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賽群 蘭繼軍
(陜西師范大學 陜西西安 710062)
1973年2月24日,海絲·懷特斯通出生于美國亞拉巴馬州多森市。當她1歲零7個月時突發(fā)高燒,大面積感染嗜血性流感桿菌,高燒一周不退,在注射氨基芐青霉素和慶大霉素后,掙脫了死神之手,但失去了聽力,經(jīng)檢測被診斷為雙耳重度或極重度聽力障礙。
海絲的家人克服了重重困難,根據(jù)海絲的障礙情況及學習、康復的進展,多次幫助她調(diào)整學習環(huán)境。從學前聾兒班到普通班,從普通小學到聾兒小學,從普通高中到藝術高中,從杰克遜維爾大學到蒙得維羅大學,海絲先后輾轉了九所不同的學校。在學習的過程中,海絲也接受了聲覺語言學習、英文手語學習、文化知識學習及芭蕾舞訓練等多種挑戰(zhàn)。在家人不懈的努力和支持下,海絲跨越了聽覺障礙的限制,于1995年獲得了第75屆“美國小姐”的稱號,成為美國有史以來第一位獲此榮譽的聾人。她母親以其成長經(jīng)歷寫下了《無聲世界的驕傲——’95“美國小姐”海絲·懷特斯通》一書,為世界其他聾兒的成長教育提供了寶貴經(jīng)驗。
在海絲被確診為重度耳聾之后,專家曾對海絲的語言發(fā)展做了預估:“作為一名重度耳聾的人,其語言能力可能不會有大的發(fā)展,絕大多數(shù)聽力重度損失的孩子,都通過手語而不是口語進行交流,海絲或許應該上特殊學校?!盵1]這些聽上去似乎合理的建議,讓母親達芙妮痛苦萬分,但她絕不認命,通過二十年的堅持,在海絲身上所出現(xiàn)的“奇跡”,徹底推翻了專家的預測。在家人的輔助和自身的努力下,海絲向大家證明了重度聾兒同樣能在普通學校學習并順利畢業(yè),同樣能適應主流社會并做出成績。
縱觀海絲的成長歷程,我們可以從中總結出如下的成功教育經(jīng)驗:
在海絲被診斷為重度耳聾的1975年,美國頒布了《所有殘疾兒童教育法》(簡稱94-142公法)。該法令規(guī)定,所有3-21歲的殘疾兒童和青少年都有權利接受免費且適合其需求的公立教育或相應的服務,學校應為每個殘疾學生提供最少受限制的環(huán)境和設計書面的個別化教育計劃。[2]母親達芙妮在公法的保護下一次次地為海絲爭取到了合適的教育。最初達芙妮希望女兒能在當?shù)毓W校得到特殊教育服務。但依據(jù)當時聯(lián)邦和州法律的規(guī)定,需有七名聾兒申請才能在當?shù)毓W校開展聾兒特殊教育項目,為此達芙妮親自奔波,動員了其他六名聾兒家長去公立學校為孩子登記接受聾兒特殊教育項目。
海絲進入當?shù)馗咴W接受特殊教育服務后,達芙妮又一次面臨選擇:以口語還是手語對海絲進行語言訓練,最終她認識到口語是海絲與有聲世界相通的最好選擇。當海絲經(jīng)過語言矯治具備了一定聽力言語水平后,達芙妮不滿意特殊教育項目的效果,便將海絲轉到了當?shù)丶獊喌滦W學前班與普通孩子一起學習。海絲在普通班學習了四年,班上其他孩子都十分關心和照顧她。班主任詹妮特說:“班上其他孩子是海絲和老師之間天生的翻譯?!盵1]海絲的母親也很高興地發(fā)現(xiàn),海絲的小伙伴比起成人來,更容易與海絲溝通。
海絲早期進入普通小學學習的經(jīng)歷充分說明,將殘障兒童融入普通班級,有助于促進其回歸主流社會。
在20世紀70年代的美國,聾兒教育手段存在口語和手語兩大派別,其中主張手語教學法的又分為排它性手語、混合交流手語、提示語手語三派;贊成口語教學的又分為綜合感覺方式、聲覺語言方式兩派。[1]達芙妮在參觀了美國塔拉哈西地區(qū)三個不同的聾兒教育項目之后,決定采用“聲覺語言方式”對海絲進行訓練,并在佛羅里達大學哈斯博士的支持下,毅然讓海絲退出了高原小學的聾兒教育班。原因正如哈斯博士所說:“海絲需要的是始終如一、堅持不懈的訓練,在目前這個階段,讓她待在公立學校的特殊教育項目中接觸手語,會給語言矯治帶來混亂,影響她的口語發(fā)展?!盵1]
