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悅萍,賈柱立
(天津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天津 300131)
翻譯癥是英譯漢中存在的一種現(xiàn)象,其表現(xiàn)和危害或許還沒有為人們所廣泛認識,但卻大大地影響著翻譯作品的質(zhì)量,影響原作內(nèi)容和表達風格的再現(xiàn)。因此,有必要對它的表現(xiàn)形式有所了解和認識,使翻譯學習者得到啟示,以便能夠避免翻譯癥,使譯文最終達到趨于忠實、通順的翻譯標準。
翻譯癥是因理解之誤和表達之誤所致,其表現(xiàn)形式也各異。翻譯癥(主要體現(xiàn)在英譯漢中)是指翻譯成譯語的片語、句子或語篇存在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毛病。翻譯癥從狹義上來講,指的是翻譯腔(translationese),也就是說翻譯過來的漢語洋腔洋調(diào),一看就是翻譯過來的東西,不像是使用母語自己寫出來的東西??勺x性和可接受性都比較差;翻譯癥從廣義上來講還包括:對原語理解不深不透和表達得不貼切的問題,翻譯的語病及誤譯、錯譯也都屬于翻譯癥的范疇。通常對譯文最起碼的要求是達到文從字順,流暢易懂。但實際上,我們不免會發(fā)現(xiàn)一些譯文往往存在不合乎語言表達習慣的現(xiàn)象,這是翻譯獨有的一種常見病——翻譯癥。
譯語表達的結果是檢驗對原語的理解是否正確的惟一標準。倘若對原語理解不深透,就很難想象譯語能夠忠實、通順、得體。翻譯中最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錯誤大都與對原文語言現(xiàn)象理解得不深不透有關。對原文語言現(xiàn)象的理解包括詞語意義、語法結構和語篇層次三個層面,任何一個層面上的理解錯誤都會導致誤譯或錯譯現(xiàn)象的發(fā)生,翻譯癥還與譯者的譯語水平和翻譯工作態(tài)度有關。翻譯要在忠實于原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力求譯文形式上的通順,又要在譯文通順的前提下盡可能保持原文的形式。下面就翻譯癥九種表現(xiàn)形式的原譯與改譯進行對比分析。
1.I know he meant business.
原譯:我知道他的用意在生意。
改譯:我知道他不是開玩笑的。
分析:口語用法 mean business=be serious;be earnest.做生意的人是要認真的,有信用的,因此引申出上面改譯后的意思。原譯過分拘泥于基本詞義,顯得生硬;而改譯是先理解后動筆,接受性強。
2.Prices determine how resources are to be used.
原譯:價格確定資源將如何被使用。
改譯:價格決定資源的使用方式。
分析:原譯的被動語態(tài)不符合漢語的表達習慣,而改譯采用主動語態(tài)和詞類轉(zhuǎn)譯法。
3.Preparing a budget takes planning,and following a budget takes will-power.
原譯:準備預算要花費時間去計劃,遵循預算需要意志力。
改譯:做預算需要計劃,按預算行事需要意志力。
分析:原譯表現(xiàn)為對詞的理解先入為主,譯文令人感到很生硬。
1.A drowning man catches at a straw.
原譯:一個落水的人抓住一根草。
改譯:一個將溺死的人那怕是一根草也要去抓。
分析:catch at a straw 為還未抓到手,不過努力想去抓住。英文想表達的意思是an action of despair,表示絕望時的心情。因此用“將溺死的人”搭配“哪怕是一根草”則更加忠實原文想表達的意思。
2.He always wants to find out how and why the universe works.
原譯:他總想找出宇宙是怎樣工作的和為什么是這樣工作的。
改譯:他總想發(fā)現(xiàn)宇宙是怎樣運行的和為什么是這樣運行的。
分析:“找出”不如“發(fā)現(xiàn)”更符合漢語表達習慣。
3.The men who make the revolution are craftsmen:the mill-wright,the watchmaker,the canal builder and the blacksmith.
原譯:發(fā)動這場革命的都是些像修造磨坊的、做鐘表的、開運河的和打鐵的這樣的匠人。
改譯:發(fā)動這場革命的都是些匠人,如:磨坊工人、鐘表工匠、運河建筑者和鐵匠。
分析:原譯的定語太多、比較長,中心詞置于句末,這種搭配不符合漢語的表達習慣。
1.He shrugged his shoulders,shook his head,cast up his eyes,but said nothing.
