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建偉
(北京師范大學 文學院,北京100875)
魏晉南北朝至隋唐五代是我國漢字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個時期,說其重要,基于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該時期漢字處于隸變楷化的大變革之時,產(chǎn)生了大量的變異形體;另一方面,該時期也是漢字使用非?;靵y之時,比如同源字通用現(xiàn)象、異體字混用現(xiàn)象、翻譯佛經(jīng)新造字現(xiàn)象等都非常普遍。佛經(jīng)音義作為對佛經(jīng)卷子疑難字詞解釋的辭書,正好如實地記錄該時期文字使用的真實面貌,不論是在佛經(jīng)???、佛卷批閱還是在語言文字研究領(lǐng)域,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價值?!缎?yīng)音義》在佛經(jīng)音義諸書中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其所收釋的詞語對于今天的語言文字學研究是不可多得的寶貴資料。對《玄應(yīng)音義》的“近字”進行研究,一方面可以全面了解玄應(yīng)使用這一術(shù)語的目的以及該術(shù)語的內(nèi)涵,同時也可以推進當下的語言文字理論的研究。出于這種考慮,我們將逐一考探《玄應(yīng)音義》中所指出的“近字”,在此基礎(chǔ)上進一步考察“近字”的內(nèi)涵、外延等屬性。①一、版本說明:《玄應(yīng)音義》為臺灣新文豐出版公司1982年影印的《高麗大藏經(jīng)》本,《慧琳音義》為中華書局1993年影印出版的《中華大藏經(jīng)》,底本也為高麗大藏經(jīng)本。二、經(jīng)卷標注:本文標注《玄應(yīng)音義》詞條原文時,依次標注卷數(shù)、頁碼、欄數(shù)、列數(shù)。三、古音聲韻判定依據(jù):本文在判斷上古音同、音近時,采用王力先生的上古30 韻部、32 聲母。四、字體使用:文中采用規(guī)范簡體字,但有時候為了文字區(qū)別,會使用個別繁體字。
對于《玄應(yīng)音義》所指出的“近字”,徐時儀、黃仁瑄等學者都有相關(guān)探討。徐時儀先生認為,玄應(yīng)標明的“近字”指的是新近產(chǎn)生的字,[1]我們基本同意徐先生的這一說法。但“新近產(chǎn)生”并沒有揭示出“近字”的內(nèi)涵,沒能展示出與其他概念間的關(guān)系。對此黃仁瑄先生有進一步考察,他將“近字”歸納為轉(zhuǎn)注字、通假字、古今字、異體字、對音字五類,[2]這對于“近字”研究而言是一個不小的推進。但是我們認為,黃先生所分的五類并不在一個層次上,古今字與通假字、異體字不是一個范疇的概念,這樣一來,“近字”的內(nèi)涵仍然沒有得到徹底解決,故“近字”這一術(shù)語有進一步研究之必要?;谶@個前提,我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每組“近字”之間的關(guān)系究竟怎樣,這些關(guān)系可以說明哪些語言文字現(xiàn)象,這些現(xiàn)象對于語言文字研究有哪些理論和實踐的價值等。
《玄應(yīng)音義》中標明“近字”的共有39 條,其中很多條都在《慧琳音義》中有轉(zhuǎn)錄,我們結(jié)合《慧琳音義》的轉(zhuǎn)錄逐一進行考察。通過我們的考察,《玄應(yīng)音義》中的“近字”大體上可以分為三類:其一,同源字通用現(xiàn)象;其二,異體字混用現(xiàn)象;其三,為對譯佛經(jīng)詞語專造新字現(xiàn)象。