在海絲完成學前班的學習后,佛羅里達大學對6歲的海絲進行了語言、講話、聽力、心理等多方面的測試,測試小組同樣強調(diào)了小學階段學習語言的重要性:“如果海絲在這段時期沒有學會說話和語言表達,今后她很可能就不會再掌握這些技能了?!盵1]正因為海絲母親從一開始就選擇了口語訓練,并且百折不撓地堅持“聲覺語言方式”,海絲的口語交流能力得以逐步提升,最終不需要手勢或特別說明就能與聽人進行較好的溝通。海絲高中畢業(yè)后,也認識到“聾人會說話有很多好處,那樣可以在兩個世界里與人交流,做有聲世界與無聲世界的橋梁”。[1]
海絲通過早期語言康復,殘余聽力得以充分利用,并且使其口語能力有所發(fā)展,說明早期干預對于聾兒的康復是十分關鍵的。
海絲在口語表達上取得的成功大部分要歸于其長期堅持的口語訓練,從海絲2歲到高中畢業(yè),達芙妮曾聘了兩位專業(yè)語言矯治師對其進行口語矯正。除了專門訓練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海絲身邊的每個人都是她的語言指導老師。大家利用海絲左耳僅有的5%的殘余聽力,不斷訓練海絲用耳聽、用口說。即使在海絲升入普通大學之后,利用日常生活情景來與海絲開展對話并矯正其發(fā)音和句法,仍然是海絲整個大家庭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達芙妮為了配合海絲的口語訓練,不僅自學了來自洛杉磯約翰·特蕾西診所為其提供的教材,還很好地將該診所提出的“將矯治融合于家庭和日常生活”的理念應用在對海絲的口語訓練上。比如以家庭為小組來共同完成海絲的口語訓練作業(yè),利用海絲對舞蹈的癡迷來與其進行有關舞蹈的對話等。當海絲開始崇拜英國戴安娜王妃時,達芙妮又專門粘貼了一本關于戴安娜王妃的剪貼薄,用來激發(fā)海絲用口語表達思想的欲望,并鼓勵海絲進行相關方面的寫作。
正是有了這些堅持,海絲的口語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長持續(xù)進步,最終能用口語與聽人進行對話,這有力地證明了融于家庭生活的口語訓練取得了成效。
海絲是個很有智力天賦的孩子,幾次非語言智商測試結果都表明她的智力屬于優(yōu)秀范圍,但她的性格中卻帶有強烈的固執(zhí)成分,像達芙妮所說:“當海絲認定不想做某件事時,要想使她回頭,就得進行一場意志的較量?!盵1]但面對海絲倔強的脾氣,達芙妮也并不會因其聽力障礙而要求他人給予海絲特別照顧。在學前班期間,有一次海絲行為失控,校長無奈之下責罰了她。事后校長致電海絲母親說明了情況并表示道歉,但達芙妮對此并不生氣,反而請求校長說:“您不允許其他孩子做的事,也不要允許海絲做。當她應該受到責罰時,就不要姑息,我不會有意見。”[1]
對海絲的行為規(guī)范教育,達芙妮始終牢記著一條簡單的成功規(guī)則:“不允許普通兒童具有的行為,也不要讓它在聾兒身上發(fā)生,并讓孩子理解她需要做什么或者她為什么會受到懲罰?!盵1]所以,當有一次達芙妮帶著海絲去超市購物,海絲由于想要一包糖果沒有如愿而放聲大哭并跺腳時,達芙妮堅持沒有妥協(xié),而是嚴格要求海絲聽從指令放下糖果。
就是在這樣一次次的教育與較量中,海絲漸漸學會了自我控制和忍耐,形成了獨立堅強的美好品質。良好的行為習慣要從小培養(yǎng),聾兒由于聽力障礙,在溝通上存在困難,在成長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一些負面的性格特點。海絲的母親采取一視同仁的態(tài)度,注重加強對海絲的行為規(guī)范教育,這也是海絲成功的重要因素。
從達芙妮選擇“聲覺語言方式”來教育海絲的那刻起,一條漫長而艱辛的口語康復之路就擺在了全家人的面前。大家深知語言矯治事關海絲一生,所以在海絲冗長乏味的、單調(diào)重復的口語訓練過程中,全家人并沒有退縮也沒有中途放棄,而是日以繼夜地幫助海絲學習與訓練,正是有了家人的堅持不懈,海絲最終取得了成功。就如哈斯博士所說:“無論哪種訓練方式成功的背后都有一位對這種方式110%堅信不疑、對孩子竭盡全力的家長?!盵1]
