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富森
(華中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湖北武漢430079)
論英國第一次入侵西藏
李富森
(華中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湖北武漢430079)
1888年英國發(fā)動了第一次武裝入侵我國西藏的戰(zhàn)爭。英國發(fā)動侵藏戰(zhàn)爭有著深刻的政治和經(jīng)濟背景。在這次戰(zhàn)爭中,盡管西藏人民英勇抗戰(zhàn),但由于各種因素,最終還是以失敗結束。戰(zhàn)爭之后,英國對西藏瘋狂傾銷商品、掠奪原料及各種資源。這次戰(zhàn)爭給中國及西藏的政治、經(jīng)濟與社會帶來了巨大影響。
英國;入侵西藏;經(jīng)濟掠奪;影響
1888年英國首次對我國西藏發(fā)動了侵略戰(zhàn)爭,中外史料對此有較為詳細的記載,學術界也多有涉及,但對此次戰(zhàn)爭的起因、戰(zhàn)爭后英國對西藏的經(jīng)濟侵略及其對中國與西藏產(chǎn)生的政治、經(jīng)濟和社會后果等相關問題的研究卻依然顯得十分薄弱,本文參考有關文獻擬就這些問題進行深入的考察分析。
英國征服印度后,基于印度的安全戰(zhàn)略、遏制沙俄以及侵略中國等方面的考慮,欲直接接觸西藏,并將其變?yōu)橛膭萘Ψ秶?,乘機挑動西藏獨立,使西藏成為英國控制下的緩沖國。因此,英國的戰(zhàn)略家們提出了所謂“拱衛(wèi)印度安全”的“三個緩沖區(qū)”的戰(zhàn)略思想。其中第一個“緩沖區(qū)”就是“英國管理下的西藏,保證印度不受中國威脅”[1]。從這一戰(zhàn)略構思出發(fā),英國必須從印度向北入侵喜馬拉雅諸山國,進而控制西藏。因此,1835年,英國向錫金租得大吉嶺。1860年,英軍又進攻錫金,占領許多土地。同年,英國同尼泊爾簽訂條約,加強了對尼泊爾的控制。1864年,英軍進攻不丹。1865年強迫不丹簽訂條約,強占大片土地。此后,英國在錫金境內(nèi)大舉筑路,準備以錫金為入侵西藏的跳板,實現(xiàn)其戰(zhàn)略意圖。
1857年,英國殖民主義者賀奇遜要求英國特使額爾金說服清廷同意印度政府派代表駐拉薩,在印藏邊界開辟貿(mào)易市場。次年,英國強迫清廷簽訂《天津條約》,其中第9款規(guī)定:“英國民人準聽持照前往內(nèi)地各處游歷、通商?!庇谑?,1863年英國斯密士率“探險隊”從印度出發(fā)去西藏,因未攜有中國政府頒發(fā)的護照,被邊境藏官攔阻,不得不返回印度。
19世紀60年代,英國工商界極力敦促英國政府開辟中國西部市場。1868年,英國冒險家?guī)彀卦谟探缳Y助下進入西藏東部,遭藏人攔阻,被迫退回。次年,他在印度政府幫助下,從阿薩姆試圖進入西藏亦未成功。但庫柏據(jù)此撰寫了《關于印中貿(mào)易的備忘錄》,強調(diào)開辟西藏市場,發(fā)展印藏貿(mào)易的重要性。如開辟一條從英屬印度至東部西藏的商路,既能使英國的勢力擴展至西藏等中國西部地區(qū),又能切斷中國內(nèi)地同西藏的茶葉貿(mào)易。庫柏估計每年西藏要消費川茶約600萬英磅,如印茶能將川茶排擠出西藏,將會給英國商界帶來巨大好處。庫柏的備忘錄在英國工商界引起熱烈反響,英印政府要求駐華公使威妥瑪就英人進藏游歷與貿(mào)易問題同清政府談判,威妥瑪曾多次向總理衙門交涉,未獲任何結果。為使英國勢力進入西藏,威妥瑪與英印統(tǒng)治者挖空心思,策劃各種方案。威妥瑪建議英印政府賄賂駐拉薩的漢、藏官員,特別是收買駐藏大臣。1874年,威妥瑪再次與總理衙門交涉英人入藏游歷、通商問題,總理衙門仍予以拒絕。
1876年,英國以“馬嘉理案”為借口,逼迫清政府簽訂《煙臺條約》,規(guī)定允許英國派人入藏“探訪路程”。英國遂以“傳教”、“游歷”、“通商”等名義派出探險家、傳教士入藏活動。英國還派間諜偷帶測量工具,探測西藏的地理、礦產(chǎn)、交通及軍備設施,記錄氣象資料,繪制地圖,為進一步侵略西藏作準備。