同源字是指具有同一源頭因而音近義通的一組字。同源字在分化開始至分化完成的歷史期間,通用的現(xiàn)象非常普遍,這也符合語言文字的漸變性規(guī)律。因為同源字之間具有音近、義通的特征,從而更易通用。同源字通用具有客觀必然性?!缎?yīng)音義》中所標明的“近字”幾乎一半以上的都屬于此類。
1.翳目:《韻集》作瞖,同。于計反。瞖,目病也?!墩f文》:目病生翳也。并作翳,《韻集》作瞖,近字也。經(jīng)文有作曀,陰而風曰曀,曀非此義。(卷第一P0002c15L)
按:《說文》:“翳,華蓋也?!奔从糜鹈瞥傻能嚿w。后又引申為遮蔽、遮蓋意?!斗窖浴肪硎?“翳,掩也?!惫⒃?“謂掩覆也。”因眼球上長出的膜遮蔽了視線,后用“翳”來指稱這種眼疾。“瞖”為眼病,俗名白翳?!队衿つ坎俊?“瞖,眼疾也?!薄洱堼愂骤b·目部》:“瞖,目中瞖也。奄覆也?!薄稄V韻·霽韻》:“瞖,目瞖。”《正字通·目部》:“瞖,目障也?!薄侗静菥V目·百病主治藥下·眼目》:“有赤目傳變,內(nèi)障昬盲,外障瞖膜,物傷瞇目?!薄侗静菥V目·菜部·羅勒》:“改羅勒為香菜,今俗人呼為瞖子草,以其子治瞖也。”翳、瞖二字《廣韻》均為于計切,同為去省霽韻影母,聲音相同。其源義素均為遮蔽、遮擋,二字當同源?!安e”為“翳”表示眼睛外面長的遮蔽視線的膜的后出分化字,在表示遮蔽眼睛的膜的意義上,二字通用。
2.責索:阻革反。《說文》:責,求也。經(jīng)文作債,阻懈反。近字耳。(卷第二P0019c02L)
按:《說文·貝部》:“責,求也?!毙戾|《系傳》:“責者,迫迮而取之也?!薄墩f文·新附》:“債,債負也。從人責,責亦聲?!蓖趿Α锻醋值洹罚?]274認為,“債”為后起分別字,以區(qū)別于表示責任的“責”。其說甚是,“債”為“責”之同源分化字,分化出專表所欠的錢財義,但時或亦用于表“索取”義,屬于同源通用字關(guān)系。
3. 創(chuàng)皰:古文戧、刄二形,同。楚良反。《說文》:創(chuàng),傷也。經(jīng)文作瘡。近字耳。又音楚悢反。創(chuàng),始也。非今所取。皰,又作靤,同。輔孝反?!墩f文》:皰,面生氣也。經(jīng)文作皰,猶俗字耳。(卷第二P0023c20L)
4.創(chuàng)孔:古文戧、刄二形,今作創(chuàng),同。初良反。《說文》:創(chuàng),傷也。《禮記》“頭有創(chuàng)則沐”是也。又音楚亮反。創(chuàng),始也。非今所取。今皆作瘡,近字耳。(卷第十四P0185b02L)
按:《正字通·刀部》:“《說文》:刅,重文作創(chuàng)。徐曰:‘此正刀創(chuàng)字’,言刃所傷也。”“創(chuàng)”字表創(chuàng)傷義,后來又引申出損傷、傷害等意義?!队衿ゐ诓俊?“瘡,瘡痍也。古作瘡?!薄督饏T要略·瘡癰腸癰淫病脈證并治》:“若身有瘡,被刀斧所傷,亡血故也。”“瘡”字本表傷口、外傷義。后又表示潰瘍、瘡癤義。王力《同源字典》“按:‘創(chuàng)、瘡’本同一詞,后人加以區(qū)別,創(chuàng)傷寫作‘創(chuàng)’,瘡痏寫作‘瘡’?!保?]365我們比較認同王力先生的看法,實際上“創(chuàng)”、“瘡”二字本為異構(gòu)字,前者從刀倉聲,后者從疒倉聲;前者從工具角度記錄詞義,后者從結(jié)果角度記錄詞義。后來二字在功能上發(fā)生了分化,在表示瘡胞義上,二字為同源通用字現(xiàn)象。
7.弓把:百雅反。單手為把?!墩f文》:把,握也,持也。經(jīng)文作弝,近字也。(卷第五P0069c02L)
8.弓把:百雅反。單手為把。《說文》:把,握也。把,持也。經(jīng)作弝,近字也。(卷第十九P0254a23L)
