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漢語在吸收外來詞的過程中的兩種主要策略:漢化和洋化?!皾h化”指在引進外來詞時對其進行改造,使之符合漢語規(guī)范。“洋化”指漢語在吸收外來詞時,有意凸現(xiàn)其外來詞的特性。常用的做法是采用純粹的譯音,包括使用外語原詞或外語縮略語。兩種策略在漢語吸收外來詞時相輔相成,共同決定了漢語外來詞的面貌?!皾h化”使外來詞迅速融入漢語詞匯體系,使外來文化的傳播更深遠、更廣泛;“洋化”刻意保留外來詞的“客人”身份,凸現(xiàn)外來文化的內(nèi)含,便于與外部世界的交流。
關(guān)鍵詞:外來詞 漢化 洋化
漢語在其發(fā)展過程中,經(jīng)歷了幾次大量吸收外來語的階段。漢語大量引進外來詞主要有“三次浪潮”:1.東漢以后佛教詞語的傳入;2.近現(xiàn)代西方語言的傳入;3.改革開放之后外來詞的吸收。在改革開放之后引進的外來詞中,來自英語的詞語占多數(shù),在這一階段,漢語吸收外來詞的方式也有所改變。
一、外來詞的漢化
所謂“漢化”,是指漢語在引進英語外來詞時對其進行改造?!皾h化”有多種做法,突出的一點是在譯音和譯意之間選擇譯意,也就是說,以譯意為主要引進方式。一個外來詞在開始的時候往往有譯音和譯意兩種方式①,但到后來總是譯意詞取代了譯音詞。例如:
原詞 音譯詞 意譯詞
parliament 巴力門 國會
democracy 德謨克拉西 民主
grammar 葛朗瑪 語法
inspiration 煙士披里純 靈感
在選擇音譯的時候,漢語的使用者仍然不忘記摻雜進意譯的成分,形成獨具特色的音意結(jié)合的翻譯方式。
1.音譯加表意成分或音譯加漢語類名
bar 酒吧 car 卡車 poker 撲克牌 tank 坦克車
2.一半音譯、一半意譯
ice-cream 冰淇淋 Cambridge 劍橋 Wall Street 華爾街
3.音譯兼意譯
club 俱樂部 gene 基因 shock 休克 humour 幽默
4.添加意符提示詞義
在翻譯外來事物時添加特定的意符,用來提示事物的類別等特征。據(jù)周振鶴先生(1998:12)的研究,啤酒是將德語“bier”譯音為“啤”,再加上“酒”而成的。周振鶴認為,“口”字旁的字除了表示地名、人名,還可以用來表示西洋事物,如“咖啡、嗎啡”等等,這樣做是為了表示對西洋事物的鄙視。其他如“檸檬”來自英語lemon,在開始引進時,音譯為“黎濛”,但最終被含有意符的“檸檬”所替代。此外,在翻譯化學元素時,所有的金屬元素都用“金”字旁;非金屬元素則用“氣”字頭。
即使對于單純的音譯詞,也總是千方百計地選擇特定的詞語,以期引起特定的聯(lián)想。突出的現(xiàn)象是對于外國人名的漢化,如“白求恩、蕭伯納、羅素”等人名的翻譯。又如香波(shampoo)、可口可樂(Coca Cola)等產(chǎn)品名稱或商標的翻譯。
所有這些做法都基于漢字的表意特征及漢語詞匯的構(gòu)成成分語義顯著的特點。單純的音譯詞不僅讓人無從把握它們的語義,也不符合漢語詞匯的詞長要求(以雙音節(jié)詞語為主)。
二、外來詞的洋化
與上述傾向相對立,漢語在吸收外來詞時,有時卻有意凸現(xiàn)其外來詞的特性,有意把它們與漢語固有詞語區(qū)別開來。由于記錄漢語的漢字不是拼音文字,而許多外語使用拼音文字,在引進時無法直接進行字母轉(zhuǎn)寫②。漢語在吸收外來詞時,如果要凸現(xiàn)其外來詞的特征,可以采用的方式是有限的。
一種方式是純粹的譯音,通常的慣例是選用一些不太常用的漢字來記音。在記錄外國人的名字時,實際上已經(jīng)達成了一種共識,某些漢字專門用來翻譯外國人的姓名,如:布、普、德、加、卡、弗、薩等等。對于“伊拉克前總統(tǒng)薩達姆”這樣的表述,人們能夠很快劃分出其中的國名和姓名。因此,在漢語中,如果幾個漢字組合在一起無法按通常的語義關(guān)系來理解,往往意味著這可能是一個音譯詞,如“三明治、倫敦、華盛頓、色拉、克隆、曼陀羅”等等。商家利用人們崇尚外國產(chǎn)品的心理,對進口產(chǎn)品的名稱有意采用音譯的方式,如“麥當勞、比薩餅、奧琪、白蘭地”等。