在家人朋友的影響下,海絲也日漸形成了堅韌的性格。尤其對芭蕾舞的熱愛,讓海絲從5歲到大學一直堅持訓練從未停止,甚至在高二那年,海絲通過努力爭取進入了伯明翰市公立亞拉巴馬藝術學校,專修芭蕾舞科目。在海絲剛學習芭蕾舞時,很多人對海絲這樣重度耳聾的孩子學習芭蕾表示難以置信,但海絲對自己喜愛的事卻表現(xiàn)出鍥而不舍的韌勁。雖然在練習舞蹈時,她聽不到音樂旋律,但她會在心中默數(shù)音樂節(jié)拍并記在心里,艱苦的訓練與長期的堅持讓海絲跳出的芭蕾舞優(yōu)美而感人,也為她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書中海絲成長在美國《所有殘疾兒童教育法》(1975)頒布后倡導融合式教育的大環(huán)境中,該法明確規(guī)定“當?shù)氐拿恳凰鶎W校必須為居住在本地區(qū)的所有兒童,包括不同類型的殘疾兒童,提供在最少受限制環(huán)境下的最適當?shù)慕逃盵1]。正是依據(jù)這一法律規(guī)定,海絲的受教育權得到了保障,先后申請進入的各類學校都為其提供了盡可能便利的條件。此外,法律給予家長的參與權、決策權也起了重要作用。在達芙妮的堅持下,海絲得以進入最適合自身情況的教育機構學習,并能夠在不同的教育機構中轉學,使其發(fā)展具有了可持續(xù)性。
當前我國特殊教育發(fā)展仍然存在許多問題,盡管特殊教育得到了國家的重視,但在現(xiàn)實中形成了普通教育系統(tǒng)與特殊教育系統(tǒng)相分離的體系。盡管我國在普通班和普通學校附設特教班就讀的殘疾兒童、少年占在校殘疾兒童、少年總數(shù)的60%以上,[3]但在現(xiàn)實中,仍存在著普通學校排斥、拒絕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的情況,也有很多隨班就讀流于形式,未能使入學的殘疾學生享受到適合的教育。再者,由于《特殊教育法》的缺失,相當多的重度或多重殘疾兒童、少年仍求學無門,只能在沒有享有公共教育資源的情況下進入民辦特殊教育機構接受康復訓練?;谝陨锨闆r,我國需要盡快制定《特殊教育法》來保障所有殘疾兒童、少年的受教育權,保障所有的殘疾兒童、少年都能接受到適合其身心發(fā)展需要的教育,確保我國教育公平的實現(xiàn)。
全納教育是目前世界特殊教育發(fā)展的潮流,隨班就讀是我國推行全納教育的有效實踐形式,是促進所有學生身心全面發(fā)展的有效舉措。聾兒進入普通學校學習,不僅有利于培養(yǎng)聾兒的口語表達能力,也能讓聾兒學會如何正視自己的殘疾和怎樣融入主流社會。正如海絲在普通班的學習經(jīng)歷,使她正確認識了自己的聽力缺陷并更加刻苦地學習,最終順利地融入了主流社會。
海絲成長在健聽人家庭,使她不得不面對主流文化與聾人文化的沖突。海絲通過克服艱難的口語訓練和自發(fā)的手語習得之間的矛盾及對普通學校和聾兒寄宿學校的選擇困惑,得以在主流文化和聾人文化的共同影響下成長。然而,聾人對自身文化的理解與聽人并不相同。在海絲被選為“美國小姐”后公開露面演講時,很多聾人對海絲使用口語而不是手語提出批評,指責海絲將自己出賣給了聽人的世界,并說“耳聾人的特征來自使用美國手語,上聾兒學校,并出生于聾人家庭,那是我們的文化。”[1]。這些觀點表明了聾人對自身文化的不同認識,也表明了聾人文化與主流文化之間鴻溝的明顯存在。
雖然聾人文化在各國的實際情況并不相同,但在全球全納教育發(fā)展的潮流之下,我們應用理性的觀點來看待聾人文化的存在和發(fā)展。20世紀80年代后興起的“雙語雙文化教育”作為一種全新的聾兒教育理念,為培養(yǎng)聾兒自由地運用雙語進行交流和在兩種文化中自如生活的能力提供了基礎,為主流文化和聾人文化兩者的相互交融做出了貢獻??傊?,全納教育與聾人文化并不矛盾,在相互支持下兩者可以共同推動,主流文化與聾人文化也可以相互包容、相互發(fā)展,共同融入和諧社會之中。
聾兒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是利用殘余聽力來學會傾聽和學習口語表達。很多發(fā)音器官正常的聾兒,由于沒有條件接受聽力語言康復訓練,失去了模仿和學習語言的機會,從而產(chǎn)生了第二性缺陷即言語障礙?,F(xiàn)代科學技術為聾兒掌握一定的口語交流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條件,社會接納的氛圍也為聾兒今后融入主流社會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兒童的語言發(fā)展具有關鍵期,3歲前是兒童口語發(fā)展的關鍵期,4-5歲是兒童學習書面語言的關鍵期,5-6歲是兒童掌握詞匯的關鍵期。