1879年,英國修筑大吉嶺與咱利山隘之間的道路。80年代初,英印政府將鐵路修至大吉嶺,從加爾各答至西藏邊界只需幾天時間,英國完成了對西藏進行進一步侵略的必要條件。
1882年,英國爆發(fā)新的經(jīng)濟危機,這次危機異常持久。英國資本家急切要求開辟新的市場,挽救工商業(yè)的嚴重萎縮?!短┪钍繄蟆穲蟮溃骸拔覀兊教幝牭缴倘嗽V說貿(mào)易停滯。如果我們堅決要求進入西藏,那兒有一個廣大市場等待我們……西藏最富饒的部區(qū)實際是在我們一投石的距離以內(nèi),其居民自上而下,善于經(jīng)商,乃由于全然無知和傳統(tǒng)保守,與印度禁絕交往?!?885年,英國各地商會紛紛要求從速交涉藏印通商問題。同時,傳聞俄國探險家普爾日瓦爾斯基領取清廷護照,準備入藏游歷。這對英國構成了嚴重威脅,英國決意搶在俄國人之前,進入西藏[2]。
鑒于西藏地方政府極力反對英人入藏,英印轉而采取雇傭印度人入藏以拉攏西藏上層人物的策略。1881年英印政府雇傭印度人薩拉特·錢達拉·達斯去西藏會晤班禪,但一無所獲。1884年10月,英國派孟加拉省財政廳廳長馬科蕾往哲孟雄調(diào)查邊界情況。馬科蕾在報告中強調(diào):如果西藏開放,印茶定能取川茶而代之,和達賴及班禪交往將帶來巨大的政治利益。1884年10月,英印政府派馬科蕾去藏哲邊界同西藏官員談判通商問題。馬科蕾在藏哲邊界同干壩宗本會晤后,指出西藏對英國絨面呢、布匹、刀具等類產(chǎn)品的需求很大,藏民能向英國提供黃金和充足的羊毛。
1885年夏,英國首相丘吉爾同意馬科蕾提出的派使團進藏計劃。1885年10月,馬科蕾偕達斯至北京專議印藏通商。清廷給予馬科蕾入藏護照。1886年初,馬科蕾使團至大吉嶺。西藏人民堅決反對馬科蕾入藏。英國政府遂宣布馬科蕾使團暫停入藏。然而,英國商會紛紛上書英國外交部,述說印藏通商的重要性,敦促英國政府迅速打開西藏大門。
為了防止英國侵略,西藏噶廈派兵在隆吐山修筑堡壘炮臺,設卡自衛(wèi)。1887年,英國駐北京公使發(fā)出照會,胡說隆吐山屬哲孟雄領土,要求限期撤卡,否則,將采取軍事行動,武力驅逐,遭到西藏地方政府的嚴詞拒絕。
打開西藏大門,控制西藏是英國殖民主義者的既定方針[3],英國見訛詐不成,遂調(diào)集軍隊,于1888年3月20日,在格雷厄姆準將指揮下,向駐守隆吐山的藏軍進攻,悍然發(fā)動了對西藏的第一次侵略戰(zhàn)爭。
1888年9月24日,英軍2 000余人攻占則利拉、亞東等地。西藏在反侵略戰(zhàn)爭中,雖然動員兵力1.4萬余人,浴血抗戰(zhàn),但最終以失敗結束。此次戰(zhàn)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藏軍存在一些劣勢和弱點
在組織訓練、軍火器械、攻守布局等方面,藏兵與英軍相距甚遠。藏軍多系民兵,素質(zhì)低劣,紀律差,沒有經(jīng)過很好的訓練。藏軍武器裝備落后,用的是火繩槍、弓箭、刀、石頭、梭標、矛和拋石器等極端原始的武器[4]149,缺乏輜重。穿的是破爛羊皮襖,衣食裝備均需自備。西藏地方政府組織軟弱,指揮無方,缺乏作戰(zhàn)經(jīng)驗以對付由近代化武器裝備的英軍。西藏的抗英僅停留在少數(shù)的貴族僧侶上層,未能有計劃、有組織和知彼知己地確定戰(zhàn)略,迷信神能保佑,憑護身符去作戰(zhàn)。西藏地方政府下令征調(diào)前后藏和康區(qū)約1萬民兵前往增援,每批民兵在經(jīng)過拉薩開赴前線作戰(zhàn)時,十三世達賴都親赴給每個民兵撫頭祝福,并發(fā)給經(jīng)過喇嘛念過咒語的一個特別白傘蓋輪作為護身符。達賴還密令數(shù)十位知名喇嘛在布達拉宮念咒,詛咒英軍失敗,保佑藏軍勝利。同時,西藏地方指揮失當。西藏地方?jīng)]有權衡輕重緩急,處處相爭,密集防守;不能揚長避短,徒以血肉之軀硬堵當時世界第一強國——英國的鋼鐵火炮。駐藏大臣文碩在被撤職后給第穆呼圖克圖信中,對交戰(zhàn)雙方的分析十分中肯:“唐古特自來心計鈍拙,昧于隨機應變,是以不及英人之心思巧詐;而軍火器械,又復不及其精利;紀律部伍,不及其嚴肅;攻守布置,不及其周密。即此數(shù)端,勝敗之機,不戰(zhàn)已決?!盵5]
