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瓊
(湖南科技學院 外國語言文學系,湖南 永州 425199)
陳獨秀譯《婦人觀》于1915 年發(fā)表在《青年雜志》第一期第一號上,他的翻譯活動有其特定的政治思想訴求。文章結合Venuti 有關翻譯策略的定義以及Andre Leferveré 的翻譯改寫理論,從歷史角度審視陳獨秀翻譯活動的深層原因,以及意識形態(tài)對其翻譯活動的操控。
Andre Leferveré 作為翻譯研究派代表人物指出翻譯不僅僅是語言層次上的轉換,它更是譯者對原作所進行的文化層面上的改寫。改寫泛指對文學原作進行的翻譯、改寫、編選專輯、批評和編輯等各種加工和調整的過程。(Leferveré,2004:前言)他指出,在不同歷史條件下,改寫主要受到兩個方面的限制:意識形態(tài)和詩學。作者認為,當語言學與意識形態(tài)或詩學形態(tài)發(fā)生矛盾時,往往是后者勝出。Leferveré 從歷史角度剖析了翻譯現(xiàn)象,“翻譯改寫通?;谝幌氯齻€層面:(1)個人層面。(2)意識形態(tài)層面。(3)贊助人層面?!保╥bid,62)這三個層面共同作用于譯作的產生。而這三個層面都有著自身的意識形態(tài)因素。第二個層面的“意識形態(tài)”指的是主流意識形態(tài)。借用Munday 在《翻譯與意識形態(tài):文本分析模式》一文中的觀點,本研究也旨在研究意識形態(tài)是如何從多個層面上在譯作中體現(xiàn)。
Leferveré(1992:16)借用James 對于意識形態(tài)的定義,指出,“這里的‘意識形態(tài)’不僅僅限于政治領域,而且包括約束我們行為的形式、傳統(tǒng)以及信念等”。(ideology is taken here in a sense not limited to the political sphere; rather ideology would seem to be that grillwork of form, convention and belief which orders our actions.)杰里米·芒迪(Jeremy Munday)(2007,195-217)認為,“意識形態(tài)的建構取決于譯者的認識、信仰和價值觀以及社會的認識、信仰和價值觀。主要研究意識形態(tài)是如何多個層面上傳遞,并且如何在翻譯文本中表現(xiàn)?!保╥deology to be constructed from the knowledge,beliefs and value systems of the individual in our case, the translator and the society in which he or she operates.)因此,本文將從譯者的意識形態(tài)(同時也代表了贊助人的意識形態(tài))和社會的意識形態(tài)兩個方面來探析陳獨秀譯介的《婦人觀》。
譯者意識形態(tài)像一只隱形的手從以下兩個層面操縱著文學翻譯的過程:第一,譯者的個人意識形態(tài)會無形或有形地體現(xiàn)在譯者的表達源語文本的過程中。第二,源語文化的意識形態(tài)也會體現(xiàn)在譯作之中。陳獨秀《婦人觀》的翻譯,作為文學翻譯的一個例子,無一例外地體現(xiàn)了意識形態(tài)對文學翻譯的操縱。
