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莉娟
(武漢交通職業(yè)學院,湖北 武漢 430065)
隨著政府數字化校園建設計劃的深入實施,構建移動學習方式已成為高職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要求。本文述論我國高職院校施行移動學習的必要性與可行性,探討現階段高職院校推行移動學習的著力點,提出高職師生應對這一新型學習方式的對策,以期同仁對移動學習給予適度超前關注。
移動學習是指利用無線移動通信網絡技術以及無線移動通信設備(如移動電話、個人數字助理等)獲取教育信息、教育資源和教育服務的一種新型學習形式。本文闡述的移動學習主要是指基于數字化校園的移動學習,不同于廣義上基于國際互聯網的移動學習。隨著移動計算、通信、無線網絡等技術的發(fā)展,功能強大的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微型終端設備日益普及,這種新型的學習方式——移動學習正逐步影響著高職院校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推動高職教育教學的信息化進展。
1.移動學習有利于加快職業(yè)教育信息化步伐?!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加快教育信息建設,要加快終端設施普及,推進數字化校園建設,實現多種方式接入互聯網……鼓勵學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增強運用信息技術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國家教育部職業(yè)教育與成人教育司《2013年工作要點》也明確指出,“加快推進職業(yè)教育信息化,要加強對職業(yè)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指導,編制職業(yè)教育信息化建設推進計劃指導框架”。有的省市根據國家要求,將高職教育信息工作納入當下的工作要點,如湖北教育廳《2013年高等職業(yè)教育教學工作要點》強調指出,“要完善高職院校信息化基礎設施,加快傳統教育教學的信息化改造,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職業(yè)教育數字化資源開發(fā)工作,加快職業(yè)教育信息化的建設步伐”。職業(yè)教育信息化是當下高職教育的重要研究課題,移動學習是高職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種全新的數字化學習方式,移動學習的功能建設有利于促進學校傳統教育教學的信息化改造,推動職業(yè)教育信息化建設。無處不在的移動學習將對傳統的高職教育教學產生深遠的影響,如學生可以在課下時間通過移動設備登錄移動學習系統,搜尋課程相關的學習資源;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時間、地點獲取網絡課程資源。這將會改變傳統意義上“輔導”的概念,創(chuàng)建全新的學習環(huán)境,使校園內外的所有信息終端變?yōu)榕c教學相關的場域,高職院校的教學環(huán)境、教學組織形式與教學方法將經歷一場巨大的變革。
2.移動學習有利于強化高職院校的教學效果。有研究表明,在移動設備的支持下,學生的學習效果得到了明顯的改善。如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在2000年針對學生進行了使用手機的教育實驗,討論了在虛擬場域中移動教育教學設備的應用。實驗結果表明,移動教育教學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有很大的幫助。還有2002年英國Ninestile在校內的“漫步”實驗。該實驗向1400名學生和95位教師每人提供一臺無線連接的筆記本電腦,使其在與信息資源保持連接的同時可以在校園內自由“漫步”,結果表明,這部分學生的學習成績、學習動機得到了明顯的提高。由于移動學習具有傳統學習所不具備的特征,如知識獲取的便捷性與及時性,學習環(huán)境的移動性等,能很好地補充傳統教育教學方式的不足,進而強化或完善傳統教育教學的效果。
