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姝
(貴州大學 科技學院,貴州 貴陽 550004)
加強《美學概論》實踐教學 提升大學生審美能力
曹姝
(貴州大學 科技學院,貴州 貴陽 550004)
在如今這個多元化的社會,大學生對于審美的選擇和接受也產生了很多的問題,所以說,通過《美學概論》中的理論進行實踐教學,以加強大學生的審美能力,是當代大學教育所面臨的急需解決的課題.本文就教學中常出現(xiàn)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法,通過《美學概論》相關知識運用到實踐教學中,以此來提升大學的審美能力,通過流行文化來正確的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這是我國目前提高大學生審美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任課教師通過案例分析使學生們從本質上認可審美,同時從一點一滴做起,逐漸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將自己對美的認識和感覺傳遞給身邊的每一個人.
大學生;審美能力;解決方法
美學是一門相當專業(yè)的學科,它有著自己特殊的研究對象,通過美學的發(fā)展,研究人員對于美學的研究范圍卻大不相同.為了研究和傳授審美教育的時效性,提升在校大學生的綜合審美能力,本文通過對審美教育、理論傳承以及智慧提升進行分析,闡述運用《美學概論》中的相關知識對當代大學生進行審美教育,以提升大學生的整體素質,通過教學內容、學生積累、教師引導以及教材的選擇等幾個方面進行探究,做到教學內容與審美訓練相結合、審美實踐與美學理論相結合、培養(yǎng)學生審美境界與提升學生人格素養(yǎng)相結合,從以下三個方面來闡釋該問題.
隨著社會不斷發(fā)展,文化發(fā)展也逐漸多元化,在校大學生的業(yè)余生活也隨之變得多樣化,但是文化的多元卻在大學生的群體當中未能有一個正確的方向指引,大學生易受社會一些不良風氣的影響,從而在自身的言行舉止方面呈現(xiàn)出與大學生本身并不匹配的狀態(tài)來,比如,在如今的大學校園,身著奇裝異服的學生已不是少數(shù),這就暗示了大學生在審美能力上產生了巨大的差異;一些學生為了追求個性,忽略了積極向上的學習精神,一味的追求與眾不同;對于大學校園的綠色環(huán)境,不是想辦法去保護而是隨手去破壞等等.我們不能否認,在如今的在校大學生,接受能力都非常強,而且思維異常的活躍,因此他們很容易被時尚的嗅覺所感染,但由于審美能力的不平衡,導致對于時尚的運用產生了極大的差異,而審美能力的不平衡正是由于當代大學生審美教育缺失造成的.我國對于大學生的教育雖然包含了審美教育,但在當前的教育體系中,審美教育在實際的課程設置中并不占優(yōu)勢,更多的課時是用在學生專業(yè)理論上的學習方面.對于大學生業(yè)余時間的運用的重要基地——第二課堂,也未更好的將審美教育作為一個體系貫穿其中,因此,我們就更有必要利用《美學概論》中的相關理論進行大學生的素質教育,為大學生對于美和時尚的正確認識進行引導,糾正他們的不正確的審美意識,提高學生們的整體審美素質.所以,利用《美學概論》進行教學實踐,提升大學生審美能力是刻不容緩的.