早在《新青年》雜志創(chuàng)刊前,陳獨秀為了啟迪民智,在蕪湖創(chuàng)辦了一份兼有報紙和雜志特點的通俗刊物——《安徽俗話報》。該報1904 年3 月創(chuàng)刊,1905 年9 月???,較能反映辛亥革命前期陳獨秀的政治思想動態(tài)。蔡元培后來在《獨秀文存》的序言中談其“表面普及常識,暗中鼓吹革命”(陳獨秀,1933:序言)。吳效馬(1994:101-103)歸納了陳獨秀在創(chuàng)辦該雜志過程中體現(xiàn)的意識形態(tài),主要表現(xiàn)在:反帝愛國主義、反封建專制以及惡俗、國民性批判思想等方面。在反封建惡俗的文章中,他對封建婚姻制度進行了嚴厲的批判?!瓣惇毿阒赋?,包辦婚姻是一種極不合理的野蠻風俗,破壞了無數(shù)男女的終身幸?!?ibid.)。這體現(xiàn)了陳獨秀在辛亥革命前對人權以及男女平等思想的關注。1915 年陳獨秀在《青年雜志》創(chuàng)刊號《敬告青年》一文中明確提出了他對婦女問題的關注:“要破壞君權,求政治之解放也;否認教權,求宗教之解放也;均產說興,求經(jīng)濟之解放也;女子參政運動,求男權之解放也?!标惇毿阍凇犊鬃又琅c現(xiàn)代生活》一文中駁斥了“婦人者,伏于人者也”,“夫死不嫁”,“男女無媒不交,無幣不相交”等“三從四德”的封建婚姻道德與教條,并深刻地指出了五四時期國人的奴隸道德,倡導以“獨立自主人格”為核心的新道德。
“解放云者,脫離夫奴隸之羈絆以完成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之謂也”。即人的“一切操行,一切權利,一切信仰,唯有聽命各自固有的智能,斷無盲從隸屬他人之理。非然者,忠孝節(jié)義,奴隸之道德也?!?/p>
——陳獨秀《敬告青年》
陳獨秀認識到忠君、孝父、從夫是中國封建倫理政治之根本,因此婦女解放思想的根本問題也在于實現(xiàn)婦女“獨立自主人格”的問題。
陳獨秀積極推介有關婦女解放思想的外國文學作品,如在《青年雜志》第一卷第三號上發(fā)表《歐洲七女杰》一文中,他向中國讀者樹立了七大女杰形象。奈廷格爾(Florence Nightingale)、 蘇非亞(Sophie Perovkasa)、 貞德(Jeame D.arc.)、居里夫人(Marie Curie)、羅月(Clemence Royer)、米雪兒(Louise Michel.)、羅蘭夫人(Morie Rolland)成為他筆下“習醫(yī)術”、“堅持虛無黨信仰”、“懷愛國之志的勇者”、“巴黎大學類電母(radium)科教授” 、“哲學教授”、“研求社會問題的政治家”、“喜讀盧梭之書、遂抱澄清之志的民黨知名之士”。他在文中寫道:
“居恒以為男子輕視女流。每藉口於女子智能之薄弱。猶之政府蹂躪民權。每藉口於人民程之不足。此皆蔽於一時之幻象。而未嘗深求其本質也。其本質於何證之。歐洲紀載所傳女流之事業(yè)。吾儕須眉對之。能毋汗顏乎。爰錄其膾炙人口者七人。以為吾青年女同胞之觀感焉。”
——陳獨秀《歐洲七女杰》
陳獨秀選擇《婦人觀》為譯本是“婦女解放”意識形態(tài)的體現(xiàn)。從其個人意識形態(tài)的角度來看,其“傳載歐洲女流之事業(yè)”、“還婦女其自主、自由之人格”的愿望是譯本選擇的動機。1915 年,《青年雜志》出刊四期,幾乎每一期都有專論女性的文章,除《婦人觀》和《歐洲七女杰》外,還有《國外大事記?歐洲女子之選舉權》(第一卷第四號)。翻譯是譯者為了達到向中國大眾介紹西方的目的,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意愿“重寫”原作的社會行為。陳獨秀翻譯的《婦人觀》便是按自己的意愿和理解對西方婦女解放思想的重寫,如譯文中提到的:
ST:“不見愛於所愛之人。大不幸也。然愛汝者為汝不愛之人。其不幸尤甚。”
TT: It is a great misfortune not to be loved by the one you love; but it is a still greater one to be loved by the one whom you ceased to love.
