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望文生義”與中國人的語言認(rèn)知

2013-04-07 02:22:50龔帆元張傳彪
關(guān)鍵詞:望文生義漢字漢語

龔帆元, 張傳彪

(寧德師范學(xué)院外語系,寧德 352122)

“望文生義”與中國人的語言認(rèn)知

龔帆元, 張傳彪

(寧德師范學(xué)院外語系,寧德 352122)

“望文生義”是中國人學(xué)習(xí)漢語的基本途徑,也是人們與生俱來的認(rèn)知本能,但它卻不宜移用到英語學(xué)習(xí)中。作為一種表義符號,漢字是中國文化“比類取象”思維的產(chǎn)物,具有表現(xiàn)力強(qiáng),意象豐富,適于意合的特點?!巴纳x”與漢字漢語之間存在著一種與生俱來且天經(jīng)地義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象形文字;意合;英漢翻譯;望文生義

學(xué)習(xí)英語的中國人對bluegrass肯定無師自通―――不就是“藍(lán)色的草”?至于到底是不是藍(lán)色的草,天底下有沒有藍(lán)色的草,那是第二步的考慮。理由很簡單,“望文生義”乃是中國人與生俱來的認(rèn)知本領(lǐng)。筆者曾做過一個實驗,請大一新生們立刻說出如下三個英語單詞的意思:bluegrass;sweetbread;gunship。結(jié)果不出所料,92%以上的受試都異口同聲:藍(lán)色的草、甜面包、炮艦。

全錯!以bluegrass為例,其本義是“一種用吉他和小提琴等演奏的音樂”,跟“藍(lán)色的草”風(fēng)馬牛不相及。能夠把一個英語單詞中的字母隨意組合加以理解,中國人“望文生義”的認(rèn)知悟性可見一斑。其實這并不奇怪。能夠正確讀出魯迅先生“蔽芾蔥蘢,恍逢豐木,鱒魴鰻鯉,如見多魚”[1]中所有漢字的中國人可能并不多,然而,透過琢磨每個漢字的構(gòu)形而猜出其意思者卻不少。這是為何?面對這句話中飽含暗示性和喻指性的漢字偏旁部首,中國人早已在“望文生義”的過程中對“蔽芾蔥蘢”、“鱒魴鰻鯉”所描繪的意境了然在胸。筆者的問題是:造成中國學(xué)生“望文生義”認(rèn)知定勢的原因何在?

一、“望文生義”源于漢字的本質(zhì)屬性

凡學(xué)過漢語的人都清楚,在閱讀漢語文本的過程中,讀者很可能不知道每個漢字的準(zhǔn)確發(fā)音,但通過“望文”卻能夠“生義”,而且所生之“義”在許多情況下相當(dāng)靠譜。比如,這樣一則燈謎:“狌猄狒猢哭,魑魅魍魎笑”,完全懂得這12個漢字的中國人恐怕百無一二,但透過“望文”而能大體理解其意思者卻不少。請問,這樣的“望文生義”該如何解釋?

東漢文字學(xué)家許慎在《說文解字·序》中提到:“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倍拔恼?,物象之本也”。這里的“文”是指文章嗎?非也!它指的是經(jīng)過象形(或象征)的抽象過程的文.字圖象。而“望文生義”中的“文”也同樣如此。請問,對這種“文”的望而生義何錯之有?劉勰在《文心雕龍》中寫道,“文之為德也大矣,與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黃色雜,方圓體分,日月疊璧,以垂麗天之象;山川煥綺,以鋪理地之形:此蓋道之文也?!边@段話中的“文”,指的也不是“句子”或“文章”,而是人對客觀世界認(rèn)知以后形成的概念。然而,成語“望文生義”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的定義卻是:“不懂某一詞句的正確意思,只從字面上去附會,做出錯誤的解釋?!保╬.1411)此解可以說從根本上忽略了漢字圖象性、會意性、聯(lián)想性對視覺感悟的影響,忽略了漢字漢語的本質(zhì)屬性,明顯無視中國人學(xué)習(xí)漢字漢語的普遍規(guī)律,可謂義不符實。以魯迅先生上面那句話為例,學(xué)習(xí)漢語的中國人完全可以通過對其中同義符字的審視,也即通過“望文”,而輕而易舉地想像出它們的隱約意象來。誠如辜正坤所言:“漢字筆形結(jié)構(gòu)時時刻刻把我們的想象拉近現(xiàn)實世界,使我們心中渾然不覺地產(chǎn)生物我交融的境界?!保?]當(dāng)我們讀到“波濤洶涌,風(fēng)云開闔”,“浩浩蕩蕩,橫無際涯”時,我們就仿佛看到了那水浪滔天的景象。殊不知,象形表意的漢字原本就是訴諸視覺而非聽覺的,換句話說,“望文生義”從來就是漢語母語者文字認(rèn)知的基本手段。而文字自身的形體能夠與詩、詞、文、賦中的意象互為映襯,這是除了象形漢字,任何其他文字所不具備的獨特魅力。