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有其特殊性,移動學習對教育教學效果的強化作用將更為明顯。高職學生的基礎知識相對薄弱,傳統課堂教學的效果不盡如人意。同時,大多數高職學生思維活躍,動手能力較強,喜歡鉆研新事物。移動學習這種全新學習方式的便捷性、及時性、移動性、交互性等特點將可以激發(fā)起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增強其學習興趣,有利于強化課堂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3.移動學習有利于保障高職院校工學結合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順利實施?!秶鴦赵宏P于大力發(fā)展職業(yè)教育的決定》(國發(fā)〔2005〕35號)提出,“大力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培養(yǎng)模式。與企業(yè)緊密聯系,加強學生的生產實習和社會實踐,改革以學校和課堂為中心的傳統人才培養(yǎng)模式”。在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思想引領下,高職院校創(chuàng)生了工學交替、頂崗實習、項目驅動、任務導向等多種人才培養(yǎng)模式,這些模式均提出了不受時空制約的教學、管理要求。此種情況下,移動學習方式正可以充分發(fā)揮其優(yōu)勢。如學生在完成校內實訓項目中遇到困難時,可以及時地通過移動設備登錄移動學習系統,搜尋相關的學習資源,或參與討論,或請教他人,以輔助問題的解決。又如學生在校外實習期間可以通過手機登錄校園網,隨時隨地查看學校發(fā)布的教學管理信息,接收實習指導老師的指導,交流實習情況等。移動學習有利于改善高職院校校外實習生管理難度大的局面,保障高職院校校外實習教學工作的順利完成。
4.移動學習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是大學生在校期間學好知識的需要,也是一個人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需要[1]。學習環(huán)境的移動性、學習時間的任意性、學習內容的自主性、學習過程的交互性等移動學習的典型特征,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如當學生遇到比較緊急或相對簡單的問題時,不必在指定時間到專門地點提問或請教他人,而是可以通過移動設備隨時隨地向移動學習系統的教學服務器提問,服務器會按照用戶輸入的關鍵詞檢索數據庫,將類似問題的答案自動返回給學生,使他們能快速地找到問題答案,獨立自主地解決問題。除此之外,學生可以通過移動設備隨時瀏覽系統里他人提出的問題及解答,隨時隨地加入討論,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惑以利進一步深入討論;還可以利用移動設備隨時隨地觀看自己需要的網絡教學視頻等。這些強大功能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1.當下數字化校園建設,為高職院校開展移動學習提供了良好的信息基礎平臺。所謂數字化校園是指以計算機網絡為基礎,利用先進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實現學校從環(huán)境、資源到活動的全部數字化,并科學規(guī)范地對這些信息資源進行整合和集成,以構成統一的用戶管理、統一的資源管理和統一的權限控制,從而在傳統校園的基礎上構建一個虛擬化數字空間,拓展現實校園的時間和空間維度,提升傳統校園的效率,擴充傳統校園的功能,最終實現教育過程的全面信息化[2]。以數字化校園工程為核心的信息化建設已成為高職院?,F代化建設的迫切需要[3]。當下,各高職院校十分重視數字化校園建設且投入較大,通過數字化校園建設,最終建成數字化管理和辦公環(huán)境、數字化教學科研環(huán)境、數字化學習資源環(huán)境、數字化服務保障環(huán)境[4],這為開展移動學習奠定了良好的軟硬件及信息資源基礎。數字化校園建設的專業(yè)教學資源庫可以為移動學習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移動學習通過無線網絡使數字化校園的信息基礎設施和應用的訪問范圍被放大,校園網的應用不再拘泥于教室、實驗室、圖書館的物理空間和有限的網絡接口,整個教學園區(qū)都成為一個虛擬的大教室,教師和學生可以在園區(qū)內隨時隨地訪問校園網和互聯網[5]。隨著數字化校園建設的深入實施,移動學習必將成為高職院校數字化校園建設的重要研究內容。
