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孟子字義疏證》學術旨趣

2013-04-02 17:19王智汪
昌吉學院學報 2013年4期
關鍵詞:戴震孟子

王智汪

(淮北師范大學 安徽 淮北 235000)

論《孟子字義疏證》學術旨趣

王智汪

(淮北師范大學 安徽 淮北 235000)

《孟子字義疏證》的體例和語言解釋、歷史解釋、心理解釋的方法及其在訓詁學史上都具有特定的涵義?!妒枳C》中建立起新的理論框架:“抉摘宋明理學之蔽,卓然自成一家言,其意在不在專釋《孟子》,故戴震的《疏證》既是對理學的批判,也是對孟學的詮釋。”研究《疏證》應該先研究清代學風,進而研究清代思想特點,在此前提下對戴震而不是對孟子與先秦思想研究。但現(xiàn)有《孟子字義疏證》注釋本很多都看不到戴震本人的面目?,F(xiàn)存的《孟子字義疏證》注釋本沒有完全按照戴震的本來意思進行疏解,故沒有很好地詮釋戴震,也沒有真正獲得孟子的本義,這就導致了文獻學方面的諸多問題:借題發(fā)揮,重蹈“六經(jīng)注我”的舊轍。

戴震;《孟子字義疏證》;孟學

戴震(1723-1777),字慎修,一字東原,號杲溪,安徽休寧人。戴震出身徽州小商賈之家,少時勤學好問,成年后,對經(jīng)學、天文、歷算、地理、音韻、訓詁等都有深入研究。他一生著述多達30余種、一百余卷。在這些著作中,《孟子字義疏證》最能反映他一生的學術追求。如王國維在《國朝漢學派戴阮二家之哲學說》中說:“戴氏之學說,詳于《原善》及《孟子字義疏證》”[1]故梳理《疏證》創(chuàng)作歷程,探討其學術旨趣,對于準確地把握乾嘉學派的歷史特質,具有重要意義。

一、《疏證》研究概況

今天涉及到《疏證》的版本有:乾隆中期《微波榭叢書》中的《戴氏遺書》本[2];1939年版《安徽叢書》第六期《戴東原先生全集》;民國時期北平樸社版胡適點校的戴震著作中也收錄《孟子字義疏證》。當代的有:何文光點校的《孟子字義疏證》[3];湯志鈞校點《戴震集》[4];安正輝選注《戴震哲學著作選注》[5];20世紀90年代清華版和黃山書社版《戴震全集》本等等。較早的版本有1942年錢穆在《圖書集刊》創(chuàng)刊號發(fā)表《記抄本戴東原<孟子私淑錄>》一文,對《孟子私淑錄》和《緒言》的成書先后進行了考證,這是對《疏證》成書過程的進行最早研究,1980年王茂寫的《戴震哲學思想研究》一文與1992年冒懷辛寫的《孟子字義疏證全譯·代序言》一文也一步考證了《疏證》的寫作過程。

與《疏證》思想一脈相承的則是《孟子私淑錄》和《緒言》,前者約寫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現(xiàn)已亡佚,于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重獲發(fā)現(xiàn)并??背霭妫缓笳呤滓娪诙斡癫脼榇髡鹚鳌赌曜V》:“乾隆三十七年(1772)”詞條,約于三十四年(1769)在山西時開始寫作。按段玉裁記載,“《孟子字義疏證》原稿名《緒言》”。[6]《私淑錄》一書發(fā)現(xiàn)較晚。戴震本人生前未提到過,孔繼涵所刊《戴氏遺書》未收,段玉裁《年譜》未載,錢大昕、王艇、程瑤田、章學誠、邵晉涵、洪榜、汪中、孔廣森、盧文弨、凌廷堪、焦循等在著述及記事書札中均未提到。直到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錢穆于北平書肆中得見《孟子私淑錄》抄本。40年代,復于四川得見張海鵬照曠閣抄本,經(jīng)??焙?,刊布于1942年四川省立圖書館編《圖書集刊》創(chuàng)刊號上。錢穆為此著《記抄本戴東原<孟子私淑錄>》,與稿本同期發(fā)表?!妒枳C》原稿名稱為《緒言》,有壬辰菊月寫本及程氏瑤田于丙申影抄。