漢語組詞構(gòu)句造文的基本方略不是句法、不是語法,而是如劉勰所言:“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因句而成章,積章而成篇?!保▌③摹段男牡颀垺罚﹦⒋髾溤凇墩撐呐加洝分幸仓赋?,“積字成句,積句成章,積章成篇。合而讀之,音節(jié)見矣;歌而詠之,神氣出矣?!边@無異于告訴我們,漢語組詞構(gòu)句所仰賴的其實是中國人意合思維下的“積字”、“積句”、“積章”。在“合而讀之”,“歌而詠之”的過程中,漢字漢語留給解讀者(也包括書寫者)的自由把握空間要遠(yuǎn)遠(yuǎn)大于西方拼音文字。而對文字的這樣一種把握,離開了對字形以及字詞搭配的觀察、審視和心理運(yùn)思,行嗎?

以習(xí)近平在十八大記者招待會上的一句俗語“打鐵還需自身硬”為例,雖然中國人對這句漢語口頭禪耳熟能詳,可要真正較起真來,理解還是不免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為什么?對這句話的“望文”不同,所生之義自然也不一樣。這“自身硬”到底是指鐵錘自身?人自身?還是金屬材料自身?當(dāng)時的現(xiàn)場譯員譯為:To be turned into iron,the metal itselfmust be strong(指金屬材料自身)。有些國外媒體,比如英國的BBC也照搬了這個譯法,只是在文字順序上稍稍做了調(diào)整:Themetal itself must be hard to be turned into iron。另有一些西方媒體則基于各自的理解,分別譯成To forge iron,you need a strong hammer(指鐵錘自身)(英國《每日電訊報》);To forge iron,onemust be strong(指人自身)(美國《紐約時報》)等等。而新華社事后播發(fā)的官方英文版本則干脆繞開“打鐵”這個喻體,整句話意譯為:To address these problems,we must first of all conduct ourselves honorably。從外宣翻譯的角度,這個轉(zhuǎn)化意譯也不失為一個成功的佳譯。上述情形之所以會出現(xiàn),原因就在于漢字漢語的行文靠的是意會組合,對它們的理解自然也離不開望文與意會。這便是漢語望文生義屬性所帶來的直接后果!

二、漢語認(rèn)知離不開“望文生義”

《現(xiàn)代漢語詞典》對成語“一失足成千古恨”的釋義是:“一旦墮落或犯了嚴(yán)重錯誤,就成為終身的恨事?!笨墒窍脒^沒有,如果讀者偏偏把它理解為“一次失誤,足成千古恨”(“一失/足成千古恨”),又有何不可呢?據(jù)最新考證,被國人傳誦千年的“子曰: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其實是曲解了孔老夫子的原意,此言更合乎情理的解讀應(yīng)該是:“子曰: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边@樣一來,意思就截然不同了。順便說一句,中國古人的不少話語之所以后人聚訟不休,其因蓋出于古人不用標(biāo)點,斷句全憑個人領(lǐng)悟。由于每個人的“望文”不盡相同,所生之“義”自然也各有異。而幾千年來,中國古人就是靠著這樣一種“望文生義”,一路走來的。

正因為中國人具有“望文”、“意會”的認(rèn)知本能,漢語中許多成語出現(xiàn)了被重新定義、重新組合的歷時性變遷―――或是基于組合欠妥、或是基于語義扭曲、或是基于時過境遷。有趣的是,漢語操持者竟然個個樂觀其成,這是為什么?無他,語言是活的,“望文生義”的心理運(yùn)思也是活的,而根據(jù)老祖宗訓(xùn)詁得出的詞典釋義卻是死的!以成語“每況愈下”為例,其實它是“每下愈況”的訛誤寫法,其原初本意是“越往最底下的部分去推求,就越能弄清真相”??烧l也沒有想到,隨著后人的望文生義,該成語的意思居然變成了今天的“情況愈往下愈嚴(yán)重”。導(dǎo)致這種現(xiàn)象的根本原因,說穿了,就是中國人對待成語、對待典故,總是“望文生義”者眾,追本溯源者寡。更何況,漢語字詞原本就是靠著粘合,靠著意會來構(gòu)詞成句的。只要意思清楚,事理邏輯關(guān)系成立,漢語書寫者大可堂而皇之造句行文,漢語閱讀者也大可依據(jù)自己的悟性解讀之,而這種默契已經(jīng)延續(xù)了數(shù)千年。在這個過程中,“望文生義”早已成為漢語母語者心照不宣的認(rèn)知套路。

