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技術會聚-技術哲學研究應當關注的新對象

2013-03-23 15:41楊艷明
關鍵詞:哲學

陳 佳, 楊艷明

(東北大學 文法學院, 遼寧 沈陽 110819)

當代技術呈現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走向會聚。人類文明進入20世紀以來,技術與科學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以至于形成諸如“科技”、“技科學”這樣的新名詞,科學化的技術逐漸取代傳統(tǒng)的經驗技術而成為當代技術的主要顯現形態(tài)。當科學技術逐漸一體化,科學成為技術先導的時候,科學的分化與綜合就成為了技術分工與會聚的動力。以計算機與信息技術、納米技術、新材料技術、航空航天技術、生物醫(yī)學等為代表的高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廣度影響著人類的生存狀態(tài)并超過了以往任何一個時期的傳統(tǒng)技術給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甚至是人類自身帶來的改變。

在經驗轉向的背景下,技術哲學的研究進路走向微觀與實踐,關于會聚技術的哲學研究正是技術哲學的經驗轉向下的產物。2001年美國科學基金發(fā)起由科學家和政府官員等參加的研討會,并公布報告《會聚技術----提升人類能力》,首次提出了目前正在走向會聚的四大新興技術,即納米技術、生物技術、信息技術與認知技術(NBIC)。2004年歐洲委員會專家小組發(fā)布《會聚技術----塑造歐洲社會的未來》的報告,提出了會聚技術(converging technologies)的一般性概念,并基于知識社會與經濟討論了會聚技術與歐洲社會的發(fā)展問題。2009年的第16屆國際技術哲學會議上就專門提出了會聚技術的問題,并以“會聚技術,改變社會”作為大會的主題。在這次會議上主要圍繞著會聚技術與工程科學、會聚技術與風險、會聚技術的一般性問題展開討論,并將技術的會聚的定義擴展到“各種不同技術間的會聚”[1]。自此,會聚技術與技術會聚問題的研究正式進入到技術哲學的研究視野。圍繞著會聚技術與社會倫理、會聚技術與人類未來、會聚技術與風險、會聚技術的一般性哲學思考等問題成為歐美技術哲學研究的前沿問題和最新動態(tài)。

但是,到底什么是技術會聚,技術會聚過程中會聚的是什么,技術會聚的結果指向是什么,技術會聚歷史背景與成因,技術會聚和技術集成及技術系統(tǒng)等相關概念的區(qū)別與共性是什么,技術會聚為什么會成為技術哲學關注的熱點問題,技術會聚帶來的社會倫理問題以及規(guī)約機制是什么則是需要技術哲學進一步探討的問題。本文從一般意義上探討技術會聚的哲學問題,以期能夠引起國內技術哲學研究同行的關注與思考。

一、 技術會聚的確證

會聚,按照現代漢語詞典里的解釋指的是聚集、集合的意思。其英文是convergence,通常翻譯為會聚,我國臺灣學者一般翻譯為收斂。在不同學科中會聚的意思也略有不同。例如在氣象學中,會聚指的是會流空氣在某一區(qū)域或某一氣層內的聚集;在生物學中,會聚指的是某一種類不同組群的動植物在相同環(huán)境下而具有相同性狀的現象;在政治學中,則指的是社會制度之間的(如社會主義制度和非社會主義制度)趨同共存。在古漢語中會聚是匯合的意思。《公羊傳·莊公四年》記載:“古者諸侯必有會聚之事,相朝聘之道?!薄端鍟ひ魳分尽分杏涊d:“宗室會聚,奏《族夏》?!碧K軾在《乞醫(yī)療病囚狀》寫道:“每至歲終,會聚死者之數以聞?!绷嘣凇躲~墻鐵壁》第二章寫道:“自從國共分界,鎮(zhèn)川堡變成反共前哨和逃亡地主會聚之地?!彼羞@些都是關于會聚一詞用法的記載。會聚也可作匯聚,在大多數情況下二者可以通用,但仍有細微的差別,一般說來會聚是有生命的東西在一起會聚;而匯聚是指物體及精神之類的結合,例如中華民族由56個民族匯聚而成,大大小小的河流匯聚在一起成了汪洋大海。按照語言習慣和通用的翻譯方法,本文采用會聚一詞。

