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姜 麗
(山東大學 儒學高等研究院,山東 濟南 250100)
先秦漢語詞匯以單音詞為主,隨著時代的變遷、語言文化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新的詞匯滿足交際的需要,自然成為語言文字發(fā)展的首要任務。然而先秦時期漢語音節(jié)有限,增加單音詞的數(shù)量勢必會造成同音詞較多的現(xiàn)象,從而給交際帶來困難,而通過單音詞組合或在原有單音詞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復音詞,不但增加漢語詞匯量,并且使詞義表達更加準確、明晰,因此,單音詞復音化又成了漢語詞匯發(fā)展的必然趨勢。這種變化在甲骨文、金文已露端倪,至春秋戰(zhàn)國時期復音詞在語言中已經(jīng)占有一定的比例,后世主要的類型已基本具備,兩漢時期是漢語復音詞發(fā)展的關鍵時期,不僅數(shù)量大大超過前代,而且構詞方式也有了新突破。
兩漢四百年間,國家統(tǒng)一,經(jīng)濟繁榮,社會相對安定,這為學術研究、語言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這一時期,學者們不但編撰了大量的作品,而且對先秦古籍進行全面地注釋研究,新詞不斷產(chǎn)生、語言表達越來越精密、科學。至東漢后期,出現(xiàn)了遍治群經(jīng)、今古文兼通的儒學大家鄭玄。鄭玄注釋之作有《毛詩箋》、《三禮注》、《論語注》、《周易注》等,其《毛詩箋》①本文所用《毛詩箋》均采用中華書局2008年出版的《十三經(jīng)注疏·毛詩注疏》(附??庇洠┍?。是《詩經(jīng)》注釋的典范之作,自問世后一直作為封建統(tǒng)治社會官方教材。鄭玄游學近二十年,學無常師,弟子遍天下。“子所雅言,詩書之禮皆雅言”,則鄭玄學習論著、教授生徒所用之語言當為漢時通用語。由此可見,鄭玄箋注語料具有很強的代表性,是后代研究漢代語言彌足珍貴的優(yōu)質的第一手資料。鄭玄箋注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人們對其在訓詁學、??睂W、語法學、詞源學、聲韻學、方言學等方面的成就都有深入的研究,而關于鄭玄箋注語言的詞匯學研究尚不多見,尤其是關于《毛詩箋》復音詞的研究成果尚未見到。由于學力尚淺,本文僅選定《毛詩箋》復音詞中有代表性的聯(lián)合式復音詞作為研究對象。
經(jīng)過窮盡式地考查分析,我們最后統(tǒng)計出《毛詩箋》中合成詞1351 個,其中偏正式復合詞365個,占合成詞27.02%;聯(lián)合式925 個,占合成詞 68.47%;其他區(qū)類型合成詞61 個。②925 個聯(lián)合式復音詞的計量存在以下問題: 1.包括兼類詞,有的詞具有兩個詞性,我們把這類詞分別歸入不同的詞性,如“言語”,分別歸入動詞類和名詞類; 2.包括字形不統(tǒng)一的異序詞,如法效和法傚、鰥寡和矝寡、次比和佽比等,按兩個詞統(tǒng)計; 3.同素異序詞,如正序、逆序同時存在的,分別算作兩個詞,這樣27 對,54 個詞。本文主要對聯(lián)合式復詞義構成、詞性構成、詞序構成、詞形構成四個方面,進行分析和研究,并探求其構成規(guī)律。
聯(lián)合式復音詞是由兩個在意義上并列的單音詞結合而成的新詞,又稱為并列復合詞。根據(jù)構成復音詞的兩個單音詞詞義,又可以把聯(lián)合式復音詞分為同義聯(lián)合、反義聯(lián)合、類義聯(lián)合三個類型。