在漢字語境下,“望文生義”是一種客觀存在的語言認(rèn)知現(xiàn)實??梢哉f,中國人憑借“望文”(不必借助讀音)而“生義”絲毫不足為奇。而印歐語者面對一個無法拼讀的單詞或句子,是絕對無法識其“文”而知其“義”的,無論怎么“望”都無濟(jì)于事。

傅仲選先生曾指出,“語言作為具備音形外殼的符號,是可感的,直觀性很強(qiáng)并可模仿……,而且這種直觀和模仿并不限于感性形式的外殼,而是連同語言的思想內(nèi)容,包括情感風(fēng)格。”[3]傅先生這里所說的語言的直觀性、可感性,其實正是漢字的圖畫視像特點。

漢字認(rèn)知離不開“望文生義”,這早已是不爭的事實。許慎的《說文解字》洋洋千言,不釋字義只析字形,或曰通過字形釋字義,便是最好證明。漢字源于古代華夏先民的原始圖畫,一個漢字往往就是留存在漢族先民心中的某個原始表象,比如“龜”、“男”、“美”。難怪李叢芹先生指出,“漢字并不是忠實地記錄語言,而是與思維直接聯(lián)系的獨立的表意系統(tǒng),即漢字與概念直接發(fā)生關(guān)系”[4]。與印歐語拼音文字不同,直接表達(dá)概念的漢字中看不出語音的標(biāo)識,但卻富含華夏先民的造字理據(jù),這就為漢語讀者的理解和想象留下了極大的施展空間,而這個空間毫無疑問只能建立在“望文生義”的基礎(chǔ)上。正由于漢字的理據(jù)性傳承于漢族先民的具象思維,其對漢民族的思維方式、表達(dá)方式、語言認(rèn)知方式的影響是根深蒂固的??梢哉f,中國人在漢字漢語誕生之初,就已經(jīng)與其達(dá)成了“望文生義”的萬古默契,只要倉頡的靈感不滅,象形的漢字尚在,這份默契就當(dāng)永世長存!

鑒于漢字的視覺依賴性,在這個世界上絕對找不到另一個像漢字那樣音譯必定糾結(jié)字義的文字。試想,一位名叫Melanie的“世界小姐”,其芳名譯成“玫蘭妮”、“沒闌你”、“霉?fàn)€泥”……,漢語讀者對該女子的形貌聯(lián)想會是一樣的么?可它們在讀音上卻并無二至。Budweiser是享譽(yù)歐美的名牌啤酒,在中國也頗負(fù)盛名。假若當(dāng)初Budweiser不是譯成“百威啤酒”,而是“敗胃啤酒”,閣下您還敢喝嗎?

鑒于漢字漢語極強(qiáng)的理據(jù)性和分析性,漢語語言思維一方面能夠充分發(fā)揮具象功能,一方面又能把大千世界的復(fù)雜形態(tài)分析成一個個音義全息的發(fā)散性基本粒子??梢哉f,象形漢字“形”、“義”關(guān)系的恒定性與“音”、“形”關(guān)系的松散性,正是導(dǎo)致漢語稱名音譯“義溢出”的根本原因。也正因為這個原因,象形漢字一旦成為了思維和表達(dá)的工具,其對中國人的思維方式、表達(dá)方式、語言認(rèn)知方式的影響就是潛意識的,也是永恒不變的。在這個過程中衍生出的一個最直接后果,便是漢字的望文生義屬性與漢民族的望文生義本能。

著名翻譯家許淵沖先生將陸游《釵頭風(fēng)》詞第一句“紅酥手,黃滕酒”譯成pink hands so fine,gold-branded w ine.是個很受推崇的佳譯例子。然而,許先生的“pink hands so fine”卻是對“紅酥手”本義的誤讀,后者真正指的是宋代宮廷中的一種點心,而非唐婉的那雙嬌手。然而,作此誤讀的當(dāng)代人卻多不勝數(shù),原因不是別的,正是中國人與生俱來的“望文生義”本能使然。有趣的是,這種望文生義的解讀居然還能生出別樣的精彩!