原譯:他聳了聳他的肩,搖了搖他的頭,他的兩眼看著天,一句話也不說。
改譯:他聳了聳肩,搖了搖頭,兩眼看著天,一句話也不說。
分析:改譯省略了不必要的人稱代詞所有格,但不會使人產(chǎn)生誤解。
2.The shop girl offers a third(apple);but before biting it,you examine it,and find that it is hard and green,and you immediately say that you will not have it,as it must be sour…
原譯:店員給你第三個(蘋果),但在咬它之前,你把它檢查了一下,發(fā)現(xiàn)它又硬又青,你立即說你不要它,因為它肯定很酸……
改譯:店員給你第三個 (蘋果),但在吃以前,你把蘋果看個仔細,發(fā)現(xiàn)又硬又青,立即說不要這個,因為這個蘋果必定是酸的……
分析:原句把it反復譯成“它”,不了解漢語不習慣反復使用代詞“它”,取而代之的是名詞和指示代詞。
1.Pindus Road was a long,wide,straight street that ran parallel with Bread Road.
原譯:平得斯路是一條與布萊德路平行的、長長的、寬寬的,筆直的大街。
改譯一:平得斯路是一條又長又寬又直的大街,與布萊德路平行。
改譯二:平得斯路與布萊德路平行,又長又寬又直。
分析:原句把一個個形容詞羅列在被修飾語的前面,一看就知道是翻譯過來的句子。改譯一,很符合漢語表達習慣,改譯二,句子又縮短了一些。
2.We took brief,restless naps,struggled to understand the intermittent broadcasting of Radio Prague…
原譯:我們短短地、不安地睡了幾次,竭力想聽懂布拉格斷斷續(xù)續(xù)的廣播……
改譯:我們一會兒打盹,一會兒醒來,焦急不安,竭力想聽懂布拉格電臺斷斷續(xù)續(xù)的廣播……
分析:原句“短短地、不安地睡了幾次”不符合漢語表達習慣,也是典型的“地”字濫用。
3.They often meet in an old house,whose basement has been converted into a chapel.
原譯:他們經(jīng)常在一座舊的宅子的地下室已被改建成小教堂的房子里面見面。
改譯:他們經(jīng)常在一座舊房子里見面,房子的地下室已被改建成了小教堂。
分析:原句使用了這么多“的”字,是受了英語單詞形容詞和漢譯的定語通常都帶“的”字的嚴重影響,這種譯法令人費解。
1.He has never recovered her loss.
原譯:他永遠未能補償她的損失。
改譯:他永含失恃之悲。
分析:這是翻譯中最容易混淆意思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英文屬格分主格作用和賓格作用兩種。例句中說的是賓格作用,即her loss=the loss of his mother,而不是his mother's loss,不是他母親的損失,而是他失去母親。如果說成She has never recovered her loss.就是主格作用,因為she和her是同一人,her loss就是她的損失。從及物動詞變來的名詞,可以有這兩種作用,在英譯漢時容易出現(xiàn)概念混淆。
2.Hemingway,the author of The old man and the sea,wrote many books on the base of his own personal experiences.
原譯:《老人與海》的作者海明威寫了很多反映他個人經(jīng)歷的書。
改譯:《老人與?!返淖髡吆C魍詡€人經(jīng)歷為基礎寫了很多書。
分析:兩個劃線部分所表達的概念截然不同。
3.People are so used to motor vehicles like cars,trucks,and motor-bikes and so on,that it is hard to imagine what it would be like without them.
原譯:人們過去常常使用機動車,如,小汽車、卡車、摩托車等等,因此很難想象沒有車他們會變成什么樣子。
改譯:人們對機動車,如,小汽車、卡車、摩托車等早就司空見慣,所以很難想象沒有它們生活會變成什么樣子。
分析:be used to表示:習慣于,后者正確。
1.The lecturer carried his audience with him.
原譯:演講者把他的聽眾帶走了。
改譯:演講者博得全場喝彩。
分析:原譯中貌似忠實原文,實則錯誤翻譯。Carry除可以翻譯為“搬運,攜帶”外,還有“吸引(聽眾或觀眾)”的意思。例如 His acting carried the house.(他的演技博得滿場喝彩。)
2.Don't stay here longer than you can help(避免).