語言中完全同義的詞很少,因此,同義聯(lián)合主要指構成聯(lián)合詞的兩個詞素意義相同或相近,所構成的聯(lián)合式復音詞詞義與兩個詞詞義大致相同。經(jīng)統(tǒng)計,《毛詩箋》中的同義聯(lián)合復音詞共有778 例,占聯(lián)合式復音詞總量的84.11%。
①《鄭風·溱洧》 卷第四:“洵吁且樂。”《箋》 云:“言其土地信寬大,又樂也?!?/p>
“土地14”, “土”,《說文·土部》:“土,地之吐生萬物者也。”[1](P682上)“地”,《說文·土部》:“地,元氣初分,輕清陽為天,重濁陰為地,萬物所陳列也?!盵1](P682上)二字本義是同義詞,組合成詞后在《毛詩箋》中有領土、地區(qū)、地方等意思。
②《大雅·旱麓》卷第十六:“莫莫葛藟,施于條枚?!薄豆{》云:“葛也、藟也,延蔓于木之枚,木而茂盛?!庇郑缎l(wèi)風·芄蘭》 卷第三:“芄蘭之支。”《箋》云:“芄蘭柔弱,恒蔓延于地,有所依緣?!?/p>
《毛詩箋》中“蔓延1”出現(xiàn)1 次,“延蔓2”出現(xiàn)兩次,都是草木延伸擴展之意?!奥?,《說文·艸部》“葛屬”[1](P35下),本指蔓生植物的枝莖,引申為延伸;“延”,《說文·廴部》“長行也”[1](P77下),本義也是蔓延。因此,二此是同義詞。
類義聯(lián)合指兩個詞素雖然意義不同,但語義相關,共處同一個語義場中。這類聯(lián)合式復合詞詞義,并非兩個類義詞義的簡單相加,它們組合后產(chǎn)生新的詞義,具有概括、修辭效果。此類聯(lián)合式復音詞有116 個,占聯(lián)合式復音詞總量的12.54%,大致可以分為三種情況:
1、產(chǎn)生新義
①《大雅·崧高》卷第十八:“維申及甫,維周之翰。四國于蕃,四方于宣?!薄豆{》云:“皆以賢知入為周之楨榦之臣。”
“楨榦(幹)4”原指古代筑墻時所用的木柱,在兩端的叫楨,在兩旁的叫榦。組合成詞后有“骨干”、“棟梁”之義。《毛詩箋》中“楨榦”出現(xiàn)4 次,《毛傳》使用1 次,都是“骨干、棟梁”的意思。
②《邶風·谷風》卷第二:“忘我大德,思我小怨?!薄豆{》云:“大德,切磋以道相成之謂也?!?/p>
“切磋3”本指器物加工的工藝名,組合成詞后產(chǎn)生新的詞義,比喻學問道德方面。
互相研討勉勵。《毛詩箋》“切磋”出現(xiàn)3 次,均為此義。
2、表示概括義
①《小雅·桑扈》卷第十四:“君子樂胥,萬邦之屏。”《箋》 云:“蔽捍之者,謂蠻夷率服,不侵畔。”
“蠻夷1”,本指中國古代南部、東部少數(shù)民族的稱名,組合之后泛指少數(shù)民族。
②《大雅·常武》卷十八:“整我六師,以修我戎。”《箋》:“使之整齊六軍之眾,治其兵甲之事。”
“甲”是鎧甲,“兵”是武器,《毛詩箋》中“兵甲2”出現(xiàn)2 次,泛指武器裝備或軍事行動。
3、具有修辭義
①《大雅·小明》卷十三:“豈不懷歸,畏此罪罟。”《箋》云:“我誠思歸,畏此刑罪羅網(wǎng)我,故不敢歸爾。”
“羅網(wǎng)3”原指捕鳥獸的網(wǎng),比喻法網(wǎng)等?!睹姽{》中出現(xiàn)3 次,都是比喻義。
②《小雅·節(jié)南山》卷第十二:“尹氏大師,維周之氐。秉國之均四方是維?!薄豆{》云:“言尹氐作大師之官,為周之桎鎋,持國政之平,維制四方?!?/p>
“桎”,《說文·木部》:“足械也?!盵1](P270上)本指腳上帶的刑具;“鎋”同“轄”,《說文·車部》“鍵也”,[1](P727 下)指大車軸頭上穿著的小鐵棍。“桎鎋”結合成詞后比喻執(zhí)政大臣,關鍵人物。
