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敏 岳麗菁 王霜玲 毛 盼
隨著社會現(xiàn)代化進程,近視眼的發(fā)病率不斷增加,我國青少年近視率可達50%~60%〔1〕,且近年來發(fā)病率急劇上升。 目前在治療上尚無有效的使近視逆轉(zhuǎn)的方法,雖然手術治療的效果日趨成熟,但手術只適用于18 歲以上的成人,對于屈光度不穩(wěn)定的青少年近視患者并不適用。 我院采用中藥熏蒸聯(lián)合灸法治療青少年近視,取得較好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隨機抽取2012 年1 月至9 月于我院門診眼科就診的青少年近視患者共320 例510 眼, 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中藥熏蒸聯(lián)合艾灸組169 例270 眼,其中男88 例(140 眼),女81 例(130 眼);年齡5~18 歲(平均10.5 歲);病程1 個月~10 年。 視力<4.4 者51眼(占19%),4.4~4.9 者219 眼(占81%)。 單純艾灸組151 例240 眼,其中男78 例(122 眼),女73 例(118 眼);年齡5~18 歲(平均10.9 歲);病程1 個月~11 年。 視力<4.4 者41 眼(占17%),4.4~4.9 者199 眼(占83%)。
治療前后均采用國際標準對數(shù)視力表,進行裸眼及最佳矯正視力檢查,治療前并同時進行裂隙燈顯微鏡、眼底、眼壓、三面鏡、眼科A/B 超、角膜曲率等檢查,排除眼部器質(zhì)性病變。 12 歲以下兒童采用1%阿托品滴眼液散瞳驗光,其余患者均采用復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驗光,并進行分類。 輕度:<-3.00 D;中度:-3.00~-6.00 D;高度:>-6.00D。 其中輕度近視患者:試驗組90 人(120 眼),對照組89 人(121眼);中度近視患者:試驗組52 人(97 眼),對照組41人(78 眼);高度近視患者:試驗組27 人(53 眼),對照組21 人(41 眼)。
中藥熏蒸治療:中藥方劑由金銀花、連翹、菊花、蟬蛻、紅花、絲瓜絡、荊芥、防風、蒲公英各15 克,桂枝、丁香、昆布各30 克組成,患者取坐位,將上述中藥混合均勻后,倒入高壓鍋內(nèi),加水2 000 ml 左右,接通電源,加熱至出蒸汽時,打開開關,藥蒸汽通過軟管持續(xù)熏蒸患者眼部。 15 min/次,2 周為1 個療程。 灸法:取無煙艾柱約3 cm 長,點燃后固定于溫灸器內(nèi),將溫灸器固定于患者雙眼部,治療時間約30分鐘/次,2 周為1 個療程。 治療期間禁止看電視、電腦和玩各種電子游戲機,每日遠眺3 次,每次遠眺10分鐘,并注意用眼衛(wèi)生。
中藥熏蒸聯(lián)合艾灸組進行熏蒸+灸法治療,單純艾灸組僅予以灸法治療。 兩組分別治療2 個療程后評定療效。
視力以國際標準對數(shù)視力表為標準,根據(jù)裸眼視力提高程度為療效分層依據(jù),可分為視力>5.0 組,視力提高2~3 行以上組,以及視力無改善組。 其中視力>5.0 及視力提高2~3 行以上者可判定為有效,視力無改善者判定為無效。
使用SPSS 17.0 軟件包,兩組有效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結(jié)果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兩組方法對輕、中、重度近視的治療有效率比較采用非參數(shù)秩和檢驗。 以α=0.05 為檢驗水準。
治療前中藥熏蒸聯(lián)合艾灸組患者視力為4.61±0.23,眼 壓 為(15.21±2.30) mmHg,眼 軸 為(24.35±1.63)mm,角 膜 曲 率 為(43.30±0.52)D,屈 光 度 為(4.27±1.25)D,單純艾灸組患者視力為4.58±0.18,眼壓為(14.95±2.12)mmHg,眼軸為(24.28±1.48)mm,角膜曲率為(43.51±0.42)D,屈光度為(4.31±1.19)D。治療后中藥熏蒸聯(lián)合艾灸組患者視力為4.71±0.19,單純艾灸組患者視力為4.65±0.20(表1)。
試驗組總有效率為56.3%,對照組總有效率為44.6%,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97,P<0.01)。試驗組輕度、中度、高度近視治療有效率分別為81.7%,45.4%及18.9%,對照組中輕度、中度、高度近視治療有效率分別為66.9%,26.9%及12.2%,試驗組輕、中度近視治療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χ2=6.84,P<0.01;χ2=6.30,P<0.05),而高度近視治療有效率兩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77,P=0.38),經(jīng)非參數(shù)秩和檢驗分析,發(fā)現(xiàn)兩組治療有效率均隨患者近視程度的加深而下降(試驗組,μ=-8.126,P<0.01;對照組,μ=-7.691,P<0.01)(表2)。
表1 中藥熏蒸聯(lián)合艾灸與單純艾灸治療前后視力均值(x±s)
表2 中藥熏蒸聯(lián)合艾灸與單純艾灸治療近視療效比較(眼/只)