原譯:別在這里呆得比你所能避免的時間更長。
改譯:你在這兒能不逗留,就不逗留。
分析:理解是翻譯的先決條件,正確理解原句后,用最符合漢語的表達習慣重新組織句子。
3.This contract is made out in two originals,each copy written in Chinese and English languages,both texts being equally valid.
原譯:本合同制作成兩篇原文,每一篇由中英文兩種文字寫成,兩篇具有同等價值。
改譯:本合同正文一式兩份,分別以中文和英文書寫,兩種文本具有同等效力。
分析:原譯機械照詞翻譯而不顧譯語應該怎樣表達,該句與第2句的考點都有個譯語水平的問題。
1.They used this kind of scare tactic when I was growing up.
原譯:在我長大的時候,他們用過這種嚇唬人的方法。
改譯:我小的時候,他們用過這種嚇唬人的辦法。
分析:when I was growing up的意思是“當我正處于成長期”,長身體期間就是小時候。比較“when I was growing up”與“在我長大的時候”比較,顯然是詞不達意。
2.On either side of this courtyard are gardens and halls.
原譯:花園和大廳沿庭院的一邊排列。
改譯:庭院兩邊是花園和大廳。
分析:on either side of的意思是:“在兩個邊上都有”。這是個倒裝句,主語和系詞都是復數(shù)形式。
3.The ice was broken.We all laughed.
原譯:冰被打破了,我們都大笑了。
改譯:打破了尷尬的局面,大家都笑了起來。
分析:原譯是一種死譯,未把break the ice理解為:“打破僵局:緩和緊張或過分正式的氣氛、場合”
1.He would study and work hard,he would do anything he was asked to do but return to his old life,which has turned to ashes beneath his feet.
原譯:他一定會努力學習和工作,只要不再回到舊的生活里去——它已經(jīng)在他的腳底下化為灰塵了——派他做什么工作都行。
改譯:他一定會努力學習,努力工作,派他做什么工作都行,只要不再回到舊的生活里去,舊的生活已經(jīng)在他的腳下化為塵埃了。
分析:漢語中不習慣在任何情況下都使用代詞,原譯使用了兩個破折號也沒有擺脫翻譯癥現(xiàn)象。
2.At the hotel I always finished the meal with ice-cream.The girls there would laugh because I like it so much.
原譯:在飯店里,我總是以冰激凌來結束我的一頓飯。女服務員們都笑我,因為我是那樣喜歡它。
改譯:我在飯店吃飯,最后總是吃冰激凌。我吃得津津有味,惹得那些女服務員發(fā)笑。
分析:原譯沒有擺脫英語句型的束縛,按照順譯法翻譯,對從句沒有進行重新整合和必要的變通,翻譯腔很濃。尤其在口譯中,“它”與“她”發(fā)音相同,自然會產(chǎn)生指代不明。
1.The efficiency of the machines has been trebled or quadrupled.
原譯:這些機器的效率已提高了3倍或4倍。
改譯:這些機器的效率已提高了2倍或3倍。
分析:treble,triple和quadruple的漢譯表示增加n-1倍,,也就是:成為原來的3倍(即增加了2倍)或成為原來的4倍(即增加了3倍)。
2.It is reported that cars outnumber families in New York by 2to 1.
原譯:據(jù)報道汽車的數(shù)量是紐約家庭數(shù)量的二分之一倍。
改譯:據(jù)報道在紐約汽車的數(shù)量是家庭數(shù)量的兩倍。
分析:by 2to 1的意思是:以2比1。是……兩倍,即:比……多一倍。
3.Martha bought a suit for one-third off the regular price.
原譯:瑪莎以原價1/3的錢買了一套衣服。
改譯:瑪莎買了一套衣服,比原價便宜1/3。
分析:one-third off表示減少了1/3,或:少花了1/3。
綜上所述,本文以翻譯癥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為切入點,借助不同的例子,對翻譯癥的不同表現(xiàn)形式做了不同的詮釋。翻譯是一項需要特別關注細節(jié)的工作,要使譯語能夠忠實、通順、得體,就要把原語所表達的原作思想內(nèi)容和風格以符合譯語的表達方式再現(xiàn)出來,以保證譯語的可讀性和可接受性。
[1]王欣.翻譯與文化之間[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1.
[2]賈柱立.實用英漢翻譯基礎教程[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7.
[3]劉文婕.翻譯入門——英譯漢[M].重慶: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