由于審美教育目前在大學教育里存在著缺失,很容易被大家忽略,如果要想利用《美學概論》確實取得提升大學生審美能力的效果,就必須對于當前審美教育缺失的原因進行分析,它直接影響著大學生對于正確美學思想的接受與理解,本文通過調研和分析,總結了以下兩點原因:
1.1 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
每個人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深受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審美取向也不同,如有的人向往自然淳樸美,有的人崇尚時尚個性美,有的人則追求另類中性美等等.美是人類探討的一個永恒話題,每一個人不論你的性別、職業(yè)、年齡、國籍、膚色,都會對美有著自己的認識和理解.從現(xiàn)階段的在校大學生角度看來,他們對于審美有著很強的追求欲望以及需要,現(xiàn)階段的高校教育對于大學生審美教育缺乏足夠的認識和重視,并沒有給出正確的引導,因此使得社會環(huán)境對于大學生建立正確的審美觀產生了不小的影響,前段時間江蘇衛(wèi)視《非誠勿擾》的“馬諾事件”就曾對大學生產生了極大的沖擊,一時間“拜金”思想泛濫,讀書無用論充斥著大學的每個角落,導致部分學生在審美上極度功利,從而對自身的成長帶來了很大的阻礙,反過來也對整個社會風氣的和諧化帶來了不小的負面影響.另外,大學生在未進入大學之前,基本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學習上,用在追求高分上,這是一種不容忽視的社會現(xiàn)象,家長們讓孩子去學習繪畫、鋼琴等,并非是為了審美教育,只是想自己的孩子能有一技之長,在今后的學習中增加便利,很多孩子盡管鋼琴過了八級,但是卻說不出肖邦和貝多芬的區(qū)別,也不知道《藍色多瑙河》美妙之處在哪里,成就的不過是一個匠人,而不是一個具備藝術修養(yǎng)和藝術審美的高素質人才,這也極大的影響了大學生的審美意識的培養(yǎng),進而使得大學生很難具備較高的審美能力.
1.2 高校審美教育滯后
目前,我國高校除了藝術類專業(yè)和部分哲學專業(yè)開設美學課程以外,其余專業(yè)的學生絕大部分在大學期間不接受美學教育.盡管一些學校在選修課程中開設有中外名曲欣賞、影視作品賞析等,但這僅限于藝術美的教育,受眾群體也有限.美育是一個系統(tǒng)的理論,既包括美本身,如自然美、藝術美、社會美、科學美等,也包括如何審美,如審美意識、審美體驗、審美經驗等.在大學中開設的有關美育的一些課程中,大部分僅僅談到了美本身,而對于審美涉及的很少.這就使得美育只停留在認識層面,而沒有把心理層面上的內容挖掘出來.大學生在校期間受整個教學體系設置的影響,對于審美教育本身重視程度也不夠,在課余時間也不會主動的去培養(yǎng)和提升自己的審美能力,從而形成一個惡性循環(huán).
現(xiàn)今的社會是一個快速發(fā)展的社會,但是文化方面卻呈現(xiàn)出快餐文化的現(xiàn)象,現(xiàn)在的在讀大學生基本上都是九零后,他們的生活里充斥著動漫、魔幻這些超現(xiàn)實的作品,使他們陷入一種不切實際的幻想中,而缺乏對當下生活進行審美的一種的能力,更不用談對于世界經典藝術的欣賞,他們床頭很少再有世界經典名著,有時間都沉迷于網絡游戲的過關中.針對于這樣的現(xiàn)象,作為能夠在大學里唯一直接與審美有聯(lián)系的課程《美學概論》更應該擔負起幫助大學生培養(yǎng)正確審美觀的任務,但是我們在教學的實際中,不能對大學生現(xiàn)在身處的游戲文化、動漫文化等文化模式輕易的否定,這樣會讓大學生起逆反心理,應該看清楚這種文化現(xiàn)象對大學生的影響,在這些文化模式中找到利于大學生提升審美能力的方面,與理論教學相結合,先讓大學生產生興趣,再逐步的進行引導,過渡到對于經典藝術的欣賞和鑒別上.
另外,我們也應該看到美育的意義不僅在于提升大學生的審美能力上,還具有很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只有看清這些現(xiàn)實意義,才能在實踐環(huán)節(jié)的設置方便真正做到與實際結合.目前我國的在校大學生面臨著競爭與淘汰和機遇與挑戰(zhàn),隨之而來的是各種壓力,包括就業(yè)壓力、經濟壓力以及人際交往的壓力等.面對這些壓力,大學生審美教育可以說是一個放松心情,緩解壓力的重要途徑和平臺.審美教育內容廣泛,形式多樣化,比如可以通過老師的講授來了解社會美,可以通過一支舞蹈來欣賞藝術美,可以通過旅游來感受自然美,可以通過社會實踐來體驗生活美.