目前,在新興技術領域中,以納米技術與納米科學、生物技術與生物醫(yī)學(包括基因工程)、信息技術(包括計算機與通訊技術)以及認知科學與認知神經科學為代表的四大技術走向會聚代表了現代技術會聚的主要特征[2]。其中納米技術是四項技術走向會聚的關鍵技術,也叫使能技術(enabling technology)。納米技術可以使物質在納米層次上實現分子的再造與重組。在納米技術條件下,物質的性能就會發(fā)生突變,出現不同于傳統(tǒng)材料的特殊性能。這種新型的材料將會廣泛應用在生物醫(yī)學與信息技術當中,比如現代信息技術就是基于微電子學并迅速演化到納米電子學中。有特殊絕緣或導電性能的納米材料演化發(fā)展到三維納米材料和設備,并可能導致取代電子電荷的信息載體,如電子自旋的新載體出現。而先前獨立的領域,生物醫(yī)學、信息技術、化學、光子學、電子學、機器人技術和材料科學,會在技術設計與發(fā)明中會聚到一起。

技術會聚的現象不單出現在上述四項技術領域,其他技術的會聚也是一種重要的趨勢。在通訊技術領域,會聚指的是多種功能的不同技術裝置(如電話、顯示屏、電腦、內部接入以及攝像機等)合并成一個單一裝置;在記者眼中的會聚則指的是單一的編輯過程整合了印刷、廣播和互聯(lián)網出版的過程;在技術史學者那里,會聚則代表了技術進步與社會變遷的互動。而在科學技術的學科論中,會聚有時意指不同知識系統(tǒng)中概念的合并,有時也指先前分離的探究領域的整合,也指分享共同的實踐與裝置,還有的時候指由不同的方向、采用不同的方法達到一個相同的目標[3]14。歐洲委員會專家小組給出技術會聚的定義是,為了共同的目標而形成的技術與知識系統(tǒng)的組合[3]14。因此,我們認為技術論中的會聚一般指的是先前分離的、幾種不同范式的技術圍繞一個特定的目的而聚集在一起,以其中的某一項技術的范式為主導,聚集其他相近技術的知識與裝置的過程,技術會聚的結果指向是產生新的技術系統(tǒng)。技術會聚不但是當前技術發(fā)展的重要趨勢,還是技術認識論中技術進步和技術系統(tǒng)產生的重要方式之一。

二、 技術會聚與相關概念辨析及其特性分析

我們可以從技術會聚的結果指向與會聚要素來辨析技術會聚的含義。由于技術會聚“是不同技術要素,集成或整合成新的技術系統(tǒng)”,是技術進步與技術系統(tǒng)產生的重要方式之一,那么技術會聚與技術創(chuàng)新領域里的技術集成和技術系統(tǒng)及其演化是什么樣的關系,是否是同一概念或者同義詞轉述呢?

技術集成,是企業(yè)技術創(chuàng)新的一種比較低端的模式,是處在技術過程中的生產應用及市場化階段的企業(yè)根據現有的技術,同時引進已有的成熟技術或參照技術資料進行學習,依據產品的特性,使各項分支技術在產品中高度融合,在短時間內進行集成開發(fā),以最短的時間領先進入市場,充分獲得產品的市場占有率的手段和方法[4]。技術集成一般有兩條研究主線,一條是現有技術的整合,是技術集成在技術層面的實現;另一種是管理主線,把技術集成看做是技術管理和技術生產組織的方式[5]。因此,技術集成主要圍繞在技術創(chuàng)新的末端,存在于技術產品的生產和商品化的階段;而技術的會聚則主要集中于技術的設計與發(fā)明階段,是通過先前不同范式的技術在實體層面或者知識層面的聚合,從而產生新的技術或者解決新的問題。因此,判斷技術是集成還是會聚,主要有兩個方面,一個是技術要素在什么階段聚合,在發(fā)明設計階段的為會聚,在生產商業(yè)化的階段則為集成;另一個是看是否產生了新技術或者解決了新問題。

技術系統(tǒng)可看做是技術會聚的結果指向,是技術本身的一個特性,技術系統(tǒng)就是由工藝、控制、動力、材料四個要素組成的一個整體。技術系統(tǒng)的四個要素相互聯(lián)系,相互作用,形成一定的結構并由此產生某種特定的功能[6]。可以說技術本身是以系統(tǒng)的方式存在的,技術系統(tǒng)的演化涉及到不同層面的技術結構的整合與重組,技術系統(tǒng)的演化是在一個技術的內部“場域”中進行,例如,自行車由最初的高輪自行車演化到適合大眾的低輪自行車,由最初的鋼質車輪到包有橡膠輪胎的自行車。而會聚更強調的是過程性,是幾個以前具有不同范式或者“內核”的技術之間的分化和組合,例如將納米材料制成的探鏡運用到醫(yī)學領域。區(qū)別技術系統(tǒng)與技術會聚一個重要的標志就是技術系統(tǒng)內進行演化的單體要素不具備整體技術系統(tǒng)的功能,在技術會聚中,先前分立的具有不同范式的技術,本身作為一個整體的技術存在著,它們之間三兩組合或者多種技術的聚合的一種狀態(tài)是技術會聚。