2.移動設備的廣泛普及、無線網絡獲取的便捷性,為高職院校開展移動學習提供了重要的物質基礎。隨著無線通信技術和無線網絡技術的迅猛發(fā)展,人們使用移動設備無線上網變得更加便捷,移動設備的價格越來越便宜,使得移動設備普及率很高,尤其是手機。2009年,智能手機開始普及,目前,絕大部分高職學生擁有自己的手機且多為智能型,這為高職院校開展移動學習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物質基礎。同時,隨著3G網絡技術的快速發(fā)展,手機上網不僅方便而且瀏覽速度快,高職學生可以通過手機網絡流量包(費用低),或WIFI連接網絡,登錄移動學習系統,獲取豐富的學習資源。當下4G網絡時代的開啟,將讓人們更充分地體驗資源獲取的“移動”“便捷”“快速”的特性,這對未來高職院校深入推進移動學習的影響是巨大的。
3.國內外已有的成功案例,為高職院校開展移動學習提供經驗支持。國內外已經有許多成功開展移動學習的案例。國外移動學習的實踐始于1994年卡內基梅隆大學開展的研究項目Wireless Andrew,該項目使得卡內基梅隆大學師生能夠在校園內自由享受移動學習所帶來的便利性。此外,在芬蘭赫爾辛基大學實施的Uniwap移動學習項目,歐盟資助的由英國、意大利和瑞典承擔的M-learning移動學習項目以及德斯蒙德·基更博士(Keegan,2008)主持的歐盟達·芬奇研究計劃中一個名為“從數字化學習到移動學習”的項目[6]等,這些研究都試圖創(chuàng)設一個可移動的教學或學習環(huán)境,學習者可以從中便捷地獲取適宜于移動設備的學習資源。還有由愛立信、Telenor等聯合開展的“移動學習項目”,試圖研究移動學習與傳統課堂教學整合的方式與方法。國內移動學習最為典型的實踐案例是北京的移動教育實驗項目和南京大學多媒體移動教學CALUMET項目。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三所學校承擔的教育部“移動教育”項目,其核心任務是建立“移動教育”信息網和“移動教育”服務站體系,使先進的移動技術服務于高校教學和管理。南京大學CALUMET項目的全稱是“多媒體移動教學網絡系統”,該系統通過先進的多媒體教育技術、移動通信技術和互聯網技術,在校園網中實現隨時隨地的教學。這些成功的案例可以給高職院校開展移動學習提供不同方面的經驗支持,如移動學習資源開發(fā)或移動學習系統設計等。
學習可以劃分為正式學習與非正式學習兩種基本形式,正式學習主要指在學校的學歷教育和參加工作后的繼續(xù)教育;非正式學習指在非正式學習時間和場所發(fā)生的,通過非教學性質的社會交往來傳遞和滲透知識,由學習者自我發(fā)起、自我調控、自我負責的學習[7]。許多高職院校重視學生的正式學習,忽視學生的非正式學習,習慣把正式學習的環(huán)境擴大化,認為只要學生學習,都應該營造固定、安靜的正式學習環(huán)境。然而移動學習的環(huán)境是不固定的、嘈雜的,它更多的是一種非正式學習形式。要想在高職院校深入開展移動學習,首先應改變這一傳統的觀念,學習不完全等同于正式學習;學習環(huán)境不一定是在教室、圖書館等特意營造的良好環(huán)境中;非正式學習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斯坦福大學榮譽校長約翰·斯通在“2002年北京中外大學校長論壇”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學生在大學期間50%以上的知識與技能都是從伙伴或同學那里學到的,而不是從課堂或老師那里學到的[8]。在移動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局限在教室學習,可以在校園其他地方利用移動設備學習,可以方便快捷找到學習資源。移動的學習環(huán)境、無線上網的先進設備、豐富的多媒體資源,更能夠激發(fā)當今大學生的學習興趣。改變傳統的學習理念,接受新的移動學習理念,是在高職院校師生中廣泛開展移動學習的首要因素。著名遠程教育家基更博士曾經講過:“移動學習將可能成為下一代的學習”“代表一種新的學習趨勢”[9]。我們要充分認識移動學習的獨有優(yōu)勢,發(fā)揮移動學習的巨大潛力,使移動學習能更好地服務于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工作。
無線校園網實際就是一種無線局域網,用戶通過無線局域網絡達到“信息隨身化、便利走天下”的理想境界。無線局域網克服了傳統局域網的不足,突破了有線網絡的節(jié)點限制,使用戶能隨時隨地從網絡中獲取資源。在國際上,現代化校園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擁有無線校園網。無線校園網能有效地彌補有線校園網的不足,可以使學校師生更為充分地利用校園數字化資源。隨著移動終端設備價位的降低,更多學生擁有先進的終端設備,若整個校園都覆蓋無線網,學生可以在教室、校園大道、實驗室、圖書館、體育館、操場等校園的任何地方獲取學習資源,這對高職院校推進移動學習的深遠影響是顯而易見的。而且學生利用無線校園網進行移動學習,無需支付任何費用,無論是文字、圖片,還是視頻文件,只要在無線校園網的覆蓋范圍之內,都是免費的,解決了學生擔憂移動學習的費用問題,進而可以吸引更多的學生積極嘗試移動學習這種新型的學習方式。
