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忠麗
摘 要:結合教學實踐,就如何巧妙地運用“靜堂”手法,讓學生“氣定神閑”地學習語文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語文課堂;新“靜”界;氛圍
縱觀現(xiàn)在的語文課堂,教師為了追求人文性,大量的小組討論,多密度的合作探究,讓教學脫離了原有的本質,熱鬧的背后體現(xiàn)了我們心思的浮躁。肖川曾說過:“真正的好課是不太具有觀賞性的。因為對于教學而言,學生實質性的學習參與需要沉靜的心智活動?!痹谛抡n程背景下的高年級語文課堂,我推崇靜思默讀的新“靜”界。如何巧妙地運用“靜堂”手法,讓學生“氣定神閑”地學習語文呢?筆者有以下思考。
一、“靜”——教學手段的凈化處
過多的教學流程,只會讓課堂場景走馬燈似的頻繁切換,導致課堂環(huán)節(jié)浮躁雜亂,勢必會使大量寶貴的教學時間消耗在教師、學生的緊張忙亂中,從而造成課堂的低效。我提倡閱讀教學應盡量簡化流程,保持課堂情景的相對穩(wěn)定,突出重難點內容,著力營造讀書品悟的濃郁氛圍,把更多的時間、更主要的流程用在學生自主讀書,品讀運用文本的語言之上,這樣才能逐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靜”——潛心思考的讀書場
新課標對每個學段的默讀都有不同層次的要求,可見默讀是語文學習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閱讀教學中,我們是否經(jīng)常向學生提起“課文主要向我們傳達了什么?文中哪些語句最震撼你的心靈”等問題?這些問題對幫助學生把握文本內容、體會人物內心起到很大的作用。我在備課時都要先深入地鉆研文本,于每篇課文的價值取向處,預設一兩個給學生默讀批注的問題,在實際教學中,讓學生在默讀中邊讀邊思,輔以圈圈畫畫、寫寫批注等方式,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觸摸語言的溫度。學生在這種安靜的思考場中,心自然就會靜下來,調動個人的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積累從不同角度對文本作出不同的解讀,為有效對話做好必要的鋪墊。
三、“靜”——聽說讀寫的訓練地
語文課堂,要有充足的時間,讓學生用心去感悟文字,學習文章的寫法,填補文本留白,這才是扎實有效的語文課。我采用最多的就是以豐富的練筆形式來充實課堂,深化理解。如模仿《廣玉蘭》借助比喻、擬人等修辭描摹植物的情態(tài);《厄運打不垮的信念》中讓學生寫出自己對人生的感悟;《嫦娥奔月》引導學生想象嫦娥是怎樣接濟貧苦的鄉(xiāng)親們……學生在靜思默想的聽說讀寫訓練中,“文本經(jīng)驗”和“學生經(jīng)驗”被激活、被鏈接,“言”和“意”之間在不斷實現(xiàn)著飛躍性的轉換,進而構建生動、富有個性的語言。
讓課堂回歸本真,讓孩子回到真實,讓教學還原生態(tài),尊重學生,尊重課堂,尊重思維。這一切都需要我們“靜”觀其變。讓學生在靜中凝思,沉淀、借鑒、創(chuàng)新,或許個性的生命也會在靜悄悄中得以綻放……營造靜的課堂氛圍,給足靜的思考時間,養(yǎng)成靜的學習習慣,這才能“靜”心“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