《緒言》首見于段玉裁《年譜》“三十七年壬辰,五十歲”條:“《孟子字義疏證》原稿名《緒言》,有壬辰菊月寫木,程氏瑤田于丙申影抄。”[7]此后有人將它與《原善》合刊,南海伍崇灌1850年據(jù)此把《緒言》收入《粵雅堂叢書》?!端绞玟洝放c《緒言》孰先孰后?目前學術界有兩種看法。一種認為《緒言》在先,《私淑錄》在后。錢穆、余英時、冒懷辛、周輔成、何文光、湯志鈞等人持此種觀點。另一種認為《私淑錄》在先,《緒言》在后。陳榮捷、王茂、楊應芹、周兆茂等人持此種觀點。但從思想內容看,《緒言》是從自然觀、認識論、人性觀、理欲觀等方面展開了對理學的更深入的批判,這無疑是對《私淑錄》作了進一步補充與發(fā)揮,故第二種說法似乎更是符合戴震哲學思想的邏輯發(fā)展歷程。

再者,從結構上看:《私淑錄》、《緒言》、《疏證》均有上、中、下三卷。其中卷上:《私淑錄》共十一條,《緒言》共二十三條,《緒言》卷上比《私淑錄》卷上多:仁義禮智、性、命、道、理以及自然與必然等八條。卷中:《私淑錄》共五條(《私淑錄》卷中五條全部見于《緒言》卷上),而《緒言》卷中十二條均為新增。卷下:《私淑錄》共九條(這九條《緒言》全部收錄),《緒言》共十三條。如將三本書比較,可知《孟子私淑錄》共有二十五條,其中二十四條均見于《緒言》;《緒言》共四十八條,因此共有二十四條為新作,而這二十四條,大多后見《孟子字義疏證》。由此可見,《私淑錄》乃是一稿,《緒言》為二稿,《疏證》為定稿。

既然《私淑錄》在先,《緒言》在后,那么《緒言》與《疏證》又是孰先孰后呢?余英時說:“《緒言》著于1769至1772年,《疏證》成書于1776至1777年”。[8]可以認為《緒言》是修改稿,《疏證》是定稿。也就是說《緒言》在先,《疏證》在后。這應該符合戴震創(chuàng)作實際,正如戴震說:

余始篇原善之書三章,懼畢者蔽以異趣也,復援據(jù)輕言疏通明之,而以三章者分真建首,次成上中下卷。比類合義,燦然端委畢著矣,天人之道,經(jīng)之大訓萃焉。以今之去古圣哲既遠,治經(jīng)之士,莫能綜貫,習所見聞,積非成是,余言恐未足以振茲墜緒也。藏之家塾,以待能者發(fā)之。[9]

最后,從整體上看,戴震哲學思想集中表現(xiàn)在《疏證》一書中,而它又是以《原善》三卷為理論基礎。那么,《原善》與《疏證》又是孰先孰后呢?對這一點,余英時認為“《原善》初稿三篇撰于1763年以前?!保?0]故《原善》應該是戴震在三四十歲時所創(chuàng)作,即它是在“癸未(1763)以前,癸酉(1753),甲戌以后十年內作”,段玉裁說:“始先生作《原善》三篇,見于戶部(孔繼涵)所刊《文集》中者也,玉裁既于癸未抄寫熟讀矣。至丙戌(1766),見先生援據(jù)經(jīng)言,疏通證明之,仍以三章者分為建首,比類合義,古賢圣之言理義舉不外乎是?!保?1]錢穆也考證說:“《原善》三篇約作于1757至1763年間,《疏證》三卷為1766年”[12]??梢?,《原善》與《疏證》孰先孰后一目了然。

這誠如梁啟超案:

此書失著作年月,據(jù)段《譜》推定為先生三十四至四十約十年內所作也?!段募罚ń?jīng)韻樓本)與《遺書》兩收之,而其文不同?!段募繁炯葱蛩^始為三章也,別有《讀易系辭論性》、《讀孟子論性》兩篇,不入正文?!哆z書》本則修改之本,序所謂成上中下三卷者也。每卷各冠以《文集》本之三章,而雜引群經(jīng)之文為左證。上卷十一章,中卷五章,下卷十六章。其每卷之首章,雖即《文集》本而語加詳。其以下各章所引經(jīng)證,亦不限于《系辭》、《孟子》,合兩本讀之,可以見先生著述之謹慎與進德之綿密也。[13]

二、學界對《疏證》學術宗旨的爭議

《疏證》雖然在很大程度上為孟子思想的延伸,但事實上它卻有別于《孟子》,為戴震獨創(chuàng)。關于《疏證》的寫作動機,段玉裁是這樣說的:

