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亞女
內容摘要:克爾凱郭爾立足于個體,通過與回憶的比較提出“重復”范疇以對生存的可能性進行判斷,以求得在一種更新了的形式中重新獲得人的直接性。重復問題不僅是歷史性問題,而且是關于幸??赡苄缘膫惱韱栴},而所有的問題都指向了個體的生存。
關鍵詞:重復 歷史性 幸福 倫理
黑格爾之后的哲學都是建立對其龐大哲學體系的批判基礎之上,克爾凱郭爾反對黑格爾哲學的“冷冰冰”的思辨性,試圖將哲學從思想世界拉回生活世界。本文旨在分析重復范疇的內涵,其中涉及克爾凱郭爾對黑格爾哲學的批判,但本文不考慮其評價是否準確公正,而是將重點放在論戰(zhàn)的主要問題上及克爾凱郭爾給出的新的解答維度層面上。
《重復》是一部文學上無比精致,哲學上無比黑暗的作品,假名作者康斯坦丁以一個年輕人飽受愛情的折磨為背景,以復調的方式討論了“重復”這一范疇,總的來說,“再現(xiàn)是對存在的可能性做出判斷的關鍵性哲學范疇”①。
一.重復體現(xiàn)真正的歷史性
人一方面由他的過去所決定,另一方面又通過與過去聯(lián)系并將自己投影于未來以不斷地超越這種被決定性,這引發(fā)了歷史性問題。從這雙重決定中—— 一個人是怎樣既是由于過去,又是由于其與未來的聯(lián)系——矛盾便顯現(xiàn)出來。什么才是真正的歷史性?
回憶和重復體現(xiàn)了建立在與時間的關系上的兩種不同的歷史性。在回憶之中,個體所獲取的都是對于過去的回憶,其對象是早已存在的理念王國,這意味著,回憶的對象不受時間的流逝或是個體的有限存在的影響,“回憶是一個美麗的老婦人”②。回憶以主觀性開始,最終目標是每一個主體,也就是說,每一個主體是和普遍性聯(lián)系在一起的。認識的運動便是使個體從生存的幻象和相對性進入永恒的理念實在??藸杽P郭爾認為黑格爾所持有的是回憶的歷史觀。在黑格爾那里,時間以及與時間緊密相關的歷史性是沒有意義的,而只是概念主體辯證發(fā)展的一個外在形式,或者說,黑格爾只是讓邏輯自身產生出時間和歷史。歷史是精神的歷史,精神本質上是概念。黑格爾用邏輯與歷史一致的方法,揚棄偶然性、雜多性和個別性以達到“世界精神的單一性和同一性”,將偶然變成必然。必然的世界是理念的世界,對于具體的、偶然的當下的把握永遠要回到過去,返回不變的必然的曾經的存在之中。
現(xiàn)存的個人始終處于自我解釋和理解之中,在這一過程中,個體回顧過去、背向未來。對于這一點,從柏拉圖到黑格爾的哲學都解釋得很清楚:生活必須向后地被理解。但是,這些哲學都忘記了這個方面:生活必須是向前生活。
在克爾凱郭爾看來,“重復”代表這樣一種不把過去認作是封閉的客觀性,而是將其認作是仍能被成就的可能狀態(tài)。假名作者康斯坦丁對“重復”進行了哲學上的表述:重復和回憶是方向相反的同一運動,真正的重復是向前地被回憶,也就是曾經存在的存在進入存在?;貞浭侵R的樣式,喚起以理念形式存在的真理,而再現(xiàn)則是生成的、進入生存的運動。康斯坦丁認為全部的生活是一種重復而非回憶,這使得重復與時間的關系發(fā)生變化,重復在時間之中出現(xiàn)。重復嘗試在面向未來的運動(如生存)中將新與舊統(tǒng)一起來。對于這點,康斯坦丁舉了婚姻的例子?!爸貜褪且粋€親愛的妻子,你永遠不會厭倦;因為那會讓人厭倦的只是新的東西。老的東西是永遠也不會讓人厭倦的……”③,婚姻關系中的雙方始終是一起生活的同樣的兩個人,每天早上醒來總會發(fā)現(xiàn)和他結婚的是最初與他定下盟約的人?;橐鲋械囊仉p方是不變的,但關系總是新的。從形式上看,“婚姻”這一關系基于很久以前的承諾因而是舊的,但從內容上看卻總是新的。在雙方立下承諾后的每一天,這段關系都在向前延續(xù),以一種堅持發(fā)現(xiàn)不變的婚姻表面(除了雙方容貌變老)下更大的深度和未知的領域的勇氣進入生存。
重復通過證明一個單一的個體在時間中有無限的深度,即與他人的關系保持不變的同時永遠處于新的狀態(tài)之中,將歷史的方向從“現(xiàn)在—過去”轉換為“現(xiàn)在—將來”。而這在克爾凱郭爾看來才是真正的歷史性。
二.重復是與幸福相關的倫理范疇