陳獨秀,作為主編,代表了贊助人的意識形態(tài)。他在《新青年》第2 卷第6 號中,策劃并以記者名義登載了《女子問題》的征稿啟事。1916 年12 月1 日《新青年》2 卷4 號登載陳獨秀《孔子之道與現(xiàn)代生活》一文,體現(xiàn)了新舊婦女意識形態(tài)的激烈碰撞。陳獨秀批判了“婦人者,伏于人者也”、“女不言外”、“夫死不嫁”等的孔教思想,宣揚“西洋婦女獨立自營之生活”。1917 年2 月1 日,《新青年》第二卷第六號開辟了“女子問題”的欄目。以陳獨秀為代表的“五四”知識分子“非孔反儒”、“宣揚西方個性解放”,翻譯和介紹西方思想,反映了中國進步青年的呼聲,成為了進步青年翻譯改寫以求國民思想解放的重要平臺?!秼D人觀》的翻譯也是贊助人意識形態(tài)的體現(xiàn)。
新文化運動處在新舊思想激烈碰撞的時期。陳獨秀自覺地把儒家的綱常教義與西方的科學民主尖銳地對立起來,批判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的三綱教義。陳獨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提出,封建制度的根本在于民眾的思想意識,不破不立,要徹底推翻封建制度,首先要宣揚民主主義的思想。而婦女解放思想就是民主主義思想的體現(xiàn)。他在《警告青年》一文中說道:
“所謂民為邦本,皆以君主之社稷(即君主祖遺之家產)為本位”,“……而與由民主主義之民主政治,絕非一物?!撬^蒙馬以虎皮耳”。
——陳獨秀《敬告青年》
新文化運動是以《新青年》的創(chuàng)刊為標志的,代表了中國進步知識分子的社會意識形態(tài)?!秼D人觀》的翻譯體現(xiàn)了“民主、獨立、婦女解放”的思想。
首先,譯本確立了婦女的地位,肯定了婦女的美德,消解了男權主義的思想?!皨D女為天人或夜叉,取決于護持之者的伎倆”。(陳獨秀,1915)“女子足以統(tǒng)馭發(fā)號施令之男子。最善良最和樂之伉儷。其婦人每最擁威權。計從而言聽也?!保╥bid.)
其次,譯本肯定了婦女追求愛情的權利,以及男女平等的家庭倫理關系?!安灰姁垤端鶒壑?。大不幸也。然愛汝者為汝不愛之人。其不幸尤甚?!保╥bid.)“余非謂獨身善於婚配。第決其便利者。未婚之人。一旦自悟其非。即可棄其獨身生活也?!?ibid.) “任人之欲若何完善。惟不經(jīng)女子之纖手所琢磨。祗一粗糲金剛石耳?!?ibid.)
再次,譯本中采取的異化策略反映了譯者對西方意識形態(tài)的譯介。陳獨秀在譯作注釋中寫道:
“Max O'Rell(1848—1903)法蘭西人也。本名Paul Bloueto授法蘭西語於倫敦St. Paul's School。納英女為室。善為諷刺文。論評著作。言英倫風土者為多。所著‘英人及其鄉(xiāng)土’(英名John Bull and His Island. 法名John Bull et Son Ile.)最知名。其書頗嘲英人。而英人無不樂觀之。晚年居巴黎。任New York Journal.之通信員。”
——陳獨秀《婦人觀》
“上帝取Adam.之肋骨造Eve.事見舊約創(chuàng)世記。俗傳女子肋骨廿五。較男子多一條云。as a rule=usually. wrong ones=wrong opinions. Celibacy is preferable(寧?。﹖o marriage. 與其結婚寧取獨身之義。over it 之it。 乃marriage 之代名詞。before he does.=before he knows.nature=天然”
(ibid.)
正如翻譯操縱學派代表人物Leferveré 所說,翻譯是一項意識形態(tài)制約下的社會活動。陳獨秀翻譯的《婦人觀》就是其中一個典型代表。在新文化運動的背景下,陳獨秀的翻譯活動反映了其“破除封建思想,確立民主獨立人格”的“非破不立”的政治訴求。同時意識形態(tài)的建構取決于譯者的認識、信仰和價值觀以及社會的認識、信仰和價值觀?!秼D人觀》譯本體現(xiàn)了陳獨秀以及以他為代表的進步青年“反封救國”的意識形態(tài),具有重要意義。
[1]Leferveré, André, Translation, 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M].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1992.
[2]Bassnett, Susan & Leferveré, André. Constructing Cultures,Essays on Literary Translation[C].Shanghai: Shanghai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2.
[3]Hermans, Theo. Translation in Systems[M].Manchester: St.Jerome. 1999.
[4]杰里米·芒迪.翻譯研究導論[M].李德鳳,編譯.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7.
[5]陳獨秀.獨秀文存[M].上海:亞東圖書館,1933.
[6]陳獨秀.敬告青年[J].上海:青年雜志,1915,(1).
[7]陳獨秀.婦人觀[J].上海:青年雜志,1915,(1).
[8]吳效馬.辛亥革命前后陳獨秀政治思想嬗變的軌跡[J].貴州社會科學,19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