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銀強
閱讀下面內(nèi)容按要求做題
原道(節(jié)選)韓愈
⑴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由是而之焉之謂道,足乎己而無待于外之謂德。仁與義為定名,道與德為虛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兇有吉。老子之小仁義,非毀之也,其見者小也。坐井而觀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彼以煦煦為仁,孑孑為義,其小之也則宜。其所謂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謂道也。其所謂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謂德也。凡吾所謂道德云者,合仁與義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老子之所謂道德云者,去仁與義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
⑵周道衰,孔子沒,火于秦,黃老于漢,佛于晉、魏、梁、隋之間。其言道德仁義者,不入于楊,則歸于墨;不入于老,則歸于佛。入于彼,必出于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入者附之,出者汙之。噫!后之人其欲聞仁義道德之說,孰從而聽之?老者曰:“孔子,吾師之弟子也?!狈鹫咴唬骸翱鬃樱釒熤茏右??!睘榭鬃诱撸暵勂湔f,樂其誕而自小也,亦曰“吾師亦嘗師之”云爾。不惟舉之于口,而又筆之于其書。噫!后之人雖欲聞仁義道德之說,其孰從而求之?
⑶甚矣,人之好怪也,不求其端,不訊其末,惟怪之欲聞。古之為民者四,今之為民者六。古之教者處其一,今之教者處其三。農(nóng)之家一,而食粟之家六。工之家一,而用器之家六。賈之家一,而資焉之家六。奈之何民不窮且盜也?
⑷古之時,人之害多矣。有圣人者立,然后教之以相生相養(yǎng)之道。為之君,為之師。驅(qū)其蟲蛇禽獸,而處之中土。寒然后為之衣,饑然后為之食。木處而顛,土處而病也,然后為之宮室。為之工以贍其器用,為之賈以通其有無,為之醫(yī)藥以濟其夭死,為之葬埋祭祀以長其恩愛,為之禮以次其先后,為之樂以宣其湮郁,為之政以率其怠倦,為之刑以鋤其強梗。相欺也,為之符、璽、斗斛、權(quán)衡以信之。相奪也,為之城郭甲兵以守之。害至而為之備,患生而為之防。今其言曰:“圣人不死,大盜不止。剖斗折衡,而民不爭?!眴韬?!其亦不思而已矣。如古之無圣人,人之類滅久矣。何也?無羽毛鱗介以居寒熱也,無爪牙以爭食也。
⑸是故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民者,出粟米麻絲,作器皿,通貨財,以事其上者也。君不出令,則失其所以為君;臣不行君之令而致之民,則失其所以為臣;民不出粟米麻絲,作器皿,通貨財,以事其上,則誅。今其法曰,必棄而君臣,去而父子,禁而相生相養(yǎng)之道,以求其所謂清凈寂滅者。嗚呼!其亦幸而出于三代之后,不見黜于禹、湯、文、武、周公、孔子也。其亦不幸而不出于三代之前,不見正于禹、湯、文、武、周公、孔子也。
注①原道:“原”本原。即探究“道”的本原?!暗馈北臼窃S多學派共同使用的范疇,本義是人走的道路,這里引申為規(guī)律、原理、準則、宇宙的本原。
1、下列加點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彼以煦煦為仁 煦煦:(xǔ許):和藹的樣子。這里指小恩小惠。
B、入者附之,出者汙之 汙(wū污):污蔑,詆毀。
C、樂其誕而自小也 自小:自己輕視自己。
D、賈之家一,而資焉之家六。焉:語助詞,表語氣停頓,無義。
2、下列加點詞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A、由是而之焉之謂道 足乎己而無待于外之謂德。
B、不入于老,則歸于佛 君不出令,則失其所以為君
C、必棄而君臣,去而父子 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
D、彼以煦煦為仁 為之工以贍其器用
3、下列語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分)
A、仁和義是意義不確定的名詞,道和德是意義確定的名詞,所以道有君子之道和小人之道,而德有吉德和兇德。
B、道家說:“孔子是我們老師的學生?!狈鸺乙舱f:“孔子是我們老師的學生。”研究孔學的人,聽慣了他們的話,樂于接受他們的荒誕言論而輕視自己,也說“我們的老師曾向他們學習”這一類話。
C、人們喜歡聽怪誕的言論真是太過份了!他們不探求事情的起源,不考察事情的結(jié)果,只喜歡聽怪誕的言論。
D、如果古代沒有圣人,人類早就滅亡了。為什么呢?因為人們沒有羽毛鱗甲以適應(yīng)嚴寒酷暑,也沒有強硬的爪牙來奪取食物。
4、翻譯文中畫____處的語句(10分)
①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由是而之焉之謂道,足乎己而無待于外之謂德。
②古之教者處其一,今之教者處其三。農(nóng)之家一,而食粟之家六。工之家一,而用器之家六。賈之家一,而資焉之家六。奈之何民不窮且盜也?
5、用/給下面語句斷句(4分)
為之師驅(qū)其蟲蛇禽獸而處之中土寒然后為之衣饑然后為之食木處而顛土處而病也然后為之宮室
6、簡答題:(4分)
①在第⑴段中加 處,表明了作者什么觀點?
②在第⑷段中作者闡述了“博愛之謂仁”和“行而宜之之謂義”的具體內(nèi)容,請問該段中作者連用十六個“為之”的“之”指什么?意思是什么?
參考答案:1、D。焉:代詞,指做生意,經(jīng)商。2、A之:動詞“往”;助詞“的”B則:都是副詞“就”;C而:“爾,你”;遞進,“并且”。D以:介詞“用”;連詞“來”。 3、A。 仁和義是意義確定的名詞,道和德是意義不確定的名詞。
4、①博愛叫做仁,合宜于仁的行為叫做義,從仁義再向前去的叫做道,自身具有而不依賴外界的叫做德。
②古代負有教育人民的任務(wù)的,只占四類中的一類,今天卻有三類。務(wù)農(nóng)的一家,要供應(yīng)六家的糧食;務(wù)工的一家,要供應(yīng)六家的器用;經(jīng)商的一家,依靠他服務(wù)的有六家。又怎么能使人民不因窮困而去偷盜呢?
5、為之師/驅(qū)其蟲蛇禽獸/而處之中土/寒然后為之衣/饑然后為之食/木處而顛/土處而病也/然后為之宮室。(劃對2處得1分;劃錯1處扣1分,扣完為止)
6、①韓愈把儒家道德和老子的道德劃了一個界限,認為二者的區(qū)別在于主張不主張仁義。
② “之”是指人民,意思是說圣人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人民的利益,即是“愛人”、“博愛”的表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