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崢 黃心怡 徐四元 陳俞霖 宋煜慶 胡明華 謝倫利 孫建永
【摘要】通過學生自主考察形態(tài)實驗中心4例(編號A1、A2、A3、A4)變異與畸形骨性寰椎的形態(tài)以及測量寰椎臨床常用的孔徑數據,檢索國內有關文獻自主學習對應結構,探討寰椎椎動脈溝環(huán)解剖學意義,聯系臨床知識,幫助開展PBL教學。
【關鍵詞】寰椎椎動脈溝環(huán);PBL教學法;橫突孔
【中圖分類號】R32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4949(2013)09-277-02
有文獻指出有關下位頸椎骨質增生性疾病的臨床報道較為普遍,但高位頸椎病的解剖學資料確較為少見[1],本文考察4例存在變異與畸形寰椎的相關臨床數據,旨在提供一定的參考意義。
1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來源于方法: 材料來源于形態(tài)實驗中心4例存在變異和畸形的骨性寰椎,按照體質人類學的考察方法考察并使用馬丁直尺測量臨床常用數據,測量結果與《中國人解剖學數值》對比分析。
1.2 測量的內容與方法: 橫突孔的前、后徑和左、右徑分別為橫突孔在矢狀面和冠狀面的最大距離。寰椎矢狀徑、全寬、椎孔矢狀徑和椎孔橫徑:按張繼宗等編著的《人體骨骼測量方法》進行觀測。
2 考察結果
2.1 非測量性考察: 發(fā)現A1號寰椎椎孔略偏左側,左側橫突孔明顯小于右側,上關節(jié)凹外緣骨面肥厚與后弓上面骨質有融合形成解剖學上的“寰椎椎動脈溝環(huán)”此溝環(huán)不完整,左側椎弓根下緣銳利并有向下關節(jié)凸延伸跡象,兩側后弓未融合,無后結節(jié),兩端大部分能吻合,但斷緣較為光滑,不排除后天因素所致;A2號寰椎雙側上關節(jié)凹外側有增生骨刺,左側上關節(jié)凹與橫突相融合形成解剖學上的“寰椎椎動脈溝環(huán)”,融合的骨環(huán)上方骨面不完整有另一個卵圓形孔,形似橫突孔,卵圓孔內側緣前方光滑,后方較前方銳利,右側后弓靠近下關節(jié)凸處有融合,形成與平行的骨性通道;A3號寰椎椎孔略偏左側,齒突凹上緣骨質明顯贅狀增生,后弓高扁,與橫斷面近乎垂直,右側上關節(jié)凹與橫突相融合形成解剖學上的“寰椎椎動脈溝環(huán)”,融合的骨環(huán)上方骨面不完整有另一個卵圓形孔,卵圓孔內側緣光滑,右側橫突孔外側骨板明顯較左側?。籄4號寰椎椎孔呈瓶形,雙側橫突孔后方均有穿透骨質的小孔,小孔呈長梭形。
2.2 骨性測量結果: 使用馬丁直尺測量4例寰椎各組數據,與中國人解剖學數值和馬玉祥、周曉輝[2]寰椎椎孔的形態(tài)觀測的結果以及張正洪、王軍[3]等50例寰椎解剖學觀察結果對比分析,結果如下:A2號寰椎卵圓孔矢徑6.05mm,橫徑4.08mm;A3號寰椎卵圓孔矢徑6.14mm,橫徑5.00mm;A4號寰椎穿透骨質的小孔軸長3.07mm;A4號寰椎全寬與矢徑指數為132.89,明顯大于235例寰椎椎孔形態(tài)觀測結果,A1、A2、A3和A4號寰椎橫突孔徑值(表1)。
分析討論
正常的寰椎不會出現寰椎椎動脈溝環(huán),解剖學者認為溝環(huán)屬于先天畸形,并不是寰枕后膜骨化形成的,溝環(huán)是人類進化過程中形態(tài)學的退化痕跡,臨床報道溝環(huán)出現率低于10%,但韓春[5]指出國人中椎動脈溝環(huán)的實際變異率高于影像學發(fā)現率,且國人寰椎椎動脈溝的解剖變異半環(huán)型占大部分,提出對發(fā)生椎動脈溝環(huán)全環(huán)及下突或者吻突變異側,推薦前行三維CT掃描輔之重建,國內有文獻[5]指出溝環(huán)的出現改變了椎動脈第三段的血流動力,引起溝環(huán)綜合征,并且根據溝環(huán)形態(tài)分了斷橋型、鐘乳石型、增生型和骨刺型,李小[6]丘根據其形態(tài)分完全型、斷環(huán)型和半環(huán)型,指出寰椎的后弓在X線膠片上形成兩條致密的骨性邊緣,易被誤認為寰椎溝環(huán),闡述了鑒別的要點,國內多數學者一般認為寰椎椎動脈溝環(huán)的出現可能導致椎動脈痙攣引起缺血或因溝環(huán)的出現影響頸椎的活動、頸源性眩暈等一系列的臨床癥狀,但華逢濤,郝占林等[7-8]通過利用影像學技術多例有溝環(huán)的寰椎和沒有溝環(huán)的寰椎指出寰椎后橋內有椎動脈、椎靜脈和第一頸神經前支通過,橋孔的存在對血管神經有保護作用,因此不會壓迫穿過橋孔的神經血管更不會產生臨床癥狀??梢婂咀档淖儺惻c畸形對椎動脈的影響上存在爭議,還需學者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 郭東華,謝同金,潘娟等.先天性樞椎畸形1例考察報告[J].中國臨床解剖學雜志,2011,29(4):230.
[2] 馬玉祥,周曉輝.寰椎椎孔的形態(tài)觀測[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09,18(8):30-31.
[3] 張正洪,王軍,余明華等.寰椎的解剖學測量及其臨床意義[J].解剖學研究,2003,25(2):133-134.
[5] 韓春,楊慶國,張銀順等.寰椎椎動脈溝變異與椎弓根置釘的解剖學研究[J].實用醫(yī)學雜志,2009,25(23):3930-3932.
[5] 陳關富,羅杰,孫祝娟.寰椎溝環(huán)綜合征的臨床診斷與針刀治療[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1,14(6):638-640.
[6] 李小丘,鄧方明,王青青等.56例飛行員寰椎椎動脈溝環(huán)的X線表現分型[J].解放軍醫(yī)學雜志.2002,27(4):348-349.
[7] 華逢濤.寰椎后橋61例臨床X線分析[J].實用放射學雜志,1993,9(8):489-490.
[8] 郝占林,鄧明高,丁建國.寰椎后橋X線觀察及臨床意義分析[J].國際骨科學雜志,2009,30(5):331-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