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雯
(內蒙古師范大學 青年政治學院漢文系,內蒙古 呼和浩特010051)
縱觀《詩經》三百篇,《風》、《雅》中有不少的棄婦詩,比較著名的棄婦詩主要有兩篇《氓》(衛(wèi)風)與《谷風》(邶風)。這也是我國文學史上棄婦詩中思想藝術成就較高的詩作,在《詩經》眾多篇目中,別具一格、獨放異彩。雖然兩首詩都是敘事詩,但它們又不是簡單的敘事,故事情節(jié)隨著女主人公的情緒變化而展開,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在寫實平凡的敘事中,融注著情感,將抒情與寫實完美結合。下面就《氓》與《谷風》的敘事風格和藝術性做比較探析。
一
從敘事理論角度分析,這兩首詩的敘述視角都選用第一人稱敘述,以“我”即女性棄婦的口吻,講述被棄的經過,故事中敘述者同時又是故事的一個角色,這雙重身份使“我”即棄婦不僅可以參與事件,又可以面向讀者抒發(fā)情感和進行議論,因此兩首詩歌既是敘述事件更是一種內心的情感獨白,悲情動人。在《氓》中,棄婦以自述的口吻,哭訴了從戀愛、結婚、持家到被遺棄的完整過程,抒發(fā)了她的悲憤與怨恨,客觀上揭露了當時階級、夫權的壓迫[1]。朱熹《詩集傳》說:“婦人為夫所棄,故作此詩,以敘其悲怨之情?!?/p>
從敘事方式看,首章、第二章,以順敘的方式追述了男子的求婚、女子應答婚事、結婚的經歷等。詩篇中,氓是個主動追求者,以“蚩蚩”的外表,騙取了女子的信任[2]4。第三章,由前兩章的敘事轉入抒情,“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是女子遭棄后的反省、悔恨、告誡之詞[2]12。這一章中詩人以“我”即棄婦的身份,在敘事的同時抒情議論,單從抒情角度看,這種方式稱作代言抒情?!对娊洝分小皣L”多采自民間,作者大多為無名氏,因此詩人或許是男性,但在詩歌中詩人卻代女性棄婦抒發(fā)內心之情感。我國古代文學理論早有“詩言志”一說,認為詩歌是用來表達人的志向的,可見詩中詩人不僅代女子抒發(fā)心中不平之氣,同時也表達了詩人自己對社會不平等的不滿和批判[3]。
第四、五章,仍以順敘的方式承前兩章訴說了她的不幸遭遇。起早貪黑,辛苦持家,多年過著窮日子[2]16。即使是這樣,還是沒有得到男子的認可,還是沒有拴住男子的心。不僅如此,女子回到娘家,還遭到兄弟的嘲弄。女子面對著悲慘的生活,只能是暗自垂淚,暗自憂傷,直至被趕走休棄,“淇水湯湯,漸車帷裳?!倍射克鴼w,其仇、其恨、其悔,如水一樣深長。第六章,女子以補敘的方式追述了兩人從小是青梅竹馬,曾經是“信誓旦旦”,但沒有想到男子違反了誓言。最終女子表示了決絕的態(tài)度,在充滿激憤的語言中,讓人看到了她逐步覺醒的精神風貌。
《谷風》中,也是以第一人稱“我”即棄婦的口吻,講述了自己對愛情忠貞,勤勞吃苦,持家過日子的種種,表達了被棄的悲痛情感。
全詩六章,從敘事方式看,第一、二、三章,交叉運用了倒敘和順敘的手法,先回憶了結婚的誓言“德音莫違,及爾同死”,也就是好話不要違背,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然后,追述了被棄之后的事情,流露出心中的怨恨和不舍,“行道遲遲”,“毋逝我梁,毋發(fā)我笱”。第四、五、六章,通過補敘回憶了自己持家過日子,無論窮富,一切都處理得恰如其分,然而,丈夫卻是“能不我慉,反以我為讎”,甚至是虐待打罵,“有洸有潰,既詒我肄”。女子只能無奈地歸結到“既阻我德,賈用不售”,最后女子還沉浸在回憶中,不愿意走出被棄的殘酷現(xiàn)實。