筆者曾設(shè)想,假若漢語也是一種拼音文字,類似這樣陰差陽錯的現(xiàn)象還會發(fā)生嗎?答案絕對是否定的,因為拼音文字是記錄語音(語言)的符號,純粹拼音的“紅酥手”的所指和能指都只針對宋代宮廷里的那種點心,跟漢字“紅”、“酥”、“手”三者的意象并無半點聯(lián)系,自然也就不可能產(chǎn)生語義上的關(guān)聯(lián)。一旦這種宮廷點心失傳,或者改了名字,作為拼音文字的“紅酥手”一詞也就沒有了存在的意義。由是觀之,許淵沖以及其他《釵頭風(fēng)》譯者對“紅酥手”的誤解誤譯,客觀原因當(dāng)數(shù)漢字漢語自身的“望文生義”屬性。

其實,中國人何止只是對文字本身“望文生義”呢?就連跟“文”毫不相干的數(shù)字“8”與“4”,僅僅因為其與漢字“發(fā)”與“死”諧音,結(jié)果一個莫名受寵,身價百倍;一個無端蒙冤,倍受嫌棄。能夠從大致相似的讀音中悟出“文”來,生出“義”來,“無”中且能生“有”,面對形義兼?zhèn)涞臅鴮憹h字,“望文生義”又何足道哉?

三、中國學(xué)生誤譯趨同的一大根源乃“望文生義”

“望文生義”的前提是形、義聯(lián)想和視覺感悟,而漢語恰恰是以書寫象征意義的語言。由于象形漢字建立在形、義聯(lián)想和視覺感悟之上,所以它屬于特別契合“目治”的意義符號。恰如申小龍所指出,漢字之有別于拼音文字,根本的一點在于“漢字的音化是在意化的框架內(nèi)進(jìn)行的?!保?]可以說,對“望文生義”的貶抑性定義,其實是以西方文字形音義關(guān)系理論作為參照而導(dǎo)致的結(jié)論錯位。

由于拼音文字的摹音特點,單純的“望文”是不會“生義”的,一定得通過“語音”這個中介。而基于摹音功能的文字其書寫是抽象的音、形組合,抽掉了語音實質(zhì),字形與概念之間就失去了聯(lián)系。漢語則不同。一個漢字的書寫形式并不表音值,而是直接表示那個字所指的概念。比如“鞋”字,中國各地操不同方言的人對它所發(fā)的音各不相同,“鞋”字所代表的概念卻沒有兩樣。就以前面提到的bluegrass來說,其概念所指是通過它的讀音[′blugras]來獲得的??蓪τ趯W(xué)習(xí)英語的中國人,情況就不是這樣了。中國學(xué)生可以輕而易舉地從bluegrass的字形中悟出義來:“blue(藍(lán)色的)”+“grass(草)”=“bluegrass(藍(lán)色的草)”。

《漢英誤譯精解》一書[6]列舉了如下三個誤譯句例,有趣的是許多接受試驗的學(xué)生們給出的答案竟然如出一轍,請看:

例1 Just now the w ind blew north.

剛才風(fēng)吹向北邊。

例2 There are two basic types of sm iles:passive smiles and active smiles.

笑有兩種基本類型:被動笑和主動笑。

例3 他年輕,不懂事。

He is young and he does not understand things.

全錯!為什么會出現(xiàn)如此趨同的理解失誤呢?原因就在于,中國學(xué)生看到Just now the w ind blew north,便會情不自禁地遁入漢語母語的慣性思維:Just now→“剛才”;thew ind→“風(fēng)”;blew→“吹(向)”;north→“北邊”。對號入座的結(jié)果不言而喻。再以例3為例,“望文”之下的“不懂事”不就是“does not understand things”?而以上3例英文的正確翻譯則分別是:剛才風(fēng)從北邊吹來。/笑有兩種基本類型:會心的笑和有意裝出的笑。/He is young and thoughtless.

