益來判斷當事人的真實意思。國外的一些仲裁庭或法院常將“公平合理期待”作為判決的依據(jù),考察當事人的合理期望及這種期望的公平合理性,并具體案件具體分析,以確定當事人的期望是否公平合理,進而確定仲裁協(xié)議效力是否擴張。
2.4 權利義務轉讓(Transfer)
在當前理論界,當事人之間的仲裁協(xié)議約束未簽字人的最為普遍亦是最容易被人接受的理論應該就是權利義務概括轉讓(Transfer)。然而這種理論在國外并沒有被完全接受,它指的是簽訂了仲裁協(xié)議的一方或雙方當事人依據(jù)約定或法律的規(guī)定將含有該仲裁協(xié)議的合同項下的全部或部分權利或義務轉讓給了第三人,該第三人由此概括承受并具有適用該仲裁協(xié)議的義務和權利。
此外,關于支持第三人仲裁制度的其他理論還有“公司集團原則”、“合同集團原則”、“相關資料合并說”和“推定說”等。這些理論和學說都試圖從司法造法的角度為仲裁條款效力的擴張?zhí)峁├碚撝С?,這些學說一定程度上能夠解決仲裁條款對第三人的效力的合法性問題。
3 結語
新的發(fā)展趨勢表明,在特殊情況下,仲裁條款的效力可以向非簽署人擴張,從而達到保護第三人利益的仲裁價值,這也是學界所討論的“仲裁協(xié)議(條款)的擴張?!敝俨脜f(xié)議對未簽署人的這種不斷擴張的法律約束力,有的學者將它形象地稱為“長臂效力”。因此,在第三人利益合同中,討論仲裁條款的擴張問題,成為解決仲裁條款對第三人的效力問題的重要途徑,筆者認為,對仲裁條款的效力擴張的問題依然有待我國法律界繼續(xù)深入探討。
參考文獻:
[1]韓德培主編.國際私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周子琦.從仲裁協(xié)議的性質看仲裁法與合同法的銜接.中國民商事法律網(wǎng).
[3]石育斌.國際商事仲裁第三人制度比較研究[M].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8年出版.
[4]韓健.派生仲裁請求權和代位仲裁請求權之芻議[J].仲裁與法律,2001(2).
[5]朱嵬.論責任保險合同中仲裁條款對第三人的效力[J].法學評論,2000(5).
[6]趙健.長臂的仲裁協(xié)議:論仲裁協(xié)議對未簽字人的效力[J].仲裁與法律,2000(2).
作者簡介:冼先品(1984-),男,廣東湛江人,福州外語外貿學院商學院助教,法學碩士,研究方向:國際貿易和民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