按:《說文》:“把,握也?!逼浔玖x當為握持、執(zhí)持。后來將器物上抓手的部位也稱作把。陸德明《經(jīng)典釋文》云:“把,手執(zhí)處也?!薄稄V韻·禡韻》:“弝,弓弝。”《古今韻會舉要·禡韻》:“弝,弓弣中手執(zhí)處也。”其本義當指弓背中間抓手的部位,后泛指器物的柄?!鞍选?、“弝”亦為一組同源字,均有把握之核義素。在表示弓把意義上,二字為同源通用關(guān)系。
9.新臑:又作抐,同。乃困反。《字苑》:臑,柔脆也。《通俗文》:抐,再生也。經(jīng)文作嫰,近字也。(卷第五P0070b18L)
10.耎枘:而兗反,下乃困反?!蹲衷贰纷髂Q,柔脆也。《通俗文》作枘,再生也。又作嫰,近字也。經(jīng)文作濡,又作,并非體也。(卷第十一P0140c17L)
11.腝業(yè):又作抐,同。乃困反。《字菀》:“腝,柔脆也?!薄锻ㄋ孜摹?“抐,再生也?!庇肿鲖忠?。(卷第十九P0255a13L)
按:《廣韻·慁韻》:“腝,肉腝?!薄墩滞āと獠俊?“腝,讀若嫩者,轉(zhuǎn)音也。后借為嫩弱之腝?!薄稄V韻·虞韻》:“臑,嫩軟皃?!薄冻o·招魂》:“肥牛之腱,臑若芳些?!焙榕d祖補注云:“臑,嫩耎皃?!薄墩f文》:“耎,稍前大也。”《廣雅·釋詁一》:“耎,弱也?!薄稄V韻·慁韻》:“嫩,弱也?!薄都崱ず揄崱?“嫩,少弱也。”上面四字亦為同源字,均有柔嫩之核義素。臑、耎、腝與近字嫩也為同源通用字關(guān)系。
12.沛然:普頼反。《三蒼》:沛,水波流也。亦大也。經(jīng)文作霈,近字也。(卷第五P0071aL)
按:《廣雅·釋訓》:“滂滂、沛沛,流也。”王念孫《廣雅疏證》云:“《說文》‘滂,沛也?!匮灾?,則曰滂滂沛沛?!薄睹献印ち夯萃跎稀?“誠如是也,民歸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誰能御之?”焦循《孟子正義》云:“劉熙《釋名·釋水》云:‘水從河出曰雍沛。’言在河岸限內(nèi),時見雍出,則沛然也。”《慧琳音義》卷第四十引《考聲》云:“霈,雨多皃也?!庇志淼谒氖灰段淖旨浴吩?“霈,大雨也?!迸?、霈二字音同義通,亦為同源字。王力先生《同源字典》[3]499認為“霈”是為了別于“沛”字水名地名之“沛”而分化出來的。其說可從。
15.眼陷:陷,沒也。案:陷猶墜入也?!墩撐摹纷髂颗`。此應(yīng)近字也。(卷第九P0125a14L)
按:《說文》:“陷,高下也?!敝祢E聲《說文通訓定聲》云:“自高而入于下也?!薄都崱た表崱?“目臽,目深皃?!毕?,《廣韻》音戶韽切,上古屬匣母談部字;目臽,《集韻》一音胡紺切,上古屬匣母侵部字。侵、談二部旁轉(zhuǎn)相通。故陷、目臽二字音近義通,《音義》詞頭用字與經(jīng)文用字屬于同源通用字關(guān)系。
16.養(yǎng)飤:今作食,同。囚恣反。《說文》:飤,糧也。《廣雅》:餧,飤也。謂以食供養(yǎng)人曰飤,字從食從人,律文作飼,近字也。(卷第十五P0210b01L)
按: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云:“以食食人物,本作食,俗作飤,或作飼?!笔常稄V韻》乘力切,上古屬船母職部字;飼,《廣韻》祥吏切,上古屬邪母之部字。船、邪鄰紐,職之對轉(zhuǎn)。二字音近義通,飼為食的同源分化字,專表給人或畜吃。《慧琳音義》卷第七十九《經(jīng)律異相》卷第三十一“飼虎”條云“上詞字反?!犊悸暋吩?與畜食也?!?/p>
17. 漉著:或作淥,同。力木反。水下皃也。漉,浚也。律文作濾,近字也。(卷第十六P0219c07L)
