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文本是被理解的給定之物,不同的讀者對于作品會有不同的理解。但是,作者對文本的理解并不能超過文本,而是在文本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自己對其的解讀以及環(huán)境等各方面形成作者的解讀。本人通過對《論語》中有關(guān)祭祀的理解,認為孔子的祭祀觀包括嚴格遵守祭祀禮儀的外在細節(jié)、注重內(nèi)在投入的真情哀思以及祭祀在國家治理的作用。同時,從孔子的祭祀觀中也可以看出孔子的階級等級觀念。
[關(guān)鍵詞] 論語;祭祀觀;文本解讀
祭祀,起源于原始社會人們對于超自然神秘力量的崇拜,目的在于祈求神靈的庇佑和免除神靈的責罰,神具備了超人的力量,成為人的主宰,因此,這時的祭祀是人們祈禱乃至報答神靈的重要意識。然而,孔子的祭祀觀卻與之不同,更多的是表達對往生者,特別是祖先的恭敬,身懷哀痛,緬懷故人。在孔子的祭祀觀中更多的融入了“孝”、“德”的觀念,認為父母的養(yǎng)恩不可以忘記,必須“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父母在世的時候,必須盡最大的孝道,而父母往生時更是必須恭敬的祭祀父母。
一、重視外在細節(jié)
在《論語·泰伯》篇中有這樣的表述:“禹,吾無間然矣。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惡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宮室而盡力乎溝洫。禹,吾無間然矣?!逼湟馑际强鬃訛閷τ頉]有批評了,他自己吃得很壞,卻把祭品辦得極豐盛;穿的很壞,卻把祭服做得極華美;住的很壞,卻把力量完成用于溝渠水利。從中可以看出,孔子非常講究祭祀禮儀的細節(jié),對于穿著、禮器、祭祀品、時間等各方面都有嚴格的規(guī)定。
在時間方面上,孔子非常強調(diào)“三年之喪”,他認為孩子生下來三歲才離開父母的懷抱,我們從父母那得到了不止三年的愛護,因此守孝三年是兒女在父母死后必須做到的事情。一次孔子的弟子宰我對孔子說到:“父母死了,服喪三年,為期也太久了。君子三年不行禮儀,禮儀必然敗壞;三年不演奏音樂,音樂就會失傳。舊谷吃完了,新谷登場,鉆燧取火的木頭輪用了一遍,一周年可以結(jié)束它了。”子對其進行了嚴重的批評,并且告訴他,君子守喪,吃美味不覺得甘美,聽音樂不覺得快樂,住在家里也不感到舒適。在我看來,這所謂的“三年之喪”并不僅僅只是這三年之內(nèi)的恪守孝道,而是一生銘記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宰我連三年守孝都做不到,這是對父母的不敬不孝,也是祭祀禮儀的破壞。因此,孔子才會對其進行嚴重的批評。
孔子在祭祀的時候講究“齊,必有明衣,布。齊必變食,居必遷坐”。即在進行祭祀的時候,必須潔簡自己的衣食與生活行為。在進行祭祀前為了要潔凈自己,必須進行沐?。辉阢逶≈?,不能夠依著綢緞,而必須穿著“明衣”;同時改變平時的飲食, “不飲酒、不茹葷”;居住也一定搬移地方,不和妻妾同房。
二、內(nèi)在投入的真情哀思
《論語·八佾》篇中寫到: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與祭,如不祭?!边@表明了孔子在祭祀的過程中不僅強調(diào)外在禮儀,更注重人的內(nèi)心的真情流露。當我們祭祀祖先的時候要表里如一、恭敬真情,好像祖先真在那里;祭神的時候,就好像神真在那里。同時,孔子也強調(diào)必須身體力行,如果因為沒有時間,而沒有親自參與祭典,只是象征式由別人去代表,這樣就等于沒有祭祀?!熬由喜粚挘瑸槎Y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就可以看出孔子非常強調(diào)在祭祀過程中內(nèi)心的悲慟,如果參加喪葬內(nèi)心不“哀”,而僅僅只是做表面上的功夫的話,那么就讓人看不下去了 ?!鞍А笔强鬃蛹漓胗^中重要的情感標準,這種真切的“哀思”是對祖先誠摯的敬,是生人對先人養(yǎng)之恩德的緬懷??鬃拥牡茏宇仠Y早夭而死,孔子的行為就可以看出其深刻的履行了這一標準?!墩撜Z·先進》篇中寫到顏淵死的時候孔子悲傷地說:“噫!天喪予!天喪予!”意思是顏淵之死等于上天在毀滅他,可謂悲痛之極。周圍的人認為孔子“子慟矣”,孔子告訴他說不為這樣的人悲傷,那么還為誰悲傷??鬃硬粌H為自己的弟子的逝世進行沉痛的悲傷祭祀,還對不認識的人也投入同情,這些都可以從“子食于有喪者之側(cè),未嘗飽也”;“子見齊衰者、冕衣裳者與瞽者,見之,雖少,必作;過之,必趨”等句子中看出來。
三、治理國家的工具
祭祀在孔子力圖重建的古禮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這可以在《論語》中多處得到體現(xiàn)。如《論語·述而》篇中寫到:“子之所慎:齊,占,疾?!逼湟馑际强鬃铀⌒纳髦氐氖掠腥龢樱糊S戒,戰(zhàn)爭,疾??;同時在《論語·堯曰》篇中也寫道:孔夫子“所重民、食、喪、祭”,主要說明統(tǒng)治階級應(yīng)當重視喪葬祭祀,才可以更好地治理國家,這也直接表明了孔子對喪祭的重視;再比如季康子在孔子講到衛(wèi)靈公昏庸無道的時候質(zhì)問孔子為什么衛(wèi)靈公沒有滅亡,孔子便回到:“仲叔圉治賓客,祝鮀治宗廟,王孫賈治軍旅,夫如是,奚其喪?”從中便可以看出孔子認為祭祀也是統(tǒng)治階級治理國家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并且認為統(tǒng)治階級必須重視祭祀,恭敬哀思,而不是流于形式。他認為“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
參考文獻:
[1]楊伯峻.論語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0.
[2]孫鐵騎.論孔子祭祀思想的現(xiàn)代人文價值——從“祭如在”談起[J].白城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2008(8)
[3] 余澤浩.人的主體凸顯——孔子對鬼神祭祀文化的承傳[J].蘭州學(xué)刊,2005(1)
作者簡介:劉美君(1991—),女,山東工藝美術(shù)學(xu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