另外一種方式是直接把外語詞語原封不動地搬到漢語中。在專業(yè)論文中常??梢钥吹?,某些術(shù)語不僅出現(xiàn)漢語的翻譯,往往還附有外語原文。例如:
活動分為動作(action)、感知(perceptual experience)、思維(thinking)和說話(speaking)四種形態(tài)。( 繆錦安,1990:23)
在當代,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直接使用英語原語的現(xiàn)象越來越明顯,包括引起人們爭議的所謂字母詞。2002年出版的《實用字母詞詞典》,收錄以西文字母開頭的詞語1200條左右。據(jù)楊挺(1999)的研究,在大眾傳媒和人們的口語中使用較廣泛的部分英語原語如下:
A股B股(中國對內(nèi)、對外發(fā)行的兩種股票)
AC米蘭隊(意大利一只著名的足球隊)
AIDS:艾滋病(又稱后天性免疫功能缺陷綜合征)
甲A(中國男足最高等級賽事)
APEC(亞太經(jīng)合組織)
B超(超聲波診斷)
BASIC語言(初學者通用符號指令碼的縮略語)
BBC(英國廣播公司)
BP機(傳呼機)
三C革命(“控制、計算機和通訊技術(shù)”革命)
CET4/6級(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
CD(激光唱片的縮略語)
cool(瀟灑、帥)
CPU(中央處理器的縮略語)
CT(計算機X射線斷層攝影的縮略語)
DIY(英語自己做的縮略語)
DJ(英語電視、無線電臺等流行音樂節(jié)目主持人)
disco(放流行歌曲唱片的跳舞場所)
DNA(脫氧核糖核酸的縮略語)
DVD(高密度光學激光影碟的縮略語)
EQ(情商的縮略語)
e時代(電子時代)
GDP(國民生產(chǎn)總值的縮略語)
Hi-Fi(高保真度音響的縮略語)
HIV(艾滋病病毒的縮略語)
IBM(國際商用機器公司)
IDD(國際長途直撥電話)
IQ(智商)
IT(信息技術(shù))
K金(成色較低、主要用來做首飾的黃金)
MBA(工商管理碩士)
MTV(音樂電視頻道)
NBA(美國全國籃球協(xié)會)
NHK(日本廣播公司的羅馬字母縮略語)
OK(行,好)
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的縮略語)
sexy(性感)
talk show(談話節(jié)目)
T恤(短袖針織上衣)
TDK(日本一家生產(chǎn)錄像帶、錄音帶的大公司)
TMD(美國戰(zhàn)區(qū)導彈防御系統(tǒng))
TOEFL(作為外語的英語測試)
UFO(不明飛行物)
VCD(激光視盤)
VIP(重要人物)
WTO(世界貿(mào)易組織)
三、漢化和洋化:各司其職
漢語通過吸收外來詞來豐富自己的詞匯系統(tǒng),對此,語言學家和文化學者大都持肯定的態(tài)度。但是對于外語原詞廣泛出現(xiàn)在漢語中的現(xiàn)象,在中國出現(xiàn)了兩種截然相反的態(tài)度:反對和贊同。反對者認為,外語原詞在漢語中愈來愈多的使用,使?jié)h語面目全非,如不加以限制,漢語將會失去固有的表現(xiàn)力。甚至有人喊出了“保衛(wèi)漢語”的口號。贊同者把外語原詞在漢語中的使用,視為漢語發(fā)展中的進步表現(xiàn),認為外語原詞的使用豐富了漢語的詞匯系統(tǒng),不必擔心會改變漢語的面貌。
我們認為,從宏觀上來看,漢語在吸收外來詞(包括英語詞語)時,采用的策略有兩種:一種是漢化,一種是洋化。這是兩種互相對立的策略,它們在漢語吸收外來詞時相輔相成,共同決定了漢語外來詞的面貌?!皾h化”使外來詞迅速融入漢語的詞匯體系,使外來文化的傳播更深遠、更廣泛;洋化刻意保留外來詞的“客人”身份,凸現(xiàn)其外來文化的特點,便于與外部世界的聯(lián)系和交流,利于它們作為特殊社會符號的流通??梢?,對于漢語和外部世界的交流以及漢語本身的發(fā)展,二者可以說各有用途,不可偏廢。
漢語中出現(xiàn)一部分英語原語(特別是字母詞)的現(xiàn)象,固然有語言學方面的原因,如英文的縮寫詞不便翻譯,按意義翻譯則冗長拗口等等,但是改革開放之后,中國與外部世界的交往日益廣泛,英語教育日益普及③,中國人更加開放的心態(tài)才是重要的原因。以“sexy”一詞為例,如果不是人們的觀念發(fā)生了變化,把性感當作一種正面的評價接受下來,恐怕也不會有“sexy”一詞的廣泛使用。