對技術會聚進一步分析,我們認為,技術會聚主要體現了以下特性:

一是技術會聚的客觀實在性。技術會聚于其能融合發(fā)揮作用的平臺上,而這又以各項技術共同具有的物質性為前提。以信息技術為例,一般認為信息不是物質,具有自己的獨特屬性,但不能否認它們的實在性,信息也是哲學意義上的一種客觀實在。它們的存在方式、傳播途徑與作用的發(fā)揮必須通過具體的物質才能實現。

二是事物的普遍聯(lián)系性。技術會聚將看起來不相關的技術聯(lián)系起來,形成新的技術,體現了事物之間聯(lián)系的廣泛性、普遍性?,F代技術的發(fā)展,除了在性能方面增強以外,就是聚合更多其他方面的技術,讓它們聯(lián)系在一起,實現更多的功能。

三是技術會聚的系統(tǒng)涌現性。四大會聚技術之間的兩兩會聚或更多技術之間的會聚、與其他技術之間的會聚等,能產生原有技術所不具備的新奇功能,涌現出新的系統(tǒng)質。

四是體現了分析與綜合思維相結合的時代特性。人們常說20世紀是分析哲學的時代,其實也是科學技術走向分析的時代。各學科越分越細,人們的專業(yè)領域也越來越狹窄。新世紀以來,技術的分門別類與會聚融合并進,體現出分析與綜合思維并重的時代特點。

三、 技術史中技術會聚的考察

會聚技術雖然是本世紀提出的新概念,但關于技術會聚的歷史卻不僅僅限于本世紀技術的發(fā)展過程中。我們認為,技術會聚的歷史不但可以追溯到現代技術的產生,在前現代技術中,技術也是以會聚的形式演化、發(fā)展、進步著的。

從人類誕生以降,技術就成了人改變自然與社會并成為自身演化的重要工具。在工具時代,手工工具是這個時代的主要技術表現,“人力操縱工具,并輸入運動的方向等信息”[7]。因此,技術主要展現為經驗形態(tài),手工性經驗技能成為工具技術的主導技術要素,手工工具與經驗知識的會聚主要是以經驗技能為基礎的會聚。例如斧子由斧頭與斧柄兩部分組成。斧子的操作動力來自于人體的力量的輸入,通過斧柄將能量傳遞到斧頭完成削砍的過程,人的手臂及身體控制斧子的運作方向及力量的大小;而斧柄的長短、彎曲度以及斧頭的形狀、重量則根據個人使用斧子的熟練程度及力量的大小而出現不同的組合方式,形成具有不同功能特征的斧子??梢?在工具時代,技術根據個人經驗技能以及使用方式的不同會聚不同的技術單元以形成不同的技術人工物。當然,不同的會聚方式產生不同的技術,個人經驗技能的培育也起著相輔相成的作用。

人們在實際生活中運用的技術不是一成不變的。喬治·巴薩拉通過梳理技術史,提出技術的發(fā)展是由多樣性、延續(xù)性、創(chuàng)新和選擇組成的技術進化過程[8]。傳統(tǒng)技術的發(fā)展,特別是技術人工物的發(fā)展,主要通過經驗的積累,獲得緩慢的進步,直到第一次工業(yè)革命取得突破性進展,引發(fā)了世界范圍內的工業(yè)化浪潮。對于單獨的一項技術,通過優(yōu)化設計、改變材質,可以使功能更為強大和穩(wěn)定,只有到一定階段才固定下來。如青島用的塔樓鐘表歷經100多年仍然準確報時,只需每隔三、四天上潤滑油[9]。像這樣經久耐用的技術產品一般無需改進,維持原有技術即可。