近年來,我國青少年近視發(fā)病率迅猛增加,且發(fā)病年齡呈低齡化趨勢,近視是青少年視力下降的首要原因,已經(jīng)成為嚴重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其防治也成為公眾關心的焦點。 近視的發(fā)病機制及原因尚不十分明確。 McBrien〔2〕和Wensor〔3〕在其研究中提出,持續(xù)近距離工作是引起近視發(fā)生發(fā)展的主要原因之一,認為近距離工作促進了眼軸的增長,從而導致近視。 Hepsen〔4〕等研究也發(fā)現(xiàn)閱讀和近距離工作可引起正視眼的學生發(fā)生近視。國內(nèi)的多項研究〔5-8〕發(fā)現(xiàn),不良的用眼習慣如躺在床上看書、坐在車上看書等均是近視發(fā)生的促進因素。 有學者還認為近視眼形成主要原因除與閱讀時間長有關外,還與環(huán)境、遺傳及發(fā)育等諸多因素相關〔9〕。 鑒于近視發(fā)生和發(fā)展機制尚未完全清楚,所以目前治療方法層出不窮。近幾年來,張衛(wèi)英〔10〕、付彥江〔11〕均有灸法治療近視的相關報道,并取得一定療效。我院采用中藥熏蒸聯(lián)合灸法治療青少年近視,較單用灸法治療效果更為顯著, 且前者輕、中度近視治療有效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近視程度越高,特別是高度近視,治療效果越差。 中藥熏蒸治療方劑中金銀花、連翹、蒲公英、菊花清熱,平肝明目;絲瓜絡、紅花、桂枝活血通絡;荊芥、防風解表散風;蟬蛻退翳明目;桂枝、丁香、昆布利水消腫。可使氣血運行通暢, 精氣充足滋養(yǎng)于目而使視力提高。灸法治療近視以非特異性刺激,影響機體的免疫功能、物質(zhì)代謝,維持機體生理平衡,抵抗病邪,起到雙向調(diào)節(jié)作用〔12〕。 灸法的種類很多,如溫和灸、雀啄灸、隔姜灸、隔蒜灸、隔鹽灸、隔附子餅灸、瘢痕灸、無瘢痕灸、太乙針灸、雷火針灸、溫針灸、燈草灸、天灸、溫灸器灸等〔13〕。本研究采用溫灸器灸法治療近視,艾在燃燒過程中輻射出的近紅外線, 可以激發(fā)人體穴位內(nèi)生物大分子的氫鍵,從而產(chǎn)生受激相干諧振吸收效應,通過神經(jīng)——體液系統(tǒng)傳遞人體細胞所需的能量〔14-15〕。 近紅外線作用于皮膚后,大部分能量被皮膚所吸收。被吸收的能量轉(zhuǎn)化為熱能,引起皮溫升高,刺激皮膚內(nèi)熱感受器,通過丘腦反射,使血管平滑肌松弛,血管擴張,血液循環(huán)加快〔16〕。溫經(jīng)通絡,既改善眼周(特別是睫狀?。┪⒀h(huán)狀態(tài),緩解睫狀肌痙攣,增強眼的調(diào)節(jié)能力,改善眼的屈光狀態(tài);還可以增強眼周的血液供應,為眼睛營造一個富有營養(yǎng)的生理環(huán)境, 促進視神經(jīng)細胞的發(fā)育, 提高其興奮性,達到恢復視功能的目的。 同時,眼周諸穴多與臟腑經(jīng)絡相接,有著密切的關系。 睛明、攢竹、承泣、絲竹空等為眼區(qū)的穴位,通過灸法可以疏通經(jīng)絡、調(diào)和氣血、補虛瀉實,疏通眼的精氣,解除眼肌的緊張,改善眼組織的血液循環(huán)和新陳代謝,促進局部神經(jīng)由麻痹轉(zhuǎn)為興奮,解除眼睛疲勞,改善眼的調(diào)節(jié)功能,從而有效地改善和提高視力,預防和治療近視。
綜上所述,中藥熏蒸聯(lián)合灸法治療青少年輕、中度近視較單用灸法治療效果更為顯著。
[1] 葛堅.眼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363.
[2] McBrien NA,Millodot M. Differences in adaptation of tonic accommodation with refractive state[J].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1988,29(3):460-469.
[3] Wensor M,McCarty CA,Taylor HR.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myopia in Victoria,Australia[J]. Arch Ophthalmol,1999,117(5):658-663.
[4] Hepsen IF,Evereklioglu C,Bayramlar H. The effect of reading and near-work on the development of myopia in emmetropic boys: a prospective,controlled,three-year follow-up study[J].Vision Res,2001,41(19):2511-2520.
[5] 梁碧綠,郭賜貺,蔡健生,等.肇慶市城市低齡學生視力變化的家庭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健康教育,2007,23(7):508-510.
[6] 曹占忠,趙麗華,柳彩云.用眼衛(wèi)生習慣對學生視力影響的探討[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08,35(3):475.
[7] 李九蓮,鄒宇華,李麗霞,等.廣州市珠海區(qū)小學生近視影響因素的Logistic 回歸分析[J].華南預防醫(yī)學,2004,30(3):36-37.
[8] 戴梅競,王沁丹,王蓓,等.學生近視影響因素的綜合評價[J].中國公共衛(wèi)生,1992,8(2):51.
[9] 汪芳潤. 近視眼研究的現(xiàn)狀與存在問題[J]. 中華眼科雜志,2003,39(6):381-384.
[10] 張衛(wèi)英.灸法加耳穴貼壓治療青少年近視60 例療效觀察[J].甘肅中醫(yī),2006,19(2):29.
[11] 付彥江,黃欣.灸法預防治療青少年近視的分析[J].中國民間療法,2010,18(5):74-75.
[12] 楊馨,劉旭光,金榮疆,等.灸法淺議[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0,19(48):49-50.
[13] 周恩華,吳煥淦,譚琳鎣,等.艾灸療法的思考及運用[J].中華中醫(yī)藥學刊,2008,8(26):1696.
[14] 楊華元,劉堂義.艾灸療法的生物物理機制初探[J].中國針灸,1996,16(19):17-18.
[15] 楊華元,肖元春,劉堂義,等.隔物灸的近紅外光譜輻射特性測定[J].上海針灸雜志,2003,22(9):15.
[16] 姚泰.生理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22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