大學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這一偉大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大學生不僅僅要有精神家園,更應該有一個美好的精神家園.一切心理危機都伴隨著心理壓力、情緒焦躁或情感障礙,而審美教育的釋放功能可以幫助大學生緩解壓力、釋放情緒以及掃除障礙.黑格爾認為:“審美帶有令人解放的性質.”在審美活動中,大學生可以使得個人的性情得以滋養(yǎng),身心充分解放,精神自由馳騁,從而達到一種審美愉悅.美的效用不在于經濟實用,也不是純粹的道德工具,它通過愉悅身心,陶冶情操,凈化心靈,從而提高生活質量,促進人自由、全面地發(fā)展,實現(xiàn)社會的和諧、進步.因此,正確的審美教育和審美活動才會對社會產生積極的效應.
當今的高校是大學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最關鍵的場所,在教師的教學過程中,要結合《美學概論》去傳授給大家審美意識,要創(chuàng)新不同課程中的審美內容,要發(fā)展大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健康穩(wěn)定的發(fā)展,要讓學生們真正認識美,然后用自己的理解去展現(xiàn)美.在社會這個大家庭中,學生要認真理解生活美和社會美,努力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具體在高校的教育體系中,可以配合《美學概論》的課堂教學開設以下實踐環(huán)節(jié):第一,學校的社會團體活動可以看做是大學生認識美、體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以及享受美的一個過程,在社團活動中學生們可以提高和分享對社會美、自然美以及藝術美的認識和感受,學校應該加大對學生社團活動的引導和指導,要求社團指導老師應該具備一定的美學知識,在實際的運作中給予學生以相應的美學上的指導,在活動中提升大學生的審美能力;第二,改革《美學概論》課程設置,將《美學概論》的課時適當增加,除了理論教學課時,增加八個實踐教學課時,這八個實踐課時由任課教師帶領學生進行審美實踐,可以與美術館等地建立實踐合作關系,如果條件允許可建立一個實踐基地,以更好的幫助學生在實踐中理解理論知識,并在實際的審美欣賞中提升自身的審美能力.第三,調動學生自身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可利用實踐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走上講臺,通過講解和品評自己選擇的藝術作品,來體現(xiàn)出自己的審美能力,其余的同學可以通過提問,與講授的學生進行交流,拓寬他們的思維,延展他們的審美思維,從而將課堂上的理論內容真實化為他們自身內在的能力.
通過在《美學概論》中的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以加強大學生的審美能力為目標,最終為大學生成為全面發(fā)展的綜合型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礎,使得高校培養(yǎng)出的人才不僅具有扎實的專業(yè)理論知識,也具備用美的眼光看待整個世界、用美的心靈去對待周圍的人和事物的能力,從而促進整個社會和諧風氣的發(fā)展.
〔1〕劉冰源.應用型大學校園文化的審美培養(yǎng)[J].才智,2010(2).
〔2〕姚裕平.論大學美育的個體價值[J].浙江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12).
〔3〕何齊宗.審美人格論綱[J].教育研究與實驗,2004(04).
〔4〕趙伶俐.審美概念理解對審美感受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影響的探索性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1.
〔5〕蘇達仁.美學:面向新時代——關于我國當代美學教材建設的幾點思考[J].解放軍藝術學院學報,2011(02).
〔6〕劉寶存.大學理念的傳統(tǒng)與變革[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
〔7〕徐輝,季誠鈞,等.大學教學概論[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4.
〔8〕趙洪.研究性教學與大學教學方法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6(02):71-75.
〔9〕瞿祥華,鄧云濤.加強大學生實習基地建設,促進高校畢業(yè)生就業(yè)[N].中國教育報,2007-08-01.
G642
A
1673-260X(2013)11-0243-02
貴州大學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gdjg(2010)066)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