按:徐鍇《說文解字系傳·水部》:“漉,一曰水下皃也?!薄稄V雅·釋言》:“漉,滲也?!薄稄V韻·屋韻》:“漉,瀝也?!薄队衿に俊?“濾,濾水也。”《正字通·水部》:“濾,漉去滓也?!蓖趿ο壬锻醋值洹氛J為二字同源。[3]152《音義》詞頭用字與經(jīng)文用字亦屬同源通用關(guān)系。
18.名于:彌盈反。所以名質(zhì)也。名,號也。經(jīng)文從言作詺,近字也?!蹲致浴吩?相詺目也。(卷第十九P0255c17L)
按:《廣韻·勁韻》:“詺,詺目?;騿巫髅薄对鲰崱彭崱?“詺,辨別物名?!贝俗之敒槊蟪鐾捶只?。
19.學樣:翼尚反。規(guī)摸曰樣,近字也。舊皆作像,戒像也。今不復(fù)行。(卷第二十二P0297a03L)
按:《慧琳音義》卷第四十八轉(zhuǎn)錄《玄應(yīng)音義》“學樣”條時,“戒像”作“式像”,“戒”當為“式”字之訛。《集韻·漾韻》:“樣,法也。”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云:“樣,今人用樣為式樣字,像之假借也。唐人式樣字從手作?!睒?、像二字音近義通,亦為一組同源字。舊作像,今作樣,為同源通用字關(guān)系。
20.如掊:蒲交反?!锻ㄋ孜摹?手把曰掊。經(jīng)文作刨,近字也。(卷第十二P0157c15L)
21.掊刮:蒲交反?!锻ㄋ孜摹?手把曰掊。律文作刨,近字耳。(卷第十五P0202a16L)
22.掊汗:蒲交反?!锻ㄋ孜摹?手把曰掊?!墩f文》:掊,把也。律文作刨,近字也。(卷第十六P0219b15L)
按:《說文·手部》:“掊,把也?!倍斡癫谩墩f文解字注》云:“掊者,五指杷之,如杷之杷物也?!蓖躞蕖墩f文解字句讀》云:“把,讀如杷,非把握字也?!苯?jīng)文中之刨字亦當為挖掘義。掊,上古為并母之部字;刨,上古屬并母幽部字。之、幽旁轉(zhuǎn),二字音近義通,亦為同源通用字現(xiàn)象。
23.陵嶒:集綾反。嶒,石之阢隗貌也。經(jīng)文從山作山陵,近字也。阢音五瓌反。隗,五罪反。(卷第十九P0258c04L)
按:《龍龕手鑒·山部》:“崚,或作山陵?!薄稄V韻·蒸韻》:“崚,崚嶒,山皃。”崚、山陵二字為異體字,同表山高大義,山陵當為陵添加山旁之同源分化字。
異體字是指為記錄同一個詞而造的同一個字的不同的書寫形式,這些不同的書寫形式在功能上是完全或基本一致的,是記錄同一個詞的。從不同的角度可以將異體字分為不同的類。從來源上可將異體字分為兩類:一類是造字所致,一類是書寫演變所致。從字形結(jié)構(gòu)上可以分為異寫字和異構(gòu)字。造字角度造成的異體字多為異構(gòu)字,書寫演變造成的多為異寫字。漢字非一時一地一人所制,在造字時常會為同一個詞從不同角度造字,也會為同一個詞采用不同的造字方法造字;漢字在書寫演變時,常會因美觀或布局的不同而造成同一個字的異寫現(xiàn)象。
《玄應(yīng)音義》“近字”中所涉及的異體字主要為異構(gòu)字,具體又兩種情況。一、造字方法相同,比如都采用形聲造字法,但所采用的部件略有差異,比如蛘—癢、館—舘等;二、造字方法不同,有的采用會意造字法,有的采用形聲造字法,比如麼—尛。其中造字方法相同,所采用的構(gòu)件有差異的一類所占比例較高。
24.或遺:余季反。《廣雅》:遺,與也?!稜栄拧?貽,遺也。謂相饋遺也。遺猶贈也。經(jīng)文從貝作,近字也。(卷第一P0004b04L)
按:《廣雅·釋詁三》“遺,與也”;《廣雅·釋詁四》“遺,送也。”《集韻·至韻》:“遺,贈也。或作當是“遺”的增旁字,添加“貝”旁以強化表義功能。但字并沒有分化“遺”的功能,當為“遺”之異體字。
25.下蛘:余掌反。《說文》:搔蛘?!抖Y記》:“蛘不敢搔”是也。字從蟲,今皆作癢,近字也。又作癢,音似羊反。病名也。癢非字義。(卷第五P0072b24L)
