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
褒貶是人們觀察事物評價是非闡明觀點的主要方式。作為小學教師,在教學和對學生的管理中,褒貶的使用則更為頻繁。鑒于其管理的對象較為幼稚,在褒貶的應用時,則需賦予相當的藝術性。筆者在教學管理實踐中,對此有十六個字的淺顯認識,即:愛心為本,以理服人,尺度適宜,多褒善貶。
愛心為本:即無論用褒用貶,都要擺正給予褒貶的主體與接受褒貶的客體之間的關系,也就是擺正教師與學生的位置和關系。前者是教育者,后者是被教育者,兩者溝通的橋梁是愛心與理解共同構筑的。教師只有愛學生,學生才能體會到教師的教育;教師只有愛學生才能正確地使用褒貶,達到預期的育人目的。教師對學生的愛,不同于父母對子女的愛。老師的愛是深沉的、真摯的、理智的、面向全體學生的愛。愛是本質內容,褒貶是外在形式,內容決定形式,形式體現內容。只有把握這一點,應用褒貶才會得心應手。
以理服人:小學生雖然幼稚,但有自己的思想和人格。作為教師,應該尊重他們,不能居高臨下,盛氣凌人。褒貶學生都要實事求是,可褒的都褒,不搞厚此薄彼,需貶的則貶,講清應受批評的事實,從道理上讓人服氣。褒貶中厚此薄彼,會使應該表揚而沒有受到表揚的同學產生心理不平衡,自尊心受到傷害,從而造成不良的后果。例如,“六一”前夕,我讓A、B兩位同學出節(jié)日???,第二天看到“六一”專刊構思新穎,內容豐富、字跡工整清秀,我在課堂上對兩位同學給予許多贊譽之詞。當天下午,我發(fā)現??臉祟}全被擦去。經過追查,得知是C同學所為,問其原因,C同學的回答讓我大吃一驚。他說:“老師認為A和B同學??k得好,好的部分留下,差的部分是我干的,所以我把它擦去?!彼脑捊o我提出一個必須回答的問題:誰之錯?我想盡管C的做法過于偏激,但是老師的褒貶不公平造成后果的直接原因。事后,我向同學們重新肯定和評價了“六一”???。第二天,??臉祟}又恢復如初。此事對我的啟發(fā)是:褒貶學生也不可以偏概全或主觀隨意。老師也不是一貫正確,也有把似是而非的東西當成客觀事實,貶人也有搞錯的時候。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必須丟開面子,公開認錯。上學期,班里有位平時表現較好的女生,早讀連續(xù)遲到兩天。為了嚴格要求,我當著全班同學的面不分青紅皂白地批評了她。她當時委屈地失聲哭泣,我惱火地把她叫到辦公室訓斥了一頓。事后,這位女生情緒很低沉。為了弄清事實真相,通過家訪了解,得知該生遲到的原因是其拉痢疾,家長讓他去醫(yī)院打點滴,她哭鬧堅持要去上課,磨纏耽誤了早讀時間。下午班會,我向全班同學講清了事實真相,肯定了她的刻苦學習精神。放學后,她對我說:“老師,是我不對,有病本該請假,生病并不是遲到的理由,我今后再也不遲到了。”望著她那真摯的目光,我的眼睛濕潤了。
尺度適宜:褒貶學生都應掌握一定的尺度,褒貶學生應注意言辭適中,言過其實的夸獎會使學生不能正確認識看待自己。例如,被夸為學習成績始終名列前茅的學生,可能會產生“必須獲勝,不能失敗”的心理壓力;或者相反,使他得意忘形,目中無人,一旦考不好就會突然失意,日久就會形成脆弱的心理。而被譽為小數學家的學生可能會自覺地壓抑自己愛好藝術的情趣,甚至可能會鉆牛角尖,深深陷入虛幻的冥思苦想中。褒如此貶亦如此。真貶學生,切不可給學生打具有某種結論性身份的標志。如果一個學生被人稱為懶漢,他也許會變得越來越懶;你說學生是傻瓜,小腦袋可真的就得越來越笨了。教育學生,應當把主要精力放在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心上。貶低學生,給他們打上“懶漢”“笨蛋”“傻瓜”標記,只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并使他們喪失自信心。有關專家指出:“消極的結論會變成預言”,這句話很有道理。
多褒善貶:對學生要多褒獎,少批評,更不能輕易貶低。對學生的天賦要有洞察力。你覺察出學生某方面的特長,可多多鼓勵他,而不要過分抬高他,鼓勵比過分抬高要有益得多。小學生較單純,多褒獎對他們是一種催其上進的鼓勵。比如對學生說“你是聰明的孩子,我知道你能夠做好這件事”,比說“你是小機靈,做這件事對你來說是件非常容易的事情”要顯得具有支持力,而且更加能夠起到鼓勵學生的作用。成績略有進步的學生受到夸獎后,成績會有進一步的提高,做了好事后受到肯定與贊揚,會做第二件、第三件販販販表揚不是捧,是教師對學生一種精神支持,其中也包含著老師給予的愛心和信任,對學生能有一種特殊的溫暖感。貶,雖然也是一種教育的方式,也是一種對學生的愛,但盡量少貶或慎用。對表現差的學生,能單獨談心的就不在公共場合批評;能婉言規(guī)勸的,絕不用措辭嚴厲的訓斥;能在學校幫助教育的,決不去向其家長“告狀”。即使不得不在公開場合批評學生,也絕不帶諷刺、挖苦的意味,批評的過程應是“說道解惑”的過程。有些真貶,還可以在褒揚中婉轉地完成。
總之,褒貶在教書育人中兩者均須使用,關鍵在于能否善于使用。善用之善,頗有藝術的學問,值得我們孜孜不倦地去探討。
(責任編校:合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