③《小雅·苕之華》卷第十五:“苕之華,其葉青青?!薄豆{》云:“京師以諸夏為障蔽,今陵苕之華衰而葉見青青然。”
“京”,《說文·京部》:“人所為絕京丘也?!盵1](P229上)本義是人工筑起的高土堆;“師”,《說文·帀部》:“二千五百人為師。”[1](P273 上)原指軍隊的編制。兩個詞素結合后代指京城、軍隊等。
反義聯(lián)合是指由兩個意義相反或相對的詞素構成的聯(lián)合式復音詞。此類共有32 個,僅占聯(lián)合式復音詞總量的3.46%,所構成的聯(lián)合式復音詞詞義較抽象概括。
①《邶風·綠衣》卷第二:“綠兮絲兮,女所治兮?!薄豆{》云:“亦喻亂嫡妾之禮,責以本末之行?!?/p>
“本末2”是一對反義詞,本義指樹根和樹梢,構成復音詞后指事情的始終、主次等?!睹姽{》中出現(xiàn)3 次,其中2 處是復音詞,有主次、先后之義,1 處是詞組。
②《小雅·四牡序》卷第九:“勞使臣之來也,有功而見知,則說矣?!薄豆{》:“使臣以王事往來于其職。”
“往”和“來”是一對反義詞,結合成詞后,有即反覆、來回的意思?!巴鶃怼薄睹姽{》 中出現(xiàn)2次,均為復音詞。
《毛詩箋》中聯(lián)合式復音詞詞性主要有動詞、名詞、形容詞、副詞、嘆詞、連詞、語氣詞、代詞等八種,從構成聯(lián)合式復音詞的兩個單詞詞性與該復音詞詞性關系看,又可分為18 小類。
兩個單音詞構成復音詞后,具有動詞詞性,共424 個,占全部聯(lián)合式復音詞45.84%,現(xiàn)舉例如下:
1、動詞+動詞→動詞
①《小雅·信南山》卷第十三:“中田有廬,疆場有瓜,是剝是菹?!薄豆{》云:“于畔上種瓜,瓜成又入其稅,天子剝削、淹漬以為菹,貴四時之異物。”
“剝削1”、“腌漬1”均是由兩個動詞詞素構成,成詞后仍然表示動作行為,是動詞。
②《大雅·云漢》卷第十八:“周王壽考,遐不作人?!薄豆{》 云:“遠不作人者,其政變化紂之惡俗,近如新作人也?!?/p>
“變化3”,“變”是更改,“化”是改變,兩個單音詞組合成詞后表示事物在形態(tài)上或本質上產(chǎn)生新的情況,仍然是動詞。
2、名詞+名詞→動詞
《小雅·小明》卷第十三:“豈不懷歸,畏此罪罟?!薄豆{》云:“我誠思歸,畏此刑罪羅網(wǎng)我,故不敢歸?!?/p>
《毛詩箋》“羅網(wǎng)1”又作“羅網(wǎng)2”?!傲_”,《說文·網(wǎng)部》:“以絲罟鳥也?!盵1](P356上)本義捕鳥的網(wǎng),名詞?!熬W(wǎng)”,《說文·網(wǎng)部》:“庖犧所結繩以漁?!盵1](P355上)本義漁獵用的網(wǎng),名詞?!睹姽{》用作動詞,處罰的意思,后來顛倒次序為“網(wǎng)羅”,成為漢語常用詞。
《毛詩箋》聯(lián)合式復音名詞共有225 個,占24.32%,舉例如下:
1、名詞+名詞→名詞
《邶風·谷風》卷第二:“行道遲遲,中心有違?!薄豆{》云:“行于道路之人,至將離別,尚舒行,其心徘徊?!?/p>
“道路5”,《說文·辵部》:“道,所行道也。”[1](P75下)“路”,《說文·足部》:“路,道也?!盵1](P84下)均為名詞?!睹姽{》中“道路”出現(xiàn)3 次,《毛傳》出現(xiàn)2次,都是名詞,是指具體的路而言,可見“道路”詞義凝固較早。
2、動詞+動詞→名詞
《齊風·甫田》卷第五:“乃求千斯倉,乃求萬斯箱。”《箋》云:“言年豐收入踰前也?!?/p>
“收入1”,“收”和“入”都是動詞,組合成詞后指“收進來的錢物”,是名詞。