(二)清政府對外妥協(xié)退讓
19世紀以后,清朝政府內(nèi)憂外患頻仍,軟弱無能,對于西藏的統(tǒng)治只能是窮于應付,對外采取妥協(xié)退讓政策,未能負起責任以領率藏族共同抗擊外來侵略,反而一再壓抑藏族的抗英熱情,以致于“此番戰(zhàn)敗,系因遵旨所誤”[6]11。清朝政府屈服于英國的淫威,三番五次命令西藏地方軍隊從隆吐撤卡,不準與英國人接仗。1888年3月,就在第一次抗英戰(zhàn)爭爆發(fā)時,清政府以“識見乖謬,不顧大局”的罪名,將文碩罷官革職,另以死心塌地一味執(zhí)行清政府對外妥協(xié)屈服政策的升泰接任駐藏大臣。這對西藏的政局產(chǎn)生了極為不利的影響,嚴重挫傷了西藏軍民的反英斗志。就在西藏軍民積極組織收復失地的關鍵時刻,升泰秉承“罷兵定界”的旨意,一到西藏,就極力阻止藏軍繼續(xù)作戰(zhàn),逼迫西藏地方政府嚴束藏兵,不準妄動,責令西藏地方政府把軍隊撤回到帕里,遣散各地征集的民兵和拉薩三大寺僧兵。在升泰的淫威和壓制下,西藏軍民的抗英士氣、部署都受到很大破壞,致使前方愛國官兵得不到有效支援,只得孤軍奮戰(zhàn)。同時,清政府未能很好地利用外援。升泰拒絕了哲孟雄王族及愛國首領參與共同抗英的請求,以“重給賞需,勉以大義,飭其速回”的可卑手段,將不丹首領派至亞東來抗英的1 700名援兵予以遣回。
(三)英軍的強大和狡獪
戰(zhàn)爭伊始,英軍就以重兵相逼。隆吐之戰(zhàn),英軍出動兵力1 600人,而藏軍只有200人,力量懸殊。據(jù)英國《泰晤士報》披露,整個戰(zhàn)爭中英軍出動士兵高達2 300名,配備大炮9門。英國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英軍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武器,裝備和軍需供應甚為優(yōu)越,“防寒衣服極為整備,毛巾(一萬一千匹)、長短靴(四千一百雙)、厚短衫(三千六百件)、羊皮上著(二千二百件)、毛織襪(八千雙)、毛織褲(同上)、手套、毛織脛卷、背心、印度式冠防水布、防水覆肩背衣、眼鏡等,均無一不有?!盵7]454英軍炮兵被藏人視為最大勁敵。“英軍炮彈墜裂藏軍中央,全隊立亂,潰走不逞,退至高地,暫期堵御,復為英人所破?!盵7]454
英帝國主義的奸詐陰險、詭計多端在這次戰(zhàn)爭中暴露無遺。英國極力分化清中央和地方的關系,并爭取清朝政府共同打擊、孤立西藏地方。英人還善于玩弄兩面手法。英軍攻占隆吐后,一方面增兵、修路,運輸作戰(zhàn)物資,積極準備繼續(xù)進攻;另一方面,英人策動廓爾喀國王向西藏地方政府致信,愿以廓爾喀國王名義,對藏英武裝沖突進行調(diào)解。英帝還向清朝政府假惺惺地保證:只要藏軍不越過邊界,英軍決不進攻。同時,英帝顛倒事實,玩弄陰謀。英人勾結廓爾喀王子果爾則念,將大批廓爾喀兵以協(xié)助英軍修橋筑路為名,調(diào)駐英軍侵占地區(qū)。
本來,英軍遠道而來,不悉地理,犯了兵家大忌,如清廷能據(jù)理力爭,緊密依靠藏族,發(fā)動廣大藏族軍民,齊心協(xié)力,然后隨機而變,采取文碩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利用埋伏,不宜顯露,隊用星散,不宜聚齊,攻利中路截擊,不宜迎面對敵,時利昏夜沖襲,勢利交手接仗,宜進不宜退……總利散住帳房,斷不可聚集營寨之內(nèi),以免開花洋炮”[6]1,運用誘敵深入、空舍清野的游擊戰(zhàn),這次戰(zhàn)爭的發(fā)展可能會出現(xiàn)有利于西藏的局面。
除了企圖在政治上控制西藏這一重要軍事戰(zhàn)略基地外,英侵略者另一個目的就是為了傾銷商品和掠奪西藏的原料。因此,戰(zhàn)爭結束后,英侵略者加劇了對我國西藏地區(qū)的經(jīng)濟侵略。
(一)向西藏傾銷商品