[4]正如書中海絲的母親所說:“要基本掌握熟練的手語,還可以稍后再去進行,而要為口語發(fā)展打下基礎,卻必須立即開始,等到孩子四五歲時就為時過晚了?!盵1]我國聾兒康復專家也強調(diào)“1歲半-3歲是兒童語言發(fā)展最迅速的時期,抓緊這一時期對聾兒進行語言實踐訓練十分必要”。[5]因此,盡早地為聾兒選配合適的助聽器,盡可能多地利用聾兒的殘余聽力,開展聾兒的早期口語矯治和康復訓練工作,提高聾兒的口語表達能力等十分重要。
家庭是聾兒最早接觸的教育場所,家長對聾兒的態(tài)度、對聾兒教育的支持等都直接關系到聾兒日后的發(fā)展。海絲作為一名重度耳聾患者,能較好地應用口語進行交流并順利進入大學學習,最終成為萬眾矚目的明星,這些成就與其家庭成員對她進行的日以繼夜的口語訓練和課前課后輔導是分不開的。
我國多數(shù)聾兒的家長由于自身文化程度不高,或對孩子抱有消極的情緒,或忙于工作等多種原因,沒能及時認識到家庭教育對聾兒發(fā)展的重要性,尤其是早期口語矯治對聾兒語言發(fā)展的重要性,從而忽略了對孩子的早期教育,錯過了聾兒語言和聽覺康復的最佳時期,給聾兒進入普通學校學習、回歸主流社會留下了遺憾。加之,我國聾校為了學生的安全,大多采用封閉式的管理模式,這樣聾兒一旦進入學校開始寄宿生活,便給聾兒家長一種錯覺,認為孩子只要交到學校,學習與教育的事就與父母無關了。但事實上,聾兒家長與教師進行及時溝通,對聾兒進行課業(yè)輔導,利用生活交往機會開發(fā)聾兒潛能等行為,都將對聾兒的成長及發(fā)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聾兒由于聽力損傷,信息來源渠道受限,導致聾兒對事物的認識往往不夠全面,易形成沖動、倔強的性格。加之聾兒口語發(fā)展緩慢,久之易引起聾兒焦慮、不自信等心理障礙,進而不能發(fā)展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書中海絲從小性格倔強、沖動,后來在嚴慈相濟的家庭教育之下,逐漸形成了自尊自強的美好品質,正是這些難得的品質促使她最終走向了成功。
聾兒作為弱勢群體,似乎理所當然應該受到社會的幫助與照顧。現(xiàn)實中也確實如此,與普通兒童相比,聾兒在家中一般會受到特殊的照顧,承擔更少的家務;在學校,聾兒也會受到教師的優(yōu)待,如布置更容易的作業(yè),參加難度較小的考試等。事實上,這種特殊的愛與關照易讓聾兒安于現(xiàn)狀,缺少拼搏的勇氣,日久易讓聾兒形成依賴的性格,缺少獨立完成任務的能力,這對聾兒日后的發(fā)展是十分不利的。聾兒的家長與老師都應認識到培養(yǎng)聾兒良好行為習慣和獨立堅強品質對其日后工作、生活的重要性,在生活與教學中相互合作,共同完成這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1][美]達芙妮·格雷,格雷斯·劉易斯.無聲世界的驕傲——’95“美國小姐”海絲·懷特斯通[M].康蕊,譯.北京:華夏出版社,1997:45,93,66-67,75,91,185,77,85,85,68,55,250,69.
[2]周靜,張偉鋒,肖永濤.美國《所有殘疾兒童教育法》的精神及啟示[J].中國校外教育,2009(6):180.
[3]彭霞光.中國殘疾兒童隨班就讀現(xiàn)狀和未來發(fā)展建議[J].現(xiàn)代特殊教育,2012(9):19.
[4]張婷.醫(yī)教結合是當代特殊教育發(fā)展的必經(jīng)之路[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21):21.
[5]萬選蓉.簡述聾兒早期干預理論及實施方法[J].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科學雜志,200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