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慶新
(河北省唐山市豐南區(qū)醫(yī)院骨三科 河北唐山 063300)
臨床上有很多種類型的眩暈,其中椎動脈型頸椎病或稱頸性眩暈的定義爭議較多[1],多是指因頸椎病而引起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導致一過性的腦缺血性眩暈,可隨頸部位置的復原而緩解。我科于2008年6月~2011年8月收治74例頸性眩暈的患者,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74例,男28例,女46例,平均46.5歲(25~65歲)。病程 3~70個月,平均18.3個月。其中椎動脈型頸椎病37例,下頸椎失穩(wěn)26例,頸間盤突出癥11例。
1.2 臨床癥狀和體征 74例患者均有反復發(fā)作性眩暈,其中65例(87.8%)與頸部活動有關,56例(75.7%)伴有枕、頸、肩痛,11例伴脊髓壓迫癥狀,12例伴頸神經根受壓癥狀,其它伴隨癥狀:耳鳴、聽力下降、耳聾28例,視力下降、多汗、心慌、胸悶15例,猝倒史3例。旋頸試驗陽性率24例(32.4%)。
1.3 輔助檢查 全部病例均行X線(正側位、伸屈側位)檢查,X線片異常達69例(93.2%)。主要包括頸椎骨質增生51例(68.9%),頸椎失穩(wěn)26例(35.1%),其中有23例可見角位移>11°,14例滑移 >3.0mm,36例椎間隙 CT掃描,椎間盤突出 53例 (71.6%),27例頸椎MRI檢查,頸脊髓受壓14例。
1.4 治療方法 ①非手術治療:本組治療62例,給予臥床休息及頸部圍領固定,擴血管抗眩暈等藥物治療;星狀神經節(jié)阻滯及頸部高位硬膜外封閉;恢復期加強頸背肌鍛煉,避免長期伏案或低頭工作等。②手術治療:患者癥狀嚴重,對于非手術治療無效,影像顯示頸椎不穩(wěn)定、高位硬膜外封閉有效可以手術治療。本組手術治療12例。術式取頸前路頸椎間盤切除+自體髂骨植骨融合術。
治療效果評定[2]:本組74例全部獲得隨訪,隨訪時間為治療后3個月~3年。62例行非手術治療,優(yōu):37例;良:14例;可:7例;差:4例,優(yōu)良率82.3%。手術治療12例,優(yōu):6例;良:4例;可:1例;差:1例。優(yōu)良率83.3%。
3.1 頸性眩暈的概念及發(fā)病機制 頸性眩暈是指椎動脈的顱外段受到頸部病變影響,導致供血障礙而引起的眩暈綜合征。常見于中老年人。本病的發(fā)病機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確[3]。近年來病因方面有兩種學說:一是椎動脈的直接受壓,二是椎動脈叢受刺激而引起動脈管壁的痙攣。后者正越來越受到強調,并為研究所證實。交感神經纖維在椎管內外,包括前、后縱韌帶、椎間盤、椎間關節(jié)、硬膜囊上均有廣泛的分布與交通,分布于椎動脈周圍的椎動脈叢也發(fā)出多個分支進入椎間盤的側緣和后縱韌帶,交感神經受刺激可能在該病的發(fā)病中起重要作用[4]。本組患者均以長期反復發(fā)作性眩暈為主要癥狀,其中87.8%與頸部旋轉或屈伸有關,同時伴隨耳鳴、視物模糊等一系列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癥狀。
3.2 頸性眩暈的常見病因及治療方法 結合臨床資料,我們將頸性眩暈的病因及治療大致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①椎間不穩(wěn):因椎節(jié)失穩(wěn)刺激分布于其上的交感神經和椎動脈叢引起椎動脈痙攣。本組26例患者多為長期伏案工作、睡眠姿勢不正確的青壯年患者,過勞、體位改變?yōu)檎T發(fā)因素,伴有頸肩部疼痛和交感神經興奮癥狀。大部分經頸部圍領制動、星狀神經節(jié)阻滯而使癥狀緩解,有6例經頸部高位硬膜外封閉有效證實為頑固眩暈者行頸前路間盤切除+椎間植骨融合,癥狀緩解。②頸椎退變鉤椎關節(jié)增生:鉤椎關節(jié)在頸椎諸關節(jié)中是退變最早的部位之一,由于橫突孔這一骨性管道使椎動脈失去退縮與回旋余地,增生的骨贅直接壓迫其和刺激外側的椎動脈和交感神經叢而發(fā)病[5]。本組33例行頸部制動等保守治療,取得較好療效,4例采用頸前路間盤及骨贅切除、椎間植骨融合術,癥狀緩解。③頸椎管狹窄或椎間盤突出:此類患者固然會出現相應的脊髓壓迫癥狀,同時亦可以刺激分布于后縱韌帶和硬膜上的交感神經,在頸部活動時,引起椎動脈痙攣而出現眩暈癥狀。本組共11例,2例頸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經頸椎前路間盤切除減壓、椎間植骨融合,術后癥狀消失。其余9例行頸圍領制動、星狀神經節(jié)封閉,癥狀仍有發(fā)作。
總之,在引起頸性眩暈的諸多內源性因素和外源性因素中,本研究認為頸椎病和頸椎失穩(wěn)是頸性眩暈的主要病因。椎動脈機械壓迫和交感神經受刺激,兩者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在多數患者中后者占主導地位,因此頸性眩暈的綜合治療效果確切,保守治療無效應以穩(wěn)定頸椎為主要目的手術可取得良好療效。
[1] 袁 文.對椎動脈與頸椎病發(fā)病關系的認識[J].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03,13(4):210
[2] 冷 輝,王少波,趙吉連,等.頸性眩暈的診斷與治療分析[J].骨與關節(jié)損傷雜志,2002,17(3):209
[3] 任先軍,王衛(wèi)東,張 峽,等.頸椎閉合性創(chuàng)傷合并椎動脈損傷的機制及MRI診斷[J].骨與關節(jié)損傷雜志,2007,17(6):401
[4] 張 濤,高延征,閆守月,等.椎動脈型頸椎病的術式選擇[J].骨與關節(jié)損傷雜志,2008,16(1):1
[5] CitowJS,Macdonald RL.Posterior decompression of the vertebral artery narrowed by cervical osteophyte:case reportJ[J].Surg Neurol,2008,51: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