傾銷商品是英國侵略西藏的原動力。據(jù)凱曼的著作《通過喜馬拉雅山的貿(mào)易》記載:也許是由于金羅奇上尉對尼泊爾的遠征,英國人第一次有了對喜馬拉雅山的近距離觀察,這激起了人們對喜馬拉雅山背后的濃厚興趣。1768年3月,東印度公司在倫敦的董事會建議搜集情報,看能否以布品或歐洲其它商品通過尼泊爾在西藏及中國西部找到銷售市場[8]。在清代前期,英國主要通過尼泊爾和不丹向西藏輸入商品。這次戰(zhàn)爭結束后,清政府被迫于1890年與英方簽訂《中英會議藏印條約》,開放亞東為商埠,允許英國在該地享有治外法權,并規(guī)定5年之內(nèi)通過亞東的進出口貨物概不納稅。根據(jù)1893年12月5日中英簽訂的《中英藏印續(xù)約》,次年9月1日亞東開埠通商,英國商人可以經(jīng)商貿(mào)易,印度派員進駐亞東,英國貨物免稅輸往西藏,彈藥、武器和鴉片成為免稅商品。英國享有通商和其他經(jīng)濟問題特權?!吨杏⒉赜±m(xù)約》規(guī)定:“凡英國商民在藏界內(nèi)與中藏商民有爭辯之事,應由中國邊界官與哲孟雄辦事大員面商酌辦……如兩邊官員意見有不合處,須照被告所供,按伊本國律例辦理?!薄胺膊厝巳栽谡苊闲塾文琳撸瑧沼谡苊闲垭S時立定游牧章程辦理?!盵9]
亞東等商埠通關后,英國向西藏輸入的商品急劇上升。根據(jù)英國官方資料,英印輸往西藏的商品價值,1889年至1890年間是131 458盧比,1890年至1891年間199 788盧比,1891年至1892年間203 131盧比,1892年至1893年間229 177盧比,1893年至1894年間331 613盧比,1894年至1895年間447 802盧比。英印在1895年從亞東輸入西藏的商品價值總額為416 216盧比,1896年561 395盧比,1897年674 139盧比,1898年718 475盧比,1899年962 637盧比,1900年730 502盧比,1901年734 075盧比,1902年761 837盧比,1903年686 041盧比[10]121-122。在1889年至1895年間,英印輸往西藏的商品逐年增長,年平均增長率達22.7%。尤其是1893年后,增長幅度極為明顯。英印向西藏輸入商品的價值額,1893年至1894年間比1892年至1893年間增長了102 494盧比,增長率達44.74%,1894年至1895年間英印輸往西藏的商品價值額為1892年至1893年的兩倍。可以看出,1893年后英印向西藏輸入商品的急劇增長是由于英國發(fā)動第一次侵藏戰(zhàn)爭、強迫西藏開埠通商的結果。就亞東關一口岸而言,英印向西藏輸入商品的價值額在1895~1899年一直保持持續(xù)上升。史載,1902~1903年間,英印向西藏輸入的棉織品中英國生產(chǎn)的占六分之五,印度僅占六分之一。在1902~1903年間,英國從亞東向西藏輸入商品的價值額估計約為1 206 565盧比。據(jù)統(tǒng)計,僅西藏亞東一地的貿(mào)易額,1893年為690 412盧比,而在1894年,則增加到1 149 150盧比,一年增加近一倍[11]35。印藏貿(mào)易迅速增加,英國貨物充斥西藏市場。據(jù)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國聞報》的報道,英印當時從亞東商埠向西藏輸入的商品主要有各式洋布、粗細呢片、糖、煙葉,也有珍珠、珊瑚、銅、鐵、磁器等物品,其中,輕工業(yè)產(chǎn)品占絕大部分,棉、毛織品居首位。西藏變成了英國工業(yè)產(chǎn)品的銷售市場[4]160。