3、量詞+量詞→名詞
《魏風·汾沮洳》卷第五:“彼其之子,美無度?!薄豆{》云:“是子之德美,無有度,言不可尺寸?!?/p>
“尺寸1”,“尺”和“寸”是量詞,結合成詞后指泛指稱量的工具,名詞,此句是名詞活用為動詞,用尺寸稱量。
4、形容詞+形容詞→名詞
《小雅·小旻》卷第十二:“我龜既厭,不我告猶?!薄豆{》云:“龜靈厭之,不復告其所圖之吉兇。”
“吉兇3”,《說文》:“吉,善也?!薄皟?,惡也?!北局浮凹椤焙汀皟磹骸?,是形容詞。組合成詞后,指禍福,是名詞。
5、方位詞+方位詞→名詞
①《商頌·長發(fā)》卷第二十:“不競不絿,不剛不柔。敷政優(yōu)優(yōu),百祿是遒。”《箋》云:“競,逐也,不逐,不與人爭前后?!?/p>
“前后1”,“前”、“后”是兩個方位詞,組合成詞后指“先后”、“第一”,為名詞。
②《小雅·四月》卷第十三:“滔滔江漢,南國之紀?!薄豆{》云:“喻吳楚之君能長理旁側小國,使得其所?!?/p>
“旁側1”,“旁”、“側”為方位詞,組合成詞后指“附近”、“旁邊”的意思,為名詞。
這類詞《毛詩箋》中共有240 個,占聯(lián)合式復音詞的25.95%,舉例如下:
1、形容詞+形容詞→形容詞
《那序》箋云:“禮樂廢壞者,君怠慢于為政,不修祭祀、朝聘、養(yǎng)賢、待賓之事?!?/p>
“怠慢2”,“怠”,《說文·心部》“慢也”[1](P509 下),形容詞;“慢”,《說文·心部》“不敬也”[1](P509下),引申懈怠、松懈,形容詞?!睹姽{》中“怠慢”有輕慢不敬、疏忽之意,是形容詞。
2、名詞+名詞→形容詞
《小雅·祈父》卷第十一:“又有司右,主勇力之士,予王之爪牙,胡轉予于恤,靡所止居?!薄豆{》云:“此勇力之士,責司馬之辭也。我乃王之爪牙,爪牙之士當為王閑守之衛(wèi),……六軍之士,出自六鄉(xiāng),法不取于王之爪牙之士。”
“爪牙3”,本指動物的尖爪和利牙,為名詞;《毛詩箋》前一“爪牙”是串講《詩》,是名詞,后兩“爪牙”修飾限制“士”,有勇武、勇猛之義,是形容詞。
1、副詞+副詞→副詞
《大雅·桑柔》卷第十八:“民之罔極,職涼善背。”《箋》云:“民之行失其中者,主由為政者信用小人,互相欺違,為民不利?!?/p>
“互相1”,“互”,交互,交替,副詞;“相”,共同,互相,副詞。二者組合成詞后有共同、一起的意思,仍然是副詞。
2、名詞+名詞→副詞
《小雅·北山》卷第十三:“偕偕士子,朝夕從事?!薄豆{》云:“朝夕從事,言不得休止。”
“朝夕6”,兩詞素本為名詞,分別指早晨和晚上,結合成詞后指從早到晚,日夜不停,為副詞。
3、動詞+動詞→副詞
《魯頌·駉》卷第二十:“思無疆,思馬斯臧。”《箋》云:“僖公之思遵伯禽之法,反覆思之,無有竟已?!?/p>
“反覆2”(又寫作“反復1”),“反”和“覆”是兩個單音動詞,此處組合成詞,有再三、翻來復去的意思,是副詞。
《毛詩箋》中只有“嘆詞+嘆詞→嘆詞”這一種形式,共五個:嗟乎、于嗟、吁嗟、于乎、嗚呼,大多在《詩經(jīng)》中出現(xiàn),鄭玄援引之,串講詩句。
①《衛(wèi)風·氓》卷第三:“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于嗟女兮,無與士耽。”《箋》云:“於是時國之賢者刺此婦人見誘,故于嗟而戒之?!?/p>
“于嗟5”是《詩經(jīng)》常用的嘆詞,表示贊嘆、悲嘆,用于句首。《毛詩箋》中出現(xiàn)6 次,其中一次寫作“吁嗟1”,“于”是“吁”的古字,可見該詞至漢末仍然通用。
②《周頌·清廟》卷第十九:“于穆清廟,肅雝顯相。”《箋》云:“於乎,美哉!”