按:《說文》:“蛘,搔蛘也?!敝祢E聲《說文通訓定聲》云:“蛘,字亦作癢?!薄夺屆め尲膊 ?“癢,揚也,其氣在皮中,欲得發(fā)揚,使人發(fā)之而揚出也?!薄都崱ゐB(yǎng)韻》:“癢,膚欲搔也?!睆埾7濉稘h語詞組續(xù)考》[4]將此二字聯(lián)為一組。疑此二字為異體字。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云:“蛘從蟲者,往往有蟲潛于膜?!薄膀铡弊质菑陌W的原因來造字,癢字從疒養(yǎng)聲,是從“癢”作為現(xiàn)象或結(jié)果來構(gòu)字。
26.入館:古換反?!墩f文》:客舍也。《周禮》:五十里有亻侯館。按:客舍逆旅名亻侯館,字從食。今有從舍作舘,近字也。(卷第五P0073c16L)
按:《說文》:“館,客舍也?!薄镀n惥帯?“舘,館的俗字?!睆摹吧帷迸c從“食”通。此二字為異體字。
27.相扠:字體作搋。來力佳反。以拳加人也。扠,近字耳。(卷第六P0088b02L)
按:《廣韻·佳韻》:“扠,以拳加人?!薄都崱ぜ秧崱?“扠,以拳加物?!薄锻ㄋ孜摹?“拳手挃曰搋也?!薄队衿な植俊?“搋,以拳加人也?!薄墩滞āな植俊?“搋,俗謂以拳觸人曰搋?!倍之敒楫愺w字關(guān)系。
28.麼蟲:莫可反?!锻ㄋ孜摹?細小曰麼?!度n》:麼,微也。經(jīng)文作尛,近字也。(卷第八P0110b20L)
29.麼小:莫可反。細小曰麼。經(jīng)文作尛,近字也。(卷第十二P0158b12L)
按:《列子·湯問》:“江浦之間生麼蟲,其名為焦螟?!睆堈孔⒃?“麼,細也?!薄洱堼愂骤b·小部》:“尛,同麼?!薄痘哿找袅x》卷第七十四《賢愚經(jīng)》第十卷“麼小”條云:“莫可反。細小曰麼。經(jīng)文作尛,近字也?!贝硕之敒楫愺w字,但造字方法不同。麼從幺麻聲,為形聲字;尛從三小,為會意字。
30.周帀:祖合反?!墩f文》:帀,周也?!稄V雅》:帀,遍也。字從倒出而帀也。春生出地,秋死入地,還至本處,故曰帀?;蜃髟?,近字也。(卷第八P0117b11L)
按:《說文》:“帀,周也?!薄逗鬂h書·仲長統(tǒng)傳》:“溝池環(huán)帀,竹木周布?!薄妒酚洝じ咦姹炯o》:“圍宛城三匝?!奔喘h(huán)繞一周為一匝。畢沅《釋名疏證補·釋喪制》:“匝,正體當作帀?!贝硕之敒楫愺w字。
31. 嗇欠然:所力反?!钝n》:恐懼也?!锻ㄋ孜摹?小怖曰嗇欠?!墩f文》作懎,近字耳。又作嗇,歰也。嗇非此義。(卷第九P0127a01L)
按:《說文·欠部》:“嗇欠,悲意。”《玉篇·心部》:“懎,恨也?!薄稄V韻·職韻》:“懎,悲恨?!薄吨T經(jīng)要集》卷七:“于是長者,懎然毛豎,如畏怖狀?!眴萸?、懎二字音同義同,當為異體字。
33.下矴:都定反。謂柱下石也。經(jīng)文作磸,近字也。(卷第十六P0217a18L)
按:磸與矴為異體字關(guān)系?!都崱巾崱?“矴,或從奠?!?/p>
34.頿髯:子移反。下又作爯頁,同。而甘反。江南行此音。又如廉反,關(guān)中行此音?!墩f文》:口上之須曰頿。下,《說文》:頰須毛也。經(jīng)文作髭,近字也。(卷第十九P0257b21L)
按:《說文·須部》:“頿,口上須也?!毙煦C校云:“頿,今俗別作髭。”《玉篇·髟部》:“髭,口上須。本作頿?!贝硕之敒楫愺w字,構(gòu)字方法相同,只是所取部件有異。
35. 羽:力丁反。謂鳥羽也。經(jīng)文作零,又作翎、零羽二形,近字也。(卷第十九P0258a13L)
按:《玉篇·毛部》:“令毛,長毛也?!薄墩f文新附·羽部》:“翎,羽也?!贝巳之敒楫愺w字關(guān)系。
36.毤落:他臥反?!蹲謺?落毛也。經(jīng)文作有毛,近字。兩通。(卷第十九P0258a15L)
