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 陽
(《新華文摘》雜志社,北京 100706)
《新華文摘》是一個二次文獻刊物,依靠大家所做的原創(chuàng)性工作,依靠大家提供的一些優(yōu)秀的作品。今天上午我參加了一個討論學術創(chuàng)新期刊改革的學術會議,因此來得比較晚。
首先我要祝賀三定主編《中國新時期學術熱點研究》這本書的出版,他把這本書早就寄給我了。再一個是要祝賀這個會,參加這個會議的人很多,發(fā)言的內容也很豐富。對這個問題本身我不是很熟悉,我不研究當代學術史,我是學外國哲學的,對這一塊沒有做過系統(tǒng)的梳理和思考。當然對書里面涉及到的問題,應該說感性的感受和認識是有的。在座的不少老師可能跟我的人生經歷差不多,我是1979 年上大學的,可以說當代學術發(fā)展的過程基本上是完整地經歷了,這個過程當中大致是個什么狀況,有一些感性的感受。我總的感受和三定書里面講的是一致的。這幾十年中國當代學術的發(fā)展,簡單來說,內容很豐富。從發(fā)表的文章、出版的著作、參與的人數等方面來講,應該說內容很豐富,也有一些重要的成就。但是總體上也存在著一個問題,就是在原創(chuàng)性和深度方面很不足。所以對新時期學術發(fā)展進行梳理和評論,對今后中國學術發(fā)展是很有意義的。在未來的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當中,在過去幾十年的基礎上應該有哪些改進(包括學術研究的這種方式、關注問題的方式等方面能夠有哪些改進)?怎樣讓我們的學術研究更有實效一些?從上述這些方面來看,可以說三定主編的書是很合時代需要、很有價值的東西。
《中國新時期學術熱點研究》談到的很多問題,在過去較長一段時間是熱點問題,到現在也是熱點問題。比如書中談到的學術評價問題,剛才有學者講到學術評價問題是偽問題,是不是偽問題首先取決于你對什么是“真問題”、什么是“偽問題”有一個約定。我們學分析哲學的,像羅素到美國去以后,美國就有很多基督教抗議說不要讓羅素到美國來,因為羅素不信基督教。羅素寫過一本書《為什么我不是基督教徒》。后來羅素還是去了,他們就要求跟羅素進行一場辯論,討論上帝究竟存不存在。羅素是一個在數理邏輯上有特別重大原創(chuàng)貢獻的人,他又是思維非常細致、非常深刻的20 世紀最重要的幾個哲學家之一。他的思維方式對我影響很大。他說我們要討論上帝存不存在,首先我們要約定上帝是什么意思,別到時候我說的上帝和你說的上帝不是一回事。從另外一個角度講,如果將概念的內涵理清楚了以后,可能實際上我們根本就沒有爭論。所以說“學術評價”它是一個什么樣的問題,是不是問題,有一個前提就是怎么理解學術評價。對學術評價我感覺它是一個問題。學術評價本來可以是一個簡單的問題,但是我們這些年來把它弄成了一個很復雜、很啰嗦的問題。前不久(9 月份),我去參加一個社會科學院系統(tǒng)組織的首屆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的高層論壇,讓我發(fā)一個言。我也簡單說了一下看法?,F在關于學術評價大家說的很多的一個問題就是量化考核,用簡單的數量多少評價學術成果,只看你發(fā)表了多少篇論文、出版了多少本著作。我在那個論壇上表達了強烈的反對的觀點。我覺得評價學術首先要看它的內容和質,量可以參考,但是一個非常不重要的東西。我們講中國歷史上有哪些最重要的書,書很多,但是首先會想到《論語》、《老子》、《孫子兵法》?!墩撜Z》一萬六千字左右,《老子》五千言,《孫子兵法》也不到六千字,《心經》就二百六十個字。這些著作都是中國最重要的著作。相反我也認識一些人,他們發(fā)表了可能是數百篇文章,出版了幾十部著作,曾經在上世紀80 年代、90 年代就有人統(tǒng)計說某人發(fā)表的東西可能平均每天三千字,很能寫。但這樣的人只有少數人知道他,并沒有什么學術影響。所以說,從一個人的學術成就、學術聲譽上來講,量不是一個很重要的東西。所以我強烈呼吁,我們要改變成為重質輕量。這里面涉及到包括職稱評定等問題,現在有很多高??粗亓浚驗榱砍38毞Q評定有關系。不過,現在已經有一些高校像復旦、浙江大學、中國人民大學開始實行代表作制。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方法,我呼吁這個方法被多數大學實行。當然也有人說代表作評委可信嗎?中國的誠信問題現在又比較嚴重,這里面也會存在很多問題。我也說任何一個制度都會存在問題,可以說找不出一個不存在問題的制度來。因此我認為,相對來說,代表作制至少比單純的以數量為主的方法要好一些。后來該論壇的主辦者要求我將發(fā)言寫成了簡單的文字稿,我重點講了學術成果質與量的關系。
我還要講一下高校教師的職責問題。高校教師究竟是干什么的?,F在很多學校里面強調,高校教師的主要任務是科研。我覺得這也是本末倒置,不管怎么講,高校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教學。我認為,高校教師的職稱、崗位、報酬等等,首先要跟教學掛鉤,而不是跟科研成果掛鉤。大學為什么存在,是因為有這么多學生要上大學,教授是讓你來教這些學生的。衡量這些教授的水平、貢獻首先要看他的教學成果,其次可以附帶地看他的科研(相對來說科研是次要的)。綜合來講,高校有三個職能,教學、科研還有社會服務。但是我覺得在這三者關系中,教學無疑是第一位的。那么怎么來衡量教學成果呢,其實方法也很簡單,比如說,讓系主任組織一個班子去聽一下課,然后以不記名的方式打分,作為管轄范圍下的教師的工作狀況的評價,另外可以讓學生對教師進行評價,打分的范式也可以。但是要注意時間的選擇,一定是上課課程過半,另外是要在考試之前。用這種不記名的方式,教學效果總的來說還是好評價的,不是一個很難的問題。我覺得教師職責問題和教學問題也涉及到學術評價,這也涉及到大學教授正本清源的問題?,F在的大學老師拼命寫文章,課能不上就不上,我覺得這也是一個嚴重的本末倒置的問題。另外我再強調一下同行評議?,F在評價一個老師包括職稱評審,教務處、人事處都參與了,其實真正能評價的只能是同行。
三定老師的有關這方面的文章,其基本觀點在我們《新華文摘》上也有所反應。我們《新華文摘》是一個二次文獻雜志,其作用是能夠把一般學術刊物的傳播效果擴大很多倍,我們刊物的發(fā)行量比較大。經常有一種現象,文章發(fā)表了以后如果不經轉載可能只有少數同行知道,我們刊物能起到擴大轉播效果的功能。所以我們也根據這個功能選擇一些文章。三定老師的若干文章講出了當代學術發(fā)展中的一些很重要的問題,所以我們也不只一次地全文轉載過三定老師的文章,使他的書里面的一些重要的觀點在我們刊物中有所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