蓋先生《原善》三篇、《論性》二篇既成,又以宋儒言性、言理、言道、言才、言

誠、言明、言權、言仁義禮智、言智仁勇,皆非《六經(jīng)》、孔、孟之言,而以異學之言揉之。故就《孟子》字義開示,使人知“人欲凈盡,天理流行”之語病。

《疏證》表面上是疏理《孟子》,實際上它是揭示了戴震的治學的內在發(fā)展過程,集中體現(xiàn)了戴震晚年的思想。戴震創(chuàng)作《疏證》兩年后即去世,當時京師同志挽聯(lián)云:“孟子之功,不在禹下;明德之后,必有達人。”此聯(lián)從側面表達了對《孟子字義疏證》的認同。“《孟子字義疏證》一書不僅是閱讀《孟子》、研究孟子思想的重要參考資料,也是反映載震哲學思想的重要著作”。[14]它是“披著經(jīng)言外衣的哲學書,”[15]其上卷專門解說理,中卷解說天道、性,下卷解說才、道、仁、義、禮、智、誠、權,每個標題下都標明了條數(shù),以此說明這是采取了考據(jù)學的方法,這也是在書名用“疏證”的用意所在。即“舍圣人立言之本指,而以己說為圣人所言,是誣圣;借其語以飾吾之說,以求取信,是欺學者也。誣圣欺學者,程朱之賢不為也?!保?6]梁啟超說:“《孟子字義疏證》,蓋軼出考證學范圍之外,欲建立一‘戴氏哲學’矣。”[17]他以《疏證》來治經(jīng),致力于《六經(jīng)》理義的闡發(fā),進而要建立自己的哲學體系,為此,戴震還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七經(jīng)”的觀念。本來儒家的經(jīng)書,只有“六經(jīng)”的提法,即《詩經(jīng)》、《書經(jīng)》、《禮經(jīng)》、《樂經(jīng)》、《易經(jīng)》和《春秋》。由于《樂經(jīng)》今已不傳,故“六經(jīng)”實際上只有“五經(jīng)”。而戴震的“七經(jīng)”,則是“五經(jīng)”之外再加《論語》、《孟子》而成。段玉裁說:“所謂‘七經(jīng)’者,先生云:《詩》、《書》、《易》、《禮》、《春秋》、《論語》、《孟子》是也。”[18]戴震早年已經(jīng)定下宏偉的《七經(jīng)小記》寫作計劃,但由于其早逝而告終。

雖然戴震自認為“仆生平著述最大者,為《孟子字義疏證》一書?!钡妒枳C》一書在戴震生前并沒有得到認同,并且自它誕生之日起,學界對其的批評聲音一直不斷。正如侯外廬所說:“戴震之哲學,在當時除了章學誠了解外,并未成為支配的學說,沒有起著社會影響?!保?9]由于《疏證》反映了當時的嚴峻社會現(xiàn)實,預示著深刻的社會危機已經(jīng)來臨,對這種盛世危言,當時社會上層是不能接受的,學者也難以引起共鳴,故《疏證》只能招致非議和橫肆罵詈。如章炳麟在《文錄·釋戴》中記述:紀昀讀了《孟子字義疏證》后,“攘臂扔之:以非(誹)清凈潔身之士,而長流污之行”,表現(xiàn)出對該書的不滿。即使是以朱筠和錢大昕為代表的漢學家們,他們看重的也只是戴震在六書九數(shù)、名物訓詁等方面的考據(jù)功力,而對戴震在義理方面的執(zhí)著追求不能理解。彭紹升在讀《孟子字義疏證》后,專為致書戴震,指斥該書勢將“使人逐物而遺則,徇形色,薄天性,其害不細”[20];戴震去世后,洪榜撰《戴先生行狀》,將戴震的《答彭進士書》全文載入,但朱筠見之,謂:“可不必載!戴氏可傳者不在是?!保?1]私淑戴震的凌廷堪撰《東原先生事略狀》,雖然肯定《疏證》為“至道之書”,但回避具體的評價,以“其書具在,俟后人之定論云爾”來搪塞;甚至戴震弟子章學誠也在戴震去世后即指責戴震“心術不純”和“丑詈程、朱,詆侮董、韓”等等。