“於乎13”,感嘆詞,獨立成句?!睹姽{》中出現(xiàn)13 次,又寫作“嗚呼1”,《詩經(jīng)》出現(xiàn)7 次,同“于嗟”一樣,也是先秦時期常用嘆詞。
《毛詩箋》中只有“語氣詞+動詞→語氣詞”一種形式,1 個詞。
《王風·君子陽陽》卷第十四:“君子陽陽,左執(zhí)簧,右招我由房?!薄豆{》云:“君子遭亂,道不行,其自樂此而已?!?/p>
“而已42”,“而”,語氣詞,相當于“耳”,“罷了”之意;“已”,動詞,“停止”、“完了”之意。在《毛詩箋》中,“而已”出現(xiàn)42 次,是聯(lián)合式復音詞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一個,在陳述句末尾,表示至此為止。
1、連詞+連詞→連詞
《小雅·賓之初筵》卷第十四:“其湛曰樂,各奏爾能,賓載手仇,室人入又?!薄豆{》云:“士之祭禮,上嗣舉奠,因而酌尸,天子則有子孫獻尸之禮?!?/p>
“因而”,兩個詞素均為連詞,表示下文是上文的結果,組合成詞后,功能和意義不變。
2、連詞+助詞→連詞
《邶風·谷風》卷第二:“宴爾新昏,以我御窮?!薄豆{》云:“君子亦但以我御窮苦之時,至于富貴,則棄我如旨蓄?!?/p>
“至于”,“至”為連詞,表示轉折關系,相當于“至于”;“于”為助詞,無實義。兩詞素結合成詞后表示提出另一話題,連詞。
1、代詞+代詞→代詞
《小雅·采菽》卷第十五:“赤芾在股,邪幅在下。”《箋》云:“冕服謂之芾,其他服謂之韠。”
“其他1”,兩詞素均為代詞,有“別的、另外的”之一,結合成詞后詞義和語法功能不變。
2、數(shù)詞+代詞→代詞
《齊風·甫田》卷第五:“婉兮孌兮,總角丱兮,未幾見兮,突而弁兮?!薄豆{》云:“人君內善其身,外修其德,居無幾何,可以立功。猶是婉孌之童子,少自修飾,丱然而稚,見之無幾何,突耳加冠為成人也?!?/p>
“幾何4”,“幾”數(shù)詞;“何”,代詞。在《毛詩箋》中“幾何”出現(xiàn)此次,均表示“若干時間”,是代詞,作賓語。
關于構成聯(lián)合式復音詞的兩個單音詞詞性的判定,大致遵循以下原則,第一,以兩詞素構成復音詞的詞性為準。例如,“封畿2”,據(jù)甲骨文、金文,“封”本義是植樹,動詞,后來引申為邊界、邊疆,名詞。“畿”,古代王都所領轄的千里地面,名詞?!豆{》中“封畿”是兩個單音名詞的概括義,因此,歸入“名詞+名詞→名詞”類中。第二,在句中活用,臨時具有某詞性,仍然把它歸入原詞性。如“尺寸”, “尺”和“寸”本為量詞,結合成名詞,泛指稱量工具,《箋》中活用為動詞,表示用尺寸量,這種情況,我們把它歸入名詞類。
漢末鄭玄所處的時代是漢語復音詞大量產(chǎn)生的時代,是先秦單音詞向復音詞發(fā)展的關鍵時期,許多復音詞詞序還不穩(wěn)定,我們把這種情況稱為同素異序,《毛詩箋》中這類詞占總量的7.05%。本文把現(xiàn)代通行的詞序稱為正序,反之或沒有的稱為逆序,在《毛詩箋》中正序、逆序同時存在的27 對,只有逆序的37 個,現(xiàn)舉例說明。
①《大雅·韓奕》卷第十八:“王錫韓侯,其追其貊,奄受北國,因以其伯?!薄豆{》云:“皆美其為人子孫,能興復先祖之功?!庇郑缎⊙拧ぼ嬷A》卷第十五:“牂羊墳首,三星在罶。”《箋》云:“無是道者,喻周已衰,求其復興不可得也。”
“復興5”、“興復2”有衰落后重新興盛、恢復的意思。《毛詩箋》中,正序、逆序都有。
②《小雅·節(jié)南山》卷第十二:“赫赫師尹,不平謂何!”《箋》云:“責三公之不均平,不如上之為也?!庇郑短骑L·椒聊》卷第六:“彼其之子,碩大無朋?!薄豆{》云:“無朋,平均,不朋黨?!?/p>
“平均2”、“均平1”,有公平、公正的意思。《毛詩箋》中正序、逆序各出現(xiàn)1 次;“平均”在《毛傳》中出現(xiàn)2 次。
①《邶風·泉水》卷第二:“孌彼諸姬,聊與之謀?!薄豆{》云:“我且欲略與之謀婦人之禮,觀其志意,親親之恩也。”