沒有一成不變的文化,也沒有一成不變的語言。漢語要成為一種強勢的、具有國際影響的語言,吸收外來詞是不可避免的過程③。漢語是一種包容性很強的語言,在吸收外來詞的過程中,一方面將外來詞同化,使其靠近或變成地道的漢語詞匯;另一方面卻有意保留外來詞的“客人”身份,利用這種身份來完成特定的任務,來達到對外交流的目的??梢哉f,在如何利用外來詞方面,中國文化仍舊呈現(xiàn)出以人為本的胸懷和智慧。
注 釋:
①這只是一個籠統(tǒng)的說法,對應于同一個外語詞語的音譯詞和意
譯詞的產(chǎn)生順序?qū)嶋H上很難說清楚。例如“德謨克拉西”這個音譯詞,人們通常認為它產(chǎn)生在意譯詞“民主”之前,但是馬西尼(1997:13)認為,實際上“德謨克拉西”是在“民主”之后很久才產(chǎn)生的。
②我們也不贊成無論何種來源的字母詞,統(tǒng)統(tǒng)按照英語的字母發(fā)音
來讀。HSK(“漢語水平考試”的縮寫)是根據(jù)該短語漢語拼音的首字母來的,但是許多人都把它當作英語的首字母詞,按照英語的字母發(fā)音來讀。
③我們認為吸收外來詞是一種不可避免的過程,并非像有些研究者
認為的那樣,認為一種語言廣泛吸收其他語言的詞匯,便于其成為國際性的語言。研究者常常舉的例子是英語。一種語言是否能成為國際性的語言,其實往往是語言外的因素在起作用。漢語廣泛吸收其他語言的成分,是全球化背景下各種文化互相交流、互相融合的表現(xiàn),至于這一過程對增強漢語地位的作用,我們不宜比附英語的例證過分強調(diào)。
參考文獻:
[1][意]馬西尼.現(xiàn)代漢語詞匯的形成——十九世紀漢語外來詞研究
[M].黃河清譯,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7.
[2]《現(xiàn)代漢語規(guī)范詞典》編寫組(李行健、費錦昌執(zhí)筆).語言文
字規(guī)范使用指南[Z].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4.
[3]繆錦安.漢語的語義結(jié)構(gòu)和補語形式[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
版社,1990.
[4]沈孟瓔.實用字母詞詞典[M].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2.
[5]史有為.漢語外來詞[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
[6]王鐵琨.漢語新外來詞文化心理透視[A]陳建民,譚志明主編.語
言與文化多學科研究[C].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3.
[7]王西成,胡汝斌.漢語外來語意化傾向研究[A].劉重德主編.英
漢語比較與翻譯[C].青島:青島出版社,1998.
[8]魏志成.英漢語比較導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3.
[9]香港中國語文學會.近現(xiàn)代漢語新詞詞源詞典[M].上海:漢語大
詞典出版社,2001.
[10]楊挺.直用原文——現(xiàn)代漢語外來語運用的一個新趨勢[J].中
國語文,1999,(4).
[11]周有光.文化傳播和術(shù)語翻譯[A].陳建民,譚志明主編.語言與
文化多學科研究[C].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3.
[12]周振鶴.逸言殊語[M].杭州:浙江攝影出版社,1998.
(劉運同 上海 同濟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 20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