19世紀90年代,印茶生產(chǎn)過剩,世界市場上印茶售價持續(xù)下滑。阿薩姆、孟加拉一帶茶業(yè)主及茶商欲向西藏傾銷。原本四川茶葉每年運銷西藏的數(shù)量約700萬千克,征稅銀十數(shù)萬兩。印茶入藏將影響四川財政收入和數(shù)十萬四川茶農(nóng)生計,給中國中央政府在西藏的政治、軍事帶來嚴重的后果,并影響中央政府與西藏地方政權的關系。因此,清廷對此拒不退讓,中英雙方就印茶入藏問題爭執(zhí)不下。最后,中國提出一項折中方案,印茶在免稅五年限滿后方可入藏銷售。英方恐藏人用高稅或其他方法禁阻,表示反對??偫硌瞄T又做了補充:應納之稅,與華茶輸英應納之稅每擔稅銀十兩相等。根據(jù)過去馬科蕾的調(diào)查,估計印茶納稅后,售價仍然較二等川茶便宜43%,英印政府考慮到有利可圖,便不再反對。1893年12月,中英簽訂《中英會議藏印條款》,1894年5月開放亞東為商埠,印茶5年后方可入藏銷售,“應納之稅,不得過華茶入英納稅之數(shù)。”[13]其實,英國并未遵守條約規(guī)定,仍偷運印茶入藏銷售。1883年,內(nèi)地輸往西藏的茶葉總值為15~20萬英磅,而1913年則降為7.21萬英磅。印茶入藏傾銷,影響到藏族人民的生活和內(nèi)地茶葉在西藏的銷路,給中國及西藏地方的經(jīng)濟帶來了巨大的損失。
(二)掠奪西藏原料和各種資源
當時,西藏的羊毛比英國便宜20%,皮革便宜8%還多,黃金、麝香、硯砂等物品質(zhì)優(yōu)價廉,為英國資產(chǎn)階級所垂涎。隨著西藏門戶的洞開,英國開始了對西藏資源的狂取豪奪?!坝〔刭Q(mào)易以羊毛牛皮為大宗,前藏商人販貨由江孜運至帕克里而止,將貨售與上下卓木土人,再由卓木腳夫轉運往噶倫繃、大吉嶺等處?!盵12]我國西藏地區(qū)經(jīng)由亞東出口的各年商品總值分別為1889年131 548盧比,1890年199 788盧比,1891年203 131盧比,1892年229 117盧比,1893年331 613盧比,1894年447802盧比。從1895年開始,從亞東出口的西藏商品總值大大提高。出口總值為1895年634 080盧比,1896年781 269盧比,1897年820 300盧比,1898年17 851盧比,1899年822760盧比,1900年710 012盧比,1901年783 480盧比,1902年805 338盧比,1903年687 324盧比[10]125。1889~1894年間亞東尚未正式開關,原料外流數(shù)額不大。1895年后西藏原料輸出逐年增長,年平均增長率為27.76%。輸往英國和印度主要是羊毛、羊皮等工業(yè)原料。1895年,英國從西藏掠去的原料有羊毛581 944盧比、麝香116 024盧比、牛尾42 628盧比、羊皮14 185盧比、騾馬等31 823盧比。英國在1895~1898年間每年平均從西藏掠走羊毛15 000捫、麝香2 801托拉、牛尾316捫。例如1899年,在822 760盧比的出口總值中,牦牛尾占42 628盧比,綿羊毛占581 944盧比,麝香占116 024盧比,羊皮占14 183盧比,騾馬等占31 823盧比[11]35。英國本對西藏黃金等礦產(chǎn)資源期望甚高,但由于當時西藏地區(qū)采礦技術比較落后,所以英國此愿未遂。英國掠奪西藏原料的重點集于羊毛、牦牛尾等上,主要通過兩種手段掠奪,一是公開欺詐,二是壓價購買出口原料,實行不等價交換。1906年,暫時代理鄂康諾為江孜商務委員的貝立上尉撇開西藏地方通行的付款價格,用自定的低格向藏民強購貨物,最后激起當?shù)夭孛竦膹娏铱棺h。
(三)大量印度盧比輸入西藏
隨著英印貨物銷往西藏,東印度公司的盧比也逐漸成為主幣占領西藏市場,取代了西藏貨幣“章卡”。亞東在1894年開關時還是以銀兩為計量單位來估算各種進出口貨物總值,兩年之后盧比就取而代之了。再說,盧比本身就屬于獲利相當大的金融商品。根據(jù)保守估計,清末數(shù)十年間西藏所使用的盧比,“其數(shù)量至少在四千萬元以上,若以每元盧比盈利一錢計算,英商僅鑄幣利潤一項即有四百萬兩之多”[14]。由于盧比成色等優(yōu)勢,藏民極為受用,英商故意虛抬其價,造成盧比在市場上流通的價值遠高于其幣面價值?!懊恳槐R比重量僅二錢一分,作銀二錢七八分不等”[15]。西藏市場對盧比依賴性日趨增強,致使盧比不斷升值。1894年前約兩盧比折合為一兩關平銀,然而到了1907年,一盧比則折合為一兩關平銀。與此同時,盧比對章卡的比價也隨之增大,“盧比一元,抵換藏幣(章卡)四十余枚,以至七八十枚,藏中不能制止”[16]。純銀章卡六枚可兌換一兩紋銀,到后來章卡貶值過半,如果以劣質(zhì)章卡來兌換,十幾枚章卡可換一兩紋銀。西藏鑄幣機構損失慘重,無利可圖。印度盧比的大量流通,強占西藏的貨幣市場,導致西藏商業(yè)貿(mào)易遠遠入超,商品價格飛漲,如青稞漲價達20%,雅安茶葉漲40%,面粉則漲83%。廣大西藏農(nóng)牧民遭受嚴重的經(jīng)濟損失,西藏地方的財政和金融深受沖擊,西藏與內(nèi)地的經(jīng)濟聯(lián)系也遭到極大削弱。
