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莉
摘 要:提問是課堂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手段。談了在數(shù)學課堂中提問策略的應用方法。
關鍵詞:提問策略;數(shù)學素養(yǎng);思維梯度;知識探究
“前輩謂學貴知疑。疑者,覺悟之機也,一番覺悟,一番長進?!本褪钦f:問題是覺悟的契機,是長進的橋梁。在我們的課堂上,提問是課堂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手段,課堂提問的主要目的是能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幫助學生掌握知識。但是縱觀我們的課堂教學,我們很多時候會在這樣的調(diào)查:出現(xiàn)在課堂的若干次提問中,有幾次提問能夠把握真正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啟迪學生的智慧,也就是說有幾次提問才是有效的提問,我們又該怎樣把握課堂的契機呢?本文結合自己的平時教學事例,談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抓住思維深化的樞紐點提問
在一堂課40分鐘的時間中,作為教師可以在很多地方發(fā)問,學生也會在很多地方有疑問,但是教師的提問卻要講求關鍵處,不能處處問、時時問,那樣就讓課堂提問缺乏了新鮮感和有效性。一堂課的精彩與否,學生的思維能否打開,有的時候就在教師幾次關鍵的提問中,抓住思維深化的樞紐點提問是課堂提問的要素之一。
在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時候,教師將學生的理解分為幾個思維層次,教師對學生進行引導,有意識地指導學生進行分層次交流。
1小組用了擺滿1平方厘米小正方形的方法計算出了長方形的面積,2小組只擺了長和寬,3小組一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都沒有用。教師在3小組進行交流時,抓住思維的關鍵點進行提問:
師:一個小正方形都沒有用,那么長是6厘米說明什么呢?
生:說明一行可以擺6個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寬是5厘米,說明可以擺5行,6×5等于30,所以長方形的面積是30平方厘米。
師:你覺得第3小組的方法好嗎?好在哪?
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比較三種方法的優(yōu)劣,最終自己總結了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在本堂課中,教師的提問并不多,卻恰好在探究知識的要點,教師的提問引導了3小組發(fā)言的方向,同時也引發(fā)了學生之間的語言交流和思維碰撞。通過教師的提問,將學生推到了學習知識的主體位置,同時也引領學生在知識的主要樞紐點上交流,更好地把握知識學習。
二、抓住知識探究的要點之處提問
在數(shù)學教學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這樣的一種現(xiàn)象,有的知識點不管是哪一批學生來學,都是學生理解上的難點,或者說是易錯點,其實這類常見的數(shù)學問題主要是學生在認識時容易產(chǎn)生盲點,主要教學中抓住探究的要點之處就能迎刃而解。
在學習《梯形的面積》知識點時,學生往往容易在這個關鍵處出錯,而且還有的學生甚至公式已經(jīng)很熟了,還是不明白為什么是“上底+下底”。在教學中,開始我也引導學生用轉化的方法,將兩個完全一樣大的梯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或者長方形),采用轉化的方式推導梯形的面積公式。為了突破學生的認識難點,我在探究的關鍵處設計了一個問題:“兩個梯形的上下底在一邊,還能把它們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嗎?”學生紛紛進行嘗試,結果就是拼不成平行四邊形了。學生陷入了思考中,進行探究并且發(fā)現(xiàn),如果想通過梯形轉化成平行四邊形的方法,不管參與轉化的梯形或大或小,是否是特殊梯形,其在轉化過程中的共同點都需要上下底結合。通過一個問題引發(fā)的思考和探究恰恰是學生易錯之處,為課堂創(chuàng)造了一處精彩,也讓學生恰當?shù)匕盐樟酥R的要點。
在關鍵處設疑,在關鍵處解疑,在我們的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怎樣提高提問的有效性,往往需要把握提問的時機,同時還要把握提問的質(zhì)量。教師有效提問,能夠激發(fā)學生思考的積極性,能夠引領學生探究和討論,學生在探究中學習知識,更能體會思想和方法,感受數(shù)學學習的快樂。問出數(shù)學課堂的韻味,問出數(shù)學課堂的精彩!
(作者單位 山東省青島市永和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