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人
祖父曾對我講,我的高祖兄弟三人,高祖行大,得以繼承父業(yè),在北京經(jīng)商。生意想是不大,因為,后代并未闊氣起來。我兒時隨祖父母住故鄉(xiāng)時,三間灰瓦房是魯北最普通的式樣,只是建筑材料算中上等吧。不過畢竟高祖是在北京經(jīng)商,作為家中獨子的曾祖得以安心在家讀私塾。以后又一邊自己在家教私塾,一邊繼續(xù)學作文章,準備搏個功名,改變一下門風。不料,辛亥年武昌一役,天下驟然變樣,科舉是全廢了,曾祖的八股自然也白作了。高祖父子的夢想眨眼間全成了幻想。好在,社會的發(fā)展總是離不開有知識的人。推翻了封建王朝,那百廢待興的國家更是需要大批有新思想新知識的人才。于是,革命黨人在縣里辦了“勸學所”,吸收各鄉(xiāng)有知識的青年人,曾祖有幸成為第一批學員。不過與高祖的經(jīng)商只達溫飽略有贏余一樣,曾祖的學業(yè)想也算不上出眾,因此,終生只是一個默默無聞的鄉(xiāng)間書生。但他讓我們這個家族彌漫起一股書香的氣息,在這個家族播種下一顆讀書的魔豆,使它不停在后代心中一代代發(fā)芽。首先,是他的三個兒子都進了新學。
祖父說,他讀的不是“四書五經(jīng)”,而是國文,課本第一頁是“人”字;第二頁是“口”,之后翻開去依次是“手、足、刀、尺、山、水、田……”祖父讀過新學,再高的門檻不知是未跨過去,還是家里經(jīng)濟條件不允許??傊?,祖父的知識水平基本止步在能夠讀報的層面了。之后 ,便開始闖蕩社會。曾祖未以讀書得以出人頭地,但他私塾里的一個得意門生,卻在東北發(fā)了跡,便讓曾祖將祖父送去投奔了他。他幫祖父建了一個織襪廠,祖父經(jīng)營的頗紅火。但后來日本人入侵東北后,祖父的織襪廠被擠兌得一步步終于倒閉。因為讀過書,為生計祖父只好給日本人當了賬房先生??谷諔?zhàn)爭爆發(fā)前后,因為不愿為上前線的日本兵簽字祈福,挨了日本人一個耳摑,并引起日本人注意,無奈之下只好回到關內,北京、天津的干了數(shù)種營生,皆因技術和資金的原因,再未興盛過。然而祖父不論經(jīng)濟狀況如何,卻始終堅持讓自己的子女讀書,并盡量讓他們進環(huán)境好的學校。
祖父有兩個兒子兩個女兒。我的大伯解放前夕畢業(yè)于輔仁大學,是四兄妹中第一個完成大學學業(yè)的,且為名牌大學。我父親行二,因為參加黨的地下組織,在解放前夕不得不跑到解放區(qū)?;爻呛笠褏⒓庸ぷ?,但后來還是被組織保送進了大學。我的兩位姑姑都是解放初考入大學的,大約算是解放后第一批大學生吧。此時,祖父母已響應國家號召回歸故鄉(xiāng)做新農(nóng)民去了。但一門四個子女都上了大學,這在當時的村里也是頗令人羨慕的??上Ц敢惠叄夥藕蠼?jīng)歷了太多的政治運動,雖然,在各自的崗位上小有成就,但人生最該干事業(yè)的時光都被荒廢了。而一向謹慎的大伯,在文革初因受驚嚇,四十出頭便心臟病突發(fā)去世了。我父親則因自己的耿直當了二十年右派。兩位姑姑也因列于“臭老九”之中,經(jīng)歷了不少坎坷。
我們這一代該讀書的時間幾乎都晃蕩在文革的十年里,不是上山下鄉(xiāng),去建設兵團,就是停課鬧革命,學工學農(nóng),而且整天被灌輸著“讀書無用論”。其實,有用也無書可看,家里的書柜中寥寥無幾的幾本書幾乎只剩下馬恩列斯毛幾位偉人的雄文了。這一代只有我弟弟在文革結束,恢復高考時正式進了大學校門。但畢竟是幾代人培養(yǎng)出了愛讀書的習慣,不論是下鄉(xiāng)還是在工廠,都因讀書而受益匪淺。而且,也因讀書而滋生出一些別的興趣。祖父的侄孫中就有幾位以樂器和繪畫在單位頗得器重的。高考恢復以后,業(yè)大、電大又相繼興起,這一輩的大多數(shù)也都在工作之余借此聊以彌補了自己的遺憾,完成了大學的學業(yè)。到曾祖的玄孫一代,算是趕上了好年景。一個個鯉魚躍龍門地都上了大學,還有讀研讀博的,還有出國留學的。這不要說高祖、曾祖……便是我們在三、四十年前也無法想像后代們會有如此的幸運。
曾祖至玄孫,五代人,靠讀書創(chuàng)造生活,始終是我們這個家族的信念。百余年的變化,動蕩且翻天覆地,反映在那些改變歷史方向的人物身上是驚心動魄,悲壯慘烈的。而作為我們這些生存在歷史指縫間的普通人物,真的只能被歷史夾帶著前行。但讀書成了我們這個家族的傳統(tǒng),不管時代如何變遷,我們始終守護著這個信念,當歷史給了我們機會,這個家族就會用讀書來為自己贏得榮譽,實現(xiàn)著先人的愿望。如今,這個家族的第六代已經(jīng)出生了,讀書的魔豆會早早地播在他們的心里。
責任編輯 蕭 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