英國入侵打斷了西藏社會正常的發(fā)展進程,客觀上促進了西藏社會經(jīng)濟的變化,同時,也使西藏面臨嚴峻的挑戰(zhàn)。這次英國侵藏戰(zhàn)爭對西藏及中國的政治、經(jīng)濟、社會等諸方面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和嚴重后果。
(一)戰(zhàn)爭對中國及西藏的經(jīng)濟造成了嚴重破壞
在這次戰(zhàn)爭中,藏人死尸累累,血流成川。戰(zhàn)爭給西藏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痛苦和災難。而英國的經(jīng)濟侵略在一定地區(qū)瓦解了西藏自給自足的封建自然經(jīng)濟,觸動了西藏的社會經(jīng)濟結構。西方商品的傳入,為西藏封建農(nóng)奴主,尤其是西藏上層人士所喜用,促使西藏農(nóng)奴主采取一些措施發(fā)展經(jīng)濟,積極擴大出口貿(mào)易,這勢必加重對人民的剝削,導致西藏人民日益貧困化。英國瘋狂地在西藏傾銷商品,致使西藏經(jīng)濟畸形發(fā)展,西藏民族經(jīng)濟受到嚴重摧殘。工具簡陋落后的西藏傳統(tǒng)手工業(yè)紛紛破產(chǎn)。例如,在英國毛毯的沖擊下,西藏的紡織手工業(yè)生產(chǎn)規(guī)模日趨縮減,氆氌出口額也急劇下降,從1898年的8 262碼降至1899年的818碼[17]。西藏與內(nèi)地的經(jīng)濟貿(mào)易也逐年減少,印度盧比在西藏的大肆泛濫,嚴重地破壞了西藏地方的財政和金融。亞東開關后,西藏幾近一半的人口脫離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而去經(jīng)營運輸、旅館、堆棧等業(yè),每年約有2 000~3 000匹騾馬征用于為商運,致使田地荒蕪,糧食匱乏,農(nóng)牧業(yè)受到很大破壞,長期停留在原始耕作和放牧狀態(tài),西藏不得不從國外進口糧食和生活必需品。
同時,英國并未遵守條約規(guī)定,5年期滿后,百貨也未定稅則,長期免稅入藏,亞東海關形同虛設。自1894年5月開關到1914年撤關時止,亞東20年沒有征收關稅,中國損失了大額稅款。大量英印商品充斥西藏市場,并遠及青海、四川、滇邊,嚴重損害了中國內(nèi)地與西藏地方傳統(tǒng)的經(jīng)濟貿(mào)易和中國內(nèi)地貨物在西藏的正常銷售。19世紀末,從西藏銷往內(nèi)地的羊毛數(shù)量驟減,導致打箭爐(今四川康定縣)地區(qū)的羊毛價突漲,到19世紀90年代末,西藏輸往打箭爐的黃金由原來的8000盎斯減少至4000盎斯,萎縮了50%。
(二)戰(zhàn)爭導致中國主權遭到極大損害,西藏逐漸淪為英國的半殖民地
《中英會議藏印條約》開啟了英印向西藏進行政治擴張、軍事進攻、商業(yè)滲透的序幕,哲孟雄徹底喪失了中國西藏屬地的地位,自此改稱錫金,淪為英國的保護國。英國可以委派政治專員常駐錫金,且以則利拉為藏哲邊界,割占中國西藏南部隆吐、捻納至則利拉一帶領土,侵害了西藏地方勢力的利益,嚴重損傷了中國對西藏的主權,中國在喜馬拉雅南麓的影響日益沒落。1893年,中英再訂《中英藏印續(xù)約》中有關藏錫邊界分水嶺的提法以及通商、游牧、交涉等諸項緩議問題,成為英印進一步侵略西藏的新借口。在通商的幌子下,英國不斷深入西藏腹地,向清政府勒索開礦特權。1899年至1901年,英國以印度總督名義多次與十三世達賴協(xié)商,企圖越過中國中央政府與西藏地方當局直接談判,陰謀策劃分裂中國西藏。此舉雖然遭到達賴的拒絕,但英國并不甘心,1902年又派哲孟雄政治專員懷特率兵以“劃界”為借口,侵入西藏的甲崗和思補布納一帶,拆毀中國的哨卡和原有國界標志,私立石堆,擅插英國國旗21處。這些不法行徑加速了中國西藏及西南邊疆的半殖民地化過程。