要使高職學生能夠隨時隨地通過移動終端搜尋到學習資源,能夠與老師、同學們及時地進行信息溝通等,必須有一個平臺幫助實現,移動學習系統就是這樣的平臺。移動學習系統的開發(fā)是移動學習能否實現的關鍵,學校移動學習系統開發(fā)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學生移動學習效果的好壞。因此,高職院校開展移動學習的重要工作之一是開發(fā)、設計適合自己學校的移動學習系統,為師生提供良好的移動學習平臺。移動學習系統開發(fā)首先應考慮學校師生的需求,根據需求進行系統的總體設計。如有的將移動學習系統分為四大模塊,即用戶管理模板、學生模塊、教師模塊、注冊登錄模塊;有的將其設計為用戶信息管理、課程編輯管理、作業(yè)或評估管理、交流互動管理等,學校可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增刪模塊。其次考慮移動學習資源的設計。除了設計適合移動設備特性的學習資源外,還可以充分利用目前數字化校園建設的網絡教學資源,選取部分典型的優(yōu)秀資源進行轉換處理,使學生能夠更為方便地使用這些優(yōu)質資源。移動學習系統的開發(fā)與設計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的因素有許多,它也是移動學習能否成為現實的關鍵環(huán)節(jié),需引起學校管理者的重視。
移動學習作為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實現了“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方式”的學習,將對高職的教育教學方式產生較大的影響,高職院校應積極面對這一新事物,從觀念、制度、運作層面上大力推進移動學習在高職教學中的應用,努力增強移動學習在教學中的效能。那么,在高職院校創(chuàng)建移動學習的背景下,作為教學的主要參與者教師與學生又應如何面對這一新事物呢?
1.有意識地提高信息處理能力,善于從海量的信息中提取有效信息。學習者開展移動學習將可能出現兩種現象,如果學習者能從中獲取有利于問題解決的信息資源,移動學習將給他們帶來極大的便利;如果學習者不善于搜尋到有用的信息或搜尋有用信息感到困難,他們可能會投入大量的無用勞動,移動學習效率低下。教師在使用過程中同樣如此。移動學習不同于傳統的課本學習,它可以將網絡資源引入教師的教學工作,乃至課堂,提供的信息將是海量的,這給教師提出了巨大的挑戰(zhàn)。教師若不能從海量雜亂的信息中提取有效的信息,不善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表及里地加工處理信息資源,將難以發(fā)揮移動學習對教學的輔助作用或僅僅停留在表面應用上,難以真正從實質上輔助教學工作。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教師應主動瀏覽網絡信息,有意識地訓練自己的信息處理能力,盡可能多地嘗試從雜亂的信息海洋里提取有利于教學工作的信息資源,并進行一定的內化與加工,使其能更好地體現自己的教學意圖。
2.熟悉移動學習的強大功能,鼓勵并指導學生利用移動學習。在高職院校開展移動學習,教師不僅要學會從海量的網絡資源中提取有效的信息輔助自己的教學,還應熟悉學校移動學習系統的功能。一般而言,移動學習系統的功能可劃分為兩方面:一是面向學生的功能。如隨時向老師提問,瀏覽其他同學的問題及答案且參與討論,接收學校的通知,查看教師布置的作業(yè),查詢考試成績等。二是面向教師的功能。如教師可隨時瀏覽學生的提問并及時解答,布置或點評作業(yè),上傳成績,發(fā)送教學通知,接收學校的通知等。教師接觸這一新的事物,應嘗試改變傳統的做法,熟悉并主動使用該系統的各種功能,充分發(fā)揮其優(yōu)勢,輔助其教學工作。同時,教師應積極鼓勵并指導學生使用移動學習系統,只有教師與學生都積極地參與其中,師生的交互性才可能實現,移動學習系統的功能才能被充分地利用。
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應積極嘗試移動學習這一全新的學習方式。面對雜亂的海量信息,學生要提高自身信息駕馭能力,增強抗干擾能力。一方面,學生應明確信息需求方向,形成自己的主體需求。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應清晰地知道自己需要解決什么樣的問題,需要什么樣的信息資源來解決問題,而不應毫無目的地在移動學習系統中“閑逛”。一個沒有主體需求的學習者將十分容易被信息牽著走,而難以駕馭信息。這樣不僅不能提高學習效率,反而會干擾學生的學習,浪費過多的時間和精力。另一方面,學生應掌握相關的策略、技巧,提高學生移動學習的效能。
