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桂菊
遷安市彭店子鄉(xiāng)初級中學 河北遷安 064418
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給備受關注的語文教學注入源源不斷的“活水”。在教學中,語文教師要鼓勵學生走進圖書館,學會利用圖書、網絡等課程資源進行自主學習,要充分發(fā)揮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優(yōu)勢作用,對學生的閱讀、寫作進行扎實有效的指導,使寫作教學不再是“一潭死水”,改變學生寫作難的現(xiàn)狀,切實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本文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談一下自己的體會。
閱讀素養(yǎng)是評價一個學生的關鍵因素。在現(xiàn)代教學理念的指導下,教師在教學中應盡量少布置一些簡單重復的作業(yè),盡可能多給學生提供走進圖書館的時間,讓學生進行自主閱讀,開拓視野,廣泛獲取信息,在不斷的尋求中進一步鞏固和學習知識、運用知識,提高實際應用能力。如通過圖情課的學習,學生了解了圖書館的分布和功能,學會了圖書資源的檢索、借閱方法,尤其是通過學習圖書館的規(guī)章制度,增加了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教師應及時為學生推薦優(yōu)秀的課外閱讀書目供學生閱讀,如《奇妙的沙漠》《老人與?!贰冻ㄏκ啊返?。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和營造溫馨舒適的閱讀環(huán)境,引導學生利用圖書館資源,進行廣泛深度的閱讀,培養(yǎng)閱讀習慣,提高閱讀素養(yǎng)。
語文學科信息量大,資源來源廣泛。因此,語文教學與信息教育緊密結合,發(fā)揮信息教育的輔助作用,讓語文教學產生最佳效果,必須尋找切實可行的方法。
本著“得法于課內,受益于課外”的思路,以專項目標閱讀為主線,課內外閱讀有機結合,自主閱讀與目標閱讀有機結合,閱讀與寫作有機結合,在課內閱讀指導的基礎上進行延伸、遷移、提高,使課內外閱讀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教師要結合教材,依據學生實際,制定合適目標。學生根據目標,到圖書館或微機室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查詢、閱讀相應材料,積累、記錄、整理,教師組織集中交流、指導,形成小主題、小角度、多類型、提示規(guī)律與方法的實用閱讀指導,以迅速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在搜集、篩選、閱讀過程中,要體現(xiàn)學生的“自讀自學、自感自悟、自疑自質、自鑒自賞、自測自評”。自讀自學,即學生自主選擇,運用平時所學方法,不待教師促,自主學習和實踐;自疑自質,即學生在閱讀中敢于懷疑書本,敢于質疑權威,大膽提出新見;自感自悟,即自覺聯(lián)系生活,主動體驗生活,以閱讀感悟人生;自鑒自賞,即在大量的閱讀中,自覺品味,自我賞析,自我鑒別,自我提高;自測自評,即激發(fā)學生內心的學習愿望,學會自我測評,自我調正,自我進步。通過“十自”閱讀指導,實現(xiàn)“不待教師教,自學促提高”的目的。
這種教法可以使學生學會對信息進行系統(tǒng)的梳理,促使學生從感性認識提升到理性認識,提升思維層次的效果。
寫作,歷來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頭戲”,是語文教師與學生最為關注的話題。可以說,寫作能力的高低,直接決定著學生語文學習的成敗。學生的寫作過程,應在教師的有效指導下進行。一次完整的寫作實踐,由寫作點撥——寫作實踐——寫作評改三個緊密聯(lián)系的環(huán)節(jié)構成。在具體實施操作每一環(huán)節(jié)的過程中,教師都可以充分運用多媒體課件輔助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
這一環(huán)節(jié)是在學生寫作前,教師就寫作內容、寫作技巧等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指導。為了激發(fā)學生寫作的欲望,并給學生以具體的指導,教師可選擇與作文要求相符的音樂、圖片、文字故事等,利用多媒體課件加以展示,讓學生欣賞。毫無疑問,與教師枯燥的講解相比,動聽的音樂、優(yōu)美的圖片、生動的故事一定更能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列寧說過:只要愿意學習,就一定能夠學會。讓學生“樂寫”,這是學生積極主動寫作,而不是“應付交差式”寫作的前提。
在此基礎上,給學生介紹寫作中用到的寫作素材、必需的寫作技巧等,在多媒體課件中結合具體事例加以解說。這樣,讓學生既“樂”寫,又“會”寫。例如,要求學生以“一道風景線”為題目完成作文,教師應從分析題目入手,啟發(fā)學生思考:什么能稱之為“風景”?“風景”應具有什么特點?教師對學生的答案進行歸類并加以補充:可以寫自然界的風景,自己生活中的“風景”,還可以寫社會生活中的“風景”,等等。然后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相應的圖片、文字,讓學生在形象的感知中獲得寫作的靈感。最后,給學生講解必要的寫作技巧。在講解寫作技巧時,結合具體范例,讓學生明白特定寫作技巧的內涵及運用的方法,學會模仿運用。
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由學生自己完成,但這并不意味著教師“無所作為”。在學生動筆前,要讓學生有清晰的思路,確定好作文中心及重點內容。在第一環(huán)節(jié)的寫作點撥之后,還應對學生作文提出具體明確的要求。教師利用多媒體,提供良好的寫作范例,指導學生如何將內在的寫作思路“外化”,形成寫作提綱。同時,對學生作文的結構、語言等提出具體要求。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有“章”可“循”,逐步提高寫作構思的能力。
如在前面所舉的“一道風景線”的作文訓練中,教師指導學生編寫作文提綱時,可在投影中給出如下示范:
題目:一道風景線
內容:以寫校園內的“風景”為中心,展現(xiàn)校園生活的美好。
兩種構思:一是步入校園大門,介紹花壇,再寫校園的一角,或發(fā)生在校園中的事情,結尾點題呼應;二是寫校園里的老師或同學,先寫人物外貌,再點明人物的性格特點或心理品質,然后具體寫發(fā)生在這些人身上的事例以表現(xiàn)中心,最后結尾議論點題。
“好文章是改出來的”,這句話道出了作文修改的重要性。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應能“修改自己的習作,并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文正確,書寫規(guī)范、整潔”。學生評改作文的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它源于教師的培養(yǎng),更源于學生自己的實踐。為了讓學生學會點評、修改作文,教師必須當好“領路人”,因此,教師在學生完成作文后,必須讓其重視對作文的點評、修改。在指導學生評改作文的過程中,多媒體示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講評前,出示作文的具體要求,讓學生對此有深刻印象;再對照作文要求,評價、修改作文。為了教給學生點評、修改作文的方法,教師應首先結合學生習作,對學生進行作文講評、修改方法的講解與指導。邊講邊評,讓學生能夠指出作文的優(yōu)點及不足,并提出合理的修改建議。只有在教師的示范引導下,學生的點評、修改能力才能不斷提高,才能在“樂寫”“會寫”的基礎上進行“評寫”,寫作能力在這樣的課堂實踐中不斷提高。
總之,充分發(fā)揮圖書館、網絡等優(yōu)質課程資源的作用,有利于豐富學生知識視野,提高學生閱讀素養(yǎng)。實現(xiàn)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教學的整合,有效突破教學難點,為語文教學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使語文教學的課堂變得靈動起來,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接受新知,讓學生的學習不再“愁眉苦臉”,而是“陽光燦爛”。