通過會聚已有技術會產生新的技術。研究人員通過不同技術間的會聚產生新的創(chuàng)意,開發(fā)出新產品,設計出新的功能。如生物芯片就是電子信息技術與生物技術相結合的產物。通過微加工技術和微電子技術在芯片表面構建微型生物化學分析系統(tǒng),以實現對細胞、蛋白質、DNA以及其他生物組分的準確、快速、大信息量的檢測,后來發(fā)展出基因芯片,用于基因診斷和個體化醫(yī)療。這是納米技術與醫(yī)療技術的結合產生的全新技術和市場。納米技術的奇特的功能會對其他技術產生重大革新。作為處于會聚技術核心地位的認知科學,與我們人類自身關系最密切,與其他技術的融合也取得了新的進展。凱文·沃里克在他自己和妻子的身體中植入能傳導神經脈沖信號的生物芯片,通過自己的思維就可以控制家里電器的運轉和妻子的肢體。通過另一種芯片他還實現了生物腦與電腦的直接對話[10]。通過會聚技術再造的人類,其智能和體能包括智力、記憶、力量、健康和壽命等將會得到增強,也就是說“提升了人類的能力”。

技術會聚對傳統(tǒng)產業(yè)中的技術升級也有明顯的提升。我們習慣上將技術分為高技術和傳統(tǒng)技術,實際上高技術與傳統(tǒng)技術的融合產生的新技術對我們的生活影響更大。航空航天屬于高技術,與傳統(tǒng)的育種、制藥結合起來,可以改良品種、得到高品質藥劑。技術的交叉融合是產生新技術的重要途徑。

四、 技術會聚:當代技術發(fā)展的趨勢

美國著名技術哲學家卡爾·米切姆提出了工程學的技術哲學與人文主義的技術哲學兩大研究傳統(tǒng),分別指向了“技術的哲學”和“關于技術的哲學”。實際上,從工程學的角度研究技術哲學屬于技術認識論的研究范疇,從人文主義角度研究技術哲學屬于技術價值論、技術倫理學的研究范疇。傳統(tǒng)技術哲學的誕生也是從工程技術哲學的研究路徑為開端的,從卡普到德紹爾,從恩格麥爾到席梅爾無一不是按照工程實踐活動的分析實現的。但受人文主義的影響,進入20世紀三四十年代以后,人文主義技術哲學成為主流的技術哲學。這種對技術規(guī)范性的外部審視并不是沒有意義,只是如果不從技術內部十分了解技術的結構與發(fā)展模式,那么對技術的這種外部審判就是盲目與空洞的,這也是國際技術哲學走向經驗轉向的邏輯基點。而當代中國技術哲學研究最初也是在一個相對獨立的情境下由中國技術哲學工作者發(fā)起和推動并形成了類似西方技術哲學的研究路徑的工程傳統(tǒng)和工程方法論的研究取向。

認識論研究的是“認識如何可能的問題”,技術認識論研究的應該是“技術認識如何發(fā)生”的問題。當前關于技術的認識論的研究已經或者應當涉及以下內容:技術知識論、技術人工物----技術“黑箱”----的解析、技術發(fā)展論、技術方法論幾大方面以及由此衍生的技術認知結構,技術開發(fā)程序,技術發(fā)展模式,技術發(fā)展機制,技術成長動力,技術演進模式,技術主客體關系,技術思維的特征,技術發(fā)明、創(chuàng)造、開發(fā)、應用的一般過程,技術方法與科學方法之異同、技術試驗與科學實驗之異同、技術構思、技術預測與評估、技術決策、技術方案設計與實施等方法和認識步驟等問題。關于技術知識與技術人工物的研究屬于技術認識論的靜態(tài)結構分析,關于技術發(fā)展論與技術方法論屬于技術認識論的動態(tài)過程闡釋。我們所說的工程技術哲學研究主要的一個任務就是不斷打開“技術黑箱”,實際上技術認識的黑箱包括兩個,一個是對技術結構設計與功能認知的靜態(tài)黑箱,一個是對技術形成與發(fā)展的動態(tài)黑箱。而就技術哲學學科研究動態(tài)來看,受歐洲建構主義與技術哲學經驗轉向的共同影響,近年來技術哲學研究一直致力于打開“技術靜態(tài)黑箱”,“荷蘭學派”探索形成了比較規(guī)范的以“技術人工的結構與功能”為專題的技術認識論研究,成為當前國際技術哲學研究的熱點,而技術發(fā)展的動態(tài)模式研究則成為當前技術認識論研究中的一個理論缺失。

技術會聚能作為打開“技術發(fā)展的動態(tài)黑箱”的一把鑰匙。技術的神話起源說雖然浪漫,卻無助于真正說明技術的由來,對技術的“敵視”或“憎恨”也無助于預測技術的未來。技術的考古學雖較為可靠,有實物為證,但時過境遷,未必能完全還原當時人們的技術全貌。我們不一定能說明技術的起源,但用“會聚”來說明技術的發(fā)展過程很有解釋力。

五、 會聚技術與人的未來

當技術發(fā)展到可以改變人的本質的時候,應該引起我們的哲學反思。呂乃基教授認為會聚技術是高技術發(fā)展的最高階段,因為會聚技術研究自然演化的最高成果----“人腦和意識”[11]。會聚技術可以提升人自身的能力,問題是我們是否有必要通過會聚技術來改變人的自然演化過程,在多大程度上運用會聚技術,如何面對和處理出現的不可預料的后果?