1.設立明確的任務,提高學習效率。移動學習多以學習者的興趣為動力,一般而言,它是一種自主學習,即學習者本人主動發(fā)起的、自覺的、獨立的學習。這種學習缺乏外在的監(jiān)控與壓力,如果沒有明確的目標任務,學習時間很容易流失,學習效率低,且移動學習時間多為零散的,這些因素容易使學生利用移動設備學習的效果不佳。如果在移動學習之前,設立明確且相對簡短的學習任務,抓緊移動時間,學習更有目的,更有針對性,也更不易被外界所干擾,學習效果更好。但任務的設計應符合以下幾個原則:第一,任務盡量避免繁鎖。移動學習的時間相對短暫,確定的目標任務一定要簡短,符合客觀實際,在零散的移動學習時間內有完成的可能性,否則,將失去設立任務的意義。第二,選擇的資源形式要與當時環(huán)境相符合。學習者應根據當時所處的環(huán)境選擇最適宜的資源形式,學習者處于靜態(tài)時,可選擇視頻、文字或圖片資源;當學習者處于動態(tài)時,則最好以聽為主,選擇音頻資源最佳。
2.樹立時間管理觀念,提高時間的利用率。管理學認為,時間管理就是為了提高時間的利用率和有效性,對時間進行合理計劃和控制,有效安排與運用。針對移動學習時間零散,容易流失的特性,學生在移動學習過程中更應加強時間管理,提高時間的利用率和有效性。高職學生在移動學習的過程中,應學會梳理移動學習的時間,加強時間的統籌與安排,增強學習中的自我監(jiān)控能力,優(yōu)化學習效果。學生可以將自己每天的零散時間進行簡單梳理,針對當時占有時間的長短、所處環(huán)境的狀況安排適宜形式、適宜長短的學習內容。如每天固定的早鍛煉時間、臨睡前的時間,可以收聽固定頻道的英語廣播或課程視頻資源;等人、等車的突發(fā)時間,可以搜索當時情景所需的資料或瀏覽移動學習系統的網頁信息等。
3.利用移動學習的交互性與即時性,積極參與小組學習或協作學習。即時通信工具(QQ、微博、論壇、微信等)深受高職學生的熱捧。學生可充分利用即時通信工具的優(yōu)勢,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學習需求,建立或加入相應的學習共同體。這種移動學習共同體有一定的穩(wěn)定性,它不是臨時聚在一起的松散結構,它是由學習者、助學者、交互活動組織在一起的,是因共同的興趣愛好而形成的學習交流共同體。通過這種共同體,學習者可以了解到最新的信息,也可以圍繞某一問題共同交流討論,實現資源的共享,在協作學習中共同解決疑惑。如當學生遇到學習困難時,可以在相關的QQ群或論壇里提出,能夠快速得到許多人給出解答與詳細講解,進而克服學習困難,這實質上是一種協作學習、小組學習。移動設備的便攜性,無線網絡技術的發(fā)展,使得移動學習的交互性與即時性特點更為突出,協作學習或小組學習將成為學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1]王淑楨.培養(yǎng)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適應終身學習需要[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4,(4):148.
[2][4]李鵬.高職院校數字化校園工程規(guī)劃及相關技術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4.
[3]徐鳳亮,史斌斌.高校數字化校園建設的現狀與探索[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09,(15):23-25.
[5]李奕.談第二代移動數字校園技術在中小學數字校園中的應用[N].中國電腦教育報,2003-01-15(I06).
[6]顧鳳佳,李舒愫,顧小清.微型學習現狀調查與分析[J].開放教育研究,2008,(3):94-95.
[7]余勝泉,毛芳.非正式學習——E-Learning研究與實踐的新領域[J].電化教育研究,2005,(10):19.
[8]王建華,李晶,張瓏.移動學習理論與實踐[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42.
[9]桂清楊.移動學習的奠基之作——基更博士新著《學習的未來:從數字學習到移動學習》述評[J].新書評價,2003,(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