“志意6”有意愿、心意、情意等意思?!睹姽{》中出現(xiàn)6 次,都是逆序,鄭玄《禮記注》逆序5 次、《儀禮注》逆序1 次,均未見正序。我們對現(xiàn)代學者的28 種復音詞研究論著作了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兩漢、魏晉時期主要使用逆序,正序大規(guī)模使用可能是在唐宋以后。
②《小雅·車舝》卷第十四:“雖無德與女,式歌且舞。”《箋》云:“人皆庶幾于王之變改,得輔佐之,雖無其德,我與女用是歌舞,相樂喜之至也?!?/p>
“變改4”是改變,變化的意思?!睹姽{》中共出現(xiàn)4 次,未見正序。
通過對《毛詩箋》中同素異序聯(lián)合式復音詞分析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構成這些異序詞的兩個詞基本都是同義詞,而且動詞、形容詞居多。由此可見,同義詞由于詞性相同、詞義相近,所以位置相對自由?!睹姽{》中有些聯(lián)合式復音詞雖然正序、逆序都有,但我們不能簡單地認為是詞序不同,有的是兩個聯(lián)合式復音詞:如“調和”、“和調”,詞性、詞義不同,“和調”是形容詞,和諧的意思;“調和”是動詞,調節(jié)的意思?!把哉Z”、“語言”語義雖然有時重合,但主要是兼類詞?!暗茏印焙汀白拥堋彪m然詞性相同,詞義范圍不同,這三組不能算作同素異序詞。我們也看到,有的雖屬同素異序詞,《毛詩箋》中詞義、詞性大致相同,而在現(xiàn)代漢語中有了變化。如“歸還”、“還歸”,在《毛詩箋》中是“返回”的意思,到現(xiàn)代漢語中,“歸還”還增加了“將所借或所拾的錢、物等還給原主”義項。有的同素異序詞在現(xiàn)代漢語中已經(jīng)廢棄不用,如“密緻”、“緻密”。
由于古人的用字習慣和漢字本身的孳乳分化,文字在應用中出現(xiàn)了古今字、通假字、異體字、異字同詞等現(xiàn)象,這在單音詞復音化的進程中自然也打上了烙印。《毛詩箋》中,有105 個聯(lián)合式復音詞書寫形式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占聯(lián)合式復音詞總數(shù)的11.35%。具體分析如下:
古字、今字是由漢代學者在注釋典籍時提出的,東漢時期古文經(jīng)盛行,鄭玄注解經(jīng)傳,尤其是在《三禮注》中多用古字、今字等概念。現(xiàn)代學者們對古今字也做了很多研究,如裘錫圭先生在《文字學概要》中說:“‘古今字’也是跟一詞多形現(xiàn)象有關的一個術語。一個詞的不同書寫形式,通行時間往往有前后。在前者的就是在后者的古字,在后者就是在前者的今字?!盵2](P270)我們通過研究,《毛詩箋》中有42 聯(lián)合式復音詞其書寫形式由古字構成。
①《小雅·巧言》卷第十二:“無罪無辜,亂如此幠?!薄豆{》云;“為亂如此,甚敖慢,無法度也?!?/p>
“敖慢3”,《毛詩箋》中一共出現(xiàn)3 次,正作“傲慢”。唐孔穎達均以“傲”易“敖”。阮元《十三經(jīng)注疏·毛詩正義??庇洝吩疲骸鞍福豆{》作‘敖’,《正義》作‘傲’。‘敖’、‘傲’古今字?!盵3](P457 下)同樣“敖游2”,《毛詩箋》中出現(xiàn)兩次,陸德明《釋文》“敖,本亦作遨”,“敖”與“遨”亦為古今字。
②《召南·摽有梅》卷第一:“摽有梅,其實三兮。”《箋》云:“此夏鄉(xiāng)晚,梅之陏落差多,在者余耳。”
“陏落1”今作“墮落”,《字匯補·阜部》:“陏,《易·說卦》‘為果蓏’,京房本作‘果墮’?!y即墮也。亦為蓏之借字?!盵4](P4125)“陏落”,《毛詩箋》中出現(xiàn)1 次,指實物下落之意,在此意義上,“陏”為“墮”之古字。
王力先生在《古代漢語》中說:“所謂古音通假,就是古代漢語書面語言里同音或音近的字的通用和假借。語言里的‘詞’是音義的結合物,古人在記錄語言里的某一個‘詞’的時候,往往用聲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來書寫,有時寫成這個樣子,有時寫成那個樣子。兩個字形體不同,意義不同,只是由于聲音相同或相近,古人就用甲字來代替乙字。”[5](P546)根據(jù)王力先生的標準,《毛詩箋》中共有27 聯(lián)合式復音詞其書寫形式是借字。
