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敏,楊春芬
(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第一醫(yī)院,浙江 杭州 310003)
結核性腦膜炎是由結核桿菌侵入蛛網(wǎng)膜下隙引起軟腦膜、蛛網(wǎng)膜進而累及腦血管及部分腦實質病變的疾?。?]。結核性腦膜炎是結核病中最為嚴重的一種,此病呈進行性加重,預后不良,且病死率高。應用抗結核藥是治療結核性腦膜炎的重要措施,但由于抗結核藥物不易透過血-腦屏障[2],全身給藥很難取得良好效果。腦脊液置換相當于炎性引流,能加快炎性物質排出。鞘內(nèi)給藥能增加腦脊液內(nèi)藥物濃度,形成局部高濃度的殺菌環(huán)境,抑制炎性反應,減少滲出,抑制纖維化而防止黏連。2011年5月,本院感染科收治1例重癥結核性腦膜炎患者,在常規(guī)抗結核、對癥治療的基礎上實施腦脊液置換聯(lián)合鞘內(nèi)給藥治療,效果滿意,現(xiàn)將護理報告如下。
患者,男,27歲。反復發(fā)熱、頭痛伴間歇性意識不清2月,在當?shù)蒯t(yī)院抗結核治療效果不佳轉至本院,以結核性腦膜炎收治入院。入院時檢查:體溫37.8℃,脈搏98次/min,呼吸19次/min,血壓124/66mmHg,意識不清,呼之不應,雙側瞳孔等大等圓,對光反應遲鈍,頸抵抗陽性,右側肢體肌力Ⅰ級,左側Babinski征陽性。立即給予異煙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拜復樂針、美平針抗結核抗感染,地塞米松抗炎減少滲出,甘利欣針、阿拓莫蘭針護肝,洛賽克針護胃及補液對癥支持治療。入院第2天,行腰椎穿刺,測腦脊液壓力130mmH2O,外觀黃色、透明、黏稠,腦脊液生化檢查:氯106mmol/L,葡萄糖2.51mmol/L,蛋白7.66g/L,結合抗結核治療史,考慮耐藥結核病可能,調整抗結核藥物,停利福平改利福布丁,同時加用二線抗結核藥物對氨基水楊酸鈉。入院第3天,頭顱磁共振檢查顯示結核性腦膜炎、腦內(nèi)多發(fā)結核灶伴結核性脈管炎征象。入院第4天,開始行腦脊液置換聯(lián)合鞘內(nèi)注藥,常規(guī)腰椎穿刺測腦脊液壓力后,緩慢放出腦脊液5ml,再緩慢注入等量等滲鹽水,反復置換3~4次,總量一般不超過20ml,最后放出腦脊液5ml后,將異煙肼100mg加地塞米松3mg用腦脊液稀釋至5ml緩慢注入。開始每周置換給藥2次,治療2周后患者癥狀緩解,意識已清楚,能簡單對答,主訴無頭痛,改置換給藥每周1次,用該方案治療5周后(腦脊液置換聯(lián)合鞘內(nèi)注藥共7次),患者病情明顯好轉,體溫正常,意識清,能正確對答,精神良好,雙側瞳孔等大等圓,對光反應靈敏,頸抵抗較前緩解,無頭痛主訴,右側肢體肌力Ⅳ級,左側Babinski征仍陽性,大小便基本能自理。入院第6周,腰椎穿刺測腦脊液壓力130mmH2O,外觀無色、透明,腦脊液生化檢查:氯108mmol/L,葡萄糖2.44mmol/L,蛋白2.65g/L;頭顱磁共振復查顯示腦內(nèi)多發(fā)結節(jié)灶較前明顯減少,停止腦脊液置換聯(lián)合鞘內(nèi)給藥治療。入院第8周,進行腰椎穿刺,復查腦脊液,壓力120mmH2O,外觀無色、透明,腦脊液生化檢查:氯119mmol/L,葡萄糖2.2mmol/L,蛋白2.85g/L。患者住院8周后好轉出院。
2.1 治療前護理
2.1.1 心理護理 有研究表明及早有效的心理干預,不僅可以調整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促進心理健康,還可以顯著提高治療效果[3]。入院時因患者意識不清,病情重,病程又較長,家屬出現(xiàn)了焦慮、悲觀情緒,對此積極與患者家屬溝通,緩解家屬負性情緒。患者意識轉清后,因患者右側肢體肌力下降,加上對疾病知識缺乏,擔心預后,出現(xiàn)了自卑、緊張情緒,護士做好耐心細致的解釋,給予生活上幫助,并介紹1例結核性腦膜炎治愈病例讓患者認識,重拾患者信心。經(jīng)心理干預,患者和家屬能積極配合治療。