(三)戰(zhàn)后一部分西藏貴族對清朝中央政府產(chǎn)生了離心傾向,埋下了西藏政治動蕩的禍根
英國的經(jīng)濟侵略在西藏培育了一個為英侵略者服務的買辦階級和商業(yè)高利貸階級。在戰(zhàn)前,西藏大部僧俗貴族都堅決反對開展英屬印度與西藏的貿(mào)易,嚴厲禁止民眾在大吉嶺等地經(jīng)商。西藏門戶洞開之后,江孜、亞東地區(qū)的藏印貿(mào)易迅速膨脹,幾乎占了藏印貿(mào)易中的半數(shù)之多。西藏貴族開始出現(xiàn)分化,部分經(jīng)營藏印貿(mào)易的貴族牟取暴利,政權勢力增大。一些反動的大農(nóng)奴主投懷英國,贊同英國駐軍西藏,開埠通商,享有商品免稅進口等特權,甚至還為英商無償運輸貨物。英國殖民者和西藏農(nóng)奴主互相勾結,共同欺壓西藏廣大農(nóng)牧民,壟斷藏印貿(mào)易,操縱西藏市場,巧取豪奪,給西藏人民帶來了巨大的苦難。
由于英國入侵和挑撥離間,西藏僧俗上層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的矛盾日益加劇。西藏上層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開始出現(xiàn)達賴喇嘛與班禪之間的矛盾。英國入侵使西藏社會經(jīng)濟結構發(fā)生變異和經(jīng)濟重心西移。西藏僧俗貴族為藏印貿(mào)易巨大利潤所誘,其經(jīng)濟利益與藏印貿(mào)易越來越密切,轉向投靠英國,進行破壞祖國統(tǒng)一的活動。
1899年寇松出任印度總督,英國對西藏的政策由過去的“耐心等待”變?yōu)榉e極進取,準備侵入西藏腹地,并繞開清朝中央政府和駐藏大臣,直接接觸西藏地方當局。而且,在這場戰(zhàn)爭以及《中英會議藏印權約》與《中英藏印續(xù)約》簽定前后,清政府對外奴顏婢膝、對內(nèi)恃威高壓的嘴臉暴露無遺,使西藏地方上層與清朝中央政府之間、西藏人民與清朝統(tǒng)治者之間的關系日趨惡化,逐漸出現(xiàn)離心傾向[18],西藏局勢岌岌可危。
綜上所述,西藏具有重要的戰(zhàn)略地位,英國在種種試圖侵入西藏的努力失敗后,最終悍然以武力入侵西藏。由于英國侵略者是當時世界最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船堅炮利,又狡獪陰險,而清政府落后軟弱,妥協(xié)退讓,加以西藏武器裝備極端原始落后,英國與中國西藏在軍事、經(jīng)濟等方面力量懸殊,雖然西藏人民浴血抗戰(zhàn),不免失敗。英國初步打開了西藏的門戶,開始瘋狂對西藏進行經(jīng)濟剝削和掠奪,對中國及西藏的經(jīng)濟、政治和社會等方面造成了巨大影響和嚴重后果。
[1]Jiawei Wang&Nimajianzan.The Historical Status of China’s Tibet [M].Beijing:China Intercontinental Press,1997:81.
[2]Charles Bell.Tibet Past And Present[M].Delhi:Motilal Banarsidass Pub,1992:64.
[3]Derek J.Waller.The Pundits:British Exploration of Tibet and Central Asia[M].Lexington: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2004:98.
[4]Alastair Lamb.British India and Tibet,1766-1910[M].Washington, DC:Taylor&Francis,1986.