以“我”即女性棄婦的口吻敘事,這是這兩篇詩歌的亮點,有兩點好處:一是,就好像與人拉家常,面對面,點點滴滴地講述,給人的感覺真實,讓人心痛,隨著講述,拉近了與讀者的距離,容易引起情感上的共鳴。二是,容易抒發(fā)情感,敘說也好,抒情也好,自然流暢,真實可信,增加悲情,沒有刀劈斧鑿的痕跡。但《谷風》的敘述方式兼具了順敘、倒敘和補敘,較之《氓》更加多樣化。《谷風》的故事則沒有交代婚前的具體事情,只是回憶了當初的誓言;婚后,婚姻發(fā)生的變化也只是通過描寫女子被逐離開家時的行為和感情來側面交代,故事中更多的是回憶以往生活的點滴,不像《氓》的故事講得有連貫性,但這也正是此詩的一大特點:敘事的跳躍性,給讀者的想像留下豐富的空間,具有回味無窮的審美效果。
二
《氓》與《谷風》,題材一樣,主題一樣,女主人公對男子的忠貞一樣,對愛情的渴求一樣,勤勞吃苦,持家過日子一樣,悲苦的命運一樣。同中有異的地方是《氓》中的棄婦,性格剛烈,在遭到休棄之后,她顯示出剛強、果斷的性格特點,能冷靜的陳述事理,在回顧整個婚姻經過以后,明白了自己失敗的婚姻不是自己的過失,“女也不爽”完全是因為“士貳其行”,“二三其德”造成的,于是她嚴厲地譴責負心的丈夫,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誡所有女子不要耽于與男子情愛的安樂甜蜜,迷失自我,“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痹谶@里,棄婦形象的認識與教育作用,在客觀上具有了較為深廣的社會性,“有助于人們認識當時的男尊女卑的世俗和男女在婚姻、家庭中的實際的不平等?!保?]177結尾“及爾偕老,老使我怨”,彰顯了女子對負心漢的譴責,這種“偕老”的虛假誓言,“使我怨恨”。“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更表現(xiàn)了她在訣別時的怨憤情緒和堅決態(tài)度,體現(xiàn)了古代婦女自尊、自愛、自強的一面[5]。
相比之下,《谷風》中,棄婦的性格柔順寡斷、瞻前顧后、自卑無助。女子被棄之后,心中雖有怨恨,但不愿意馬上離開,一步三回頭,割舍不下,渴望男人回心轉意。埋怨男人不遠送,只送到門檻;擔憂新婦弄壞魚梁;羨慕負心男人與新婦的如兄如弟的情感。自卑而可憐,陷于情愛太深,難于斬斷縷縷情絲,刻畫出了女子的癡情、不舍、柔弱的性格特征,與《氓》中女子剛烈、不屈的性格形成強烈的對比。詩人準確地把握了藝術上的分寸,展示了同中之異。
兩個棄婦雖然性格不同,但命運相同,這是時代的悲劇。當時女子沒有經濟來源,完全依賴男人養(yǎng)活,只能逆來順受。男人能變心娶新,女人卻顧忌很多。甚至有人還把丑惡強加在棄婦的頭上,如朱熹《詩集傳》說:“此淫婦為人所棄,而自敘其事以道其悔恨之意也?!边@一封建觀點,歪曲了棄婦詩的思想意義,與原詩的本意不符[6]。
三
《氓》與《谷風》中不僅塑造了血肉鮮活的棄婦形象,也塑造了釀成愛情悲劇的負心漢形象,可以說詩歌中的男主人公是男權社會的男性權力的象征。當時社會的經濟、政治、思想意識造成了婦女社會地位的不平等,也是釀成婚姻悲劇的根本原因,詩歌中的男主人公便是釀成女子婚姻悲劇的直接元兇。
兩首詩的男主人公都以色取人,先娶后棄,婚前甜言蜜語,“信誓旦旦”,婚后非但沒有信守“德音”,反將女子無情拋棄。兩個負心漢形象的塑造方式上各領千秋?!睹ァ分心兄魅斯目坍嬙娙瞬扇〉氖菍崒懙霓k法,刻畫出了氓的丑陋嘴臉,使氓的形象躍然紙上,更讓讀者覺得這首詩的男主人公形象真實可感,沒有夸飾,是什么樣的性格人品一看便知。“氓”的字義歷來有不同看法,馬氏《通釋》中認為“氓為盲昧無知之稱”,古人認為:女子對男子的稱謂,與男子約定婚姻稱子,子者男子美稱也,嫁則稱士,士則夫也?!睹ァ分幸詶墜D被拋棄后的口吻講出,直呼負心漢為“氓”,充滿了對男子的怨恨,故是對男子的戲稱。這一戲稱用得非常貼切,負心漢的形象塑造借此明朗化、具體化,同時還暗示著故事情感的發(fā)展脈絡,使文章的情感表達更加深沉。