2.1.2 治療前準備 腦脊液置換聯(lián)合鞘內(nèi)給藥一般每次需30min左右,穿刺部位暴露時間較長,為避免感染,治療前病室空氣用紫外線消毒;備好穿刺包、無菌手套、利多卡因、所需藥物、氧氣等;告知患者排空大小便。
2.2 治療中配合 安置患者體位,使患者背部靠近床沿,頭部盡量俯曲,雙膝盡量屈曲近腹,雙手抱膝,脊柱彎成弓形以使椎間隙增大;腰椎穿刺成功后,協(xié)助操作醫(yī)生接上測壓管進行測壓,然后放出腦脊液入無菌試管常規(guī)送檢,接下來緩慢放出腦脊液5ml,速度控制在每分鐘約2~3ml,再注入等量等滲鹽水,速度同前,如此反復3~4次,置換總量≤20ml,治療中協(xié)助患者維持正確體位,防止活動,以免穿刺針折斷、軟組織損傷和穿刺位置污染;用輕柔的言語、眼神或肢體語言(如握其手或膝部)進行鼓勵與安慰;密切觀察患者的意識、瞳孔大小及對光反射、呼吸節(jié)律、面色、心率,詢問有無頭痛、不適感等,如有異常,立即報告醫(yī)生,停止操作,并協(xié)助醫(yī)生作相應處理。在治療前2周,患者意識不清,需2人配合維持患者體位,患者意識轉清后基本能配合,只需1人在旁協(xié)助及指導。
2.3 治療后護理
2.3.1 一般護理 治療后用無菌紗布按壓穿刺點3~5min,取滅菌透氣薄膜貼在穿刺點,以防止腦脊液外滲;治療后患者去枕平臥6h,告知不能抬高頭部,可適當轉動身體;觀察穿刺部位有無滲液、滲血。本病例治療后穿刺部位均無明顯滲液、滲血。
2.3.2 并發(fā)癥的觀察及護理
2.3.2.1 腦疝 穿刺后引起腦脊液動力學的突然改變,可導致顱內(nèi)壓升高,嚴重者引起腦疝,可在放液當時或術后數(shù)小時內(nèi)發(fā)生[4]。密切觀察患者意識障礙的程度和頭痛情況,每4h觀察瞳孔變化,注意有無腦疝前驅癥狀出現(xiàn),如患者意識障礙加重、劇烈頭痛、頻繁嘔吐、雙側瞳孔不等大、對光反應遲鈍等。本病例在第4次置換給藥后,意識逐漸轉清、主訴無頭痛,頸抵抗較前緩解,7次置換給藥后均未出現(xiàn)顱高壓及腦疝。
2.3.2.2 穿刺部位感染 反復腰椎穿刺易引起穿刺部位感染,重者可導致脊髓膜炎和顱內(nèi)感染。因此,穿刺后用滅菌透氣薄膜保護穿刺點,24h后去除薄膜,用PVP-I棉簽消毒;每天檢查穿刺處皮膚有無紅、腫、痛、硬結等[5]。本病例未出現(xiàn)穿刺部位感染。
結核性腦膜炎在常規(guī)抗結核治療的基礎上采用腦脊液置換聯(lián)合鞘內(nèi)給藥,治療效果較好。護理重點是治療前對患者和家屬進行心理指導,做好治療準備,包括環(huán)境準備、物品準備和患者準備;治療中密切配合醫(yī)生操作,加強病情觀察;治療后重視穿刺點的護理,注意并發(fā)癥的觀察和處理,以提高治療效果,促進患者康復。
[1]王麗娟.實用結核病護理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98.
[2]馬玙,朱莉貞,潘毓萱.結核病[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254-262.
[3]刑彩霞,余益兵,葛明貴.心理干預在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療中的療效觀察[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05,20(11):850.
[4]王新德.現(xiàn)代結核病學[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8:76.
[5]楊紅藍,徐敏.7例結核性腦膜炎患者實施鞘內(nèi)注射治療的護理[J].護理與康復,2009,8(8):664-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