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金友
一、想學生之所想
課堂上學生在想什么,是教師時刻關心的問題。在學生還未表露出自己的想法時,教師就要洞察其心理,及時探測,巧妙點出其想法,從而實現(xiàn)有效的心靈溝通。如在講到酶的特性——專一性時,學生會聯(lián)想到化學中的催化劑,那么兩者究竟有什么區(qū)別?教師列舉了化學催化劑MnO2的作用,并和學生一起思考:“MnO2作為化學催化劑,可催化截然不同的反應;而作為生物催化劑的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質這一類物質的分解,不能催化其他物質的分解?!边@樣就加強了學生對酶的專一性的認識。
二、想學生之所難
有些教學內容在教師看來很容易,但學生要理解接受,卻有相當大的困難。教師應當體察學生的困難,幫助學生實現(xiàn)由難到易的轉化。如學完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后,筆者要求計算配子種類。學生已經會計算基因型為AaBb(2對等位基因分別位于2對同源染色體上)的個體產生的4種配子種類,但要他們計算出3對或4對等位基因分別位于3對或4對同源染色體上的個體,如AaBbCc、AaBbCcDd產生的配子數(shù)時,學生就會感覺無從下手。這時,教師可以提示:“將每對基因分開來考慮,然后再利用乘法原理。”經過師生的共同討論,學生很快就能解決這一問題。
三、想學生之所疑
教師在講課時,經常會發(fā)現(xiàn)學生表情凝重,臉色不悅,顯然是學生的思維遇到了瓶頸。有經驗的教師能立刻意識到這一點,并及時采取措施。如在講述基因突變時,“基因突變可以發(fā)生在體細胞中,也可以發(fā)生在生殖細胞中。發(fā)生在生殖細胞中的突變,可以通過受精作用直接傳遞給后代;發(fā)生在體細胞中的突變,一般是不能傳遞給后代的”,學生對這句話不甚理解。這時,教師可以啟發(fā)學生從基因突變發(fā)生的時間和具體的概念等方面綜合思考,使學生認識到發(fā)生在體細胞中的突變特征,是由于分裂后形成的子細胞仍是體細胞,所以一般不會傳給后代。但發(fā)生在生殖細胞中的突變,因為分裂后形成的是生殖細胞,就會通過受精作用直接傳給后代。
四、想學生之所錯
教師在批閱作業(yè)、試卷和個別輔導時,經常會發(fā)現(xiàn)學生的錯誤。在糾正學生的錯誤后,教師在課堂上可以故意出錯,使學生引以為戒。如在講、畫動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模式圖的注意點時,筆者在黑板上畫出了動物細胞有絲分裂中期的模式圖,有意將它畫成了長方形,還漏畫了中心體。這時,不少學生在下面說:“老師,這樣畫不對,應該畫成圓形,而且還少畫了中心體?!边@樣一來,學生的印象就更加深刻了。
五、想學生之所樂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考慮學生的心理,想學生之所想。實驗是生物學科的基礎,教師應充分利用實驗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學生在實驗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能促進學生求知欲的增長,探索其中的規(guī)律。如在講授成熟植物細胞通過滲透作用吸水和失水時,教師先讓學生動手做實驗,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與復原。當學生在顯微鏡下看到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的紫色大液泡縮小,原生質層與細胞壁分離(即質壁分離)的現(xiàn)象時非常興奮。這樣既鞏固了質壁分離的概念,又加深了對成熟植物細胞通過滲透作用吸水和失水知識的理解,提高了教學效果。
六、想學生之所忘
有人說生物知識一學就懂,一丟就忘。生物學科確實有許多內容需要學生強化記憶,經驗豐富的教師有這樣一種認知,即在用到某一知識點時,明明熟悉的知識好像突然就變得模糊起來,如果教師意識到學生也會容易遺忘這一點,這就是典型的心理換位現(xiàn)象。遇到這種現(xiàn)象時,教師必須從學生的角度來考慮,與學生一起回憶、識記、聯(lián)想、推導、驗證,一起分析、比較、歸納、總結,從而幫助學生戰(zhàn)勝遺忘,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
(作者單位:吉林省白城市鎮(zhèn)賚縣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