《谷風》中男主人公的塑造采用了虛寫的方法,男主人公在詩歌中沒有正面出現(xiàn),詩歌中沒有直接描寫其行為動作的語句,只是從女主人公的話語中透露出男子的奸邪面目。全詩借棄婦之口側面塑造了一個薄情郎的形象,雖是虛寫卻為讀者開拓出無限的審美品讀空間,讀者盡可以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去補充、再創(chuàng)造。男主人公形象的塑造上虛實相生,使人覺得這個人物不僅存在于詩人創(chuàng)造的藝術世界中,也存在于當時客觀的實際生活中,男子的薄情更加真實可感。從這里可以看出,兩首詩歌中男主人公形象的塑造方式的選擇都是表現(xiàn)情感、突出主題的需要。如此一來,正面實寫或是側面虛寫,均可使文章思想情感的表達得到更佳的效果。
四
為了更好的表現(xiàn)女子被丈夫遺棄的悲痛感情,兩首詩都運用了大量的對比修辭方式,將相反的情形、場面組合在一起,形成比照;將不同的人物放置于不同畫面中,形成比照;不斷地以對比的方式來組合人物、情感和場景,進而更強烈的表現(xiàn)情感,更鮮明地刻畫性格。
《氓》將婚前氓對女子的態(tài)度和婚后氓對女子的態(tài)度進行對比,氓的態(tài)度猶如傳統(tǒng)戲劇中的變臉由笑變怒,說變就變,不顧忌自己從前的誓言與女子的好。兩張臉譜的形象對比,充分暴露出他“士也罔極,二三其德”,見異思遷的本性。
《谷風》中,先是將負心漢對待棄婦與新婦的態(tài)度進行對比,對待新婦“如兄如弟”,對待棄婦“不我屑以”,負心漢不屑和棄婦在一起,喜新厭舊,雖然這里暗含了棄婦的悲苦、指責和羨慕,但也預示著新婦遇到這樣一個薄情寡義之人,棄婦如今的遭遇定是她日后的下場;接著又將負心漢的可恥行為與棄婦的遭遇拿來比照,負心漢將棄婦趕出家門,迎娶新婦,可謂“宴爾新婚,以我御窮”,棄婦下場多么悲慘,負心漢心腸何等冰冷、無情;詩歌進一步又把負心漢所作所為的前后不一展開對比,剛結婚時棄婦與男子的日子過得窮困潦倒,如今棄婦勤勞持家,有了財業(yè),變苦為甜,可卻落得個“既生既育,比予于毒”的下場,負心漢背棄的不單單是夫妻的情意,更是做人的信義。三組對比勾勒出三幅截然不同的畫面——男、女主人公的同心協(xié)力共對困難的昔日場景,女主人公被棄后孤冷可憐的凄涼場景和男主人公另抱新歡的熱烈場景,強烈的對比,不禁激起讀者對無情男子的痛斥和對軟弱女子的同情。
兩首詩在對比修辭的運用上有差別的地方是,《氓》除了內容上巧設對比之外,還有大量的句法對比。如“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和“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都是男和女兩類人物的對比,男子和女子在婚姻情感糾葛中所處的情勢、地位不言而喻。“桑之未落”與“桑之落矣”,事物比興的同時,又以事物的對比反襯出男子對女子前后情意的變化?;榍埃优c男子約定婚期后“不見復關”與“既見復關”的對比表現(xiàn)女子對男子的癡情。詩歌中相互映襯的對比修辭,有利于塑造男女主人公的形象,使女子美麗熱情、真誠善良與男子丑陋虛偽、奸邪兇暴的性格特征深入人心,也有利于抒發(fā)棄婦悲憤的感情,婉轉地表現(xiàn)詩人對男尊女卑的社會制度的有力控訴,對受夫權制度毒害的婦女的深切同情,而《谷風》中卻很少有這樣句法上的對比[7]。
五
兩首詩總體上運用賦的藝術手法,鋪敘直言,體物寫志,以寫實為主,敘述了女主人公的情感經歷,而兩首詩又不拘泥于賦的方法,時而直賦其事,時而用比興敘事,表現(xiàn)手法靈活多樣,使詩篇敘事生動、變化多樣,很好地體現(xiàn)了《詩經》寫實抒情相統(tǒng)一的藝術風格,堪稱《詩經》的“雙璧”。