四、“望文生義”是漢語認(rèn)知與思維的無形推手

中國人掌握漢語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語言直覺感應(yīng)所形成的句法語感”[7],這也是中國人潛意識外語認(rèn)知的一條重要路徑。而這種“句法語感”說穿了就是“望文生義”的直覺反應(yīng)!另一方面,漢語的一大特點是以意馭形;換言之,漢語的字與詞、詞與句,乃至句與句之間主要是靠意義上的關(guān)聯(lián)來“粘合”,而非靠詞法、句法之類的剛性規(guī)則。徐通鏘先生提出的“字本位”理論就認(rèn)為,漢語語法實質(zhì)上是語義性的,而這種語義性特點是由漢字“一個形體、一個音節(jié)、一個概念”的結(jié)構(gòu)性質(zhì)所決定的[8]。正因為漢字漢語的語義性特征,漢語中的許多表達(dá)在順序上可以隨意組合,卻都能被接受。以“她不想嫁”為例,可以隨意改成“她想不嫁”、“不嫁她想”、“嫁她不想”,……意思幾乎不變。而這在西方人看來,絕對是天方夜譚!

這種隨心所欲的組詞構(gòu)句方式說明了什么呢?它說明:漢語其實是一種重內(nèi)省、重具象、重悟性、輕結(jié)構(gòu)、輕邏輯的語言,一句話,漢語組詞構(gòu)句講究的是語義,而不是語法或邏輯關(guān)系。浸淫于這樣一種倚重視覺、倚重感悟、以意馭形的語言環(huán)境中,“望文生義”絕對不是一個對還是不對,要得還是要不得的語言認(rèn)知現(xiàn)象,而是一個原本就客觀存在的語言事實。

走筆至此,相信讀者對“望文生義”傳統(tǒng)定義的偏頗已經(jīng)不言自明。那么請問,對“望文生義”的英譯是該延續(xù)《漢英大辭典》的“take the words too literary”?還是該改成understanding through intertextual association?

注:本文中的“望文生義”乃是對傳統(tǒng)釋義的顛覆,故譯法與眾不同。

[1]魯迅.自文字至文章[M]∥魯迅.魯迅全集(九).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1:344.

[2]辜正坤.中西詩比較鑒賞與翻譯理論[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223:14.

[3]傅仲選.實用翻譯美學(xué)[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3:131.

[4]李叢芹.漢字與中國設(shè)計[M].北京:榮寶齋出版社,2227:136.

[5]申小龍.漢語與中國文化[M].上海:上海復(fù)旦大學(xué)出版社,2224:423-212.

[6]張傳彪,繆敏.漢英誤譯精解[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211:81-169.

[7]劉宓慶.新編當(dāng)代翻譯理論[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225:148.

[8]徐通鏘.語言論[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1998:126.

“Understanding Through Intertextual Association”and the Im portant Role of Cognition in the Study of Chinese

Gong Fanyuan, Zhang Chuanbiao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Ningde Normal University,Ningde 352100,China)

For Chinese,understanding through intertextual association,the so-called Wangwenshengyi,is just acceptable and doubtlessly right in the process of cognitive learning.However,the same practice should be avoided in learning English,especially in the translati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As ideographic w riting,Chinese characters are the product of imagery thinking under the impact of the Chinese culture,“comparing the kind to take the image”.The Chinese language is,therefore,characterized by being expressive,rich in imagery and of paratactic prom inence.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ere is a natural and inevitable connection between Wangwenshengyi and Chinese.

hieroglyph;parataxis;translati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understanding through intertextual association

H 221

A

1229-895X(2213)22-2127-24

2212-11-12

龔帆元(1961-),男,副教授。研究方向:英漢語言文化對比與翻譯。E-mail:austiniaaa@126.com

猜你喜歡
望文生義漢字漢語
學(xué)漢語
金橋(2022年6期)2022-06-20 01:36:16
輕輕松松聊漢語 后海
金橋(2020年11期)2020-12-14 07:52:56
不可“望文生義“的英語副詞
追劇宅女教漢語
漢語不能成為“亂燉”
華人時刊(2017年17期)2017-11-09 03:12:08
漢字這樣記
漢字這樣記
可以望文生義的英語短語
翻譯切莫望文生義
杭锦后旗| 阿合奇县| 香河县| 岗巴县| 汉寿县| 贡嘎县| 武胜县| 房山区| 育儿| 吉林市| 儋州市| 镇巴县| 邯郸县| 调兵山市| 临安市| 吴堡县| 达尔| 精河县| 景泰县| 内丘县| 镇安县| 县级市| 金溪县| 平泉县| 永川市| 呼玛县| 黎平县| 荥阳市| 昭觉县| 永和县| 湖口县| 堆龙德庆县| 南丹县| 阿巴嘎旗| 囊谦县| 页游| 常熟市| 随州市| 晋宁县| 德保县| 仁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