[5]吳豐培,曾國慶.清代駐藏大臣傳略[M].拉薩:西藏人民出版, 1988:216-217.
[6]吳豐培.清季籌藏奏牘(第1冊)[M].北京:商務印務館,1938.
[7]山縣初男.西藏通覽[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6.
[8]Schuyler Cammann.Trade through the Himalayas:The Early British Attempts to Open Tibet[M].Princeton,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51:22.
[9]陳健夫.西藏問題[M].北京:商務印書館,1935:211.
[10]成崇德,張世明.清代西藏開發(fā)研究[M].北京:燕山出版社,1996.
[11]列昂節(jié)夫.外國在西藏的擴張[M].張方廉,譯.北京:民族出版社, 1960.
[12]何藻翔.藏語[M].上海:廣智書局,1910.
[13]王鐵崖.中外舊約章匯編(第1冊)[G].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82:567.
[14]陳一石.盧比侵淫康藏及其影響[J].中國錢幣,1990(6):43-50.
[15]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參事室金融史料組,編.中國近代貨幣史資料(第1輯下冊)[M].北京:中華書局,1964:844.
[16]吳豐培.趙爾豐川邊奏牘[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4:93.
[17]余素.清季英國侵略西藏史[M].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59:97.
[18]PremenAddy.Tibet on the Imperial Chessboard:The Making of British Policy Towards Lhasa,1899-1925[M].Boston: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1984:62.
(責任編輯:田皓)
The First British Invasion of Tibet
LI Fu-sen
(College of History and Culture,Central China University,Wuhan 430079,China)
In 1888,England launched its first invasion of Tibet for political and economic consideration.Despite their heroic resistance,the Tibetan people eventually failed in this war due to various factors.After the war,England dumped frantically goods,plundered raw materials and a variety of resources in Tibet.The invasion brought great impact to politics,economic,and society of China and Tibet.
England;invasion of Tibet;economic plunder;impact
K512.42
:A
:1674-9014(2013)04-0108-06
2013-04-16
李富森,男,河南鄭州人,華中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歐洲近現(xiàn)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