《氓》的第三章,是女主人公感情上的轉折點,由對愛情的憧憬轉入對自陷情網的追悔?!吧V绰洌淙~沃若”,詩人用桑葉的鮮嫩來比喻女子的年輕美麗,以桑葉黃落比喻女子顏色已衰。一說,喻男子情意已衰。詩中意象新鮮、生動,以物喻人,更見其悲哀?!坝卩跌F兮,無食桑葚”,“于嗟女兮,無與士耽”是比興手法,“先言它物以引起所詠之詞”,先感嘆斑鳩鳥不可食桑葚,食多則醉而傷其性。后以此比喻女子如果貪戀情愛,那么也會像斑鳩那樣遭到不幸,形象而深刻,讓人反思難忘。最后一章,“淇則有岸,隰則有泮”反喻女子被棄后的孤苦無邊,客觀上強烈地譴責了男尊女卑社會的不平等。
《谷風》中,有多處用了比興的手法,生動地突出了主旨,敘事抒情,完成了人物形象的塑造。第一章,“習習谷風,以陰以雨?!币怨蕊L來比喻男子暴怒的性格,來自大谷的風,為盛怒之風,以陰雨喻夫妻關系沒有晴和之意。開篇就以比興的手法,埋下了棄婦的悲哀,攤上了這樣的一個丈夫,只能認命?!安奢撞煞疲瑹o以下體”,意思是“不要只吃根莖之果,丟棄其葉,”以此比興,不要因女子顏老色衰而拋棄,不顧其德。棄婦說出心中感言,渴望能得到賢德方面的認可。第二章,“誰謂荼苦,其甘如薺?!币馑际恰罢l說荼是苦的?我覺得它跟薺菜一樣甜。”言外之意,自己的遭遇遠比荼苦。苦相比之下,是抽象的,用比興的手法,把苦形象化,能嘗得到的苦,使棄婦之苦,更為讓人可憐。第三章,“涇以渭濁,湜湜其沚?!币馑际恰皼芩m然把污泥之類的東西帶給渭水,但渭水在靜止的時候,仍然清澈見底?!边@里涇水喻其丈夫新娶的女子,渭水比喻自己。用比興的手法,譴責了男子的喜新厭舊。第四章“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淺矣,泳之游之?!边@里以渡水比喻女子的操持家務,艱難也好,容易也罷,居家過日子的深與淺,一切都處理得恰如其分。然而女子的賢惠,并沒有得到丈夫的認可,只能是“有洸有潰”的遭遇。雖然這樣,女子并不想反抗,只是想挽回丈夫的心。
《氓》中以桑葉喻女子顏色或喻男子情意,以鳩鳥食桑葚喻女子沉迷愛情,比喻簡明,讀者容易把握,寓意深刻,發(fā)人深省;《谷風》中以風喻男子暴怒的性格,以陰雨喻夫妻關系,以涇水喻新人,以渭水喻自己,以涇水對渭水的污染暗喻新人一來,丈夫對自己就更看不入眼了。比喻中又含比喻,喻義含蓄,一唱三嘆,耐人尋味。
總之,詩人通過藝術的想像、聯(lián)想,對表現(xiàn)的對象,對主旨的突出進行了比興夸張,讓敘寫的事實更為真實、生動、形象;更具有可感性、認識性、教育性、審美性,讓人難以忘懷,讓人能夠自覺得出評判?!对娊洝焚x比興的創(chuàng)作手法,“不僅對后代詩歌創(chuàng)作發(fā)生了深遠的影響,而且對后代文學理論批評也發(fā)生了深遠的影響。朱光潛在《中國古代美學簡介》中指出:‘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大半是圍繞著《詩經》而作的評論和總結。’”這不僅僅是朱老的認識,也是我們的共識。
[1]盛廣智.詩三百精義述要[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79.
[2]朱東潤.中國歷代文學作品:上編(第一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3]郭紹虞.中國歷代文論選:一卷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1-5.
[4]公木,趙雨.詩經全解[M].長春:長春出版社,2006:167.
[5]游國恩,等.中國文學史:修訂本[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212.
[6]蔡守湘.先秦文學[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2:126.
[7]李德順.談談中國人的信仰方式[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