康斯坦丁認為,回憶和重復分別以憂傷和幸福的方式和他人相聯(lián)系。重復讓人真正變得幸福,對于這一點康斯坦丁首先從重復的對立面——回憶使人憂傷來加以說明:其一是年輕人飽受愛情折磨的故事,其二是康斯坦丁的柏林之行??邓固苟∏宄乜吹侥贻p人飽受折磨的原因在于他以回憶的方式對待愛情:以理念的方式和他的“親愛的”相處,而不是以另一個存在的生活主體的方式相處。具體來講,年輕人在愛情的最初階段就開始回憶自己的愛情,這從根本上終結了整個愛情事件,那個女孩被牽入年輕人的整個存在,關于女孩的回憶永遠都是活生生的,女孩成為“他哀傷的寡婦,只生活在關于他以及他們的愛情關系的記憶之中”④。柏林之行同樣陷入了回憶的哀傷中,一場旨在調查研究重復的可能和意義的旅行最終證明了重復根本不存在,并且是以“唯一重復的事情就是一種重復的不可能性”⑤的鬧劇般的方式??邓固苟≌J為重復讓人幸福,比如約伯。在上帝奪去他的子女、財富和健康時,約伯保持忠誠,沒有詛咒上帝。在對上帝這一絕對他者的信任之中,約伯重新獲得了一切,并得到加倍的祝福。
兩者之所以會出現(xiàn)這樣的差異,其原因在于這兩個范疇的基本特征?;貞浖俣ㄖ枷牒痛嬖诘母拘缘穆?lián)合,思想所要做的是將所有的差異還原為最初的存在的統(tǒng)一。也就是說,在回憶之中,主體和他人是認識的兩個要素,他人根植于自我的同一之中,主體僅僅通過將他人看作生活在個體“我”的現(xiàn)實之中建立起與他人的關系,他者的存在在認識主體的存在的同一性中被揚棄。因此,他者和自我的區(qū)別在思想和存在的統(tǒng)一中被消解。這最終導致了憂傷。在克爾凱郭爾看來,回憶所代表的是從古希臘到黑格爾的哲學思考的方式。這種傳統(tǒng)哲學實際上是一種以自我為主體的哲學,伴隨著而來的是對他者的忽視與壓制。笛卡爾以“我思”為起點,確定了“自我主體”的不可懷疑性,自我成為哲學的阿基米德點。在笛卡爾之后的洛克、萊布尼茨一直到康德,自我主體始終是哲學的全部內容。康德哲學將“我思”轉化為一個具有感性、知性和理性能力的先驗主體,主體將經驗雜多通過先驗自我的統(tǒng)覺能力加工為一個統(tǒng)一的知識體系以保證知識的有效性。在這種以自我同一性為基礎的主體哲學中他者始終是不在場的。在康德之后的黑格爾,在其主奴關系辯證法中雖然意識到了“自我意識只有在一個別的自我意識里才獲得它的滿足”,但是黑格爾對于自我意識發(fā)展同一性的追求最終還是導致了他者僅是自我意識發(fā)展過程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相反地,重復所代表的新的哲學思維將主體的內核從自我轉向了他者。如果說在回憶中自我的同一性是他者的差異性的真理,那么在重復中他者的差異性是自我同一性的真理。他者作為自我的絕對相異存在,正是在他者的絕對存在中自我的同一性才得以確立。由于他者無法被自我同化和吸收成為對象性的存在,因而他者與自我的關系只能是經驗意義上的,也就是倫理生活上的關系,真正的主體也就成為了關注他者的倫理主體。在重復中,主體與他者不是認知關系而是倫理關系,他者的差異性避免了自我同一性的消解,在這一意義上重復是對人的實踐的生存維度的展開和個體意義與價值的強調。重復成為了至關重要的倫理范疇,它使得幸福、美好的生活成為可能,其原因在于人的生存本質上就是重復,重復是生活的結構。
至此我們可以看到,克爾凱郭爾立足于個體,提出再現(xiàn)范疇以對生存的可能性進行判斷,以求得在一種更新了的形式中重新獲得人的直接性。再現(xiàn)問題不僅是歷史性問題,而且是關于幸福可能性的倫理問題,而所有的解答都指向了個體的生存,這也成為了存在主義在19世紀的前奏曲。
參考文獻:
[1]索倫·克爾凱郭爾.重復.京不特,譯.東方出版社.2011.
[2]康德拉·保羅·李斯曼.克爾凱郭爾.王彤,譯.魯路,校.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3]李榮.列維納斯他者視閾中的倫理主體.學術研究.2011(08).
[4]張文喜.歷史性:活著而不是存在——海德格爾與黑格爾的歷史性思想比較.江漢論壇.2003(03).
注釋:
①康德拉·保羅·李斯曼:《克爾凱郭爾》,王彤譯,魯路校,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第82頁.
②索倫·克爾凱郭爾:《重復》,京不特譯,東方出版社,2011年,第4頁.
③同上,第4頁.
④同上,第12頁.
⑤同上,第50頁.
(作者單位: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