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鳳
【原文】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劉長卿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fēng)雪夜歸人。
【賞析】
唐代詩人劉長卿擅長寫作五言詩,本詩是他的五絕代表作。
本詩的藝術(shù)魅力,不但在于“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還在于詩人善于營造出一種絕妙的朦朧的意境。
首句寫景。暮色降臨,蒼山遙遠,正是一種客觀存在的淡遠的朦朧境界。雖已日暮,但蒼翠的芙蓉山隱約在目,顯得詩中有畫。
次句繼續(xù)寫景,流露出詩人更多的主觀感受。大雪紛飛,天氣寒冷,使得詩人投宿心切。他望見一座“白屋”獨立于蕭瑟的寒風(fēng)中,深感所投宿之所主人的清貧。這雖然也是詩中有畫,但畫面已經(jīng)不是首句所呈現(xiàn)出來的客觀自然的朦朧美,而是詩人根據(jù)主觀感受拓展出來的朦朧美。詩的前兩句,從客觀的朦朧美轉(zhuǎn)向主觀的朦朧美,勾勒出詩人整天趕路的情景、預(yù)期的歸宿,流露出一絲淡淡的憂郁。
第三句繪聲繪色,為主客相逢搭起了橋梁。當(dāng)時,風(fēng)雪交加,詩人趕路的腳步聲驚動了“白屋”的看家犬,那看家犬汪汪地亂叫起來;“芙蓉山主人”此時正在“白屋”中,聞犬吠而起身,開門迎客。
結(jié)尾句畫龍點睛,是神來之筆。字面上的意思是:“芙蓉山主人”將詩人迎進“白屋”,詩人結(jié)束了辛苦奔走的旅程,產(chǎn)生了“賓至如歸”之感。詩的前三句雖都有形象和畫面,但都是分散的,直到尾句“風(fēng)雪夜歸人”出現(xiàn),前三句分散的形象和畫面才融為了一體。有了前三句,“歸人”(即詩人自己)作為抒情的主人公,形象才豐滿,畫面才生動,朦朧的美感才誘人。因此,《白石詩說》中說,“一篇全在尾句”。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這首詩之所以千百年來為人們傳誦,正是因為它具有一種茫然若失、讓人捉摸不透的朦朧美感。特別是“風(fēng)雪夜歸人”更富詩意和魅力。詩人被罷官后,心里雖有著朦朧的哀愁,但卻是“哀而不傷”,如果讀者能超脫一點,往往能從詩句中意外地體會到“悲愁中的快感”。這種從悲愁中流露出來的快感,就是憂傷中的甜美或甜美的憂郁,它“比那從快樂本身所獲得的快感更為甜蜜”,因為這是一種“最高意義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