①《小雅·雨無正》卷第十二:“正大夫離居,莫知我勚。”《箋》云:“長官之大夫,于王流于彘而皆散處,無復知我民之見罷勞也?!?/p>
“罷勞5”,正作“疲勞”。“罷”《說文·網(wǎng)部》:“罷,遣有罪也。從網(wǎng)從能,言有賢能而入網(wǎng),而貰遣之。”[1](P356下)就是遣放有罪的人?!捌!?,《說文·疒》:“疲,勞也。從疒,皮聲?!盵1](P352 上)“罷”與“?!痹~義不同,古聲都是並母、歌部,古音相同,是通假關系。
②《周頌·敬之》卷第十九:“佛時仔肩,示我顯德行?!薄豆{》云:“輔佛是任,示道我以顯明之德行?!庇?,《大雅·板箋》云:“王當用公卿、諸侯及宗室之貴者為藩屏、垣幹,為輔弼1,無疏遠之。”
“輔佛1”,正作“輔弼”。兩詞在《毛詩箋》中各出現(xiàn)一次,輔助、輔佐的意思?!板觥?,《說文·弜部》:“輔也?!倍巫ⅲ骸拜o者,車之輔也,引申為凡左右之稱?!盵1](P642 上)“弼”,“佛”,《說文》“見不審也”,即仿佛。二字古聲都是並母、物部,音同,“弼”本字,“佛”是借字。
蔣紹愚先生在《古漢語詞匯綱要》中認為:“異體字是人們?yōu)檎Z言中同一個詞造的幾個形體不同的字,這些字意義完全相同,可以互相替換。”[1](7,P185)根據(jù)《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修訂稿),我們統(tǒng)計出《毛詩箋》中聯(lián)合式復音詞書寫形式為異體共20 個,大致分兩種:
1、聲旁構成不同
①《小雅·節(jié)南山》卷第十二:“既夷既懌,如相醻矣?!薄豆{》云:“其已相和順而說懌,則如賓主飲酒相醻酢也?!?/p>
“醻酢1”,正作“酬酢”?!搬~”,《說文·酉部》:“主人進客也,從酉壽聲。酬,或從州?!盵1](P749上)二字皆從酉,聲旁不同。
②《大雅·云漢》卷第十八:“昊天上帝,寧俾我遯?!薄豆{》云:“天曾將使我心遜遯慚愧于天下,以無德也。”
“遜遯1”,正作“遜遁”,《毛詩箋》中“ 遜遯”僅見一次?!岸荨?,《說文·辵部》:“遷也,一曰逃也。遁同遯?!盵1](P72 上)《廣韻·混韻》:“遁,遁逃,又音鈍。遯,上同?!盵6](小學類音韻)“遁”與“遯”,是聲符不同的異體字。
2、形旁構成不同
①《小雅·南山有臺》卷第十:“樂只君子,邦家之光。樂只君子,萬壽無疆?!薄豆{》 云:“政教明,有榮曜?!?/p>
“榮曜1”正作“榮耀”。“ 曜”、“耀”、“燿”為異體字?!墩f文·火部》:“燿,照也?!盵1](P485 下)清徐灝《注箋》“俗作耀”?!瓣住?,《釋名·釋天》:“曜,耀也,光明照耀也?!盵6](小學類訓詁)則二字為聲符相同的異體字。
②《大雅·抑》卷第十八:“相在爾室,尚不媿于屋漏。”《箋》云:“諸侯卿大夫助祭在女宗廟之室,尚無肅敬之心,不慚媿于屋漏有神見人之為也?!?/p>
“慚媿1”今作“慚愧1”,在《毛詩箋》中各出現(xiàn)一次?!皨崱?,《說文·女部》:“慚也,從女鬼省。愧,媿或從恥省?!盵1](P626上)可見,媿、愧是聲旁形同的異體字。
所謂異字詞,即異字同詞,是指兩個音同或音近的詞,它們詞義或重合,或交叉,或從屬,甚至在某種語言環(huán)境中可以互相代替。如“置”和“寘”各有本義和引申義,而在“放置”義項上可以通用。隨著詞匯的發(fā)展,其中一種書寫形式被通用語吸收,另一種則成為歷史詞匯?!睹姽{》這類聯(lián)合式復音詞共有15 對。
①《小雅·白華》卷第十五:“白華菅兮,白茅束兮。”《箋》云:“白華于野,已漚名之為菅。菅柔忍中用矣,而更取白茅收束之?!?/p>