當時,也有對《疏證》持肯定態(tài)度的學者,如:洪榜、凌廷堪、錢大昕、焦循、戴望等人。焦循是肯定戴震的第一人,他在《讀書三十二贊》對《孟子字義疏證》加以表彰,并稱引其說于所著《孟子正義》中,始肯定戴震“生平所得力,而精魄所屬,專在《孟子字義疏證》一書?!彼f:“循讀東原戴氏之書,最心服《孟子字義疏證》”。江藩高度評價戴震哲學,他在《漢學師承記·洪榜》中稱洪榜為《孟子字義疏證》辯護是“衛(wèi)道之儒”,并全文記錄了朱筠貶斥《疏證》和洪榜闡發(fā)并贊揚《疏證》的對峙言論。周予同說:“戴震精于名物訓詁,并且進而探討古書義理。皖派只有他一個人,經(jīng)‘漢學’達到哲學大道。《孟子字義疏證》,以經(jīng)學為基礎而談政治哲學?!保?2]還有學者從解釋學的角度來研究《疏證》,如1992年李開在其《戴震評傳》中,就是以《疏證》為例,指出戴震利用語言文字學解釋古代經(jīng)典進而創(chuàng)建其哲學;1998年周光慶在《孔子研究》上發(fā)表《戴震(孟子)解釋方法論》,從整體上探究戴震解釋方法論的理論模式。

客觀地說,現(xiàn)存的各種《孟子字義疏證》注釋本在形式和內容來都沒有完全按照戴震的本來意思進行疏解,故沒有很好地詮釋戴震,也沒有真正獲得孟子的本義,這就導致了后人評論《疏證》同樣陷入了借題發(fā)揮,重蹈“六經(jīng)注我”的舊轍。這是對《疏證》爭議的主要原因。

[1]王國維.王國維遺書(第5冊)[M].上海:上海古籍書店1983:75.

[2]《戴氏遺書》共刻十五種,但是有的有編次者,有的又未編次者,且編次也很奇怪,并非連續(xù)?!段募肪帪槎凑彰玫恼f法,那本來至少也打算要刻二十三種的,可事實上卻只有十五種。

[3]戴震著,何文光點校.孟子字義疏證[M].北京:中華書局出版,1961.

[4]戴震著,湯志鈞校點.戴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5]戴震著,安正輝選注.戴震哲學著作選注[M].北京:中華書局,1961.

[6]張岱年主編.戴震全書(第六冊)[M].合肥:黃山書社,1997:687.

[7]張岱年主編.戴震全書(第六冊)[M].合肥:黃山書社,1997:687.

[8]錢穆.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M].北京:商務印書館,1937:324-331.

[9]戴震著,何文光整理.孟子字義書證[M].北京:中華書局,1982.

[10]余英時.論戴震與章學誠[M].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00:110.

[11]容肇祖.戴震說的理及求理的方法[M].《國學季刊》第二卷第一號,1925.

[12]錢穆.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M].北京:商務印書館務,1937:325-331.

[13]梁啟超.戴東原著述纂校書目考,《飲冰室文集》第五冊,北京:中華書局,1989.

[14]寧登國.〈孟子〉的歷代詮釋研究概觀[J].管子學刊,1999,(4):28.

[15]杜國癢.杜國癢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

[16]戴震.孟子字義疏證[M].北京:中華書局,2008:23-24.

[17]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儒家哲學[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38.

[18]戴震.戴震年譜[M].見《戴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483.

[19]侯外廬.中國思想通史》(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462.

[20]彭紹升.二林居集(卷三)《與戴東原書》。

[21]江藩.國朝漢學師承記(卷六)[M].北京:中華書局,1983:97.

[22]周予同.中國經(jīng)學史講義[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9:82-83.

I206

:A

:1671-6469(2013)04-0057-04

2013-06-15

王智汪(1971-),男,安徽樅陽人,淮北師范大學,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專門史。

猜你喜歡
戴震孟子
與黨旗合影
磨刀不誤砍柴工
獨尋真知啟后人:戴震后裔的學術使命
淺評戴震的義理之學
朱熹不一定靠譜
考辨求真的理論與實踐
儒學理性精神在乾嘉時期的發(fā)揚
惠来县| 曲靖市| 阿图什市| 华亭县| 翁牛特旗| 西乌珠穆沁旗| 湖北省| 定西市| 五台县| 蓬莱市| 札达县| 兴城市| 吉水县| 深圳市| 叶城县| 荃湾区| 佳木斯市| 阿城市| 四平市| 固原市| 九龙坡区| 大埔县| 岳阳市| 卓资县| 项城市| 阿合奇县| 横峰县| 商洛市| 温州市| 荔浦县| 临洮县| 胶州市| 辉南县| 北安市| 保康县| 潼关县| 东城区| 敖汉旗| 大宁县| 兰溪市| 阿巴嘎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