按:毤或作兌毛,二字同?!痘哿找袅x》卷第五十六轉(zhuǎn)錄《玄應(yīng)音義》“毤落”條時,有毛作毻,有毛當為“毻”字之訛,磧沙藏本正作此?!都崱み^韻》:“毻,鳥易毛也。或作毤?!崩钌谱ⅰ段倪x》“產(chǎn)毻積羽,往來勃碣”云:“兌毛,落毛也。兌毛與毻同。”可證毤、毻二字為異體字關(guān)系,經(jīng)文作有毛(毻)與毤為異體字混用現(xiàn)象。
通常認為漢字屬于表意文字體系,當其對譯外語的某個詞時,采用多種對譯方法,在對譯詞進入漢語以后,漢語詞匯、語義系統(tǒng)常會將外來詞漢化。在采用音譯法的時候,如果漢語中找不到相對應(yīng)音的漢字,對譯時就會專門造某個字以記錄該音。在翻譯佛經(jīng)中這種現(xiàn)象更是常見。
37.歌唄:蒲芥反。梵言婆師,此言讃嘆,或言唄匿,疑訛也。婆音蒲賀反。案:《宣驗記》云,魏陳思王曹植曾登漁山,忽聞巖岫有誦經(jīng)聲,清婉遒亮,遠谷流響,遂依擬其聲而制梵唄,至今傳之是也。唄亦近字耳。(卷第六P0081a03L)
按:“唄”為梵文pāthaka 譯音的省文?!痘哿找袅x》卷第二十七《方便品》“歌唄”條云:“蒲介反。梵云婆師,此云贊嘆。婆音蒲賀反。先云唄匿,訛也。此乃西域三契聲如室路挐所作是也?!缎炗洝?陳思王曹植登魚山,忽聞巖岫有誦經(jīng)聲,清婉遒亮,遠谷流響,遂依擬其聲而制梵唄。至今傳之。唄亦近代字,無所從也?!庇帧痘哿找袅x》卷第五十四《治禪病秘要法經(jīng)》“歌唄”條云:“下牌拜反?!都枴吩?唄,梵聲也。《考聲》云:法事聲也。《文字典說》:從口貝聲?!睆男?yīng)、慧琳二法師的注解來看,“唄”字是新造專門用來記錄佛經(jīng)中贊頌佛法的短文的。索慧琳之“無所從”,當指“唄”字乃譯音新造字,其所從的“口”、“貝”均為語音符號,無實義。
38.缽盂:補沫反。缽多羅,又云波多羅,此云薄,謂治厚物令薄而作此器也。缽亦近字。下羽俱反。《說文》:飯器也。律文作釪,古文鏵字,音胡瓜反,犁鏵也。鏵非此用。(卷第十四P0189b14L)
按:缽為梵文p?tra 之音譯省稱?!墩滞āそ鸩俊?“缽,食器。梵語‘缽多羅’。”唐·玄奘《大唐西域記·僧伽羅國》:“食時既至,僧徒持缽受饌。”此缽字是為對譯p?tra 而專制之字。
39.達嚫:叉覲反。經(jīng)中或作大櫬,梵言訛也。案:《尊婆須蜜論》亦作檀櫬,此云財施,解言報施之法名曰達櫬。導引福地亦名達櫬。又《西域記》云:達櫬拏者,右也。或言馱器尼。以用右手受人所施為其生福,故從之立名也。經(jīng)中言福田者是也。律文從口作嚫,近字也。(卷第十四P0196a06L)
按:嚫為梵語daksinā 音譯達嚫的省稱,表示施舍財物給僧尼。為今世對譯佛經(jīng)專制之字。
綜合來看,《玄應(yīng)音義》中的“近字”大概指隨著社會和語言生活的發(fā)展變化,文字為適應(yīng)此種變化而新造的字。此種造字,或因同源詞的分化而造成同源字,或由于為同一個詞另造記錄符號而成異體字,或者是為對譯佛典而新造音譯用字。
[1]徐時儀.玄應(yīng)《眾經(jīng)音義》研究[M].北京:中華書局,2005:602.
[2]黃仁瑄.玄應(yīng)《一切經(jīng)音義》中的近字[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6(5) :127 -129.
[3]王力.同源字典[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82.
[4]張希峰.漢語詞族續(xù)考[M].成都:巴蜀書社,200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