“柔忍2”,正作“柔韌”,《毛詩箋》出現(xiàn)2 處,都是柔而有韌性的意思?!叭獭?,《說文·心部》:“能也。”[1](P515上)王念孫《廣雅疏證·釋言》:“忍,耐也。”[7](P101)有忍耐、容忍的意思,后引申為堅韌?!绊g”,《說文·韋部》:“柔而固也?!保ㄐ煦C《說文》新附字)[4](P1871)指柔軟結實而不易折斷?!叭獭钡囊炅x與“韌”的本義相同,“柔忍”與“柔韌”也詞義相同;又“忍”和“韌”上古均為日母文部,古音相同。
②《小雅·黍苗》卷第十五:“我任我輦,我車我牛,我行既集,蓋云歸哉?!薄豆{》云:“營謝、轉餫之役,有負任者,有挽輦者…”
“轉餫2”今作“轉運”,是輾轉運送的意思。“餫”,《說文·食部》:“野饋曰餫?!倍巫ⅲ骸梆a為運糧。”[1](P221 下)今此義皆為“運”代替。“運”、“餫”,古音皆匣母、諄韻,音同。
通過對《毛詩箋》復音詞的全面考察可知,鄭玄所處的時代,復音詞大量增加,聯(lián)合式復音詞成為復音詞主要的構成方式。從《毛詩箋》聯(lián)合式復音詞構成看,在詞義構成中,同義聯(lián)合占全部聯(lián)合式復合詞總量的84.11%,類義、反義聯(lián)合詞較少。由此可見,復音詞的產(chǎn)生主要是同義詞重復使用,不但是通過加長音節(jié)另造新詞,而且還可以加重語義表達效果。在詞性構成中,動詞最多,形容詞、名詞次之,可見,動詞謂語成分是句子的關鍵,可以說,漢語復音化首先是動詞復音化。在詞素順序構成中,同素異序詞只有64 個,可以看出,至東漢后期,聯(lián)合式復音詞序已基本穩(wěn)定。在書寫形式構成中,由古字構成的有42 個,由借字構成的有27 個,由異體構成的有21 個,由異字詞構成的有15 個。今字增多,借字、異體減少,表明至東漢后期,漢語詞匯借用現(xiàn)象逐漸減少,詞匯發(fā)展越來越規(guī)范。
我們把《毛詩箋》中所收聯(lián)合式復音詞的情況與現(xiàn)在學者關于先秦、兩漢、魏晉時期復音詞研究成果作了對比分析,《毛詩箋》中聯(lián)合式復音詞和偏正式復音詞比例與其他專書研究成果相符。我們同意李仕春的結論:聯(lián)合式發(fā)展的總趨勢是其能產(chǎn)性由遠古時期次于偏正式,到戰(zhàn)國中期其能產(chǎn)性大于偏正式,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兩者之間的差距更加明顯,例如《論衡》中聯(lián)合式個數(shù)占復合詞個數(shù)的65.27%,偏正式是24.04%,《三國志》、《世說新語》中也是如此比例。[8](P47-52)另外,通過對比研究我們也發(fā)現(xiàn),鄭玄是古今兼通文人,其箋注《毛詩》等經(jīng)典,更加注重語言的莊重、典雅及規(guī)范性,對于我們研究這一時期的書面語較有參考價值。有利必有弊,這又使《毛詩箋》語料雅正有余,與其他語料相比,缺少時代性、人民性、鮮活性。因此,《毛詩箋》中流傳到后世的復音詞或聯(lián)合式復音詞的比率也遜于漢魏晉時期其他作品。
[1] 許慎著,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2] 蔣紹愚.古漢語詞匯綱要[M].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
[3] [清]阮元.毛詩注疏[M].十三經(jīng)注疏(附??庇洠C].北京: 中華書局,2008.
[4] 徐中舒.漢語大字典(縮印本)[Z].湖北辭書出版社,四川辭書出版社,1997.
[5] 王力.古代漢語(校訂重排本)[M].北京: 中華書局,2004.
[6] 紀昀等.四庫全書[C].臺灣: 商務印書館,1983-1986.
[7] 中華書局匯刊.廣雅疏證(小學名著六種)[C].北京: 中華書局,1998.
[8] 李仕春.從復音詞數(shù)據(jù)看早期漢語各類復音詞的發(fā)展趨勢[J].北京化工大學學報,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