人是自然演化的杰作。反過來,人類以自己的認識能力與技術手段“控制”著自然。會聚技術的發(fā)展會使物種的演化受到人工的干預,無論是人自身還是人工物,很有可能出現人工進化的局面,演化出“后人類物種”來。如人工智能進化的速度遠超于歷經幾百萬年才進化到目前狀態(tài)的人類。假以時日,生物技術會制造出比我們更完美的“人”,或者信息技術制造出智能超過人類的機器人。退一步講,即使不出現超越人類的物種,有人利用會聚技術如生物技術等提高了自身的能力并能控制未使用此項技術的人,也會打破目前略顯脆弱的平衡狀態(tài)。人類需要審慎面對異己力量的創(chuàng)造。這里出現了一個可以預見的難題:會聚技術的發(fā)展會危及人自身,從自然進化走向人工進化,但我們又不能停止發(fā)展會聚技術。解決這一難題需要我們將會聚技術的倫理反思融入會聚技術的研發(fā)之中,切實健全監(jiān)管機制,使人與技術協(xié)同進化而不至于危及人類的生存與發(fā)展。這是會聚技術與生俱來的另一面,需要我們特別關注,并將技術倫理融合進會聚技術的研發(fā)、使用過程。技術哲學應當關注這一新對象,使其發(fā)展造福而不是危及人類的未來。

參考文獻:

[1][Friedrich K. Converging Technologies, Changing Societies[EB/OL].[2012-10-20]. http:∥www.geisteswissen-schaften.fu-berlin.de/v/embodiedinformation/media/conference-report-spt2009.pdf.

[2][Mihail C, Bainbridge W. Converging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Human Performance: Nanotechnology,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Cognitive Science[M]. Arlington: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2002:1-2.

[3][Nordmann A. Converging Technologies: Shaping the Future of European Societies[R]. Brussels: European Commission Research, 2004.

[4][江輝,陳勁. 集成創(chuàng)新:一類新的創(chuàng)新模式[J]. 科研管理, 2002(5):31-39.

[5][張光前,張米爾. 基于系統(tǒng)觀的技術集成過程模型研究[J]. 管理科學, 2008(4):32.

[6][魏建國,鄒珊剛. 技術的系統(tǒng)性特征[J]. 系統(tǒng)辯證學學報, 1996(3):66.

[7][卡爾·米切姆. 通過技術思考----工程與哲學之間的道路[M]. 陳凡,朱春艷,譯. 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 2008:216.

[8][喬治·巴薩拉. 技術發(fā)展簡史[M]. 周光發(fā),譯.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0:27.

[9][中國網. 青島基督教堂大鐘百年不修還能走300年[EB/OL]. (2011-03-17)[2012-08-20]. http:∥www.china.com.cn/city/zhuanti/qd10/2011-03/17/content-22164978.htm.

[10][胡明艷,曹南燕. 人類進化的新階段----淺述關于NBIC會聚技術增強人類的爭論[J]. 自然辯證法研究, 2009,25(6):107.

[11][呂乃基. 會聚技術----高技術發(fā)展的最高階段[J]. 科學技術與辯證法, 2008,25(5):62-65.

猜你喜歡
哲學
油潑面哲學
菱的哲學
婚姻中的哲學
小包哲學
逆境中的哲學
讀懂哲學書是件很酷的事
奶豆哲學
大健康觀的哲學思考
哲學
存在之思向美與哲學的無限靠近
喜德县| 九寨沟县| 乌兰察布市| 芦溪县| 乌鲁木齐市| 临高县| 南陵县| 青铜峡市| 通江县| 陇南市| 灵丘县| 柳河县| 安顺市| 富顺县| 镇原县| 宁陕县| 镇康县| 安塞县| 紫阳县| 镇沅| 恩施市| 蒙阴县| 诸暨市| 衡水市| 岚皋县| 青铜峡市| 宜州市| 绥棱县| 武山县| 宿州市| 武功县| 额尔古纳市| 剑阁县| 基隆市| 彭阳县| 平度市| 喜德县| 鄯善县| 墨玉县| 泸西县| 长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